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上)
5877300000004

第4章 民间木版画艺术

民间木版画的历史

木版画是一种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我国农历过年(春节)的风俗,很早就有文字记载。“年”字,远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反映。秦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固定年节习俗开始形成,人们把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之际称为春节,民间叫“过年”。在民间年节风俗习俗化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应运而生,先是画鸡于户,画虎于门。在这个期间,出现的有关祝贺之意的东西都冠以“年”字。如互相祝贺的礼仪叫“拜年”,卖的画叫“年画”等等。民间木版年画便是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信仰逐渐发展、演变为驱邪纳祥、装饰美化环境的一种节日风俗。

最早的年画形式是“门神”的出现,而真正意义的门神画发端,应来源于勇士守门避邪的民俗。如《汉书·景十三王传》中有“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褂挎长剑。”成庆即古代勇士,说的就是“勇士守门辟邪”,而后又出现了神荼、郁垒之类的门神形象。

唐代开始出现以钟馗为题材的门神画。唐《逸史》载有唐明皇因疾昼卧,梦一蓝袍鬼捉小鬼,自称终南山进士,誓除天下妖孽。明皇梦醒而病愈。乃诏吴道子入而图之,“以祛邪魅,兼靖妖氛”。新年时,以钟馗画来赏赐群臣成为唐时的惯例。这就是后来人们屋内挂钟馗驱鬼,门上贴门神以御元凶和立桃符于门旁的风俗。如清代陕西凤翔朱墨印本“钟馗”。

唐宋以后,门神的主体形象又逐渐演变为秦琼、敬德二将军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木版年画产地,秦琼、敬德门神画一直延续着这种样式,几乎都有“马上鞭”、“步下鞭”、“立锤”、“立斧”等形象,如陕西省凤翔县肖里村门神。

北宋时,市民阶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都刺激了年画的发展,从而使木版年画达到了鼎盛的局面。到了南宋时期,门神的题材不再是单一的武门神了,已经开始有了文相门神。头戴纱帽、身穿官服、手捧牙笏的文官形象亦成为人们心目中敬奉的神明。如“文相门神”,按民间风俗,大门贴武门神,二门贴文门神。

元代木版画发展有所低落,文献记载及资料皆不多见。

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年画复兴。人们对门神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门神的题材得以拓展,除了武将、文官的形象外,童子、美人和其他神仙也成为了门神画的题材。刻技绘法和艺术风格都较多样,样式则趋于定型。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年画均在明代开始兴起。

清代满族入主中原,但不废除汉族过年风俗习惯,除夕依例张贴门神、灶君、钟馗等之外,年画的题材、样式、刻印技法、产量、产地都在此时兴盛起来。门神中出现了不少历史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有秦琼、尉迟恭,还有赵公明、孙膑、赵匡胤等,有的还画有战斗故事。年画开始向具有装饰性的门画形式发展。

木版画作为以纸为媒介的艺术,它的发展与普及又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民间年画中,木版画指完全由木刻雕版印刷的年画,或以木版印刷为主,兼以手工涂色(俗称半印半画)的年画。在近一千年的发展中,木刻雕版曾成为年画复制的主要手段,并形成了浑厚的民族艺术特色。根据文献与实物的考察,中国的木刻雕版印刷在唐代已经相当流行。宋元是中国雕版印刷事业最为发达的时期,由于手工技艺的进步,大众文化的提高,雕版印刷书籍在质量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代是民间木版年画繁荣发展的时期。清初康熙乾隆之际,随着社会相对稳定及经济的兴盛,各年画产地的生产和销售得以迅速发展,年画题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拓宽。安居乐业、发家致富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除大量生产的门神、纸马是旧版翻刻的外,各地画店还适应新形势,创作了不少有新意的年画,如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紫竹林跑自行车”较典型的反映了时尚风貌,此外还有“庄稼忙”、“闲忙图”、“百子图”等。

民国以来,年画仍有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和敌人大后方,曾绘有以八路军和抗日战士形象作为“抗战门神”。在解放区以劳动英雄和模范人物为题材的新年画也开始出现,颇受群众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有以解放军和边防战士形象作为新的门画。后来也有以清官一一如宋代包拯、明代海瑞作门神。民间年画不断在春节的民俗活动中继承和发展着。

由于社会和各民族群众对年画的不同需求,加之各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贴饰的不同位置、时间和环境,各地民间年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体裁样式。

天津杨柳青年画

北方著名的年画首推杨柳青年画,因在天津市西南杨柳青镇生产而得名。始于明崇祯午间,盛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杨柳青年画产量大,制作精细,手法大多是在木版上先雕刻出形象的线条,然后付印。部分画面再由人工结合传统的工笔重彩,加粉描金,或纯用墨的浓淡来涂饰。人物头脸衣饰等重要部位,多以铅粉、金晕染,别具风格。同时也受到了宋、元、明的绘画传统和清代画院木刻画及透视画法的影响,构图丰满,笔法匀整,色彩鲜艳。

杨柳青年画的题材主要分:①仕女娃娃类:如《麒麟送子》是天津杨柳青细腻写实风格的代表作。清代年画“蟾宫折桂,笔定升官”,童子舞姿优美,动势如生,图中道具“笔”、“锭”、“冠”等,可以会意其借物来象征升官的意愿。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形象极其生动,颜色艳丽而雅致,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形式感。②戏曲类:如《回荆州》、《百花亭》等,清代年画“盗仙草”,画面有较强的戏剧性,人物造型优美,动态生动,服饰华丽,背景烘托细腻,色调雅致宁静。③故事类:如《醉太白》、《孟母断杼》等;④春牛耕织类:如《农家乐》、《纺织图》等。

