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欧洲南部的希腊出现了二百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其中实力最强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希腊主要包括希腊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那里盛产色泽优美的大理石和黏土,为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希腊创作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塑主要是服务于宗教目的,为神庙作建筑装饰,制作安置在庙宇中用于祭拜的雕像。希腊的雕塑通常是与建筑结合在一起的,并同建筑一起被保存下来。
希腊的纪念雕刻通常被用来庆祝战争的胜利、表彰在运动场上竞技夺魁的运动员或是纪念重要的政治事件,如两国之间缔结合约等。也有一些矗立在旷野或是家族墓地中的纪念碑,这样的雕刻通常是装饰着浮雕的大型石瓶、圆雕手法制作的雕像装饰有植物纹的石碑或是石板。
瑰丽多姿的古希腊神话世界是希腊雕刻所表现的主要题材;时代风俗和人们日常生活,如运动员竞技,勇士的战斗、照看儿童的妇女和墓碑前的哀悼者也是希腊雕塑主要反映的内容。希腊艺术通常是用神话中的战斗场面来暗示历史上的战争。著名人物的肖像雕刻,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这类雕像一直到希腊化时代还主要是陈列在公共场所,而不是放在私人宅邸中。
希腊雕刻的材料主要是石灰石、大理石、青铜、陶土、木头、黄金和象牙,有时也用到铁。在大量的各种材料的雕刻中,仅有石雕幸存下来,青铜雕塑多遭熔铸,铁质雕塑多因锈蚀而被毁掉了。
希腊雕刻艺术的发展过程长达一千多年,可以划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3个阶段。
古风时期
希腊雕塑的古风时代大约是在前660年~前480年之间。希腊的大理石蕴藏十分丰富,希腊人很早就会用大理石进行雕塑。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就产生了大型石刻,早期大型石雕中的人物造型明显借鉴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成果,而埃及雕塑对希腊最初的雕塑影响更大。埃及雕塑中一些典型人物姿态在希腊雕塑中反复出现。男青年正面立像,在古希腊被称为库罗斯,它们遵循了埃及造型的正面律,人物的肩膀比较宽阔,左脚微微向前,胳膊紧贴身体两侧,肘部微微弯曲,手或紧握或靠身躯放平,但埃及的石像身后一般都有支撑的石柱,大部分雕像腰间围有腰布,而希腊男青年像则完全是裸体;同时代的希腊女青年像被称为科雷。现藏卢浮宫博物馆的一件《科雷》(约前650年)双足并拢直立,头上垂下厚重的发辫,上身赤裸,下身穿着长裙,腰间还系着宽大的束带,这个形象也明显带有埃及雕塑的影响。
希腊雕塑家虽然最初模仿了埃及艺术,但他们很快便开始追求用自然真实的手法来表现人类的形象,并在这方面显示出杰出的才华。到古风时代中期(前580年~前535年),希腊雕塑家经过长时间地不懈努力。终于在表现人体及其动态的技巧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一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品是发现于塞拉、特奈亚、沃洛门德拉、米洛和罗得岛的几个青年立像。这些雕像是用方石雕刻而成的,人物形体更富于肉体的质感,细部完全采用圆雕的手法,改变了以往用平面线刻和圆雕塑造体积的手法并用的做法,青年像的头部有一片装饰性的波动的发绺,引人注目。而发现于阿提卡的柏林少女立像形象更加丰满,形体和衣饰虽然属于图案式的风格,但是更富于深度感。一座失去头部的萨莫斯女立像风格虽是东方式的,但它的形象富于希腊艺术特有的优雅,立像的身体仍是笔直竖立,但它的衣纹的变化微妙。既有力地显示了形体起伏,又使整个雕塑富于韵律感。
