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柳井正全传
579100000002

第2章 懵懂青春期(1)

从武士道精神说起。

柳井正的出生,显得相当不合时宜。

20世纪中叶是个全球动荡的年代。欧洲方面,战争狂人希特勒叫嚣:我高贵的斯拉夫血统,就是必须统治全世界。而在另一边的战场上,日本****思潮沉渣泛起,四散蔓延。这个岛国上的民众,以一种天生优越的姿态,在被政府彻底洗脑后,十几岁的孩子就可以端着刺刀走上本不属于他们的战场。

在大和民族中,武士道作为昔日武士的精神信仰和“大和民族之魂”,一向受到推崇。

什么叫武士道精神?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为主君毫无保留地舍命献身。日本的武士道,推崇的是“义”“勇”“仁”“礼”“诚”“名”“忠”“克”这八个字。真正的武士,是不会随便举起刀来砍杀平民的。他们信奉的是善良的本性,是对主人的忠诚。然而,当***势力开始甚嚣尘上的时候,武士道精神也已经变了味儿。

穷兵黩武的大和民族为了向外侵略扩张,急需截取武士道中片面的精神来钳制民众思想。为此,以“拯救日本”为幌子,大批的爱国学生被过分突出了忠和勇的概念,从而完全忽略了忠勇是应该建立在善良的基础上的。对死亡的觉悟,也被***狭隘地引到了歧路上。

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若干年的战争,并没有给这个岛国带来好果子吃。美国的原子弹在这里爆炸后,日本民众才清醒地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被迫加入了战争,一场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的战争。他们号哭,是想要从废墟中找寻了无踪迹的亲人;他们愤慨,是期望这场虚假正义的战争能够早些结束。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将是件好事情。

很快,日本政府签订了投降书,当年被***利用的民众才迎来一个喘息的时机。

柳井正便出生在1949年,也就是昭和24年。战争已经停止了好几年,百废待兴,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日本。

人们在努力尝试着让自己回归正常的生活。每天早晨,在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上,都可以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拎着皮包进入各个办公大楼,晚间的电视节目中也早已经找不到任何宣传***思想的桥段了,娱乐节目开始不断增多。毕竟,历经了这么多苦难的日本民众此刻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他们受到了无比沉痛的伤害,并且还是来自自己民族内部的伤害。他们曾经那么相信执政党讲述的美好愿景,但到头来却发现一切都是泡沫,一阵风吹来,便化为乌有。

日本的战败,让民众终于回归了理智。他们又重新回归了自己民族中善良的一面,以情义为基调,开始了新的生活。

柳井正的父亲便是这样一个典型。

柳井正的父亲柳井等亲身经历了那些战乱的年代,此刻的祥和对他来说显得弥足珍贵。面对战争中惨不忍睹的景况,柳井等对生命也有了更高的认知。因而在战后,他虽是以商人的身份继续经营着家族传统的西装店,但从这位父亲的身上却看不到某些经商者的奸诈。在柳井等看来,做生意的首要法则就是注重道义和情理。如果不信奉这一圭臬,再好的买卖也只是买卖而已,永远无法将其纳入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战后的日本,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大力援助。随着大批资金的涌入和西方商业思想的灌输,日本开始走上一条通往现代市场经济的高速路。在大城市里,高楼大厦遍地而起,人们早出晚归,出没于各个高档写字楼之间。当市场经济渐趋成熟之时,银行业和证券业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行业。人们争先恐后地想要在这两个充满挑战性的行业中,谋得一席之地。谁都意识到,越大的挑战也就意味着能够拿到更多的薪酬来改善生活。

在日本,从事银行业和证券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位员工都必须身着西装上班,以此给客户留下足够的信任度。为此,金融、证券等相关行业的员工们,便开始在大街小巷中搜寻上好的西装店。柳井等看准了时机,迅速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柳井等的家族世代生活在九州和山口地区,这里算不上是日本最核心的经济带。可是战后的日本经济,在美国的资助下呈现出了飞一般的增长速度。柳井等也凭借着做传统男式西装开始了自己的发家之旅。

向老爹学习。

任何形式的创业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有人曾经戏谑地说,成功者在艰辛地爬上了大楼后,他总是会先撤掉自己的梯子,然后向楼下的崇拜者们大喊:“飞上来吧,你看我就是这么做的!”

