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斯认为腓力“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的思想境界大大超过了他的时代的范围”。韦尔斯是对的。我们所要说的是,腓力的成功是特殊环境的产物。腓力出身于国王家,是个王子,这是他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他不是王子,无论他有多大的能耐,他都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可能成为国王,最多成为一个统帅、一个军师、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
他的坎坷遭遇和他所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是他成功的基础。个人的成功是和个人的才能分不开的,而个人的才能又是和他所受的教育密切相连的。腓力年幼时就被送到异国他乡当人质,一个受父母疼爱的小孩,一个日夜被奴仆侍奉的小王子,突然远离父母,成为被人轻视的、失去人身自由的下人,成为别人的侍从,所受的打击是可怕的,心灵的创伤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但就是这一人生的重大转折才造就了腓力这样一个人,这不仅因为,做人质这段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使他成为一个坚韧不拔、发奋向上的人,而且因为在底比斯有更好的学习希腊文明的条件和环境,这对一个山区来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底比斯遇到了一个伟大人物、一个好导师伊巴密浓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腓力是伊巴密浓达战术思想的继承者。中国也有一个从人质到国王的伟大人物,这个人就是秦始皇。不同的是,秦始皇一出生就是人质,因为他父亲是人质。秦始皇也有个好老师——吕不韦,没有吕不韦就不会有秦始皇。这说明,艰苦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腓力在底比斯的经历,使他既有马其顿人的豪放,又有希腊人的机智,既有王家子弟的气质,又有普通平民的意识。
从底比斯逃回马其顿的意外遭遇和变故,几乎又一次使他陷入绝境,但同时又给了他一个机遇。他不得不走上一条武装复国的道路。正是在他从一个无家可归的落魄王子到马其顿国王的传奇经历中,在艰苦卓绝的大小战役的锤炼下,在发动和争取国人的支持中,在处理和外邦的复杂关系中,他逐渐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一位眼光远大、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当然,腓力的最初目的,只是为报家破国亡之仇,只是为恢复上马其顿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力量越来越大,他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从他统一马其顿开始,从他登基成了腓力二世国王开始,他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当马其顿的统治者,他要当巴尔干半岛的统治者,甚至要征服波斯,建立大帝国,做世界的统治者。
他有几个希腊城邦没有的优越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他是一个世袭君主国的国王,这使他拥有巨大的控制一切的权力和绝对的行动自由,正如他的希腊对手德摩斯提尼在他死后所评价的:“首先,他对他的部下是至高无上的指挥官,这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其次,他可以随意支配无数金钱而不必经过任何讨论或公布,任何反对意见都无济于事。他实行绝对的专制而不对任何人负责,任何人都要服从他。”君主制战胜并最终取代民主制,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作为一个伟大的民主斗士的德摩斯提尼十分无奈地说:“而我作为他的对手,究竟有多少特权呢?根本没有!”
马其顿还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并发现了一个金矿,这也是腓力实现他的理想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人力资源充足,腓力才能组织起一支职业大军,专门从事征战,而不必让士兵回去种田放牧。金矿的发现则可解决经费的困难。还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马其顿兴起时,周围没有十分强大的力量。希腊被争霸战争搞得筋疲力尽、四分五裂,波斯从希波战争后就衰落了,一直没恢复过来。
