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生气:心平气和的幸福生活智慧
5682600000015

第15章 让心中的怒气消散(6)

但事实上,坚持自己绝对正确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尽早清除心中自认为完美无缺的想法。我们应该想:“没有人是无懈可击的,我当然也不可能永远正确无误。”任何一个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者或科学家,都不会断言自己的论断毫无破绽,他们会想:“我的观点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我不能保证它没有丝毫漏洞,我很可能犯错,这是不可避免的。”

语言本身就没有绝对的正确性,我们使用的各种措辞方法也很可能出现错误,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前面提到的公司员工的确犯了错误,但老板的训斥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说话的方式不对,老板的行为也有待商榷。

所以,不要再坚持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是绝对正确的,这是很荒谬的想法,你应该想:“我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也会在某个时候犯错误。”时刻牢记这一点,不要轻易发脾气。

“漠视”也是一种不生气的好方法

生气,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当我们因某件事而生气时,我们越是想超脱出来,越是想要找到解决的突破口,就会越浮躁、越生气;相反,如果将这件事情完全抛开,漠视它的存在,不想它、不提它,一段时间以后,心中的怒气自然就会消散。

简单地说,与让人生气的事较劲,只会越来越生气。比如,我们因自己的晋升机会被上司的亲戚夺走而气愤,如果我们耿耿于怀于对方的身份,就会越想越不平、越想越生气,但又没有解决的办法,最后只会自己把自己气倒。相反,如果能够“漠视”它,就好像自己从来就未获得晋升机会一样,那么我们就能心平气和地继续努力,以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当事情已成事实,生气毫无意义,不过是自己为难了自己。与其如此,不如学会“漠视”。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盲者、聋者的智慧。心境变得平和,生活自然幸福。

“漠视”无法控制的糟糕事物

生活中,遭遇不如意,内心难免气闷。如果接下来,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变不如意为如意,气闷自然变成了兴奋;但如果我们始终无法改变,继续在这件让自己气闷的事情上纠缠,往往就会更加气闷,甚至会成为钻进牛角尖的可怜人,自己被自己气坏了。

从前,有一个人很有志气,他从小就立志要做天下第一的才子。经过十年寒窗,他考中了状元,高兴极了。

然而,在一次出游时,他遇见了一位老者。老者出了一道题考他,他竟然答不出来。于是他很生气,气自己的自以为是,气自己没用。他化愤怒为动力,决定更加努力地学习,一定要找到答案,证明自己是最有才华的。

于是,他一天亮便待在书房里,遍览群书,直至日落才出来。一个月过去了,他没有找到答案,气闷无比的他决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学问,每日不至深夜不出书房。遗憾的是,他依然没有找到答案。这下他更觉得气闷了。为了争这口气,他更加废寝忘食……就这样,半年后,他气闷地死在书房里。而他不知道的是,老者的那个问题是用来为难他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答案。

或许,我们会觉得故事中的那个人很愚蠢,竟然因为一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而气死了自己。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没有做过这样的蠢事呢?

明知道生老病死是生命不可改变的历程,却偏偏看着眼角的皱纹就气闷;明明了解恋人不善表达,却偏偏会因恋人只用“哦”来回应自己而大发雷霆;明明清楚丢失的钱包已经找不回来了,偏偏会因之而一气好几天……可见,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为那些无法控制的糟糕事生着气,做着蠢事。

其实,在繁杂的生活和漫长的岁月中,我们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使人生气的情况。我们应该明白“存在即是合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它们,那就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学着漠视它,绝不能因此而毁了我们的生活。

人到中年,眼角有皱纹是不怎么好看,那就学着漠视它吧,就让它在那里;恋人的“哦”固然让人有得不到响应的失望,那就学着漠视吧,自说自话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钱包已经丢了,找不回来,还想着它干什么呢,学会漠视吧,就当损失不曾发生……无可改变,就漠视,完全不想、不看,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无谓的事情而生气。

