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如去如来
5821400000003

第3章 快乐是什么

站在美丽的海边,

我思绪联翩。

这个世界拥有什么才会快乐?

没有钱的时候我们不开心,

有了钱我们还是不开心,

帮不了别人的时候不开心,

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不开心。

笑容在脸上,

忧郁却在心里!

尽管我是个信佛的人,

却一直找开心的定义。

人生在追逐欲望中度过,

当所有目标实现的时候,

我们却忘记了开心!

到底什么是快乐?

到底我们缺什么?

到底我们在追寻什么?

海水拍打着沙滩,

海鸥轻轻飞过,

每个生命都在寻觅快乐,

可有谁知道快乐是什么?

德兰根迥写于2009年11月10日

61

大家都非常羡慕中了彩票头奖的人,觉得人家好幸运,其实今天你能在此看到这段话已经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再没有比得到人身又值遇佛法更珍贵的大奖。千万不要虚度此生,如果每天只是吃喝玩乐睡,麻木地度过每一天,犹如你中超级大奖却没有去领,是不是可惜问一下你自已的心,请珍惜人身,好好修心!

62

父母对子女来说,是生命的来源。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依赖父母才能生存在人世间,父母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佛经里,有佛陀成佛后,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四谛法的故事,摩耶夫人因此获得了了悟。在佛教的经文中,有《父母恩重难报经》一部,经文教导我们要懂得报父母的恩情。

63

屡犯错误因你总把心思用在改变境上,此境不好换一个境,从来不去考虑改变自己的心,于是人们轻易地选择,又轻易地改变选择,其实心不改变,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永远不会改变,不好的因缘就会被无穷尽地招集,好象你们选爱人,怎么选也选不对,其实别人没有问题是你心的问题。愚者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

64

在每次开始做功课的时候,要先把心定一定,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能不能观住,心是不是稳定的?要确信已经把注意力都放在做功课这件事上以后,再开始念修。重要的是,在念修密咒时先念皈依和发心,念诵完功课后还要回向。无论以前念修有没有这样做,以后大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

65

一家庭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只有一辈子,在这短暂相聚的时间内应和谐共处,同时尽可能地遵循佛法。让我们日日夜夜把心转向善与慈悲,做一次磕头、念一篇祈愿文、片刻观心的本质都是通往证悟的种子。今生结为夫妇,成为亲子是过去行为与共业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应该不惜代价地避免争吵、和谐共处的原因。

66

结婚、生日、节日等,这些都和传统文化有关,本身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在庆贺的时候,有一些学佛的人却为了餐桌上的美食而杀生,有时点的一桌菜里就有成百上千条生命,这样做一定会破皈依戒的,因为这些餐桌上的动物,是为过节日的人和来庆贺的人而杀的。众生也都热爱生命。

67

你的良心比任何人都清楚你所拥有的善念和恶念,以及你所犯下的各种业行,任何一个能充满信心地说“我已全力以赴”的人会拥有一个满足而宁静的心。做一个评判自己过失的裁判,而不要做评判他人过失的裁判,只要佛知道其他人内心深处的动机。

68

晋美林巴尊者如是说:“一直到你能够完完全全除掉自私的那一天,这之前你所谓帮助别人,只不过是演一场戏给别人看罢了!”

69

在城市里……在藏区……在圣地……

总会偶然有些心得和你们分享,希望这些心情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70

对自我的爱护深深地埋藏;对别人的苦难慈悲快乐地承受。生活将呈现别样的美景!

71

经常有人和我说:“师父,再过几年我把一切安顿好就开始专心修行了。”有此想法的人去墓地看一圈,墓碑上亡者年龄不都是70岁,与你同龄的一定能找到,他们生前应该和你一样有很多理想,可惜再没有机会实现了。千万不要忽视生命的脆弱,当你心中生起想修持佛法的念头时,不要犹豫当下即是时机!

72

回向时,要依照佛陀和菩萨的良好祈愿而回向,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回向,也可念诵《普贤行愿品》略义:犹如吉祥勇士之遍知,普贤也能通晓一切智,自己也将诚心跟随之,一切所修善根皆回向。回向就像把功德放进口袋并扎紧,哪怕烦恼随后升起,回向后的这部分功德将不会丧失。

73

非常感动如此多人参加此爱心传递,身离他们很远不能加入救援但心始终和他们在一起,这也是一种间接的帮助。才让炯寺、金龙寺、白罗珠寺百名僧人开始为亡者进行超度,同时祈愿伤者和他们的家人早日恢复心理和身体的伤痛,希望更多有缘人与僧人们共同念诵祈祷,那么爱心的力量将很大!

74

在和别人见面、交谈时,请时常观想:自己吸气时把对方的病痛、邪见、痛苦、没福报等所有的负面因素都吸进自己的身体里,而呼气时则观想:把你累世福报、健康、快乐等所有好的因素都传达给对方。经常这样观想训练,慢慢地,你遇到任何人,即便你们意见不同,也不会去批评对方了。

75

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愿望,如果愿望没有实现你会失望、不安、焦虑;其实就算愿望实现了你还会焦虑、不安、失望,是不是这样,你自己最了解。就这样你每天在失去得到、顺境逆境中烦恼着,其实它们都只是暂时的,对暂时的事物你以一颗执着的心对待怎会不烦恼?不想有烦恼请学着放下执着,淡定地面对一切!

