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上册)
5666100000045

第45章 寺院的规矩

出家人,眼睛不能骨碌碌地乱转,不能斜着眼睛看东西。在众人面前,不能哈哈大笑。有老和尚的庙里,不允许有大声说笑的声音。我们这里的人大都比较年轻,我也没有强调。

好多人认为戒律不重要,没学不知道,学了之后就知道它的重要性。比丘、比丘尼不能单独在一起。不懂戒律的会以为在一起很正常。因为我们出家了,代表的已不是个人,而是“三宝”——三宝要在僧人这一宝上体现出来。没有僧,就没有佛与法,因此恭敬僧很重要。

有些人却相反,不恭敬僧,只恭敬佛和法。木头疙瘩是佛吗?众生是要靠僧人教化的。正是因为有僧人在,才会有佛、有法。尊敬十方诸佛,不如尊敬一个清净比丘(尼)。拜佛、拜法不如拜僧。但这个僧必须是清净僧、圣贤僧。佛与法是僧在延续,无僧则无佛,也无法。

再说我们出家人,别人对我们生不起恭敬心,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得不好。你修行不如在家人,说法也不如在家人,人家怎么会恭敬你呢?尽管有些出家人没有做好,但他还是代表了佛和法。要想看到过去的佛,只能看现在的僧,佛的形象只有透过僧人才能体现出来。

受过戒的比丘、比丘尼,一定要把戒本读熟。读时不要求快,戒诵得太快,没有领会意思,还是用不上。真懂了,言行会表现出来。如果出家人言行举止与在家人没有区别,那还出什么家?都说出家了生死,连最简单的事都不愿意做,还想去做最难的事,可能吗?

佛是什么样子?有的人见过“活佛”,与我们有什么区别?胖一点,也有瘦的。人往往喜欢舍近求远,越想“佛”,越害怕。佛的内心是不急不躁。而我们是又急又躁,充满贪嗔痴。佛是怎么修的?从做人做起。而现在的修行人都不愿意做好本职工作,总想一步登天,直接成佛!

好多人穿着出家衣服,把自己管住了。也有好多人穿着出家衣服,把自己葬送了。在寺庙里,出家人谁也不讲谁,居士又不敢讲出家“师父”(回去后会讲),听不到意见,又不去看祖师们是怎么做的,没有参照,总以为自己做得不错。

好多人没有开悟,却误以为自己开悟了。因为他不知道开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看经书?没有开悟,经书可以指导你开悟;开悟了,经书可以印证你是否真开悟了。如果带着自己的知见去找明师,明师也指导不了你。

修行人果真能“依教奉行”,寺庙也就不需要那么多规矩了。抛开教法教理不谈,规矩本身就是做人的基础。违反了规矩,就要受到处罚。就像国家有法律,也有惩罚条例一样。

出了家,就要把寺庙当家。即便只住一天,也要当成家。如果没有把寺庙当家,就会有漂泊感、无家可归之感。一个寺庙的振兴要靠大家共同发心。

古人讲:“穷要穷得干净,富要富得秀气。”道场要体现出清净。“清”为不染,“净”是不乱。“富得秀气”是不能因为有钱就讲排场,摆阔气,吃、穿、住、用,什么都搞得多多的,大大的,而应该恰到好处。

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吃不穷,用不穷,但可以把它败穷。每一样东西都要把它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也就是所谓的“物尽其用”。一个修行人首先要相信因果。好多出家人不相信因果,但相信福报。福报不是修来的吗?再大的福报,不去珍惜,也会有败光的时候。比如你能活80岁,这80年要吃掉3万斤大米,可你20年就吃完了,那就没理由再待下去了。寿命没了,也就没有机会修福报了。要修福,就要长寿。要长寿,就要节约自己的福报。

(关于流行非典的问题,有居士说这里有师父加持,不会发生。)我是相信因果的。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大家都看过,佛菩萨的神通很大,但众生的业力更大。释迦佛时代,弟子们都示现有病而终。人死的时候都要四大分散,有病多是四大不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