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5683200000021

第21章 引导=培养好品德+培养好行动(1)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要想引导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就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好的行动。好的品德如感恩的心、爱心、宽广的胸怀、诚信、责任心,好行动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积极进取,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是构造孩子美好未来的基础。具备了这些品德,一定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

有的父母抱怨道:“为什么我的孩子自私、蛮横、不讲理?”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孩子没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孩子认为,无论是漂亮的衣服、可口的食物,还是舒适的环境,这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一旦无法满足他(她)的要求,甚至会因为自己受到的“待遇”不够好就会怨恨父母。这样的孩子又怎会懂得感恩呢?

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只有懂得了感恩,孩子才能够摒弃自身的自私、蛮横。当孩子把自己的感恩之心回馈给他人、社会时,他才会得到更多。因此,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那么,具体地说,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不妨让孩子自己做一次早餐、自己洗一次衣服、做一次家务。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

当然,在让孩子懂得什么叫做“不容易”的同时,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直接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才会懂得去感恩。因此,父母应该常常带着孩子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让孩子看看父母对长辈的感恩之心。如节假日可以多带孩子去陪陪家里的老人,陪老人去散散步、聊聊天,平时多给老人打打电话等。这些事情虽然小,但是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久而久之,父母的这些行动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让孩子对父母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让孩子把“谢谢”经常挂在嘴边

让孩子学会感恩,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孩子把“谢谢”挂在嘴边,无论是对老师、朋友,还是对父母。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在外面对同学、朋友说“谢谢”是应该的。但是在家里就不需要了。其实,这想法是错误的。试想一下,对孩子最好、为孩子付出最多的就是父母了,难道这些付出不值得孩子说声“谢谢”吗?

晓月的书法比赛得了第一名。回到家,她对妈妈说:“妈妈,我的书法比赛得奖了,你应该奖励一下我吧!”晓月的妈妈想了一会儿说:“为了让你学习书法,妈妈每周都陪你去上课。你是不是应该谢谢妈妈啊?”晓月听了说:“对,谢谢妈妈,我还要谢谢老师!”

故事中晓月妈妈教导孩子感恩的做法很正确。要知道,孩子之所以能够在书法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固然有自己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妈妈和老师的正确指导。可见,当孩子获得一些成就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感恩帮助过他的人,向他们说一声“谢谢”。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

3.让孩子将感恩付诸行动

让孩子懂得了感恩之后,就要鼓励孩子采取感恩的行动。感恩之心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说声“谢谢”上。要对孩子说,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帮助的,获得了他人的帮助,除了说声“谢谢”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热心、及时地给予帮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才是真正的感恩。

此外,当孩子想要帮父母做些事的时候,当孩子想要为朋友、同学做些事的时候,当孩子想要为社会做些事的时候,父母应该鼓励、支持孩子的这种行为,而不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管好自己就可以了”的想法加以阻止。毕竟,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孩子才会更加珍惜他(她)所拥有的一切,才能懂得体味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每个人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孩子尤其如此。长存感恩之心的孩子,其生活里处处充满阳光,他(她)能清楚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因而在面对挫折和坎坷的时候不会被轻易地打倒。而且会以一颗平和友善的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并且会得到更多人的信赖和尊重。因此,父母们,请从现在开始对孩子实行感恩教育吧!在对孩子付出爱时,不妨让孩子明白,爱需要双方共同维护,需要彼此的给予和帮助。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父母是可悲的。虽然天下父母对孩子的任何付出都是不求回报的,但是也不能因为这种“无私”而放任孩子丢掉“感恩之情”。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别忘了教孩子学会对父母感恩。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心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他们都以爱为核心。文豪雨果说过:“人世间若没有爱,太阳也会死。”这些都说明爱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但现在的很多孩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不懂回报、不善于合作。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这些孩子将很难拥有美好的未来。

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和培养。孩童时期是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孩童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小抓起。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做有助于他人的事情,使其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小凯的妈妈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她也很乐于助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儿子的同学小亮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小亮玩,他们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捉弄小亮。于是她想帮帮这个孩子,如果儿子的同学们都能够友好地相处,也有利于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跟小凯说:“宝贝儿,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听老师说现在有一位同学非常痛苦,因为他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其实他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他特别想和班里的同学一起玩。你想不想和他交朋友呢?”小凯很愉快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第二天,小凯主动找到小亮,和他一起聊天做游戏,不久之后,其他同学也加入到了和小亮玩耍的队伍中,再也没有谁欺负小亮了。小亮知道这些都多亏了小凯。于是,他向小凯表达了自己最真诚的感谢。当小凯听到小亮感谢的话时,感到非常幸福。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知道,正是由于小凯妈妈的引导,才使得小凯能够对处于被孤立状态且没有朋友的小亮展示自己的爱心,最终使小亮结交了很多朋友,从此不再孤单。可见,爱心并非无源之水、无花之果,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少不了父母的引导。父母要找一些机会激发孩子潜在的爱心,让孩子走出个人的小圈子,主动地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感受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和对自我的肯定。这就是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爱心时,一定要注重内心的教导和爱护,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只有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充满阳光。但培养孩子的爱心时不可急于求成,父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心的种子,使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样有百利而无一害。那么,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1.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孩子的爱心

