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华老字号经营智慧
5640400000006

第6章 茅台酒(1)

饮誉世界名远扬

贵州茅台酒是中华老字号品牌,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中国的「国酒」。茅台酒早在1915年就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它是中国最成功的本土企业之一,是中国悠久历史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酒度低而不淡,酒色纯洁晶莹,口味柔绵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头,饮后令人愉快舒畅,荡气回肠,且又舒筋活血、延年益寿、促进健康,这就是茅台酒。茅台酒是酿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麦之魂,采天地之灵气,捕捉特殊环境里不可替代的微生物发酵、揉合、升华而树起的酒文化丰碑。

当年毛泽东主席第一次赴苏联赠送给斯大林的礼品之一就是茅台酒;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外交战线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周总理说茅台酒功不可没;尼克松首次访华,打破中美关系坚冰后,与周恩来开怀畅饮的是茅台酒;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结束后,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共同举杯相庆的是茅台……可以说,用茅台来招待国家贵宾几乎已成惯例;茅台,作为中华老字号品牌,作为中国的国酒和对外交往的国礼酒,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

字号缘起——中华国酒,酒香文化数千年

追根溯源,文化久远

想当年,曹操横槊江前,由衷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想当年,李白醉眼迷离,长袖翩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想当年,苏轼佳节思亲,突发奇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就连小说里的打虎英雄武松,在上景阳冈打虎之前,也要连饮十八碗酒。

这就是中国的酒!

中国的白酒与西方洋酒有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的酒融入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酒的最早溯源,既有“酒星始酒”、“上皇兴酒”的典故,又有“仪狄作醪”、“杜康酿酒”的传说。人类酿酒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中国是世界上学会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独具匠心首创用酒曲发酵酿造粮食酒的国家。

那么,茅台酒始于何时?始于何地?这当从赤水河酿酒的历史说起。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古称大涉水、安乐水,后为赤虺河,再后称赤水河,因沿岸土壤为紫红色,雨水流入河中成红色而得名。“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赤水河,是一条美酒飘香的河,也是中华民族有史记载最早酿造美酒的地区。茅台酒便出自这赤水河畔的茅台镇。

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的仁怀市,古称益部。这里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茅台所在的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为此,清代著名诗人郑珍曾写道:“枸酱乃从益部来。”益部就是茅台镇,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

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赤水河畔益部(茅台)所产的枸酱是不是茅台酒的前身,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茅台地区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产自茅台镇的所有美酒中,最好的当数被后人以地名冠于酒名的茅台酒。所以,在当今林林总总的中国传统白酒老字号品牌中,茅台酒理应是历史最悠远、品质最早享誉的名酒之一。

在中国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那时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至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在茅台镇杨柳湾(今茅台酒厂一车间片区)陆续兴建,茅台当时的酿酒技术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回沙”工艺,所产优质白酒顺赤水河入川后经长江远销,陆路则翻山越岭由马帮驮运销往贵阳等地。

至明末清初,随着交通、经济的发展,仁怀地区的酿酒业达到村村有作坊,户户闻酒香的兴旺景象。在此期间,茅台地区独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为标志的一批茅台佳酿,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而闻名遐迩。与此同时,有一家较大的酒坊“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今天的我们所喝的茅台酒的前身是一家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所出产的酒,当时称之为“华茅”。

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工程次年完工后,濒临赤水河的茅台成为黔北重要的交通口岸。便利的水运不仅带来盐业的发展,也促使茅台酿酒业更加兴旺。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其时最有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即“偈盛烧房”)和“大和烧房”。到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中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成为茅台当时繁忙景象的历史写照。

美丽传说,亦假亦真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这诗句赞的就是茅台酒。古往今来,凡是喝过茅台酒的人都对其赞不绝口。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饮后盛赞其“甘美之”,曾写下“杨柳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佳词名句的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饮之也叹曰“殊可饮”。

关于茅台酒来历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最美丽的是:相传有一年除夕,茅台镇突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镇上住有一李姓青年,他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僵卧门口,将其背进屋生火取暖,以自酿米酒款待老人,又将床铺让给老妇安寝,自己躺在炉边地上。朦胧中听到奇妙琴声,天边飘来一位仙女,身披五彩羽纱,手捧熠熠闪光的酒杯,站立面前,将杯中之酒倾向地面,顿时空中弥漫了浓郁的酒香,眼前出现了一道闪烁的银河。青年一觉醒来,屋里炉火很旺,水、饭尚温,床上被褥整齐,似无人睡过一般,推门一看,风、雪俱停,一条晶莹的小河从家门口淌过,河面上飘着阵阵酒香。此后,当地人就用仙女赐予的河水酿酒,用“飞仙”图案作茅台酒的商标至今不变。

另有说法,贵州茅台酒虽被誉为中国名酒之冠,但论其来历,却和山西的汾酒有一段渊源。

相传在清康熙年间,山西汾阳有一个商人,名叫贾富。贾富生活在汾酒之乡,饮酒成了他平生第一个嗜好,特别是汾酒,更是把它看得像命一样珍贵,一日三餐,餐餐不能少,就连外出收账,也要随身携带。

一年秋天,贾富带着家人伙计去南方经商。当他行到贵州怀仁县时,随身携带的汾酒已经喝完了,只好到附近酒店去喝烧酒。

哪知这种烧酒一沾到唇边,贾富就觉得有一股辣味,喝到嘴里又苦又涩,很不是味道。贾富不觉感叹起来:“咳,真扫兴,这样一个好地方,竟出不了好酒!”

不料,这句话被店老板听见了,店老板走上去说:“客官口气未免也太大了,你怎知我们怀仁就没有好酒呢?”

