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上册)
5666100000043

第43章 什么是了了分明之境

功夫上的问题就算告诉了你们,也没有用。只有自己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解开疑团。在用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出现境界。出现境界以后,越执著境界,越难以突破。好多修行人都不知道如何空掉境界。心不放在上面,不去想它,不就空了吗?当你不再想去弄通这个问题时,身心就会逐渐空掉,进而会感觉不到身心的存在。

真正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是错误的认识。什么都可以空掉,唯独“觉知”不能空掉。一个人面对顺境、逆境时,不被境转,就是因为觉知存在。为什么常人发火后会后悔呢?因为发火时觉知丢了,过后又出现了,就后悔了。

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进入某个阶段时,甚至连自己都会感到茫然,会问自己:这样修对吗?我是不是在修行?因为进入这个境界时,已突破了“有为法”,进入“无为法”阶段。这时候妄念基本消失了,已不需要用某个方法,如念经、持咒、观想等来降伏妄念,动个念头,自然清净。

历史上有个无门禅师,他本来叫“道修”,悟道以后自己改名“无门”。别人问他为什么改名,他回答说:“无法为法,无门为门。”“空”是一种境界,“有”更是一种境界。就像走路,当一个人很正常、很自然地走路时,你们说有方法吗?当你考虑该迈哪一只脚时,已经不正常、不自然了。又如呼吸,我们平时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在呼吸,只有感冒,呼吸不通畅时,才会感觉到在呼吸。

就像佛陀当年在森林里散步时,有一群大象在追阿难,阿难躲到佛背后,佛很自然地伸出五指,放出五道光芒,瞬间就把大象挡住了。阿难问佛用的是什么功夫,佛说:什么功夫也没有用,只是自然而然地把手伸出去了。犹如蚊子飞到眼前,或者有人把手伸到我们眼前时,我们的眼睑会自然地眨动一样,根本不是刻意而为。当修行进入空无阶段时,任何一个起心动念都更能助长“空无”的力量,使它更稳固、扎实。

我们现在打坐,只是产生一点轻安,就误以为自己空掉了。古人讲:“世间的功名利禄不空掉,无法修道;身不空掉,无法悟道;心不空掉,无法证道。”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受人欢迎,禅不太受人欢迎呢?尤其是现在,学禅的人很多,真正会用功的人却很少。

好多人认为学密宗容易上手,实际上密和净都是有为法,也就是有一根拐杖,一旦拐杖拿掉,就不会走路了。之所以会走,是因为手里拿着拐杖。有的人持咒、念佛多年,突然不让他持念,他的杂念会特别多。

修禅,刚开始会觉得很困难。因为一上手就让你空掉身心,也就是不给你拐杖。所以好多人修禅后,发现自己没有进步。但是如果让他转入念佛、持咒,他又会感到很不习惯。而修密、修净的人转入修禅,头一个星期也会感到不会用功。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像一棵粗壮的古树,根扎得非常深,再大的风也刮不倒。

你可能会说:“不乱想还不容易?”但是接着你就会发现,告诉自己不乱想后,妄想还是自然地、不断地产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你想把妄念赶走,就是被境转。你追境,还是被境转。那你该怎么办呢?你完全可以不理睬妄念,只是提起觉照看着它。此时的你,当下就是“了了分明”的境界。

我再说一遍:杂念产生时,不要跟着它跑,也不要赶它走。如果能做到,当下你的心就是“了了分明”的状态。能这样用功,就是真正的用功,这就是无上大法。这种方法讲起来容易,修起来很难。但是无论用哪种方法入手,都必须经历这一步,否则无法成就。对于散乱心,不要去迎合。如果你住在散乱中,就是迎合。你拒绝杂念,杂念反而更多。

我也知道给你一个有为法,就把你给打发了。但是当你修上一段时间后,尤其是用功多的话,会发现越修越远,越修越不是在修道,而是在修法。用功少,还觉得挺好。很多人所谓的修行,只不过是每天在例行“公事”。好多出家人也是如此,天天念一部经,念完了,就以为今天修完了。这样有没有用呢?有一点用,念的时候妄念少了点。但是力量太小了!妄念减少了一点,却费了那么大的劲,不值得。如果入了道,做任何事情都是在道中。没有入门,再好的方法给了你,你还是在门外。

我比较主张出家人从“无为法”入手。因为出家人没有太多琐事。在家人则无法避免生活中的琐碎。比如单位里上下级的关系、亲属朋友之间的问题、诸多的人事往来等等。出家人没有这些问题。

