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佛法,指的并不是你来到一个友爱的社交团体,每个人都对你很友善,与你关系很美好,每个人都是觉悟者。相反的,是要你把自己调整到无论其他人怎样对你,不管他们学佛与否,你都不会心灰意冷。因为,你的动机是为了他人。假如你的出发点是“如果他们修行,我就修行”,那你的心情就会随着他们的变化而起伏。反之,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他们,那么不管他们是高昂或是低落,你的士气永远都会高亢,因为你需要帮助他们提升得更高。
修习佛法,最初的动机纯正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为了利他而研读佛法,禅修与祈祷,你就能忍受艰苦,不会感到失望、生气,也不会放弃。这就好比我们爱我们的孩子或兄弟姐妹,不管他们做了什么:拿走我们的钱、破坏我们、毁了我们的名声……我们都不会放弃他们,因为我们爱他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他们。我们希望他们幸福、过得好,我们要他们实现理想。即使在我们将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我们都要叮嘱他们:保重自己、规范行为、择友谨慎。
你有看过一位母亲在临死前还会督促后辈不要坏了庄稼、要记得浇水这些话,然后才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吗?肯定没有。为什么?因为她爱的是孩子,是为了孩子而活,不是为了那些庄稼而活的。我们也一样,为了他人而活与基于他人而活,我们的态度是大有不同的。
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他们见识了佛教团体后也许会说:“噢,这些都是圣人,我还是不参加了”、“我要离开这个团体,因为他们的修行太好了”、“他们的程度太高,我还是离开好了”、“这里的人都不修行,我还是先走为妙”等这些话。其实,这类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你不能基于他们而修行,而是应该基于对他们的慈悲,为了他们而修行。还有,如果你抱有谁人对你呼呼喝喝,你也同样回敬他们的态度,这也不是修习佛法时所应该持有的消极态度,因为这样也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带来好处。
假若我们要进行心灵修行,我们就不能老是抱着心猿意马的心态,在心里盘算着“假如我有这个,假如我能得到那个、如果那个人或团体这样,或是那样等……”经常有一些人,为了一些小事就放弃,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表明了这些人的修行不为自己,也不为任何人,或许他们只是为了某些目的如:社交、商业利益、学术交流,甚至只是为了凑热闹。真正为了别人而修行的人,他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不容易感到气馁,即使面对困难也不会心灰意冷,纵然受到肉体上的酷刑,也不会放弃佛法。
正如那会儿我们在尼泊尔的时候,有幸遇到了萨瓦普陀仁波切,他是一位具有极高成就的仁波切。他曾被关在牢里二十年,在那段日子里,由于他的特殊身份而被委派清洗厕所,但他却告诉我他做得很愉快。我曾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承受了三大寺的痛苦,甘丹寺、色拉寺及哲蚌寺。”他告诉我,在牢里的时候,他每天醒来都会发愿,愿三大寺的僧侣与高僧们,以及弘扬佛法所要面对的种种障碍都算到他头上去。每一次他受到拷打、被狱卒责骂或吆喝、或被指派清洗厕所时,他都很愉快地去承受它。
这是因为他认为他在这么做的时候,他吸收了他们的痛苦与业果,也承受了佛法的障碍,所以他都一直都这么做着。他还说:“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一直保持清醒、愉快,并持续念咒的原因。有好多次我因为修习仪轨和念咒而遭受到殴打的惩罚,因而学会了一些技巧,躺下来装睡,练习不动嘴唇的持咒及祈愿方式。”我问了他是否会因此而感到痛苦呢?他承认会有一点不方便,不过并不感到痛苦。我知道他没有说谎,因为他当时的面庞发光发亮,且精神奕奕。萨瓦普陀仁波切并不需要坐在法座上来说法,通过他的切身经历与行动已是最好的现身说法。
当你改变了态度,为了他人而修行,你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轻言放弃、更不会回避退缩,你能够忍受所有的煎熬,无论别人对你说了些什么或做些什么、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甚至是要失去亲人、放弃亲人,你也会在所不惜。佛陀就是为了信念,为了追寻佛法的真谛而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妻子以及祂的宝贝儿子罗睺罗。在古印度,作为王室长子可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但祂都一一放弃了。祂离开了绝美的妻子耶舒陀罗和众多的妃子,祂放弃了王位权利、青春财富、健壮的身体和华丽的服饰,还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大象以及可以从父王那儿所继承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