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行天下
5820900000003

第3章 以玄道之眼看世间无象(2)

宰相卢杞在没有发迹之前,曾去拜访郭子仪,当时的郭子仪,退休在家,忘情声色。听说卢杞来了,郭子仪立即让所有的女眷和歌伎回避,他和相谈甚久,并对卢杞恭敬有礼,卢杞离去时非常高兴。郭子仪当时为什么要让女眷和歌妓回避呢?卢杞这个人虽然现在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很有才干,不过他心胸狭窄,而且他的半边脸都是青的。郭子仪怕女眷们见到卢杞后,有所怠慢。

后来,卢杞做了宰相,就将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处理个干净。但是,郭子义一家却安然无恙,而且郭家子孙有困难时,卢杞还会尽力帮忙。这实际上就得益于郭令公对他的以礼相待。

从郭子仪的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面对朝廷的重用和罢免,他宠辱不惊,总是安然接受。他不因位高而怠慢谁,也不曾因不受重用而苦恼,虽然身处乱世,但他顺道而行,深谙道之真谛,终能全身而退,躲避灾害,成就盖世勋业。

故而,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看开人生起落,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上的起起落落,不要因身居高位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平淡无为而悲伤哭泣。事物的发展都是依道而行的,尽管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是“道”确确实实贯穿于每一件事物之中。所以,以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地面对人生起落吧。

读书行路,抱道心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悟“道”,以便顺其自然地看待人生的起落?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非常有道理的,二者之间缺一不可。如果人们只读了万卷书,没有行万里路;那么所得到的只是“可道”,却没有收获到“不可道”。相反,如果人们只是行万里路,而没有读万卷书;那么收获的只是“不可道”,却不曾收获“可道”。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拥有一颗“道”心。所以,“读书”在前,“行路”在后,先认识到了“可道”,才能更好地体会“不可道”。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下。

首先,读书。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限于书本上的智慧、道理,还有其他多条途径,如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读出智慧,还可以从周围的事物中体会道的智慧等。人生短短数十载,实际经历的事物十分有限。读书既省时又简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增长智慧的方法。但是,为了不“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下面两种方法。

(1)想象法。

顾名思义,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尽量将读到的智慧与现实中的事物或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读到“面对人生起落要做到宁静致远”,便可以想象一下,假如面对生活中的升职或是降职,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会怎么做,这样做顺应宁静致远了吗?这样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

(2)领会法。

读书的时候,运用想象法,设想自己便是作者或是主人公,然后,设身处地去领会作者心中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对同样一句话的理解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只有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去领会,才能掌握作者真正的思想。

其次,行路。行路也就是实践,与读书不同,行路是真真正正地身在其中,靠自己的亲身体会来领悟大道的绝妙。因为,行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面对现实中的起起落落,我们需要结合以下几种方法:

(3)两分钟法。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做决定之前,多给自己两分钟的思考时间。

两分钟,足以让一个人冷静下来,理智地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再仔细地分析一遍。人是一种极容易冲动的动物,很多时候做出的决定和行为,都是在不够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结果事后又懊悔不已。不要莽撞地从事某些行为,避免自己将来后悔。

所以,遇事多给自己两分钟的思考时间,让自己做出一个真正代表内心的决定。往往智慧的人生,恰恰在于这短暂而又理智的思考之中。

(4)自若法。

从容表现:理解他人,谅解别人的无心之失,尊重他人的选择;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忧心不已;宽容地接受周围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所以不要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善待他人,同时也要善待自己,用自己的豁达赢得别人的认可。

淡定,就是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与人相处,不要因为一点得失就与人斤斤计较。而且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个世界,提前想到可能会发生的事,给自己打一剂预防针,做一个心理准备。不要当事情来临,因为太过突然而承受不了打击。