贾富一听,忙说:“对不起,言语冒犯,请多见谅!不过,这种酒实在……”

“客官如果要品好酒,那也容易。”店老板说完,一招手,只见店小二一下子搬出了十几坛酒,摆在堂前。店老板说:“请客官品尝品尝,再不要说我们怀仁无好酒了。”

贾富一看,还真不少,后悔自己刚才失言了。他连忙站起身来,先把这些酒坛打量了一番,然后,由远而近地对着酒坛深深吸了几口气,接着,斟了一碗酒,饮了一点含在口中,喷了三喷,才把酒碗放下。

店老板一看贾富的举动,就知道他是个品酒的行家。为什么呢?这里有个名堂。贾富一看二吸三喷,用行家的话来说,叫做“看色,闻香,品味”,非内行不知其中奥妙。

店老板忙给贾富让座,并连连向他请教。贾富说:“这些酒都不及一谈啊,其中只有一坛陈年酒还算马马虎虎,但回味也太差。”

店老板忙施礼说:“不瞒客官说,这一坛陈年酒入窖已二十余年,除此之外,本店确实再无好酒了。”

贾富说:“此地水秀山青,河水清澈,按理说应该酿出好酒来。”

店老板说:“特求客官赐教!”

贾富见他一番诚意,便答应说:“好,明年我一定来教你!”

果然,第二年金秋时节,贾富特地在山西杏花村用重金聘请了一位酿制汾酒的名师,带着酒药、工具,再一次来到贵州怀仁县。他同名师一道察看地形,选择了一个四周长满芳草的芳草村(后改为茅台镇)作为建场址。

贾富和名师一起,按照汾酒的酿制方法,经过八蒸八煮,酿出的酒质液特别纯正,香气袭人,纯甜无比,非当地酒可比。这就是在茅台酿制的“山西汾酒”,那时叫做“华茅酒”。因为古代“华”、“花”相通,“华茅”就是“花茅”,也就是“杏花茅台”的意思。这便是我国最早的茅台酒厂。

其实这则传说也是有依据的,明末清初时,运销食盐至贵州的商人大多为山西人、陕西人,赤水河畔的茅台镇是食盐的转运站,这些“秦商”腰缠万贯,习尚奢靡,终日宴乐。他们远在贵州,经常怀念山西的汾酒,为了满足这一需要,他们特地从山西雇来工人,与当地的酿造者共同研究制造专供他们享用的美酒。经过反复试验,无数次改进,终于摸索出独特的酿造技术,制造出别具一格的茅台酒,由于技术复杂,加上当地气候和水质的限制,别处无从仿造,所以特别珍贵。开始时,茅台是盐商家中的私酿,当时诗人的“家为储酒卖,船只载盐多”,“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都是指此言。到了道光年间,这种家酿渐露头角,《黔语》:“茅苔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再经过近一百多年的改进,茅台便成了名满天下的中国名酒,它的特色是:无色透明,特殊芳香,醇和浓郁,味长回甜。

百年历程——酒名远扬,铁杵磨针终有成

“碎瓶”飘香,酒名远扬

贵州茅台酒作为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名酒之一,名冠四海的历史是从1915年开始的。可以这样说,在此之前,古老的中国虽然有着悠远的酿酒历史,有着丰厚的酒的文化渊源,有着风格各异的众多美酒,但还没有哪一种佳酿能够冲出华夏大地,香飘环宇,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但是,茅台走出去了,代表中国传统白酒的最高境界走出去了,初次漂洋过海就一鸣惊人,首次登台亮相便饮誉世界。

古代中国人有个观念: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把这个观念运用到竞争激烈如战场的商场上,肯定百战百败,溃不成军直至全军覆没,片甲不留,所以茅台酒不愿藏在小“巷”深处。

1915年,茅台酒远涉重洋,从贵州仁怀赤水河边,茅台人带着自己酿制的琼浆玉液,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国酱香型白酒的佼佼者冲出“深”“巷”,赫然摆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展台上。在这届国际博览会上,经过各国评委反复比较、品评,一致认为茅台酒色、香、味俱佳,堪为世界名酒,于是,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共同被评为世界三大蒸馏酒,并授予金牌和奖项。茅台,从此走上世界舞台,高踞世界三大名酒的宝座。

然而这段辉煌的历史却经历一番小小的波折。茅台酒当然是好酒,可是在当时的国际展会上却无人注意,没人理睬。

究其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当时中国工业落后,制瓶工艺差,问题出在酒瓶和包装上;有人认为当时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辱,内遭军阀混战祸害,国运不济,国势衰落,参加展会的代表们看不起中国,从而也就不把中国的产品放在眼里。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仍无定论。

究竟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摆在博览会大厅展台上的茅台酒无人问津。向外国代表作介绍,人家充耳不闻。请外国代表来参观,人家视而不见。茅台人着急了。

地处中国贵州省仁怀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其酿酒历史可谓悠远,据说是“从秦汉起源,到明清兴盛。”茅台人心里明白,茅台酒原本是白酒中的精品、极品,较之展会上那些被各国代表们众星捧月般簇拥着的西方洋酒,茅台酒半点都不差。

怎样才能让展会上的各国代表们欣赏到茅台酒的风采呢?怎样才能让参加展会的各国代表们领略到茅台酒的神韵呢?

中国文化很奇特,玄妙与质朴有时能紧密结合,水乳交融。无法考证究竟是谁想出来的主意,也无法考证是通过什么思路想出了如此主意,茅台人想出的主意,不可思议却又简单至极:碎瓶!

既然各国代表对茅台酒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剩下的办法,就只有直接用茅台酒的醇香征服他们了。这从反面又说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确实很有道理。因为“碎瓶”的前提是“酒香”,酒不“香”,焉敢“碎”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