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期,也就是古风时代晚期(前540年~前480年),希腊艺术家终于能够较为熟练而自由地塑造合乎人体解剖规律的形象了。这时雕塑人物的姿态逐渐摆脱了呆板的直立模式而变得自然灵活,希腊雕塑家还将对装饰性效果的追求同对自然真实的追求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端庄优雅的风格。这个时期末,人物的雕像开始具有了运动感,东方雕塑延续千年的正面式对称结构被打破,一些雕像虽然仍保留着正面式。但身体的两侧不再对称,头部和身体的上部微微转动,两条腿表现为负有重物的姿态。
《克罗索斯像》(约前525年)阿提卡等地出土的男青年立像同早期的雕像相比胸部的体积增大,背部不再平板,有了起伏。发现于雅典卫城的少女像具有代表性,它与柏林女立像一脉相承,姿态沉静,面部表情生动,衣饰的变化尤其微妙,虽然富于装饰性,但是随人物的动作变化和身体的起伏变化,令人感到整个雕像十分优雅精致。
这一时期的建筑雕刻有了发展,神庙东西两面墙上方的三角形山墙通常装饰一组高浮雕或圆雕。这个时期末,爱吉那的阿菲娅神庙的破风墙雕塑非常有代表性,而留存至今的不是原作而是托尔瓦德森的修复品,两面破风墙可能都经过重建,但它们之间的图形一直保持了微妙的联系。破风墙的中央屹立着雅典娜,雅典娜的两旁是希腊人同特洛亚人战斗的场面,战斗双方在雅典娜两侧分别组成对称的图形。战斗者的姿态动作与倾斜者、躺倒负伤者的动作相互呼应。保存最好是海格里斯,他位于东面破风墙靠近角落的地方,正蹲着引弓射箭,形象有力,又加强了构图的和谐。
建筑雕刻的另一种形式是饰带浮雕,装饰在希腊神庙柱廊内墙的上边,也有的装饰在外墙上。德尔菲的锡夫诺斯宝库浮雕饰带,是在外山墙下边连向两侧的浮雕带。约作于公元前6世纪晚期。表现的是希腊诸神同巨人之间的战斗,这件浮雕中的人物、狮子、战车的表现都相当真实。而且这件浮雕打破了平面的局限,通过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浮雕表现纵深空间,丰富了浮雕的表现力。
埃伊纳神庙雕刻是古风时代末期的雕刻,该神庙建于公元前490年前后,是为祭奉雅典娜而建,这座神庙东西山墙上各有一组雕刻,这两组雕刻大部分已经被毁掉了。现存慕尼黑的赫拉克勒斯和受伤战士是东面山墙上雕刻,这些人体雕像达到了较高的写实水平,能够准确地对人体的动态和情绪进行表现。但在表现手法上仍然保留着古风雕刻的一些特点,如战士的脸上还保留着古风式的微笑,人体的细节刻画上仍可见古拙的特点,显示了从古风向古典过渡时期的特点。
古典时期
公元前480年希腊取得了旷日持久的希波战争的胜利。雅典也随之确立了在希腊各城邦中的领导地位,希腊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古典时代早期(约前480年~前450年),希腊艺术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能够熟练地运用人体结构的全面知识,在雕塑中表现出了完美和谐的技巧,人物雕像的动作、表情、衣饰以及构图更加接近自然真实的人。但从他们手中出现的雕塑还有超出自然真实品格之外的堪称静穆的品格。
德尔菲出土的青铜侍者(约前470年)和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破风墙上的阿波罗像及宙斯像堪称这一时期雕塑的代表作。以往雕像依靠对称而获得的平衡,如今被自然姿态的风格取代,雕塑家大胆地用一条腿负荷整个身体的体重,处于中位线上的脊柱向一侧扭转,肩、臀、膝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是富有韵律地向上、下交错倾斜,眼睛和嘴也不再保持严格的水平,雕像的各个细节都按照自然而富于变化的原则来处理。
