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中华民族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1949年10月1日晨,毛泽东破例早睡。大约在清晨6点半的时候,他吩咐自己的卫士李银桥说:“我睡觉吧。”
这个时候,即将参加新中国开国大阅兵的海陆空三军指战员已经在午夜后从各个训练点悄然入城,整齐地排列在长安街的南侧。而准备参加国庆大游行的群众,很多人起床后摸黑步行了十几里路,有的甚至是从很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坐火车赶来,也都陆续进入了天安门广场。
进入1949年,人们已经迎接过一次又一次令人振奋的喜讯:北平入城式、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放上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而所有的喜悦,都比不上此时此刻蕴藏在30万参加开国大典的军民和四万万多中国人心中的喜悦。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即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那一天的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儿小雨。但下午天放晴了,灿烂的阳光映照着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上30万军民组成的欢乐的海洋。
下午2点50分左右,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结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发前往天安门。车队由中南海勤政殿出发,绕中南海东门,5分钟后到达天安门后方。
扩音器里传出播音员的声音:
“毛主席来啦!”
“毛主席健步登上了天安门!”
广场上顿时欢声雷动,如暴风骤雨一般,经久不息。几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天安门城楼,人们的胸中揣着剧烈跳动的心脏,脸上挂着激动欢喜的笑容。
通往天安门城楼的古砖道有100级台阶。毛泽东不时停下来,等候身后那些比自己年迈、行动不如自己灵便的领导人。为了登上这100级台阶,毛泽东和他的伙伴们走过了漫长的28年,而中华民族也已经在黑暗与屈辱中摸索了一个多世纪。
就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所有委员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了奠基仪式。毛泽东亲自撰写并宣读了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祭奠声似乎仍然回荡在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已经站到了麦克风前,并用洪亮豪迈的声音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国歌奏响。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观礼台下的人们把红旗红灯高高举起,天安门广场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这时候,大地震动,炮声轰鸣,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礼炮声如同报春的惊雷,在天宇间回响激荡,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礼炮声中,人们的心里激荡着一个同样的声音: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那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整整站了六个多小时。回到中南海住地,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啊!”
朱德总司令举杯向空军祝贺,说:“从今天起,我才是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
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最盛大、最庄严的一次庆典阅兵。受阅部队人员总数达到1.64万人,其中不但有陆军和海军,新中国的空军更是完成了自己的首次精彩亮相。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在北平、广州、西安、汉口、重庆拥有五个空军军区和八个飞行大队,一共381架飞机,后来几乎全部飞往台湾。而当时我们的空军尚未正式组建,只在京郊南苑机场拥有一支“南苑飞行队”,仅有42架飞机。
年轻的人民空军,在开国大典当日已经作好了一级战斗准备,时刻防备国民党飞机的长途奔袭。同时,他们还将要完成另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那就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空中力量。
9月22日,空军参加开国大典的计划表正式出台,比地面阅兵部队晚了整整一个月。留给南苑飞行队的准备时间,也只有200个小时。
南苑飞行队的飞机不仅旧,而且杂,有P-51“野马式”战斗机,有“蚊式”轰炸机,有C-46运输机,还有几架老牛式的教练机。其中除了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带来的飞机外,其他的几乎都是国民党遗弃的“趴窝”飞机,能展翅的早飞走了,剩下的只能算是一堆零件。军委航空局最后敲定,开国大典那天,将安排17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
这17架飞机由于机型不同,各有各的高度和速度。“野马式”战斗机翅膀一甩,时速就能达到六七百公里;而运输机最快时速才能飞400公里。另外调度飞机也是一大难关,必须精确计算,谁在第一层,谁在第二层,差之毫厘将可能谬之千里。但是,空军飞行员们经过多次合练,已经做到胸有成竹、万无一失了。
10月1日下午4点整,阅兵式开始整整一个小时后,南苑机场的塔台接到了华北军区航空处的命令——起飞。此刻,天安门广场上几乎没有风,天空湛蓝,地面上陆军的坦克队列正在缓缓前进。突然,天空中热闹起来了:先是九架“野马式”战斗机排成“品”字形呼啸而过;接着两架“蚊式”轰炸机排成“一”字形风驰电掣掠过长空;再接着是三架C-46运输机和三架美制PT-19教练机以“品”字形飞过,地面上眼尖的人甚至看清了银白色机翼上的红五星。
毛泽东首先向空中招手示意。广场上的人们也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向空中,欢呼声一时间盖过了飞机的轰鸣声。
九架领航的战斗机飞过天安门上空后,又重新返回再次掠过。由于配合紧密,天衣无缝,使很多人都以为开国大典受阅的飞机共有26架。这个事先曾经被苏联顾问认为有危险,连声否定过的二次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方案,给从未见到自己的飞机的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和鼓舞。40年后,为《当代中国》(空军卷)撰写文章的陆文至大校曾坦言:“开国大典的空中阅兵是个奇迹。别说当时,就是现在也做不到。”
开国大典的阅兵式结束后,朱德总司令以他个人的名义在北京饭店宴请陆海空三军受阅代表。他特意举杯向空军祝贺说:“从今天起,我才是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
人们把心底里最深厚绵长的热情都贡献出来,挥洒在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个日子里。
1949年8月,北平市(10月1日以后正式改名为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代表大会,市委书记彭真宣布了整修开国大典主会场——天安门广场和城楼的决议。
