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只带了一个名叫高柴的徒弟,走到了青龙山下。刘夏子听说孔子师徒来了,便请他上山。孔子说:“只要你归顺了官府,我马上就上山。只要你还是强盗,我就不上山。”刘夏子不肯归顺,过了很长时间孔子劝服不了他。当时天很热,孔子和高柴渴得厉害,刘夏子叫人端了两碗水给他师徒喝。喉咙冒火的高柴正要喝水,孔子却大声阻止说:“这种泉水不能喝!”刘夏子说:“先生,这是山上的清泉,非常可口,大热天的,为什么不喝?”孔子说道:“这座山既然被强盗所占,就成了盗山!盗山上的清泉,也就成了盗泉!品德高尚的君子,不能饮盗泉之水!”刘夏子觉得他非常迂腐,孔子却认为小节也不可疏忽,君子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他口干舌燥地下了山。至今,青龙山有个山峪(yù)还叫盗泉峪,传说就是孔子拒绝饮水的地方。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子曰”句:见《论语·颜渊篇》。听讼,听诉讼者的言语。吾犹人也,我和别人也是一样的。必也使无讼乎,儒家重以仁义礼教感化人心,必使人人自觉向善,不致涉之诉讼方算完善啊!】。”无情【情:实指真实情况。】者不得尽其辞【尽其辞:尽陈虚诞不实之词。】,大畏民志【民志:民之心志,即人民的愿望,指大多人的意志。】,此谓知本【知本:知道根本之治法】。
【译文】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尽量断得公平正直)。一定要使诉讼之类的事绝迹了才好。”要使刁诈不实的一方不敢尽情地发表他们虚假的言辞,要使民心畏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师说】
本章通过孔子谈论诉讼的话题来阐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处理事情要抓住根本。具体到社会法制,应以教化为本,治理为末。任何事情都一样,只要抓住了根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个人能够秉持公道,主持听取审理人们之间的争讼,就能使争讼双方心服口服。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境界,并不能使社会和谐有序,根本还在于使民众敬服盛德。人们之间的争执也就能从根本上消除。这样的观点在今天也具有广泛的意义。
【知识卡片】
《大学》与《中庸》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相传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
【故事链接】
孔子自罚
孔子作鲁国大司寇期间,曾和自己审判的一对犯人父子共同接受惩罚,关进监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对父子因为父不慈、子不孝被孔子定罪,但孔子又认为这是因为治理百姓的人没有教育好他们而导致他们犯罪,也该受到惩罚。于是孔子引咎自责,打起铺盖陪他们一起受了三个月监禁。监牢里潮湿阴暗,饭食粗糙。老父亲于心不忍,请求孔子出去。孔子也不忍心让老年人受苦,就释放了他。
鲁国执政大臣季孙听说孔子释放了犯人,找孔子兴师问罪说:“我惩戒他们是为了教育百姓,你怎么把他放了呢?”孔子回答说:“我认为是我们这些治理国家的人没教育好他们,他们才会去犯罪;如果只惩罚他们,是不问根本只重结果,没抓住问题的根本,是本末倒置。”季孙觉得有道理,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说:“用礼去指导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止犯罪。如果教化最终不能施行,那才是动用刑罚的时候。怎么能不先通过教化就直接用刑呢?”季孙心悦诚服,把这件事交给孔子全权处理。
这件事表明了孔子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法治的根本在于道德的完善。如果能以德服人,可以使刑罚存而不用。
所谓诚其意者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如好好色【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色,美女。】,此之谓自慊【慊:通“谦”(qiè),心满意足。】。故君子必慎其独【慎其独:独处时也谨小慎微。】也。小人闲居【闲居:一个人独处。】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掩【掩:遮盖。】其不善,而著【著:显示。】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中:内心】,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润屋:装饰房屋。】,德润身【润身:修养自身。】,心广体胖【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舒坦。】。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腐臭的气味和喜爱美色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这样才能使自己心满意足。因此,品德高尚的人独处时,也一定要谨小慎微,摒弃杂念。品德低下的人私底下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遮遮掩掩,掩盖恶行,大显其善。别人看他,如同能看见他的心肺肝脏一样,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是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即使独处,也一定会谨慎。曾子说:“一个人若是被许多眼睛注视着,被许多的手指点着,这难道不是严肃可怕的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体就舒坦。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师说】
“诚意”——真诚做人,是君子的立身之本。心胸宽广、光明磊落,人前人后一个样,才是真君子。要像讨厌恶臭那样远离、摒弃丑恶的东西,要像喜爱美色那样去追求美好的东西,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与人相处时应该如此,个人独处时更须谨慎,严格要求。此时没有别人的监督,必须依靠自己约束自己,“故君子必慎其独”。“慎独”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许多杰出的人在“慎独”方面表现出了高尚的精神境界。
【知识卡片】
古代贵族子弟入学后,要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礼”指行为礼仪、规章制度;“乐”是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射”是骑射技能,帮助强身健体;“御”指驾车技能;“书”指书法、识字方面的能力;“数”是算术。这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六种日常生活礼仪和技能。
【故事链接】
比冠军还要重要的东西
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第四届全国拼词大赛中,南卡罗来纳州冠军——十一岁的罗莎莉·艾略特一路过关,进入了决赛。当她被问到如何拼“招认”(avowal)这个词时,她轻柔的南方口音,使得评委们难以判断她说的第一个字母到底是A还是E。
评委们商议了几分钟之后,将录音带倒带后重听,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她的发音是A还是E。解铃还需系铃人。最后,主评约翰·洛伊德决定,将问题交给唯一知道答案的人。他和蔼地问罗莎莉:“你的发音是A还是E?”