哈莫迪奥斯和阿里斯托基顿像是最早的运动型的雕塑,这两个人是刺杀暴君西帕卡斯的英雄,雅典人为他们建立雕像以志纪念,原作原来放置在雅典市场上,已丢失,留存下来的是罗马的复制品。这座雕像左臂高举过头,构图气势非凡,在人物躯体的塑造上第一次真实可信地表现出了强劲有力的身体动作。
据历史记载,这个时期最著名的雕塑家有卡拉美斯,毕达哥拉斯和米隆。米隆是古典前期杰出的雕塑家,他的主要活动时期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米隆的突出贡献在于他使希腊雕塑最终摆脱古拙的样式而确立古典风范。其作品主要包括各种神像和人像,此外,他还擅长于制作动物雕刻。但他的原作都没有保留下来,我们现在只能见到他几件作品的罗马摹制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掷铁饼人》,此外还有他为雅典卫城所作的《雅典娜和玛息阿》。米隆的另一些作品可见于文字记载。
米隆的名作《掷铁饼人》,根据鲁西安的详细描写,我们可以从罗马的仿制品中辨认出几件摹制品。这件作品表现的是投掷铁饼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米隆选择了一个转折性的瞬间,运动员为投掷而大幅摆动双臂、快速旋转身躯,他的身体运动已达到极限,在下一个瞬间他就要掷出铁饼。米隆抓住的这个瞬间概括了掷铁饼这一动作的整个过程,显示了运动员最典型的姿态,最强烈地层示了运动员肌肉的健美和力量。掷铁饼人的双臂张开,仿佛一张拉满的弓,加强了观众对于铁饼就要被飞速掷出的联想;铁饼和运动员头部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支撑身体的右腿如同轴心,使大幅弓起的身体保持平衡,这样的构思设计显示了米隆的艺术匠心。这是一个非常难处理的动作,米隆能在构思和塑造上达到如此完美的程度,显示了他对于人体结构知识的极度熟悉和高超的雕塑技巧。
奥林匹亚神庙雕刻是古典时期前期建筑装饰雕刻,这座神庙建于公元前460年,东西山墙上各有一组装饰雕像。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希腊最繁荣的时期,在伯利克里的支持下,雅典开始了一系列伟大的建筑活动,在战争的废墟上,新的庙宇建立起来。雅典卫城得到整修,宏伟的巴底农神庙(前447年~前432年)和山门(前437)的建设也都在这一时期展开。出现了俯瞰古代市场的海菲斯坦(前450年~前440年)和爱琉西斯的米斯特里大厅。在这种空前的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优秀的雕塑家应时运而生,一时如群星灿烂,而菲狄亚斯是其中最伟大的雕塑家。
菲狄亚斯被伯利克里任命为巴底农神庙的总设计师和监督人。他生于公元前490年~485年之间。传说他曾与米隆同拜阿格拉达斯为师。他雕塑的人物姿态宁静而高贵,表情肃穆儒雅。雕塑技法细腻精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菲狄亚斯是理想化造型的巨擘。据古代文献记载菲狄亚斯曾亲手制作过几座雅典娜神像,矗立在雅典卫城上巨大的雅典娜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列姆诺斯的雅典娜神像和巴底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是他的晚期作品。列姆诺斯的雅典娜神像,等身大,青铜铸造。原作已失,从现存摹制品上约略可见其风貌。巴底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是一座巨大的木头雕像,高36英尺,雕像的皮肤部分包裹着象牙,眼睛用彩色宝石制成,铠甲和衣服是黄金制成,盾牌和甲胄上还涂绘有大量耀眼的色彩。雅典娜的金盔上是一只半狮半鹫的怪兽,她的盾牌里盘踞着一条巨蛇,蛇的眼睛也用光芒四射的宝石制成。这座巨大雕像被安放在神殿的底部,当人们走入神殿时,雅典娜女神的庄严美丽将所有的人征服了。
