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犹忆前尘立少时:俞平伯点评唐宋词
5648700000006

第6章 上卷:唐五代词(3)

采莲子

菡萏香连十顷陂[1]举棹[2],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1]《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陂,水边堤岸。分言之,荷花含苞的叫菡萏,盛开的叫芙蕖,但通言没有分别。

[2]“举棹”“年少”,叶韵,都是《采莲子》例有的“和声”。

船动湖光滟滟[1]秋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2]年少。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1]“滟滟”,光动摇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

[2]“信船流”犹“任船流”。女子忘却划船,听它自流。

[3]“半日羞”,羞了好一会儿;倒装句法。

韦庄(七首)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属陕西)人。广明元年(880)黄巢破长安,庄在都中,有《秦妇吟》纪其事。唐昭宗乾宁元年(894)成进士。蜀王建称帝,庄为宰相。在成都时曾居杜甫草堂故址,故诗集号《浣花集》。

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1]。暗想玉容何所似[2]?一枝春雪冻梅花[3],满身香雾簇朝霞[4]。

[1]“谢娘”六朝时已有此称。《玉台新咏》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或以为指李德裕撰《谢秋娘曲》之谢秋娘,恐非。“谢娘家”见上温庭筠《更漏子》注[3]。这句承上“惆怅梦余”来,梦到伊处,醒却不是,只见斜月残灯而已。又开出过片“暗想”以下。

[2]汤显祖评:“以暗想句问起,则下二句形容快绝。”

[3]此句又见作者诗《春陌二首》之一。

[4]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1]。咫尺画堂深似海[2],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3]。

[1]一句叠用两个动词,代对方想到自己,透过一层,曲而能达,句法亦新。

[2]仍是室迩人远、咫尺天涯意。

[3]下三句说出本事。人不必远,以阻隔而堂深;其所以阻隔却未说破。“携手入长安”者,盖旧约也,今惟有把书重看耳,几时得实现耶?宋周邦彦《浣溪沙》:“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长安。”殆即由此变化,而句意较明白,可作为解释读。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1]。纵被无情[2]弃,不能羞。

[1]“休”,罢。这一辈子也就此算了。

[2]“无情”作名词用,仿佛说“薄情”,指薄情的男子。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1],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2],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3]。

[1]以句法看,当连上“四月十七”为一句;以韵脚论,仄韵换平韵,“时”与“眉”叶;就意思论,“时”字承上,“别君”启下离别光景:如这等地方,句读只可活看。

[2]单看上片,好像是一般的回忆,且确说某月某日,哪知却是梦景。径用“不知”点醒上文,句法挺秀。韦另有《女冠子》,情事相同,当是一题两作,那首结句说:“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就太明白了。

[3]结句以“天边月”和上“四月十七”时光相应,以“没人知”的重叠来加强上文的“不知”,思路亦细。

菩萨蛮

红楼[1]别夜堪惆怅,香灯[2]半卷流苏帐[3]。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4],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1]“红楼”指豪门富家的住所。李白《侍从宜春苑》诗:“紫殿红楼觉春好。”白居易《秦中吟》:“红楼富家女。”作者《长安春》诗:“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

[2]香灯,用香料制油点的灯。

[3]下垂曰“苏”。今吴语犹谓须曰苏,如“苏头”即“须头”,也就是流苏。唐诗“须”字亦每读若“苏”音。以五采羽毛为之,后亦用彩线。王维《扶南曲》:“翠羽流苏帐。”

