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姓氏起源通史
5784400000009

第9章 中华姓氏(6)

(5)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六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汉吏何并。

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着有《何水部集》。

迁徙分布:

西汉至两晋时期,何氏分布于今河南、安徽、山东、江西、四川、广东、湖北、江苏、陕西、湖南等地区。西晋末年,中原何氏有移居福建者,即永嘉入闽八族之一。唐代,中原何氏又有两次入闽;一是唐高宗时,光州固始人何嗣韩随陈元光入闽,在福建安家;二是唐僖宗时,又有固始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此后,何氏又有多次迁徙。南宋淳佑年间,何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后隐居清源洞。宋代,何氏还有一支自庐江迁往福建、南京、江西,至宋末元初,有一支由武平经江西寻邬、定南、龙南入广东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广东东蕉岭、大埔、梅县,再分支各地。明末,何斌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事,是为何姓最早入台者。清代,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历史名人:

何景明:明朝文学家。与李梦阳主张文仿秦汉,诗宗盛唐,称“复古派”。与梦阳、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他则是“七子”首领。

何承天:南朝宋大臣、著名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博通经史,精历算,曾考定“元嘉历”,改平朔为定朔,使日月食必在朔望,对后世历法变革有很大影响。

22.吕

姓氏:吕

祖宗:大岳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其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2)出自魏氏。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原鲜卑族之代北复姓叱吕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五代后周时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氏。

郡望:

(1)河东郡:秦时置郡。此支吕氏,为春秋晋国大夫吕锜之后。

(2)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吕氏以寿县吕氏着称,其开基始祖为吕谦。

(3)东平郡:汉时置郡。此支吕氏以寿张(今谷阳)吕氏着称,大概为吕尚十九世孙康公吕贷之后。

(4)金华县:东汉设长山县,隋改金华县。此支吕氏为淮南寿县吕氏分支。

(5)晋江县:唐时置郡。

堂号:

(1)渭滨堂:商朝末年,吕尚(姜子牙)在渭水滨钓鱼隐居。周文王访贤聘他为宰相。他帮助周文王、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基业的基础。

(2)东莱堂:南宋吕祖谦,官著作郎兼国史馆编修,著《东莱博议》,对春秋三传有独到的见解。

迁徙分布:

吕姓播迁频繁,分布较广泛。南阳吕国灭亡后,部分遗民被迁至今湖北蕲春。新蔡吕国亡国后,遗民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齐国吕氏在康公失国前已散居韩、魏、齐、鲁之间,其后子孙有在陕西、甘肃发展繁衍的。两汉时期,吕氏还分布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方。东汉末年,西阳人吕范,避乱移居寿春(今安徽寿县),三国时,蜀汉不韦人吕凯、魏任城人吕虔均有后裔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南)。南北朝时,今浙江、江苏的许多地方均有吕姓居民。北宋初,吕氏有一支徙居福建,分布于泉、漳二州,后有部分移居广东。自清代康熙年间开始,闽、粤吕氏有多支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一些吕氏远徙海外,分布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文莱、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历史名人:

吕洞宾:号纯阳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

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号称“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这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作)。公元前235年吕不韦被迫饮鸩自尽。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公元前195~公元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史记·吕太后本纪》(项羽和吕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马迁仍将他们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23.施

姓氏:施

祖宗:施父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1)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

(2)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世代相传。

郡望:

吴兴郡:后汉置郡,现浙江省湖州市。

堂号:

吴兴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施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七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五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左右。施氏族人发祥于周王朝时期的鲁国,即今山东西南部一带。宋、元、明600余年间,施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苏、浙、赣、闽为当时施姓聚集地区。

历史名人:

施世瑛:字玉华,唐朝安吉人。勇断有才能。隋未天下动乱,世瑛率宗族乡邻子弟,聚粮自守,保卫安宁。后闻高祖起兵,世瑛又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耐庵:名子安。元末明初钱塘人(一说苏州人)。编著有《志馀》、《水浒传》等,《水浒传》,写北宋末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颇大。成为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24.张

姓氏:张

祖宗:张挥

分类:赐姓和避难改姓

姓氏起源: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后代,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郡望:

(1)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2)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3)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4)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堂号:

(1)百忍堂: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自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且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甚是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2)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等。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多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咤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地区。

历史名人: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曾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25.孔

姓氏:孔

祖宗:父嘉

分类:赐

姓氏起源: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著《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

(1)根据宋代《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2)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记载,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3)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郡望:

(1)鲁郡:是在西汉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来的,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地。三国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改右内式置京兆尹,因为其地属畿辅,所以不称郡。相当于今天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

(2)河南郡:是汉高祖改秦三川而设置的。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

(3)会稽县: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堂号:

“阕里堂”、“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迁徙分布:

孔姓最初的发源地之一应该是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到孔父嘉的后代因为避祸逃奔到鲁国,并且在鲁国定居下来,可以算是孔氏的第一次东迁了。这次东迁意义巨大,以至后世鲁地竟成了孔氏繁衍的居住地。宋、明时期,北方的山西、辽宁等省,南方的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均有孔氏之族。清代以后,孔氏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如今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西欧一些国家都有孔姓华人。

历史名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于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26.曹

姓氏:曹

祖宗:振铎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1)源于黄帝姬姓后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曹氏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