菲狄亚斯的代表作宙斯神像,高10米。这座雕像的内部是木结构,身体用象牙片构成,衣服饰以金叶子,这种特殊技巧称为“克里舍列凡丁”。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菲狄亚斯宏伟的构思及完美的表现手法,但原作已不复存在,而罗马的仿制品没有传达出原作的精神。菲狄亚斯的作品古代学者曾称其为最美,但那些无与伦比的雕像早已被毁灭了。他制作的青铜雅典娜只有基座幸存下来;巴底农神庙的雅典娜流传至今的几个尺寸不等的大理石摹制品;至于宙斯神像,直到为作黄金衣饰而制的陶土模子发现之前,我们只能在罗马硬币和奖章上看到它的摹本。
巴底农神庙的装饰雕刻主要有三部分,即东西山墙上的两组雕像,柱廊内狭长的连续的饰带浮雕及外墙回檐上的间板浮雕。这三部分雕刻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共同构成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建筑雕刻整体。
西破风浮雕表现了雅典娜同波塞东为争作雅典的保护人而进行的战争。东破风浮雕表现了雅典娜的诞生,这些浮雕大部分在1684年土耳其和威尼斯的战争中被炸毁。但在被毁之前它们被描绘下来,这样使我们可以知道原作的构图。东破风的构图设计大胆新奇,破风的两个角中,一头是日神赫利俄斯驱使马从海中升起。另一头是月神塞勒涅驾驭着马正在下沉,这样打破了以往采用使人物身体倾倒来解决构图问题的办法。
回檐上的间板浮雕共有92块,均为高浮雕,几乎表现的都是战争场面,它们是勒屁底人的堪陀儿、神祇和巨人、希腊人和阿马戎人的战斗场面。这些间板浮雕大部分已毁,仅存南面的一少部分。在第四个系列中,描写了特洛伊的陷落,但已经很少留存。这些场面不是直接表现,而是用象征的手法来描绘希腊战胜波斯的英风豪气。其中对于堪陀儿的栩栩如生的刻画,说明了艺术家对表现人物感情的强烈兴趣。
饰带浮雕在建筑物内部四面延展,长159.56米,高1米,现在有一百多米保存较为完整。表现的是4年1次的为雅典娜献祭新衣的节日大游行,场面宏大。饰带描绘的情况和历史记载中的情况完全相符。西南角以骑者的行列开始,沿着北面和南面出现了长长的骑马行列和驭车行列,还有托着盘子,领着牲畜的献祭者;东边是庄严的少女行列,她们正受到地方长官的接待仪式的高潮是在神祇的集会前向雅典娜献上新衣。在整个长长的构图中,运动感和静穆之美完全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幅长构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希腊雕塑家对于透视缩短的完美深刻的理解,形象的最远部分缩小,并用从里向外逐渐凸出的技法雕刻,凸出的部分在高度上一致,但在浮雕的深度上、形象之间,互相切割掩映,变化无穷,使人产生形象在相互运动着的意象,这样就会感到在骑马的行列中,这些骑者列队成排,铿锵有力前进的意象。运用这种连续传达的手法,标志着传统的二度空间被三度空间所取代。在布列形象方面显示出杰出的智慧和技巧,他们希望自由表现的人体姿势和动态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学习雕刻,他认为艺术家应当仔细观察感情支配人体动态的方式。从而用人体表现出心灵的活动。