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性格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父母经常用暴力解决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以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暴力分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并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引导、培养孩子的爱心。

2.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光说不练是不行的,要想培养孩子的爱心,还要让孩子参加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爱心带来的快乐。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参加一些五花八门的辅导班,还应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一起去敬老院、聋哑学校等地方,给老人和孩子带去礼物,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做一些清洁工作,或是给他们唱歌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爱心大有裨益。

3.让孩子爱动物

带孩子逛街时,如果迎面有一个牵着小狗的人走过来,很多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俯下身去抚摸可爱的小狗。不过也有一些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他们喜欢把小动物扔来扔去,这是一种缺少爱心的表现。用小动物来启迪孩子的爱心是很多父母惯用的手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父母以身作则,做有爱心的榜样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爱心,那么,自己首先应该有爱心。外出时,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伸出自己的双手,不管需要帮助的是陌生人还是自己的朋友,都应该向他们传达自己的爱心和友好。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年人、病人以及孕妇让座等,孩子看在眼里就会主动模仿父母的行为,从而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有很多孩子喜欢帮助他人,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他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苦难。另外一部分孩子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却表现出极大的冷漠,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这些孩子把眼光只放在自己的需求上,那些看起来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通常情况下,那些自私自利的孩子往往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并因之生活得很不快乐。因此,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这既是为了弘扬人性的光辉,洗涤孩子的心灵,也是为了给孩子多一份快乐的源泉。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要切记,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父母在乎它,它就会长大;忽视它,它就会枯萎;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所以,如果为人父母者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在生活中珍惜它,发现它,培育它!

让孩子懂得宽容待人

宽容、不斤斤计较的孩子总是能够拥有很多的朋友,并在朋友的包围中快乐地生活。小气、刻薄的孩子往往会被大家所厌恶,而他自己也会因此受到伤害。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并把这种理解和宽容转化为内在的认知,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快乐地生活。

有这样一个关于宽容的故事:

灵灵11岁了,被父母教育得很好,待人和蔼、彬彬有礼,独立有主见。可是,有一天,她对妈妈说,她有些讨厌学校里看自行车棚的黄爷爷。听灵灵这么说,妈妈感到诧异。乖巧可爱的女儿怎么会指责一个老人呢?于是,妈妈问灵灵为什么。她告诉妈妈,“这个黄爷爷脾气一点也不好,有好几次跟他打招呼,他根本不理睬。而且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灵灵说,“他对工作一点也不负责任。任何人在上班时间都不能擅离职守,可是他却常常把自行车棚的铁门一锁,连个人影也找不着了。前天,我因为生病请假提前回家,到处去找他开车棚的门,你猜是在哪里把他找到的?在他寝室的被窝里!他竟然跑回去睡懒觉了。我当时气得真想写信把这事反映给校长。妈妈,我能这样做吗?”

“灵灵,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恐怕不能这么做。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是在想,如果一个人不能胜任他的工作,那么就应该离开这个岗位,这对他人也有好处。可是你知道吗,每一个人都会有缺点,都可能有失职的时候。听说,这位黄爷爷为你们学校工作了30年,已经70多岁了。他没有儿女,前年老伴患癌症过世了,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好,右边的耳朵已经失聪了。学校之所以还在聘用他,就是考虑到他没有其他生活来源。他现在是老了,体力也不行了,不过,他在年轻时是一个非常乐于助人的人。你想想,如果学校把他辞退了,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灵灵沉默了一会儿说:“妈妈,我错了。我对这位黄爷爷没有做到应有的宽容,是因为我不了解他的情况,差一点感情用事。妈妈,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一起来帮助他。”

灵灵在妈妈的教导下,终于学会了理解他人,做到了宽容他人。相反,如果灵灵真的投诉了他,那么,黄爷爷势必会厌恶灵灵。同时其他人也会因为灵灵的做法而不愿意和她做朋友,让她失去了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试问,谁愿意和一个埋怨失聪的老人不回应她的问好,苛求一个身体不好的老人坚持工作的孩子做朋友呢?幸好,灵灵有一个细心的妈妈,她让灵灵懂得了待人要宽容。

可见,父母有责任教导自己的孩子真诚地去宽容他人的过错。唯有如此,才能使孩子拥有广阔的胸怀,才能使孩子拥有更多的朋友,当然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快乐。下面是培养孩子的广阔胸怀的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1.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模仿父母的样子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乐于与人相处。如果孩子不小心犯了诸如打碎杯子这样的小错误,父母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其实父母有时也会犯这样的无心之错,只要下次小心点就可以避免。从原谅孩子的错误开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打骂以外还有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