(5)常乐法。

面对逆境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沉着应对,最终会苦尽甘来,成就一番事业和美丽人生。生活中,我们不要太过看重物质利益,好的时候不需要得意,坏的时候也不需要悲伤。人生在世,风云转换,许多事情的改变并不在我们的预料之内,所以不要因为短暂的成就而过分高兴止步不前,更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彷徨不知所措。

平常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处世态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一种生活智慧。

拥有一颗平常心,你将是工作上的强者,它能帮助你事业有成,实现人生的价值;拥有一颗平常心,你就会是生活的主宰者,面对世事沉沉浮浮,而宠辱不惊,不骄不馁;拥有一颗平常心,你将会成为精神上的王者,为自己创造快乐、创造幸福。

不一样的道家思维

“道”孕育天下万物,人生的起落之道亦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的奥妙和真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老子认为,人生的起落是应道自生的,于是告诫世人,无需太过忧心。在道的面前永远不会出现“力挽狂澜”的人物,人们只有坦然面对,顺其自然。

3.或兴或困,一切都是表象

人生总会遇到许多的兴与困,它们是相辅相成,应运而生的。没有哪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毫无起伏的。在奋斗的路上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绊绊、起起伏伏,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透过表象看到事情背后的实质。

人生百态,兴与困本就是无常,当然,大多数人本就希望自己多逢兴旺,避免困境。然而,事实在于我们根本无法左右世界的发展态势,正如我们无法规定太阳从何方升起,又从何方落下。那么我们就来听听道家到底是如何看待兴困的吧。

老子的兴困相依理论

兴困是相互转化的。困因兴而生,兴因困而起。生活中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常常发生在得意之时,这是由于人们只看到利益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困境的一面,只知道生存的快乐,而不知道还有痛苦。同样,面对不愉快、灾难也不必绝望,因为困境背后常倚伏着兴盛。这就是说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还要认清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透过表象去看它们的实质。

老子的思想教育我们,对待事物要善于拓宽视野,不要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同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兴困相倚,困固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困中存在兴的因子;兴的确是我们想要的,但兴中未必就没有困的隐患。

“塞翁失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清楚。

战国时期,在北部与匈奴交接的边城,住着一位长者,大家尊其为塞翁。塞翁的家里养了许多匹马。

一天,塞翁的马厩走失了一匹马。家里人为此非常苦恼,塞翁却不以为然。邻居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赶忙跑来安慰他,希望塞翁不要太生气,马走失了事小,气坏了身体就有些不值了。塞翁听了,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只不过是丢了一匹马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还是一个好兆头呢。”邻居听了塞翁的话,默默地摇了摇头,心想:“这老头,大概是心疼疯了吧,故意在我们面前装成无所谓的样子。”

没想到过了几天,塞翁家丢失的那匹马自己跑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匹强壮、威武的良驹。家里人非常高兴,可是塞翁却显得有些忧虑。邻居们听说之后,想起丢马时塞翁所说的话,渐渐有些佩服他了。第二天,邻居们纷纷向塞翁道喜:“这下您该高兴了吧,这马不但没有丢,反而还带回了一匹好马!我们真是羡慕你呀。”

塞翁听完之后,一点儿高兴的反应也没有,反倒是更加愁容满脸地说道:“无缘无故地白捡了一匹良驹,唯恐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呀。说不定,这匹马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困难呀。”邻居们听了之后,心想:“这塞翁也真是的,明明心里高兴,表面还装出忧虑的样子,太虚伪了。”

没想到又过了几天,塞翁的话再次应验了,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塞翁有个独生子,从小就非常喜欢马。尤其是看到自家的马带回来的那匹良驹身材高大,剽悍雄武,鸣声嘹亮,一眼就看出是匹好马,于是就想骑一下,希望驯服这匹好马。