其实,罗莎莉根据其他人的低声议论,已经知道这个词的正确拼法应该是A字母开头,但她毫不迟疑地回答,她的发音错了,她说的第一个字母是E。
主评约翰·洛伊德又和蔼地问罗莎莉:“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完全可以获得冠军的荣誉,为什么还说出了错误的发音?”
罗莎莉认真地回答说:“我愿意做个诚实的孩子。”
当她从台上走下来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为她的诚实而热烈鼓掌。
第二天,有一个报道这次比赛的短文:《在冠军与诚实中选择》,短文中写道,罗莎莉虽然没有赢得第四届全国拼词大赛的冠军,但她的诚实却感染了所有的观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心。因为诚实是比冠军更为重要的东西。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人:指众人。】之【之:于,对于。】其所亲爱而辟【辟(bì):偏见,偏激情绪。】焉,之其所贱恶【贱:看不起,鄙视。恶(wù):讨厌,厌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哀矜(jīn):怜悯,同情。】而辟焉,之其所敖惰【敖惰:指自己所轻视和怠慢的人。】而辟焉。故好【好(hào):喜爱。】而知其恶【恶(è):短处、缺点。】,恶【恶(wù):厌恶,讨厌。】而知其美【美:优点。】者,天下鲜【鲜(xiǎn):稀少,少有。】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硕(shuò):丰茂。】。”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往往对亲近的人有所偏爱;对自己讨厌的人有所偏恨;对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自己同情的人往往会有偏心;对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喜欢某人又能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能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谚语说:“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没有人满足于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族的道理。
【师说】
经文中说:“欲齐其家者,在修其身。”这就是说,修身是齐家的前提,不修身就不能齐家。这一节就是阐述这一道理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织,机体不大,但关系也很复杂,有受到宠爱的,有地位卑贱的,有尊敬而畏惧的,有孤苦可怜的,也有被傲视怠慢的。这难免会出现感情上的偏差,如对一个平日喜欢的人,就很难知道他的缺点,对一个平日讨厌的人就很难发现他的优点。作为一家之主,如果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不可能在长幼亲疏之间,保持一个公允平和之心。只有一碗水端平,才能使全家和睦相处,团结一心,致力于发展繁荣。所以说,不能修身,就肯定不能齐家。
【知识卡片】
“小学”是我国古代教育中特定内容的称谓。传统小学包括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训诂学主要是研究和讲解字义,进而疏通章句含义;由《说文解字》开端,进行字形兼字义、字音研究,从而产生了文字学。由《释名》起步,以声训来解释意义,转而走向古音声韵的研究,就产生了音韵学。自汉魏以来,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已形成。“小学”是从事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基础。
【故事链接】
祁奚荐贤
祁奚是晋国的大臣,为人忠厚耿直,深得国君晋侯的信任。祁奚年老了准备告老还乡,晋侯向他咨询可以接替他的人选。祁奚对解狐大大加以称赞,认为他德能兼备,可以担当重任。晋君说:“解狐好像是你的仇敌呵!”祁奚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敌啊!”晋侯于是想任命解狐,解狐却在这个时候死了。晋侯又问祁奚还有谁可以接替。祁奚回答说:“我的儿子午可以胜任。”晋君说:“祁午可是你的儿子呵!”祁奚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啊!”过了一段时间,晋侯又问谁可以担任中军尉副官,祁奚推荐了羊舌职的两个儿子,并强调“二人皆贤,唯君所用”。晋侯采纳了祁奚的意见,任命羊舌职的一个儿子羊舌赤为中军尉副官,另一个儿子被聘为太子彪的老师。
祁奚荐贤能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受到了当时正人君子的称赞。他们认为解狐能被推举,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是因为晋侯任用了祁奚这个贤臣而成就了三件事。正因为祁奚本人有德行,才能推举与他类似的人。
治国在齐其家
【原文】
一家【一家:这里指君主之家,即国家的统治者之家。】仁,一国兴【兴:兴起。】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人:指当权者、统治者。贪戾(lì):贪婪,暴虐。】,一国作乱。其机【机:本指弩(nú)箭上的发动机关,引申为关键。】如此。此谓一言偾【偾(fèn):颠覆,败坏。】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桀纣(jié zhòu):桀,夏代最后一位君主;纣,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二人是暴君的代表。】帅【帅:同“率”,率领,统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诸:“之于”的合音。】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非:指责,批评,认为不对。】诸人。所藏乎身不恕【恕(shù):恕道,以仁爱之心待人。】,而能喻【喻:开导,教育,使人明白。】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国君一家仁爱,一国会兴起仁爱风气;国君一家礼让,一国会兴起礼让风气;国君一人贪婪暴戾,一国会兴起犯上作乱的坏风气。治国的关键就是这样。这叫做一句话会坏事,一个人能安邦定国。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仁爱;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就不会服从。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自己不推己及人地做到而一味让别人去做,是行不通的。所以,治理好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