但柳井等的成功经历,显然并没有这么轻松。

小学刚刚毕业,柳井等就被安排进了其伯父的西装店里做起了学徒工。在所有活计里,学徒工是最辛苦的,而且工资还拿得最少。店主们总是打着教学收徒的旗号,堂而皇之地使用这些廉价劳动力,不论是端茶倒水还是取信送报,这些统统都是学徒工的活儿。从学徒做起,想要学到真正的经商门道,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悟到根本,抓到精髓的。

从传统的楼道里一步步走来的西装店,自然也保留着最古老、最传统且最死板的经营模式。柳井等脑海中形成的经商理念,必然也和这间小小西装店的经营模式密不可分。尽管他还小,且也容易接受新思潮的影响,但这依旧改变不了他受伯父经商思维影响的现状。在柳井等的理念中,商人的首要目的虽是赚钱,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浑水摸鱼、作奸耍滑的伎俩,他从来不干。

没有人愿意永远被拘囿在鸟笼里,吃他人的嗟来之食。柳井等虽是承蒙于伯父的恩典,但当他从一个学徒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商人后,才终于凭借着自己这么些年来积存下的创业资本,另立了门户。伯父并没有怪罪他,他明白柳井等能有今天的小成功,本来就是这个年轻人一路坚持自己的梦想所得。身为长辈,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去追求梦想,而不是守着自己这一扇老门,迟滞不前。

这个时候,给他一个放飞梦想的机会,才是最正确的。

经商哪有那么简单!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柳井等自以为满腹经纶,但终究经不住市场的真正考验。柳井等这么多年的学徒生涯,其实只学会了两个词,那便是情理和道义。他完全不懂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如何去经营自己的生意,更不懂在做任何买卖之前都要先树立起自己的经商理念。不同的理念代表着不同的企业文化,没有理念的经营,就如同行尸走肉,缺乏最精髓的商业灵魂。

这样的尝试,注定是要失败的。或许是因为亲身体会到了竞争的残酷,柳井等才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经商的能力不是从店铺中学来的,只有真正地去接触市场,靠着自己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最终摸到自己的经商门道。所谓实践出真知,柳井等没有经历过失败之前,的确小看了“经商”这个问题。

创业之初,柳井等也经营着和伯父的西装店一模一样的生意,主要是以贩卖和定做高级男士西装为主。这一行业的特点在于,可能某一件订单做成了,赢利就足够全店铺的人过上一阵好日子。但往往现实情况却是,总是需要等上好久才能迎来一份比较大的订单。这不是正常的生存之道,一家店铺如果单靠这种模式来维持生计的话,那就离关门倒闭不远了。可当下的问题是,这本就是男士高级西装界的正常现象。因而,想要依守着这家店铺发大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靠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发了家,可随着越来越不景气的经营,柳井等心里也发起了愁。不得已,他最终选择了一条极为商业化的路子走,那便是贩卖成品服装。

告别传统的西装店,就意味着柳井等放弃了传统手工作坊模式。也就是说,他将摆脱自己一度坚守的、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开始真正去接触以贩卖为主的经商思维。虽然现在才开始学习对他来说有些迟了,但这总比一辈子像上一代人那样固守不合时宜的经营模式积极、奏效得多。

柳井正对他父亲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失败的经历。父亲后来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但那个过渡阶段所带来的教训太过沉重,让柳井正意识到,一个经商者首先应该保持一个具有商业思考模式的大脑。如果经商者始终站在自家店铺的门槛之上,就永远无法摸清时代变化的脉搏。

不管父亲的经商过程艰辛与否,潜移默化地,都对柳井正发挥着启蒙的作用。如果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今天的柳井正不一定能够走上经商这条道路,并且走得如此辉煌。尽管父亲有失败,但这些经历成为了在成长中不断回忆和体味的无数片段,最终绘成柳井正心中的一个标杆,时刻提醒着奔跑中的自己,不仅是抵达,更是不断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