巴底农神庙的雕刻历时15年才全部完成,在间板(前447年~前443年)、饰带(前442年~前438年),破风雕刻(前438年~前432年)中可以看到其前后发展的脉络。衣饰的变化较为明显,折襞逐渐增多而变化丰富,富于透明感而又具有深度。这个时代的其他雕刻作品上也反映出这种发展特点。到了公元前5世纪的最后25年,人物的衣饰已经薄如蝉翼,透过它似乎可以见到富于生命感的肉体的颤动。
雅典卫城内除了巴底农神庙外,一些小型建筑物的装饰雕刻也相当精美。如厄瑞克透斯神庙的6个《女像柱》(作于前417年~前409年)、卫城入口处的尼开神庙围栏上的《系鞋的尼开》浮雕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两处雕刻制作的时间较晚(约前420年后),其风格同巴底农神庙为同一体系。《女像柱》为大理石雕刻,高231厘米,这些头顶横梁重压的女立像,体态优美,一条腿弯曲,另一条腿负担着身体的重量。她们神情端庄安详,衣纹下垂,风韵翩翩。这种将雕刻同建筑巧妙结合的设计,使建筑物增添了优美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内容。
在菲狄亚斯的时代,他的学生和助手们被他的光芒所掩盖,往往不为人们所熟识,但他们也有不少杰作传世。克雷西拉斯善于创作肖像雕刻,他曾为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作有胸像,线条单纯,刻画洗练,传神地表现出了伯利克里作为大政治家坚毅而文雅的非凡气度,现有罗马摹制品传世。阿尔卡迈奈斯是菲狄亚斯的门生,他的风格抒情优美。《花园中的阿佛罗狄特》是阿尔卡迈奈斯的杰作,从仅存的不完整的仿制品中依然可见他在表现女性优美体态方面的卓越技巧。克列西拉斯,他的作品有普林尼提到受伤的阿马戎(有摹制品存世),卫城的伯利克里肖像;阿尔卡美奈斯,他的名字发现了帕加马和以弗所的两座罗马海尔姆型头像(HERM墩通常是方的,上置头像)的铭文上。
阿哥拉里托斯曾为拉姆斯的一座神庙制作了涅美西斯像(头部断片,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卡里玛科斯。他的作品有节奏轻妙、薄衣透体、丰盈娴雅的迈那德斯浮雕;斯特朗基安以动物雕刻闻名,作品保存下来的有特洛伊木马的基座部分;而诺基德斯是伯利克莱托斯的兄弟。他的作品有站立的掷铁饼人。
派翁尼奥斯也是菲狄亚斯的学生,他作有奥林匹亚的《飞翔的尼开》(前420年,现藏希腊奥林匹亚博物馆),这件雕像高216厘米,矗立在高9米的台座上,1875年它被发现于希腊奥林匹亚宙斯神庙。这座雕像将胜利女神表现为从天而降的样子,她飘然的身姿、迎风招展的纱衣、轻盈的步恋和她脚下所刻云彩纹,显示了这位女神刚刚乘云而降。女神像的双臂和她的面部已经被毁坏,但她优美的身姿透过薄如蝉翼的纱衣,生动地显现出来。女神的胸脯丰满高挺,身躯曲线优美而富于充沛的活力,肌肤圆润而富有弹性。这件雕刻显示了派翁尼奥斯高超的雕塑技巧。
伯利克莱托斯是这个时代与菲狄亚斯齐名的伟大雕塑家。他曾创作了阿戈斯赫拉神庙的赫拉像,这座雕像用黄金和象牙制作,原作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仅可以从罗马的硬币上依稀窥见其风貌之一斑。他更擅长做战士和运动员雕像。青铜雕像《荷矛者》是他的代表作,表现的是一位希腊勇士。古希腊历史学家普林尼曾在吏书中称他的作品为艺术家们公认的典范和艺术入门必学之法典。这件作品已经不存在,一尊发现于罗马古城庞培的雕像被认定为这件作品的摹制品。这件大理石摹制品高212厘米,现藏意大利那不勒斯国立博物馆。塑造的是一个身体匀称,肌肉健美的青年英雄的形象。他的头向右侧,身体的重心放在右腿上,左腿向后移,脚尖着地,一只手持矛,另一只手下垂。尽管摹制品使人稍感生硬,但从它身上仍能感到原作所达到的运动中的平衡。希腊雕塑在构图上的完美统一,动作的和谐流畅达到了惊人的高度。这座雕像的身长是头的7倍,这个比例被认为是古典雕刻最标准的体型。传说伯利克莱托斯曾写作了一本关于人体比例的书,还制作了青铜像《法则》来说明他的理论。