守好本心,漠视谣言

据《论语》记载,孔子曾经被别人编造的流言飞语恶意诽谤。纵观孔子的一生,时时、处处、事事都非常注重自我修养,却仍然遭人诽谤,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被恶意中伤。无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即便做得近乎完美,就算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就算已经是世界级的明星,也会有人不喜欢我们,还会有人向我们发出嘘声,甚至扔臭鸡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们不能强求他们和我们保持统一的思想。比如,你做了一件善事,引起身边同事们的注意时,会听到各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张三说你做得好,大公无私;李四说你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上司赞你有爱心,值得表扬;下属说你在做个人宣传……总之,各种各样的议论都会出现。

当你被以讹传讹的谣言包围时,一定要沉住气,守住内心的平和。不要陷入愤怒中不可自拔,你并没有做错事情,为什么要用愤怒来惩罚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他人的指指点点视而不见,对他人的窃窃私语听而不闻。无论他人是刻薄地嘲弄,还是辛辣地讽刺,都不要理睬,那些传播谣言的人自然会偃旗息鼓。对那些恶意中伤你的人来说,你但凡有一点愤怒,有一句反驳和辩解,他们都会像蚂蚁发现美食一样一拥而上,精神抖擞地把你拖入无穷尽的麻烦中脱不了身。你辩解一句,他们有一百句歪理等着你,这样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而这也正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局面。然而,如果你对他们视而不见,对他们的挑衅不屑一顾,他们嘴皮子的功夫再厉害也没用;只要你不接招,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们除了灰溜溜地退场,别无选择。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一位才华横溢、精明能干、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去竞选某州的议会议员。按理说,凭他的资历以及声望,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

就在竞选紧锣密鼓地进行之时,一个与他有关的谣言传开了:三年前,在他担任大学校长期间,他跟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教师关系“暧昧”。这当然只是一个谣言,可是这位候选人却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他感到异常愤怒,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和流言飞语较劲上。此后的每一次集会上,他都会极力澄清事实,强调自己的清白。

其实,当时大部分选民根本没有听到或过多地注意到这件事,反倒是他屡次的“澄清”,让人们以为真有那么一回事了,甚至连他的支持者也倍感失望地反问道:“如果你真是无辜的,为什么要反复地为自己辩解呢?”

最难以置信的是,随着选举的深入,连他的太太也开始相信谣言所说的内容,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大打折扣。结果,他在选举中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在日复一日的怨天尤人中窝囊地生活。

有人在我国十所中学1200名高中生中作了调查,题目是“你平时最害怕什么”。结果竟有52%的学生(女生的比例较大)回答说:“最害怕被人背后说闲话。”人言可畏,可见一斑。然而,为之恼怒却没有必要,甚至会适得其反,就像上例中的那位议员一样。要知道,我们越是生气,越是有激烈地反应,流言飞语就会传得越厉害;会让我们更加生气……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我们的内心世界将只有愤怒。我们要学会漠视以对,即使听到了也当不曾听说。这样,不仅能够不生气,而且一段时间后,那些流言飞语自然也就消失了。

别被他人撩拨了心中的怒气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他人的挑衅,如果能够正确地处理,自然能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幸福的生活。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被对方撩拨了心中的怒气,不仅自己气得够戗,而且还会陷入人际纠纷中烦恼不堪。

我们应该做能够正确应对他人挑衅的智者,而非被他人撩拨了心中怒气的愚人。

面对他人的挑衅,不妨宽容一些。宽容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艺术,不仅能够化解彼此内心的愤怒,同时也更有利于解决冲突,赢得幸福生活。尤其当我们是占理的一方时,更需注意要宽容一些。要理直气和,不要得理不饶人。这是心胸的体现,更是幸福生活的无上智慧。

即使善良感动不了阴险、正直消融不了无耻、宽容化解不了卑鄙,我们也不必生气,我们只要拿出脾性,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能够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宽容有利于解决问题

