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指南
5685000000008

第8章 要点精解(8)

3.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说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一原理的体现。邓小平同志提出在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我国具体体现为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必然带有中国自身的特点、特色。只有结合中国的实际,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才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将没有前途,将失去生机与活力。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遵循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历史规律,它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五、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中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2.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加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的社会氛围;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们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通过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B.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风气的好坏

B.地理环境的优劣

C.人口增长的快慢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社会的文化生活过程

5.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高水平的社会意识

C.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正确反映

D.对社会生活过程的错误反映

6.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

A.哲学

B.艺术

C.宗教

D.政治法律思想

7.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属于()。

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

8.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个人心理

B.自然科学和语言学

C.社会心理

D.道德、艺术和哲学

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10.群体意识指的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个体意识的总和

C.群体实践的产物

D.群体意志的产物

1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B.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C.群体意识决定个人意识的产生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12.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社会意识()。

A.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是全人类的共同意识

C.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D.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13.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反映()。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B.科学教育文化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社会发展规律

14.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原因是他们()。

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C.掌握了宣传机器

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

A.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B.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C.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16.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

A.它有相对的独立性

B.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能相互协调

D.它不受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17.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B.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D.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平衡

1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0412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C.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19.“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B.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C.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致

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20.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1.划分技术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C.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

D.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产业结构

22.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3.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它是()。

A.构成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

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客观的物质关系

C.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物质力量

24.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A.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社会制度、创立新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D.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25.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6.在劳动资料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运输设备

B.仓储设备

C.维修工具

D.生产工具

27.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系统

B.生产工具系统

C.信息传递系统

D.能源动力系统

28.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29.劳动对象是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B.各种产品

C.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对象

D.生产资料

30.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商品和劳动产品

31.与生产力不同,生产关系揭示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C.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2.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和消费的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和消费关系

33.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方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3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35.我国目前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于()。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

B.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3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这说明()。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变革

D.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变化

37.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的()。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38.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

A.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B.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C.政治法律思想和政治法律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9.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0.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

A.经济基础

B.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

4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的变化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C.上层建筑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D.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该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

42.上层建筑根源于经济基础是指()。

A.新经济基础产生后上层建筑会同步产生和变化

B.新上层建筑在其产生中会一概排斥旧上层建筑

C.新经济基础产生后全部上层建筑就一切从头开始

D.任何上层建筑现象都可以从经济基础中找到根基

4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性质决定于它为之服务的()。

A.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方式的性质

C.社会形态的性质

D.经济基础的性质

44.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4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

C.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46.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能是()。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类理性

4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8.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是()。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先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统一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适合的过程

4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B.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C.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D.生产力是第一性,生产关系是第二性

50.在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51.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C.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D.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

5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经济基础的巩固

D.上层建筑的完善

5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前者比后者更为根本

B.两者是互相平行的

C.后者比前者更为根本

D.视国情不同而不同

54.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A.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

B.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暴力的结果

55.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个()。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文化范畴

D.社会范畴

56.阶级的实质是()。

A.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C.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

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57.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B.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

D.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58.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阶级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

C.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