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父母适时地教孩子一些提高自理能力的技能和技巧
由于孩子年龄小、动作发展还不够协调,因此生活中有些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做好。这就需要父母适时地教孩子一些自理的技能和技巧,并且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步提高要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下面的故事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亮亮3岁了,每次妈妈给穿衣服的时候,都要争着抢着自己做。妈妈决定慢慢地教孩子穿衣服。于是,妈妈便开始了自己的教授过程。
妈妈先教孩子如何套头,然后教孩子如何扣纽扣,最后教对襟衣服的穿法。为了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学的过程中,妈妈还运用了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儿歌等。
在扣纽扣的时候,她让孩子先把下摆对齐,然后从下往上,一边扣扣子,一边说:“大哥回家了,二哥回家了,三哥回家了,小弟回家了,大门关上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学会了扣纽扣,还体验到了自己做事情的乐趣。
由故事可知,亮亮的妈妈基本上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教给孩子穿衣的技巧,从而逐步提高了孩子的穿衣能力。更为可贵的是她让孩子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做事的乐趣。
因此,在孩子学习一些生活中的基本能力时,父母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和一些做事的技巧,这将更利于孩子掌握这些能力,并从中体验到乐趣。
总之,父母们,请不要过于宠爱孩子,为孩子包办一切,而要努力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确保孩子拥有自理能力,这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要知道,这同样是一种对孩子的爱,是为孩子做长远打算的爱。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在孩子自己动手的时候,父母也不能袖手旁观,要在旁边注意他们、观察他们,发现问题要加以引导、纠正,做得正确要及时鼓励,让孩子能顺利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并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
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孩子小的时候都会对父母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依赖心理,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不管父母有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代替孩子思考。所以说,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事情,这时候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也会逐渐地深化,不再像以前那样观察事物的时候只停留在表面。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逐渐地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同时还会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模式,进而增强自己的做事能力。这时候孩子就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了,而是在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一个睿智、稳重、有思想的人。
因此,父母在疼爱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大胆地放手,不要总是把孩子放在手心里,要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所进步和成长。
一天晚饭过后,儿子又像往常那样开始做自己的家庭作业了。可是没过多久,儿子就开始发问了:“爸爸,你帮我看看这道数学题到底应该怎么做啊?”
看着儿子可怜巴巴的小脸,爸爸很是心疼,同时心里也被不满充斥着。因为儿子总是这样,遇到问题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总是向爸爸妈妈求助。爸爸皱着眉头接过了儿子的练习册,小家伙满含期待地看着爸爸。爸爸看了一遍之后发现,其实这道题对儿子来说根本就不是很难。如果儿子能够用心一点,答案很快就会出来的。
于是爸爸开口说道:“我看这个题目不是很难,你再拿回去仔细思考一下,很快你就会得出答案了。”
儿子原本以为爸爸会告诉自己答案,可是没想到自己碰了软钉子。爸爸的举动让他大失所望,于是儿子又重新回到了书桌前。过了一会儿,儿子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做。
看着冥思苦想的儿子,爸爸觉得这也许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报纸,轻轻地来到儿子的身边坐下。儿子看到爸爸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心想这次爸爸肯定是来告诉自己问题的答案的。
可是,爸爸并没有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儿子,爸爸只是拿来了一支笔和一张纸,然后把题目中所列出的条件一一写在了纸上。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并不清楚爸爸究竟在做什么,他只是很认真地看着爸爸写出的东西。过了一会儿,儿子恍然大悟,于是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动笔写出了答案,并且没有出现一处错误。
在儿子解题的过程中,爸爸并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他只是用眼神鼓励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那一次的经历给了孩子很强的自信心,原来有很多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只要自己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够找出答案。
从那以后,虽然儿子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不假思索地向他人求助了。每当这时他都会自己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思考一下,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也越来越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了。
故事中的孩子以前遇到难题总是依赖于爸爸的帮助,自己不愿意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这位爸爸为了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地对孩子进行了引导和教育,并最终使孩子越来越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了。
可见,为人父母者不应该在孩子遇到难题时就帮助孩子解决,要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那么,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拿不定主意,只会依赖他人,更不要奢想他能够有什么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了。
父母要想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需要一些方法的。那么,具体来说,这些方法是什么呢?