2.吐故纳新:大刀阔斧的改革
仅有实现理想的条件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腓力本人的过人才能和不知疲倦的努力,他的理想仍是无法实现的。腓力在统一马其顿后,为实现他的理想,在军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他首先进行了行政改革。原来马其顿除国王外,还有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通过改革,虽仍保留了这两个组织,却成了有名无实的点缀,成为国王手中的没什么权力的工具。贵族的权力被削弱了,王权进一步加强了。这只有在马其顿这样的、刚从野蛮状态迈进文明社会的世袭君主国才能办到。
然后,他进行了财政改革。他针对当时希腊各邦用银币和波斯用金币的情况,采用金银复本位制。铸金币与银币并用,规定了金银币的兑换率。实行金银复本位,有利于同希腊、波斯之间的贸易和商业竞争。币制改革后,又进行了金银矿的开发,并发展传统的林业和农业,满足了军队对资金、装备和各种物资的需要。同时,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常备兵制,组织起一支由职业战士组成的永久性军队,这支军队由重装骑兵(由贵族组成)、重装步兵(由农民组成)和轻装步兵组成,并在底比斯方阵的基础上,在总结过去的作战经验上,创造了马其顿方阵。这种方阵由重装步兵组成,比希腊方阵更纵深、更庞大,士兵用的矛更长,方阵的两翼有轻装步兵和骑兵配合、掩护。这种方阵把步兵和骑兵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运动和作战都互相配合、整齐划一的整体,就像一台不可抵抗的机器,重装步兵、轻装步兵和骑兵都是它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骑兵的作用被发挥到空前的地步,这一方面是由于马其顿人喜爱骑马,贵族习惯于在马背上作战,另一方面是由于骑兵有步兵达不到的机动灵活性,骑兵纵队的冲击力几乎是不可阻挡的。腓力的军事改革不仅使马其顿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把作战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马其顿的国力极大地增强了,和希腊各邦不同的是,它的一切财力、物力,它的全部军事力量,都是处于国王腓力二世一人控制下,因此,它的强大就更可怕、更具威胁性。它的各邻邦都忧心忡忡,不知腓力的下一步行动会不会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安全。马其顿已不是被人轻视的蛮夷小国,而是令人畏惧的强国了。
腓力虽把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却也给他的几个得力助手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力为他工作。他们中最重要的有安提柯、尼阿丘斯、阿底曼图斯、帕米尼欧和托力斯斐尼。安提柯是他儿时的伙伴、起兵时的得力助手和军需官,现在成了他的财政总监;尼阿丘斯是希腊人,是他在底比斯结交的生死朋友,现在是他的侍卫长;阿底曼图斯是占卜师,是他的军师;帕米尼欧是先王时代的老臣,是他的陆军大将;托力斯斐尼是雅典人,是爱昂城的降将,是位经验丰富的将才。这些人都是难得的人才,特别重要的是他们对腓力都非常忠诚。正是有了他们的鼎力合作,腓力控制的这架国家机器,才能有效地运转。
腓力进行改革的目的不只是使国家富强,而是称霸世界,他建立强大的军队,也不只是为了保家卫国。单纯的保家卫国是用不着马其顿这样庞大的军队的,腓力是要用这支军队去进行扩张,去打败不可一世的希腊,进而打败波斯,做世界的主人。
3.征伐与联姻:大后方的巩固
腓力的对外扩张从巩固北方的边界开始。公元前358年,腓力派帕米尼欧率领以骑兵为主的2万人北征培奥尼亚,利用培奥尼亚人与伊利里亚人争夺王位的机会,以重金收买培奥尼亚人,然后集中兵力进攻伊利里亚人,大败自立为王的伊利里亚人阿尔高斯,俘虏了许多战俘,其中有一些是雅典人。为了麻痹雅典人,腓力无条件地释放了全部雅典籍战俘。这样,腓力二世第一次出兵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北部边界的威胁,巩固了后方,为南下征服希腊解除了后顾之忧。
公元前357年,腓力与伊庇鲁斯的莫洛西亚人公主、年仅16岁的奥林匹娅斯结婚。奥林匹娅斯在美敦尼一战中的出色表现,曾使腓力十分惊奇,她的美貌也使腓力心动,奥林匹娅斯肯定也对腓力这位年轻有为的国王非常仰慕。两人的结合有互相爱恋的因素,但王家的婚姻向来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为主,腓力的婚姻也不例外。在一定程度上,这次婚姻也是一次政治结盟,马其顿的西部边界得到巩固。
