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姓氏起源通史
5784400000010

第10章 中华姓氏(7)

(2)由邾姓改姓为曹。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朱姓源于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来是曹姓所建。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国。古代邾国贵族一直以国为氏。后来邾被为楚所灭,安的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改姓曹。这两支曹姓子孙都发源于山东省境内,所以,早期的中国曹姓人均来自山东。

(3)古代曹国人来中国后以曹为姓。古代的曹国,大约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北史》、《隋书》等书记为昭武诸国之一。当时,有曹国人来中国,有的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郡望:

(1)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

(2)彭城郡:西汉时设置,东汉时改为彭城国。大约在今天的山东微山县,江苏徐州市、沛县东南部。

堂号: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迁徙分布:

今曹姓主要集中分布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

历史名人:

曹操:字孟德,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是个被历史误会、且被《三国演义》丑化的人物。有人说他原本姓夏侯,但复旦大学历史系最新研究,曹操的父亲曹嵩并不姓夏侯,只是宦官曹腾从宗族其他兄弟那里过继来的养子,依然是曹家人。建安元年,他统一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丕:即魏文帝。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建立者,曹操之子。他还被尊为当时文坛领袖,精于诗歌创作,其代表作为《燕歌行》,另著有《典论·论文》一书。

曹植:著名诗人。三国时曹操之子,曹丕之弟,以诗文著称于世,他的《七步诗》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曹丕之孙为魏国皇帝。其后裔曹霸,武卫将军,又极善画马。

27.严

姓氏:严

祖宗:严忌

分类:以庄为氏

姓氏起源:

严姓源于庄姓,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溢号庄玉。他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他不让别人姓名与他相同,令姓庄的人改为姓严。

郡望:

(1)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2)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3)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堂号:

(1)天水堂:据《千家姓》记载,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

(2)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

迁徙分布:

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

历史名人:

严彭祖:东海郡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之下邳故城)人。西汉经学家。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习《春秋公羊传》,其后有《春秋公羊传》严氏学及颜氏学。宣帝时,他被立为博士。其后任河南郡(治雒阳,即今洛阳市区)太守、太子太傅等职,为人廉直且不事权贵。

严佛调:(117~197年?),东汉临淮郡考城县(今江苏盱眙铁山寺)人。中国第一位大和尚。与安息国(今伊朗)优婆塞都尉安玄共译《法镜经》二卷、《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师任笔受。中平五年(188),在洛阳译出《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等书,此外,又撰有《沙弥十慧章句》一书。

28.华

姓氏:华

祖宗:考父

分类:以封地为氏

姓氏起源:

华姓源于封地,春秋时期,宋戴公子考父,受封于华,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华。

郡望:

(1)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

(2)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

(3)沛郡:也称沛国郡、沛县,始建于汉朝初期。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将家乡泅水郡改为沛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

堂号:

(1)武陵堂:以望立堂。

(2)平原堂:以望立堂。

(3)沛国堂:以望立堂。

(4)本仁堂:据《萧山渔临华氏宗谱·序》记载:华氏“原姓宋,实微子(商朝末君纣王的同父异母兄长)之裔,食采于华(今河南商丘以东至江苏铜山以西一带地区),西周时,宣王姬静遂因地赐华氏。华、宋二姓,万世难婚。”这段文字说明华氏源流和华、宋不通婚的原因。

迁徙分布:

华姓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吉林、陕西、河南、浙江,这五省华姓大约占华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江西、广东、安徽、福建、上海,这五省市的华姓又集中了24%。目前全国形成以东方江浙、东北吉林、西北陕西、中原河南、南方广东为中心的五块华姓分布区。

历史名人:

华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灸各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首创五禽戏,后为曹操所杀。

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中国著名的数学家。

29.金

姓氏:金

祖宗:少昊

分类:以人或赐姓为姓

姓氏起源: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则以金为姓,称金氏。

(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后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便统统姓金。

(3)为刘姓所改。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镠的“镠”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郡望:

(1)彭城郡:西汉地节元年改楚国为彭城郡。东汉章和二年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南朝宋改为郡。

(2)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三国辖区改为京兆郡。

堂号: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皇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迁徙分布:

金姓来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迁往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历史名人:

金日磾:西汉大臣。匈奴休屠王太子,归汉。其后世代代官宦,且多为侍中。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为显赫者。

金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扬州八怪之一。

30.魏

姓氏:魏

祖宗:毕公高

分类:以邑或国名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郡望: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

堂号: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八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魏姓因巨鹿为望,故也以“巨鹿”为其堂号。

迁徙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定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

历史名人:

魏徵: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

魏源: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龚自珍同为今文经学派,主张抵御外来侵略。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他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31.陶

姓氏:陶

祖宗:尧帝

分类:以居地为氏

姓氏起源:

陶氏来源于居地,上远古时期的尧帝,初居于陶,以制陶为业,后封于唐,为唐侯,故称陶唐。他的子孙有以居地为姓者,相传姓陶。

郡望:

(1)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

(2)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

(3)浔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甲子,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

堂号:

(1)济阳堂:以望立堂。

(2)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3)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迁徙分布:

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如今,陶姓多分布于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三省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

历史名人:

陶行知:原名文浚。安徽款县人,著名教育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推进平民教育运动,发表中华教育改进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他还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民国35年(1946年)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32.姜

姓氏:姜

祖宗:炎帝

分类:以居邑名为姓

姓氏起源:

姜姓源于烈山氏,出自炎帝神农氏出生地姜水,属于以居邑名为姓。据史籍《姓纂》记载:“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后为姜姓,因天水上廛县,汉初以豪族徙关中,遂居天水。”根据《水经渭水注》的解释,是“岐水东迳姜姓城,南为姜水”,也就是岐水的一部分称为姜水。至于岐水,则在今陕西省的岐山县西面,作为“三皇”之一的神农氏炎帝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即以姜为姓,子孙世代相传。又据《元和姓纂》中记载,炎帝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而以姜为姓。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姜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氏、甫申氏、吕姓、纪姓、许姓、向姓等姓氏。姜姓族人共尊炎帝为得姓始祖。

郡望:

(1)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

(2)广汉郡:秦朝时期为古蜀郡之雒县。

堂号:

稼樯堂:神农教民稼樯,所以叫稼樯堂。

迁徙分布:

汉代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大族,至西汉作为关东大族迁至关中,此后定居天水(今属甘肃)。东汉有姜诗,广汉(今四川谢洪县南)人,发展成较为著名的一支。这说明汉代已有居住于今江苏、四川的。唐代出现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

历史名人:

姜尚:字子牙,东海人,又名吕尚,是商末姜族的首领,周初齐国的始祖。武王伐商时为军师,立了战功,被封在齐国。他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简化政治制度,发展农业和渔业生产。使齐国成为西周的重要封国。民间称其为“姜太公”。

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字扰章,号白石道人,饶州人。工诗,词尤有名,精通音乐。代表作《扬州慢》。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名。一生未仕。

33.戚

姓氏:戚

祖宗:孙林父

分类:以封邑为姓

姓氏起源:

戚姓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邑(今河南仆阳市戚城),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相传姓戚。

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亦称海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