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5767400000008

第8章 七夕文化的继承发扬

七夕节的中心文化内涵,是由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引发出来的动人情结,它从萌发到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七夕民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天河配》经久不衰

旧时,每逢七夕的时候,各戏院都竞相演出《天河配》,成为近代节日中的民俗性文化活动。

据说,《天河配》编演于清末民初,梅兰芳大师于1921年曾在吉祥茶园演出,剧中设计了摆七巧图、莲池出浴、鹊桥相会等布景。在最后一场,从鹊桥下还飞出成百只鸟雀,一时传为美谈。

《天河配》一剧本无定本,各剧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发挥创造。城市中的剧团以“机关布景”“真山真水”相号召,戏中有灵霄宝殿的壮丽场面,吵架分家的喜剧风格,织女下凡的繁重唱段,喜鹊搭桥翻扑跟头的技巧。有的还在欢庆牛郎织女拜堂成亲一场戏中,加入戏中串戏杂耍的表演。

在摆七巧灯中,众多仙童执莲花灯依次摆出“天下太平”的字样。有的还在剧情中加上牛郎的哥哥遭受火灾,到牛郎处借贷求助,嫂嫂悔过认错,牛郎和织女慷慨相助的情节,非常具有人情味。剧情发展,大喜大悲,曲折动人,其中蕴含着反封建的因素,是一出非常优秀的神话戏。

(二)年画中的七夕

在南北各地的年画中,牛郎织女都是一个热门的题材,而且各有特色。其中,年画中经常出现对牛郎抢仙衣与织女成亲和鹊桥相会的画面,很受欢迎。

在现存的年画中,以收藏于日本的苏州桃花坞刻印的牛郎织女鹊桥会年代最久,此画表现牛郎牵着牛,在云端与织女相聚,运用了西洋铜版画排线表现明暗的技巧,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作品,实属难得。

以精致细腻著称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中,《天河配》历年都有新花样出现,其中有一幅以整开大幅表现双星鹊桥团聚,背景上云海茫茫,织女凌空而下,牛郎牵牛携带儿女,鹊鸟在银河上飞舞。

画上还题诗一首,歌颂牛郎织女矢志不渝的爱情:

千里姻缘如绵连,牛郎织女到河边。

鹊羽栖桥助相会,每逢七夕喜团圆。

山东潍县杨家埠的年画《七月七》,特别刻画了牛郎带着儿女们与织女见面时的喜悦。这幅画的人物形象生动突出,鲜艳强烈的色彩把画面烘染成一片喜色。

山东高密年画《天河配》由四幅图画组成,由右至左:一为牛郎还天衣给织女;二为织女穿天衣飞奔而去,牛郎领儿女直追上天;三为王母划银河隔开牛郎织女于河之两岸;四为每年七夕,织女穿华衣与牛郎相会。画的两端分别画荷花一瓶和瓶花喜鹊。形同山东民间剪纸,色调明丽,有极强的装饰味道,是老百姓过节装饰窗顶用的。

河南朱仙镇年画《鹊桥会》,色调浑厚沉着,人物形象质朴,构图饱满,蕴含着古老的文化底蕴。

在近代,上海胶版彩印的月份牌年画流行一时,著名画家杭稚英的《牛郎织女》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杨柳青有一幅《七月七夕乞巧图》,将乞巧风俗和牛郎织女故事绘于一图,上端天空中有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和鹊桥相会的画面,下端则细致地表现了成群妇女们以碗盛水投针视影乞巧的生动场面,为古老的风俗留下了形象的资料,非常珍贵。

河北武强年画和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以浓郁的乡土色彩著称,《天河配》年画的样式也最多,最值得重视的是有多种连环画形式的年画。有的数张为一套,武强年画的天河配组画分别画出织女下凡、牛郎之兄离家讨账、其嫂设毒计,吵架分家,天河抢仙衣,拜堂成亲,耕织度日及王母划天河的八个情节。此外,还有四扇屏表现抢衣、拜堂、划河、鹊桥的主要情节,画面较大,人物刻画也比较细致。

山东杨家埠年画,有以吵架分家、天河抢衣成亲、王母划河及七月七鹊桥相会四个画面组成一套的作品。山西木版年画还做成四小幅窗画《天河配录》,艺术上也别有意趣。

现存杨柳青年画中,还有一套贴在炕周围的连环画,其中一幅分别描绘了牛郎追赶织女和鹊桥相会,绘稿刻印及赋色开相都很精美,是七夕年画中的上乘之作。

在这些连环画中,都有老舅分家的画面,可看出戏曲和民间故事中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创作,在群众中的影响。这些年画在住室中装饰一年供人欣赏,成为大人给孩子讲故事的谈资和进行审美教育的媒介。

(三)剪纸刺绣中的七夕

在民间剪纸和刺绣中,也有表现天河配的作品。河北蔚县彩色剪纸塑造了故事中的多个人物角色,在天河抢衣中表现了碧莲池中织女和同伴沐浴的场景,色调柔美,富于装饰性。

河北供刺绣用的枕头花样剪纸,表现了天河抢衣成亲和鹊桥相会的情节,玲珑剔透,显示出民间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巧思。

剪纸不仅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更是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陕西省乾县剪纸在民俗生活表现形式上,显露出新鲜、明朗、生动、活泼的特点。

乾县城乡颇为流行“乞巧”活动,妇女们为了乞巧,常常聚会在一起剪花样,赛智慧,通过剪纸活动看谁心灵手巧,这时的剪纸大多是讴歌爱情的戏曲剪纸。

此外,在建筑园林中的彩画、砖石雕刻,民间面塑和泥塑工艺中,也常表现天河配的内容。

(四)七夕节列入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它始终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相连,后人把这个节日也当作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节与我国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共同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如今已被一些商家包装成了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这一天,部分商家忙于促销,不少年轻人借七夕的名义聚餐、出游,甚至相亲。

当然,七夕不只是商家的专利。身着汉服、乞巧拜星、对月吟诗、比赛女红、施放孔明灯等是一些七夕粉丝的最爱。

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的一些民间社团,在七夕之前是忙得不亦乐乎。尽管个别的七夕聚会活动只有一些热心人士参与,但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大多认为这样的气氛很不错。

总览各地古往今来的七夕文化,无不内涵丰富,让人向往。七夕节寄托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七夕节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节日,将伴随着中华民族永远绽放其独有的迷人的光彩,并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