如果你总注意周围的事情,就把道心丢了。不必管事情的对错,头脑过于分别,根本无法入道。尤其是当我们内在自性的光芒还未出现时,都会被外境所转。换而言之,当我们内在自性的光芒出现以后,就会被内境所转。也就是说,不住外,就住内;不住内,就住外。现在大家的内境还未生起,也就不能不被外境所转。所以最关键的一步是把内在的境界修出来,不能100%地看到起心动念,起码也要看到30%。100个念头看到30个,完全可以做到。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地用功,杂念就会越来越少。

在刚开始的阶段,必须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无论哪个门、哪个法,都是从作意开始修。即便是禅宗的观空,也同样是从作意入手。可是大家宁可坐在这儿胡思乱想,也不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让大家多读书,大家就是不读。有一种人虽然整天诵经,却不求甚解,有什么用呢?不会用功,是因为理上不通。理上不通,怎么用功?功夫怎么可能上路呢?向你们推荐《圆觉经》,你们都没有看,否则怎么不会用功呢?告诉了你们方法,为什么不去用功呢?只能说明你们还不是真正渴望“道”。让你们提问题,你们也提不出来。只有修到某个层次才会有问题,刚开始都没有问题。因为没有遇到问题,所以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可就是无法上路!

现在听开示太容易了,大家都不往心里记。就像看经书太容易了,一句也记不住一样。过去经书没有那么多,印刷的质量也没有现在的好,而且根本到不了个人的手里,都是一个人念,大家听。所以古人对经书非常珍惜。过去想听一个师父的开示,要步行几十里、几百里路,所以听到一句,就会打下深刻的烙印。如果问你们:万行开示讲什么?万行的思想是什么?你们一个也答不上来。正因为听得太多了,一句也记不住。

所以古人讲法是:法不重讲,理不多说。当你求道求得快发疯,渴望到极点的时候,一句话就把你点悟了。说得太多了,反而一句也记不住。得来易,去也易。佛门里讲:“慈悲出祸患,方便出下流。”看来,不能让你们听太多开示。

你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问:师父,我到别的寺院,看到大树郁郁葱葱,有瀑布,有水池。来到这儿,山都是秃扎扎的(没有大树),有个瀑布不好吗?

师:当然好了。郁郁葱葱的景象,三十年后会实现。过去这里的农民每年都烧山。这两年寺庙把这片土地买了下来,他们才不烧。山没有树木就存不住水,越没有水就越不长树木。就像一个人越穷越发不了财,越富越容易发财,想穷也穷不了一样。有规划建人工湖,只是现在来不及做。

问:念咒为什么要用音念,不用声念?

师: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靠“音”。“音”比较微细,越微细,渗透力越强。粗大的“声”反而没有渗透力。念经的时候,身心要静下来,只有这样,“音”的振动效果才会明显。

问:光是从哪里来的?

师:我们来娑婆世界的时候,要经过光音天。实际上光和音还是我们的妄念。光音天是色界的第十七层天,达到光音天时,只是二禅的功夫,仍是凡夫一个。

问:以无体为体的存在者是佛吗?

师:说他是什么就是什么,各宗教都各有名词。正如老子所讲,一旦加个名词,就把它缩小了。佛非佛,强名曰佛;道非道,强名曰道。无名可为万物,无体可为万体,有名有体,是物非道。

问:是不是有光音,还脱离不了轮回?

师:还在三界之内。三界之外什么都没有,连空也不存在。光音是修道的一个过程,过了这个阶段就没有光音了。

我看你们有的要打哈欠了,知道为什么吗?这是由于内在光的力量没有升上来,头脑缺氧所致。如果内在光的力量升到了头部,永远都不会缺氧,只要动个念头就不会睏。如果把生死问题挂在心头,也不会睏。如丧考妣,岂能睏?

大家打坐,杂念少时就想睡觉,精神时又散乱。想打瞌睡时,就把眼睛睁开。实际上我们睡觉只要一个时辰就够了。目前大家都是散乱心太重,头脑里面在开运动会,杂念刚少一点又打瞌睡,刚清醒又散乱。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容易,都不可能不劳而获。修行比世间事更难,所以修行的多,悟道的少。偶尔看到一个悟道的,又没有证果。即便证果了,也未必能弘法。往往凡夫比圣人“教化”的众生更多。

问:师父,我学佛只是因为信服佛理,什么也不想求。这样对吗?

师:学佛最好无所求,越求越难上手。只要求,就会产生与道对抗的力量。只有松、空,道的力量才会出现。松、空是无所求得来的。小孩子的头脑单纯,杂念少。成年人的头脑复杂,杂念多。所以佛家讲“直心是道”,各教都讲要修出“赤子之心”。好多人越修,头脑越复杂,就是因为分别太多了。对佛深信,是一种无为的、无上的求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