杨柳青年画也有手法粗放的一类年画,题材范围广泛,但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又有所不同,包括历史人物、地方风情等。产品曾远销内蒙古、新疆、东北、山东等各省、区。

江苏桃花坞年画

江苏年画产地较多,其中苏州桃花坞为较大产地,是南方年画的中心之一。始于明代,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当时画铺多集中于虎丘一带,曾畅销大江南北,远及日本、越南。手法有手绘和木刻套印两种,颜料以植物染料为主,表现形式有传统的主轴式、册页式、也有连环画式和月份牌式。桃花坞年画题材广泛,内容除同其他地方年画共有的神像外,还有戏曲故事、仕女娃娃、风景花果、风俗时事、岁朝喜庆等类型。清代苏州年画“双锁山”,是宋代《三下南唐故词》中的一段故事。“双美图”是桃花坞早期作品,图中描绘了两位身居阁楼水榭的仕女闲庭散步、赏花观蝶,表现了当时太平盛世之乐。

桃花坞年画色彩鲜明雅致,以大红、桃红、黄绿及灰色为主,特别善于用粉红、粉绿、灰等色。构图完整饱满,画面精细、秀美、和谐,后期受西洋画影响较大,吸取了西洋画的构图、透视和明暗等表现方法,特色风格增强,并出现了装饰意趣的变形,如《一团和气》、《姜太公在此》及其他门神等作品。对比强烈,明快活泼,具有浓厚的装饰性。江苏的年画产品,除行销本省、浙、皖、鲁一带,还曾远销南洋。

山东杨家埠年画

山东年画产地分布很广,主要以潍县杨家埠为代表。早年从事年画制作者多为杨家族。杨家埠年画约始于明代中后期,盛于清乾隆初年至咸丰末年,至清未时年画店达百余家。年画形式多样,诸如门画类、农家生活类、戏曲故事类、滑稽趣味类等等。

山东杨家埠年画中炕头画最具特色,窗旁窗顶及一些小幅的耕织图也富有特点。印制以木版套色为主,既质朴明朗,又雅致柔丽。“周元通宝灶”采用五套色版,印出大的色块和墨线,面部又烘染点胭脂,画面内容为天官灶君、灶夫人、财神及八仙等。造型饱满,气氛和谐,表达了人们对富贵平安生活的祈愿。

杨家埠年画的初期风格曾受杨柳青年画的影响,后来自成体系。形式有大贡笺、方贡笺、小横披、福字灯等。其主要特点是表现手法粗犷,不拘小节,形象简化,线条简劲有力,构图饱满热闹,色彩鲜艳明快,重用原色,风格纯朴。

潍县年画曾远销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和东北等地。在潍县年画的影响下,附近的高密、平度等地也盛产年画。如“督财府”寓意财源广茂。画面人物形象及技法细腻柔和,色彩朴素又不失华丽。

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属西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主要分布于绵竹、夹江、梁平、成都等地,其中绵竹年画最为有名。绵竹年画始于明末清初,以光绪年间最为兴盛。在盛期,有大小年画作坊三百余家,画店三十多个,绵竹年画销量极大,除云、贵、西藏、湖南、湖北外,曾远销印度、缅甸、越南等华侨居住地。其品种分为“红货”和“黑货”两大类。红货先刻印墨线,后设色彩绘,尺幅较小。黑货又分“墨稿”、“朱砂稿”两种,皆为木版拓印而成。四川绵竹民俗版画“福寿无极”,人物形态生动,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四川门神摹本“钟馗”,自唐以来,多于除夕夜悬钟馗像于门,近代改在五月初五端午悬于堂中。

绵竹年画的发展与当地造纸业的发达有关,绵竹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竹纸之乡”。当地产的大白纸是年画的专用纸,对绵竹年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绵竹年画多为门神、斗方和画条,还有名人字画等。绵竹年画造型质朴、粗犷,色彩对比强烈,以浓艳见长,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掭水脚”年画是绵竹年画的一大特色。除夕之夜,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为作坊老板做完终年活后,趁收拾画案片刻工夫,利用剩余纸头和洗颜料碗的清水色急忙填绘出几幅门神,再赶往夜市出售。这就是所谓“掭水脚”年画的来历,简练精致、粗犷泼辣、挥洒自加、奔放流畅是其艺术特色。

河南朱仙镇年画

属中原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产于河南开封市附近的朱仙镇而得名。始于宋代,明代中期至清初为盛期。当时的年画作坊多达三百余家,直至清末,年画作坊仍有七十多家。作坊以“万通”、“天兴德”、“德胜昌”、“天义德”等较为著名。品种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文和挂笺等二千余种。主要的可分三类:辟邪赐福类,喜庆民俗类,戏曲、历史故事类。如“木兰从军”,“哪吒闹海”,都是朱仙镇年画的代表作。

朱仙镇年画印制手法主要是雕版水色套印,一般为六版一套,有的多至九版。色彩以暖色为主,用红和棕、黄和紫的对比色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人物的脸部多数采用白脸、红眼皮,用透明的水色进行套版印刷,色彩上微显木纹。有的画面多少留有空白,空白处往往饰以商号名称、画题、云纹、动物、花卉等,突出了朱仙镇年画的艺术特点。使其具有构图严谨、主题突出、奔放、粗犷、浑厚、明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