一天,塞翁的儿子骑着这匹马在原野上奔驰,可是由于没有抓紧缰绳,又或许是马跑得太快,他从马背上掉了下来,摔断了一条腿,变成了瘸子。家人为此哭泣了好几天,妻子也忍不住指着塞翁骂道:“都怨你,老是在那诅咒,这下应验了吧……”邻居们听说了,又纷纷赶来慰问,安慰塞翁别太伤心。可是塞翁只是淡淡地说:“没什么,不就是伤了一条腿吗,性命无碍就好,说不定还能带来好运呢!”大家觉得他又在故作镇定,腿都摔断了,还谈什么带来好运?想想都觉得塞翁可笑。

过了半年,匈奴兵马大举入侵,朝廷下诏全国征兵,年轻力壮的一律应征入伍。就这样,家家户户的男丁都被迫参军了。在那个年代,凡是参军的将士几乎没有能活着回来的,所以大家都不愿参军。塞翁家的儿子因为上次骑马摔断了腿,因而不能参军。就这样,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生活中存在太多的变数,谁都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一刻的兴或许在下一秒就会成为困。多少人为了追名逐利而放弃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最终仍旧一败涂地;多少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丧失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如今社会上的人们过于追求兴盛,极力避免困境,却落得适得其反的境地。所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表象和实质是十分必要的。

于兴困中追寻道义

在这个世界上,兴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兴困相倚,包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因此正确看待这种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对待一切困境和顺达,不要只是拘泥于表面现象。那么我们究竟应如何才能正确地抛开表象看本质呢?

(1)顺应自然,平静面对。

自然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和改变的,兴困的发生也不是我们能够预见的。遇到不幸的事情首先要想到必须接受,然后认真地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等到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兴亦好,困亦好,对于人生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我们为何不泰然处之呢?在安稳时想想自己即将遇到的挑战,在失落时,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消极,不堕落,像塞翁一样,不为兴困的表象所迷惑。

平静地面对一切,才能不为表象所迷惑。聪明的人应该知道:闻喜不喜,见怪不怪;困至不惧,兴至不喜。兴也好,困也罢,只要平静地看待,一切表象终将归于平淡。趋福避祸,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既然无法避免,就应该勇敢地迎难而上。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都不能丧失斗志。

(2)坚守信念,不被表象迷惑。

信念对于个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面对绝境,纵使面前是悬崖峭壁,也不能丧失信念。谁也不清楚会不会凭空出现一条救命的绳索,懂得绝处逢生,这才是当代社会处世的必要条件。兴困相互转化,有时纯属偶然,并无规则可循。但有时,兴困的转化是有规则可循并可以避免或争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冲破表象的浮云。

当然,应该注意到:兴困转化,并不完全是两者之间自然而然的运动,这里面有人为的因素在起作用。倘若说“困”是一个挑战,你必须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才能转困为兴。如果只是束手无策、自怜自悯,则除了令祸害不断加深加重,别无他果。

人的命运各不相同,但是有一条肯定是一样的:都有跌宕起伏,都有兴兴困困。所谓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其实也就是把握住人生这条曲线,在高点,不倚老卖老、自命不凡;在低点,不自甘堕落、一蹶不振。高低的表象,并不一定是我们所面对的真实情况。在高点与低点之间,就是我们自己实实在在的人生轨道。如此才能够从谷底冲向巅峰,划破苍穹。

不一样的道家思维

很多时候,是兴是困也无法准确地加以区分,既然无法完全地趋利避害,那就果断地接受现实,享受各种兴困的人生体验。面对兴盛,淡然一笑,欣然接受;面对困境,淡定从容,冷静应对。老庄的人生哲学不就在于此吗?兴困只是表象,真正的实质往往隐藏其后,揭开表象即是事情的本来面貌。

4.冷眼看表象,无象自生

人世间太多的纷扰和表象的迷惑,需要我们冷静地去面对周围的一切。冷静下来,我们就会变得更加理智,更加容易发现事情的问题所在。冷静地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情,明白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寻找的到底是什么?

身处闹市中,用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被冷落时处变不惊,随遇而安,就会享受到真正的快乐。世间最好的功德莫过于帮助他人;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的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世事无常的真谛。冷眼看表象,无象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