1.(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2.戴望:《管子校正》,国学整理社辑《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
3.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国学整理社辑《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
4.王先慎:《荀子集解》,国学整理社辑《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
5.(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6.(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7.(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8.(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9.(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10.(南朝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
11.(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12.(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1974年。
13.(北朝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14.(唐)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15.(唐)令狐德棻等:《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
16.(唐)魏征、令狐德棻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
17.(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
18.(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
19.(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20.(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21.(宋)欧阳修等:《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
22.(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23.(明)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
24.(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25.(明)申时行等:《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1989年。
26.(清)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27.(汉)马融:《忠经》,《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
28.(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9.(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0.(东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1.(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
32.(唐)柳宗元:《柳宗元全集》,中华书局,1960年。
33.(宋)章樵注:《古文苑》,商务印书馆,1937年。
34.(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80年。
35.(唐)徐坚等:《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
36.(清)邵涵初:《惠山记续编》,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
37.(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38.李丰春:《中国古代旌表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39.高文:《汉碑集释》,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年。
40.吴裕成:《中国门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41.金其桢:《中国碑文化》,重庆出版社,2002年。
42.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
43.陈少梅:《二十四孝图》,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年。
44.陈爱平:《孝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45.骆承烈:《古代孝道资料选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46.李百勤:《河东旌表建筑》,三晋出版社,2011年。
47.雷炳炎:《清代八旗世爵世职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48.王彦章:《清代奖赏制度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49.韩帅:《汉代旌表制度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0.曾铁忱:《清代之旌表制度》,《中国社会》第1卷,1935年第5期。
5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释文及校注》,《文物》,2001年第5期。
52.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2期。
53.张卫东:《唐代刺史与旌表制度》,《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54.杨建宏:《论宋代的民间旌表与国家权力的基层运作》,《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
55.葛剑雄:《当年“样板”》,见王兆成主编:《历史学家茶座》总第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