[4]“金翠羽”,琵琶的妆饰,嵌金点翠在捍拨上。琵琶槽上安置金属薄片,来防止弹拨的损伤,叫“捍拨”。捍有捍卫、保护意。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炉”,从南宋绍兴刻本《花间集》,各本亦有作“垆”者,意同,谓酒店用土砌台安放的大酒缸。《史记·司马相如传》:“而令文君当炉”,韦昭曰:“炉,酒肆也,以土为堕,边高似炉。”《后汉书·孔融传》注:“炉,累土为之,以居酒瓮,四边隆起,一面高,如锻炉,故名炉。”这里用《相如传》卓文君事来比喻西蜀的女子,切本地风光。《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皓腕凝霜雪”,句意亦相近。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1],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2],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1]白居易《魏王堤》:“柳条无力魏王堤。”又屡见白诗,如《魏堤有怀》、《三月三日祓褉洛滨》等篇。即魏王池。《清一统志》卷一六三:“魏王池在洛阳县南,《明统志》:洛水溢为池,为唐都城之胜。贞观中以赐魏王泰,故名。”

[2]《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韩婴《诗传》:“三月桃花水。”后世称春涨为“桃汛”。这里写景,亦可真有桃花。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意谓处处都是桃花流水,却找不着这桃花源了。又江总《乌栖曲》:“桃花春水木兰桡”,用法和这词更近。“渌”,水清貌。一本作“绿”。

薛昭蕴(二首)

薛昭蕴,《花间集》称为“薛侍郎”,字里无考。新旧《唐书》有薛昭纬传,言其乾宁中为礼部侍郎;《北梦琐言》谓昭纬好唱《浣溪沙》词。后世乃有以昭纬、昭蕴为一人者(如王国维《庚辛之间读书记·跋覆宋本花间集》),疑非是。盖史载昭纬卒于唐末;而《花间集》列昭蕴于韦庄、牛峤之间,当为前蜀时人。

浣溪沙

红蓼[1]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2]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3],燕归帆尽水茫茫。

[1]“蓼”,生在水边的叫水蓼,亦称泽蓼。秋日开花,紫红色。

[2]“嚬”,通颦,颦蹙。

[3]美人皱眉,摇船的也似为她惆怅,愁字意思很轻。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记得去年寒食节[1],延秋门[2]外卓金轮[3],日斜人散暗消魂。

[1]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并云有斗鸡、打毬、秋千等戏。古代为游赏的佳节。

[2]“延秋门”,唐代长安禁苑的西门,在故汉未央宫之西。

[3]“卓”,立。“卓轮”,停车。

张泌(二首)

张泌,《花间集》列于牛峤、毛文锡之间,称为“张舍人”,字里无考。南唐时别有张泌者,为李煜舍人,且及见煜之死,则已在九九八年以后,距《花间集》成书迟约四十年。且《花间》不收南唐词,自非一人也。今从《花间集》,列于牛希济之前。

浣溪沙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1]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2]。早是出门长带月[3],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1]“淹”,浸渍,意比“淹没”稍轻。

[2]叠用三名词:玉搔头、玉簪,指妆饰;罗幕、帷帐,指所在地;钿筝、乐器,指技艺;只七字,写人、境、情事都有了。《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3]承前“马上”句来。带月披星一般都表示辛劳。

胡蝶儿[1]

胡蝶儿,晚春时。阿娇[2]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湿燕脂,惹教双翅垂。

[1]这词不写真的胡蝶,而写画的胡蝶;画上的胡蝶却处处当作真胡蝶去写,又关合作画美人的情感。

[2]汉武帝姑母馆陶公主的女儿,小名叫阿娇,即陈皇后。《汉武故事》:“长公主……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否?’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这里用作少女的代称。

李存勖(二首)

李存勖(885—926),小字亚子,本西突厥人,李克用长子。九二三年灭梁称帝,在位四年。以伶人郭从谦之变,存勖中流矢死。史称后唐庄宗。存勖好俳优,知音,能度曲,所存词不多。

一叶落[1]

一叶落,褰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著。

[1]白居易有《一叶落》诗。参见前柳氏《杨柳枝》注[1]。

忆仙姿[1]

曾宴桃源[2]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1]从《尊前集》标题。《全唐诗》题作《如梦令》。

[2]字面出陶潜《桃花源记》,诗人多借来指刘、阮天台故事。

牛希济(一首)

