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毕竟,伊尹只是一个厨子。
如何接近成汤呢?伊尹似乎很着急。
不久,机会来了。
这个时候,恰好有莘氏之女下嫁成汤,于是他找到有莘氏,希望可以作为嫁妆一起去商部落。
有莘氏竟然答应了。
这可是全天下最值钱的嫁妆了。
可是成汤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伊尹的价值。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呢?
伊尹有办法。
姜太公曾经用一根直直的铁针,在渭河上钓鱼,有好心人劝他别浪费时间,他说:“我不是在钓鱼,我是在钓王候呢。”最后,他果然用这种方式钓到了周文王。
伊尹为了引起成汤的注意,煮饭时一会太咸,一会太淡,一会太甜,一会太苦,成汤吃了几顿,心里来气,以为他的厨房里还有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他决定看看这个厨师,如果是走后门进来的就立马让他滚蛋。
又一个机会来了。
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商汤听了,很受启发,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相。
关于这场教诲,《吕氏春秋?。本味》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
大意应该是:
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见,伊尹与汤说起天下最好的味道。汤说:“可以按照方法来制作吗?”伊尹回答说:“君的国家小,不可能都具备;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
可以想见,商汤听了伊尹这番话,一定是心花怒放,跃跃欲试。
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
不过这时候的成汤还是夏王朝的臣民,本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良好意愿,成汤把这位难得的良相推荐给了履癸。即使以后伊尹和汤萌生了灭夏桀的念头,也是他自己不争气,给了别人一个可乘之机。
成汤并不明白,姒履癸根本不需要伊尹。
暴君永远都是远贤臣,亲小人。因此,小人往往得志,而忠臣往往会因言获罪甚至不得善终。
姒履癸身边并不缺贤臣,而是缺女人,缺小人。
伊尹这样的贤臣对他来说,就像一根拐杖,非但没用,而且还会碍手碍脚。
就像开头说的,伊尹到了夏王朝,他向姒履癸进谏了几句,差点被姒履癸杀掉。如果他真的被干掉了,那么历史就有可能改变。
其实,伊尹心里亮堂着呢,知道姒履癸已经无药可救了,所以他进谏的时候,肯定是温柔的像说情话似的,隔着几层棉袄挠痒痒,说的全是不痛不痒的话,要不然凭姒履癸的性格,怎么可能放过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