不过,腓力的这一婚姻对他产生了他没有预料到的巨大影响,这不仅是因为奥林匹娅斯为他生了个接班人亚历山大,而且因为这次婚姻的隐患成为后来家庭不和和腓力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奥林匹娅斯性格刚毅,有很强的控制欲和权力欲。作为王后,她虽不能要求腓力不接触其他女人,却希望腓力能将万千宠爱集于自己一身,奥林匹娅斯甚至想干预政务、控制腓力;而腓力也是个性格刚毅的人,他当然不会受妻子支配,而且,腓力所深爱的人并不是奥林匹娅斯,而是在底比斯一见钟情的一个商人的女儿杜波菲娅,虽很长时间没见了,却仍时刻都放在心上。
也许因为杜波菲娅是腓力困难中的初恋情人,在腓力的心目中,她是完美的化身,美如天仙而又气质高雅、仪态端庄。不过,那仅仅是一个少年的暗恋,腓力并没有向杜波菲娅表白,这么多年了,说不定杜波菲娅早已嫁人了。
但是,好像是老天有意要使腓力的婚姻出现问题,有一天,腓力竟意外地遇见了杜波菲娅的父亲。腓力真是喜出望外,急不可耐地向老人询问杜波菲娅的情况。原来老人的妻子已死,为了不使女儿受委屈,老人一直未另娶,同时给女儿请了当时希腊最有文化的诗人、哲学家做她的老师。由于杜波菲娅才貌出众,求婚的官宦子弟络绎不绝,但她心高气傲,对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根本就不屑一顾,结果得罪了很多在当地有权势有地位的人。生意无法做了,也住不下去了,父女俩只好离开底比斯,移居小亚细亚。由于担惊受怕和旅途劳累,弱不禁风的杜波菲娅病了,而船上又缺医少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船队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小亚细亚,杜波菲娅竟病得双腿瘫痪,再也站不起来了。
腓力听得心如刀割,忙问姑娘现在在哪里。老人说,他这次是从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到这里来做生意,害怕杜波菲娅一人留在家里寂寞,所以把她带在船上。腓力立即要老人带他去见杜波菲娅,坦率地告诉老人他对姑娘的钟情,他一定要找最好的医生治好她的病。
腓力的真情表白感动了老人,老人十分高兴地把女儿托付给他。腓力的真情也赢得了杜波菲娅的爱。腓力在美敦尼城海边给杜波菲娅造了一座别墅,经常一整天都呆在她身边,对她关怀备至。杜波菲娅是个才女,有很高的希腊文化修养,腓力也酷爱希腊文化,两人在一起讨论诗歌、哲学问题,有说不完的情话,使腓力感到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享受,是一种和奥林匹娅斯在一起得不到的享受。腓力对杜波菲娅的宠爱,引来了奥林匹娅斯的嫉妒,给她和腓力的关系留下了不和的隐患。
腓力巩固了北部和西部的边界后,现在他要集中力量对付希腊了。马其顿的力量本来还不足以和整个希腊对抗,但如一盘散沙的希腊各城邦已无法联合起来,这给了腓力各个击破的可乘之机。腓力亲自率领4万大军南下进攻希腊的属地卡尔息狄斯半岛,借口是腓力统一马其顿时,卡尔息狄斯半岛曾出兵反对腓力。
卡尔息狄斯半岛上的安菲波利斯是个战略要地,是进入著名的潘高斯山金矿区的门户,是马其顿南下必取之地,原是雅典的殖民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被斯巴达夺取,后又被佩尔迪卡斯占领,但雅典一直没有放弃对它的主权要求。腓力在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和要集中力量巩固北部边界时,曾为了安抚雅典人,故意表示放弃对安菲波利斯的主权要求,并与雅典人签订了一个秘密协定:雅典不干涉马其顿攻占独立的皮德那城,马其顿为雅典夺取安菲波利斯城。这是腓力的欲擒故纵、先予后取之计。腓力果然在夺取安菲波利斯后,又把它移交给雅典,但腓力在城中扶植起一股亲马其顿势力。现在是重新夺取安菲波利斯的时候了。
腓力兵临城下时,希腊没有任何城邦派兵支援,安菲波利斯人民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腓力仍在城内亲马其顿势力的配合下,很快就攻陷了该城。随后,马其顿大军又进而攻占了皮德那和波提狄亚。为了不把阿林提亚人推到雅典一边,腓力又把波提狄亚移交给他们。就这样,腓力用强大的武力和灵活的外交,把希腊北部、色雷斯沿海地区和卡尔息狄斯半岛西南部的狭长地带,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4.可乘之机:一盘散沙的希腊
马其顿的强大和它的对外扩张,在邻国引起了一片惊慌,雅典组织了一个反马其顿同盟,但这个同盟毫无作用,雅典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却动不了马其顿陆军的一根毫毛,甚至无法使自己的盟国免遭腓力的攻击,安菲波利斯的陷落就是例子。
马其顿大军进入卡尔息狄斯半岛,虽在希腊引起轩然大波,议论纷纷,却没有哪个城邦有具体的行动,一盘散沙的希腊已没有对付马其顿之策。中部希腊在马其顿大军节节南下时,仍在内部纷争不已,根本无暇顾及马其顿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