9月10日,天还没亮,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就从四面八方向天安门广场涌来。到了下午3点钟,来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达到了六千多名。
几个青年人蹦蹦跳跳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一个女学生用手去拔随风摇摆的野草,不想竟惊动了一群野鸽。在野鸽子飞离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堆一堆的鸽子粪。运走这些脏东西,硬是装满了好几卡车。
几天之后,天安门广场上的垃圾、杂草消失了,腐臭味也消散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清理了尘封百年的垃圾,一切都在为着一个庄严的时刻。而人们心里的阴霾更是因即将到来的巨大喜悦一扫而空,他们把心底里最深厚绵长的热情都贡献出来,挥洒在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个日子里。
9月30日晚,许多人都在兴奋和期待中度过了新中国诞生的前夜。参加受阅的步兵方队20兵团67军199师师长李水清回忆说:“……都在那里不睡觉,把钢盔擦得干干净净,擦得亮亮的,好看。”同样,门头沟区西辛房村的焦桐兰也一宿没睡着,想到天亮后就要到毛主席那里去,毛主席长得什么样呢,见到毛主席怎么表达心情呢……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激动得一夜合不上眼。
10月1日清晨,天刚亮,北京城里就响起了一阵阵的锣鼓声。人们有的天不亮就起床,乘装煤的黑敞篷车来到北京东站,有的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到了正午时分,天安门广场附近已经成了人的海洋,工人、学生、干部、群众、城防部队都摇动着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及其他红旗、红灯,旗帜翻滚,好像红色浪涛。
30万群众分区席地而坐,到下午两点才被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和凉水,每个人还领到了三块糖、两个梨,算是节日优待。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很快黑了下来,天安门城楼上强烈的探照灯光射向全场,1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五彩缤纷,此起彼落。人们手里举的纸灯、纱灯也全部被点亮了,广场上又变成了灯的海洋。
群众游行活动从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举着灯,舞着火把,放开喉咙高唱着《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歌曲,高呼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一队一队地走过金水桥前。毛泽东一直站在城楼上的主席台前边,往前探着身子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听到领袖的声音,人们的口号喊得更起劲了,嗓子喊哑了,手拍肿了,血更沸腾了。很多人哭了,有人由衷地赞叹不已,说:“怎么知道中国还有这一天呢!”
晚上9时25分,彩色的礼花向广场四周腾空放射。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第一个夜晚。
(禹墨)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中国边垦的传奇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的荒芜地区。那里并非自古以来便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曾在此生存发达。由于清朝时满族人大量入关,再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才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大规模屯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逐渐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
“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味再尝……”
昔日,“北大荒”是寒冷、荒蛮的代名词。有人对“北大荒”的寒冷如此形容:“呼气为霜,滴水成冰;赤手则指僵,裸头则耳断。”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南部地区仅有2.6℃,而北部地区则为零下3.5℃;冬季最低气温平均为零下30℃上下,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6.5℃;全年平均无霜期只有100天~130天。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著名诗人聂绀弩被戴上“右派”帽子,发配到了“北大荒”。冬天,他在虎林县一所过去日本人废弃的破房子里,目睹“北大荒”的景况,饮酒放歌,写下了《北大荒歌》:“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与狼……‘大烟泡’,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无昼夜,迷八方。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味再尝……”
这就是“北大荒”自然景况的真实写照!
“北大荒”虽然自然环境险恶,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多数土地黑土层厚度有1米以上,土质肥沃,有“抓把黑土冒油花,插上筷子也发芽”的美誉。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分属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的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均匀地遍布全区;大气降水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全年太阳辐射量几乎与长江中下游相同。以上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北大荒”的许多地区蕴藏着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产和野生动物资源。“北大荒”因其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有人群在此繁衍、开发。据一些史籍记载:夏、周时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曾在这里与中原频繁往来;战国以后,这里的悒娄人臣服于秦、汉;唐、五代时期,渤海王国在这里谱写下二百多年的昌盛史;剽悍的女真人在这里建立起强盛的金朝,一举灭掉了辽与北宋;元、明时期,朝廷在这里曾搞过屯垦,但为数很少。
到了清代,开发“北大荒”出现了招垦、封禁和开放三个不同时期。辛亥革命以后,一些新军阀、官僚采取到黑龙江占荒霸地的办法,企图掠夺“北大荒”丰富的荒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后,日本组成“开拓团”,计划在20年内移民百万户近500万人口到“北大荒”。“开拓团”用低价强买的手段,强占了中国农民的大量良田。到1945年抗日战争后期,在“北大荒”的日本“开拓团”仍有1131个,移民总人数约30万人。很快,伴随着日本投降,“开拓团”成员被遣返回国,“北大荒”土地撂荒,遍地黄茅白骨,人迹罕至,满目苍凉。
“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