76

佛的慈悲心没有凡俗造作,他不会想“这个众生向我祈求,我必须帮助他”或“这个众生没有祈愿”。他的慈悲和空性含摄一切,象太阳平等地映照在水面,无论水面大小、清澈混浊。这是佛陀利益众生事业无边无际的原因。而这种伟大的佛性在每个人心中潜藏,它一直陪伴着我们,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它,培养它。

77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男女老幼,在家人还是出家人,没有业障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每天仔细检查一下自己,就一定会发现自己修行不好的地方。龙树菩萨在《智树论》中说到:

“未遇畏惧时,尔时当畏惧,已遇畏惧时,无畏去战胜。”对于业障是需要畏惧一些,并应该好好忏悔。

78

无常的道理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全可以依照我们的所求、所愿而存在的。这个世界中无常、变化的道理无时不在,无处不显现,所以佛法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将世间的事物看得淡一些,因为最大的无常——死亡随时等待着我们,我们更应该将世间的事物看得淡一些,快点精进修法。

79

工作、生活中遇到违缘要冷静观察:如果事情可以补救,那是多幸运的事,完全不应该生气烦恼,努力挽回补救就可以了;如果事情确实无法补救,那更不用生气烦恼,因为生气烦恼也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情,只会更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心。寂天菩萨说过:“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80

人的坏习惯强大而狡诈,它在你无数生世中根深蒂固且有一个迷人的外表,让你身陷其中毫无觉察;虽然已修行,而当面对险恶的外境,好习惯往往不是坏习惯的对手,你会继续像过去一样积聚财物、偏爱亲近你的人、继续助养坏习惯等。请坚定你持之以恒的训练,铲除坏习惯,否则你将再度两手空空充满悔恨地前往来世!

81

有一种烦恼来自于对财产的追求,一套房不够还要二套房,车子有了不行要换更高级的,有多少亲兄弟姐妹为争夺父母财产从亲人变成仇人,一生都过的很痛苦。不要等你老了才发现虽然什么都拥有快乐却从没找到,做金钱的奴隶是很不聪明的决定。此时此地高山绿草鲜花陪我,其他什么也没有,可是,我很自在快乐!

82

今天是伟大的莲花生大土佛诞日。莲师说:“我要离去了,虽然没有亲见但是信仰我的人,要以身、语、意来修行,无论幸福或苦恼都要利己且利他,如果万一生在恶趣之中,我也必定前来救度。我的寿命无生无死,在每一位信众面前,都有一位莲花生。”不灭虹身的伟大莲师真的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好好祈祷!

83

很多人不喝酒的时候行为言谈都很得体大方,给人很好的印象。一旦酒后便和之前判若两人,变得非常的可怕。还有一些喝酒的人酒后会做出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不敢做的恶业,这是根本不要喝酒的最主要的原因。中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超过11万,就算不信因果为了自已的身体也把酒戒掉吧。

84

莲花生大士如是说:君民们!千万不要自我欺骗而盲目度日,富裕的时候要把握时机尽力去从事善业,不要等福报用尽后才来后悔。世间是十分无常的,前生造孽,这一生会受报,这也是很自然的,并没有什么可怨天尤人、愤愤不平的事情。所以每一个心念都不要轻忽了。要听从有智慧的人的话,随顺智慧指导而行。

85

一棵树,根如果是好的,树干树叶坏了都没关系,缘分到的时候,还有重新长出来的机会,但如果树根烂了,就算暂时拥有挺拔粗大的树干和茂盛的树叶也只是表面的,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它的“根本”坏了,如果把学佛比做这棵树,修心就是树根,最为重要的。好好观察自心,调伏相续。

86

一个人很有信心的时候会明白成功的原因不在于多么聪明能干,一个人很有信心的时候不会因担心被人看不起而夸夸其谈,一个人真正有信心的表现会是低调,这种低调不是示弱、不是任人欺负而是通过调伏自心对他人、对世间规律给予充分的尊重。好好调整自心,找到那个低调、平和的自已。

87

一杯水里放进一块泥巴不去搅动,让它自然沉淀,杯中的水还是清的,可如果你不停地搅动这杯水,水只会越来越浑浊,无法变清。坏念头好像水中的泥巴,因为你认出它是坏的并非本心,所以一但生起不用去怕它,更不要去延伸它,总挂碍就总有恐怖,放下它、不执着它,它自会生灭!

88

这些小僧人们曾经是被遗弃的流浪儿,因为遇到你们,现在成为小沙弥,流浪儿成为佛法的保护者,谁还说他们可怜?在藏族,家里有人可以出家全家人都引以为荣。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幸,它的发生也许将引领你走上新的道路,同样快乐的背后又发生什么无人知晓,唯佛知道!所以不管痛苦还是快乐,都要善良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