牛希济,陇西(今属甘肃)人。牛峤侄。前蜀王衍时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时为雍州节度副使。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1]。残月脸边明[2],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3]。

[1]“天淡”及下句把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拆开来用,而意不同。

[2]“残月”句写人立庭院,缺月西下,破晓的光景。

[3]江总妻《赋庭草》:“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

欧阳炯(四首)

欧阳炯(?—971),益州华阳(今属四川)人。前蜀时中书舍人,后蜀时为宰相,归宋为左散骑常侍,曾为《花间集》作序。

南乡子

画舸停桡,槿花篱[1]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1]槿花有红、紫、白等色,朝开暮落,多种之以代篱笆,叫槿篱。岭南红槿自四月至十二月常开。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1]。

[1]孔雀临水看见有人来,吓了一跳,又似乎认得他,依然不动,还在那里照影自怜。读“惊”字略断,句法曲折,写孔雀姿态如生。谭献评《词辨》:“顿挫语似直下。惊字倒装。”

路入南中,桄榔[1]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2],树底纤纤抬素手。

[1]“桄榔”,音光郎,常绿乔木,似棕榈而多节。叶生在枝杪,为羽状复叶。叶下有须。花小,开成穗绿色。子如青珠。一树可得青珠百余条,每条不下百余颗,团团悬挂,若伞盖然。海南人俗语:“槟榔为酒,桄榔为饭”;又说:“食有面木,饮有酒花。”《文选》左思《蜀都赋》:“面有桄榔”,李善注:“木中有屑,如面,可食。”

[2]“红豆”,相思树所结的实,又名相思子。左思《吴都赋》:“相思之树”,李善注:“其实如珊瑚,历年不变。”王维《相思子》诗:“红豆生南国。”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1]上月,如西子[2]镜,照江城[3]。

[1]春秋时吴建,在姑苏山上。后来苏州由此得名。

[2]“西子”见《孟子·离娄》:“西子蒙不洁”,即西施。“如”是衬字。

[3]金陵、姑苏本非一地。春秋吴越事更在六朝前。推开一层说,即用西子镜做比喻。苏州在南京的东面,写月光由东而西。

顾夐(一首)

顾夐,前蜀时为宫廷小吏,后官茂州(今属四川)刺史。后蜀孟知祥时官至太尉。

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1],月将沉。争[2]忍不相寻[3]。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掩”“敛”为韵,暗叶仄韵。

[2]“争”,同“怎”,古多写作“争”,读平声。“怎”字后起,如《广韵》、《集韵》皆未收,殆后来音变。

[3]本篇白描,作情极的说法,仍有含蓄。如本句“争忍不相寻”,相寻又怎么样呢!口气未完,却咽住了,得断续之妙。

李珣(五首)

李珣,字德润,上代为波斯人,家于梓州(今属四川)。前蜀时秀才,王衍昭仪李舜弦兄。有《琼瑶集》。

南乡子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1],竞折团荷[2]遮晚照。

[1]“窈窕”,美好貌,有妖冶意。作为幽闲解是另一义。

[2]“团荷”,荷叶。

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迷春浦,愁听猩猩啼[1]瘴雨[2]。

[1]《尔雅·释兽》:“猩猩小而好啼。”

[2]“瘴雨”,南方卑湿蒸郁结成,有黑色的叫墨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桂岭瘴来云似墨。”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1]下越台[2]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3]。骑象背人先过水。

[1]“刺桐”一名海桐,产南方,像梧桐而有刺,花深红色。

[2]即越王台,汉时赵佗所筑,在广州北越秀山上。

[3]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妆饰的钗子。

云髻重,葛衣[1]轻,见人微笑亦多情。拾翠采珠[2]能几许,来还去,争及村居织机女。

[1]细葛布做的衣服。左思《吴都赋》:“蕉葛升越,弱于罗纨。”

[2]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