人与人之间,经常是你对我发火,我也就对你动怒。其实,这样以恶制恶、以怨制恨、互相伤害,只能加深和激化矛盾,丝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知道,一个人的“敌人”越多,其人际交往也就越失败,事业就越难以发展。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与其与人为敌,不如化敌为友,这样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因此,遇到矛盾时,不管对方是对还是错,自己首先忍让一步,后退一步,心平气和地把问题说清楚,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也就解决了问题。在善心善语面前,相信再不讲理的人也不好意思变本加厉,再大的矛盾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要知道“善”和“忍”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敌人”——和自己意见、观点、性格都相反的人。志不同,道不合,自然也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无论在官场还是商场,一个人如果把同事或同行作为竞争的敌人来看待,会整天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中。如果带着这种心态进行竞争的话,可能会不择手段攻击对手,即使赢得了胜利,也可能破坏双方的关系,伤了大家的和气,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也就必然具有喜、怒、哀、乐。当他人侵犯了我们,使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损害或财产受到损失时,愤怒是难以避免的。要明白,愤怒只会使事情更糟糕。所以,请培养自己包容万物的胸襟,宽容那些有错误、有缺点的人,原谅那些曾经冒犯过自己的人。容言、容人、容事不仅是修身立德的需要,同时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诚心诚意地原谅别人的过失,可以化解彼此之间的愤怒和仇恨,赢得一份友谊,争得一份感情,获得一份感激,同时也最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相反,如果挥动拳头去反击,也许对方会成为你的手下败将,但却会进一步与你对立,使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问题更加严峻。拳头可能会征服世界,但是却征服不了人心。

所以,生活中,只要以平和忍让的智慧化解双方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心中自然也就不会再有愤怒和仇恨了。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是用一个人的道理或他的逻辑来应对他。自然界的动物有害虫、益虫之分,人同样也是良莠不齐,有君子、小人之别。当善良感动不了阴险、正直消融不了无耻、宽容化解不了卑鄙时,我们非常有必要为自己构筑一道抵御小人伎俩的防火墙。不要生气,最好的方法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争回属于自己的待遇和尊严。

有个小男孩在一家面包店里买了一份两元钱的面包,但他一眼就发现了这个面包比平时的要小很多,便对老板说:“您不认为这块面包比平时的要小很多吗?”

“哦,没关系,小一点,你拿起来就方便些。”老板奸诈地笑了笑。小男孩没有生气,反而平静地说:“我明白了。”和平时一样,小男孩把一堆零钱放在柜台上。正当他快要走出店门时,老板叫住了他:“嗨,小家伙,你还没付够面包的钱呢!”“哦,没关系。”小男孩微笑着,有礼貌地说:“先生,少一些,您数起来不就更加容易了吗?”老板的脸涨得通红,没说一句话,只挥了挥手,示意小男孩可以走了。

聪明的小男孩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巧妙地惩治了那个爱占便宜的老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善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计策,来化解难堪与尴尬,为自己挽回面子。

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孔融,自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智慧。有一次他去别人家做客,主人和在座的客人见他小小年纪就谈吐不凡,就接连夸赞他。但其中有一位客人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见得聪明。”孔融立即回答:“看来先生小时候一定非常聪明。”那位客人被这出其不意的一句话,弄得哑口无言,众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面对别人的无礼不要生气,要懂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是用自己的无礼和武力,而是要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的罗蒙诺索夫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童年时代生活非常贫苦。成名以后,罗蒙诺索夫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对穿着打扮毫不讲究,只埋头研究学问。有一次,一个讲究穿着但又不学无术、自作聪明的人,看到他的衣袖肘部有个破洞,就指着破洞坏笑着挖苦地说:“从那儿可以看到你的学识渊博吗,先生?”罗蒙诺索夫毫不迟疑地回答:“不,一点儿也不!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到愚蠢。”

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或对你进行冷嘲热讽,或没事找事,这时没必要暴跳如雷,更没必要因此而生闷气。要努力使自己沉住气,压下心中的怒火,沉稳地应对对方的刁难,冷静地思考对策,要记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好让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