1.让孩子独立生活
多让孩子自己解决生活里的琐事,在他不断克服困难的同时,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2.养成思考的习惯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交谈过程中,应该经常用商量的口吻进行讨论、协商,父母负责提出问题,孩子负责回答,留给孩子思考的余地,让他提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根据谈话的内容经常提问、引导,比如:“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还有别的做法吗?”“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吗?”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来引发孩子的思考。
3.提供叙述想法的机会
孩子的想法往往天马行空,在父母眼里是天真、有趣、幼稚的。尽管如此,父母仍要学会抓住孩子讲话中那些有趣的、有道理的论点,鼓励孩子更深入地“论证”,孩子一旦尝到了思考的乐趣,自我探索的信心将会成倍增长。
4.掌握培养孩子创造性思考的方法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提问表示出兴趣,和孩子一起思考、寻找线索,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做,能不断增强孩子思考和提问的欲望。
总之,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在将来必定会独立面对很多事情,学会独立思考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能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一包揽下。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和空间,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完全撒手不管。毕竟孩子的能力和经验都十分有限,迫切需要一个引导者能够给他们指引方向。如果父母任由孩子去发展的话,那么,即使孩子想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所以,父母还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让孩子有主见
有主见就是对事情有自己确定的主意。如果孩子既乖巧听话,遇到事情又能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将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习惯于替孩子设想一切,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从,甚至不敢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正是这种不正确的“爱”的方式,才让孩子逐渐形成没有主见的性格。要想孩子有主见,有自主意识,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自主权适当放手,要知道,放手也是一种爱。那么,具体来说,培养孩子有主见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呢?
1.不妨做“懒”父母
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父母:一种父母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负责,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都会热心帮助拿主意、作决定。另外一种是“懒”父母,孩子遇到事情他们会放手让孩子来做,比如,孩子可以挑选自己的衣服,到超市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等,即使孩子遇到了难以抉择的问题,父母也只是帮忙分析,最后的决定仍由孩子来做。
这两种父母的教育方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后果。习惯了父母给自己拿主意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很难作出选择,甚至十分简单的事情,他也会犹豫不决。而后一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由于平时都是自己拿主意,所以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也能很好地分析问题并且作出自己的选择。因此,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有主见,不妨做“懒”父母。
当然,由于孩子年龄小,所有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解决,难免会出现失误。为了避免孩子失误所带来的后果,父母即使“懒”也要有“度”,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完全交由孩子解决,但是对于重大事情,父母对孩子的选择要有监督、引导。
2.教会孩子说“不”
孩子相较于成年人,更容易模仿和盲从,他们在各种选择面前会更加犹豫不决。面对不合理要求时,孩子往往很难拒绝。所以,要想孩子有主见,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说“不”。
父母从小就教育小欣能帮助他人就不要拒绝他人,拒绝会让对方不高兴,会让自己交不到朋友。小欣也是这样做的,他人的要求她总会欣然答应,从来不会拒绝他人。
一次期中考试,小欣的座位恰巧被安排到与自己住同一个小区的小鹏前面。小鹏的数学成绩不好,为了成绩出来后不被父母批评,小鹏要小欣做完试题后,把卷子放到他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抄写。小欣觉得考试作弊不对,但她却没有拒绝小鹏。可是在考场上,小欣和小鹏的作弊行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请来了他们双方父母。
小欣父母知道后十分吃惊,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考试作弊。小欣告诉父母:“爸爸妈妈,我知道考试作弊是不对的,我只是不知道怎么拒绝小鹏,我怕拒绝了小鹏,小鹏以后再也不理我了。”小欣父母知道后,很认真地告诉小欣说:“小欣,你不能什么事情都答应,那些不对的事情就应该拒绝。你也没有必要害怕拒绝了朋友,朋友讨厌你,因为你拒绝是有原因的,朋友会理解的,就算他暂时不能理解,最终他也能体谅。”
对于孩子来说,答应、接受似乎是一种本能,他(她)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担心因拒绝而导致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好,因此他(她)往往很难拒绝他人,从而间接导致了他没有主见。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拒绝和接受一样都是非常正常的,要培养孩子接受可以接受的,拒绝应该拒绝的,进而让孩子变得有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