据普林尼的记载,菲狄亚斯、伯利克莱托斯、克列西拉斯、凯顿和弗拉蒙德曾会聚一堂,为以弗所的阿尔特米斯神庙制作阿马戎雕像。在创作中他们进行了比赛,结果伯利克莱托斯获得第一名,菲狄亚斯获得第二,克利西拉斯获第三,凯顿获第四,弗拉蒙德获第五。按照前3种不同的风格,艺术家又各制作了一些摹制品。
公元前4世纪的雕塑艺术承袭了公元前5世纪的艺术,人物表情肃穆,姿态端庄,衣衫简洁而又结合了繁复的折襞。公元前4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的雕塑往往难以区分,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领导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各城邦在经济上都遭受了重大损失。战争造成的痛苦使人们原有的宗教观念解体了,他们变得沉溺于个人情趣,而不再崇拜景仰那些摒弃个性的观念,这对雕塑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艺术更富于人性,温柔优雅的特质体现在雕塑中。人物的面部表情空濛,双目含情,姿态旖旎,衣服的折襞厚重。这段时期的雕塑孕育着新阶段的开始。在雕塑作品中庄严崇高,均衡和谐的理想化造型渐渐被淡忘,而富于创作者个性感情色彩和个性风格的作品渐成主流。
经过这段时期,3位雕塑家崛起了,他们是雅典人伯拉克西特列斯、巴罗斯的斯克帕斯和昔克翁的里西普斯。
伯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约前390年~前330年)是雅典人。他以优美抒情的风格见长,作有各种神像和世俗人物的雕像。其中大理石雕刻《尼多斯的阿弗罗狄德》(前350年,现仅存罗马的摹制品藏在梵蒂冈博物馆)最为著名。这座神像是为小亚细亚的尼多斯神庙而作,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它被竖立在尼多斯的一个广场上,供人欣赏。这件作品可能是希腊最早的全裸的女神雕像。它表现了女神脱下衣袍放在花瓶上,正准备下海沐浴。女神的右腿向前弯曲,正轻轻举步,风姿绰约,她裸露的肌肤,光滑富于弹性,在花瓶和衣纹的衬托下更显得优美动人。这以后,阿弗罗狄德经常被塑造成全裸的形象,由此也可见伯拉克西特列斯这件作品的影响之大。
1877年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中发现了大理石雕像《赫尔墨斯》,它很可能是伯拉克西特列斯存世的惟一原作。这件作品表现了赫尔墨斯在行路的途中,倚树休憩,用一串葡萄来逗弄还在幼年的葡萄酒的发明者狄奥尼索斯。
而伯拉克西特列斯的另外几件作品《杀蜥蜴者》《阿尔的阿弗罗狄特》《休息的萨堤罗斯》等都只有罗马的摹制品存世。伯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男性形象有甜润优美的特点,缺少雄健刚毅之气,这除了受艺术家的个人特点影响外,也是当时的审美时尚趋向于享乐主义造成的。
斯克帕斯(5copas)是公元前4世纪中上期伟大的雕塑家。他生于盛产大理石的巴罗斯岛,但艺术足迹却遍及希腊各地。他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可大多没有流传下来。
斯克帕斯不仅是著名雕塑家还是一位建筑家。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世纪上半期和中期的3个重要的纪念建筑:提基亚的雅典娜·阿里亚神庙,以弗所的阿而狄米特斯神庙和哈里卡纳索斯的莫索留姆陵墓,斯克帕斯都曾参与建设或为其制作雕刻。其中雅典娜·阿里亚神庙已经完全被毁,仅存几个雕像的头部,它们被认为是斯克帕斯所作的山墙雕刻的残件。小亚细亚西南部的哈里卡纳索斯的莫索留姆陵墓建于公元前350年,在当时因其规模宏大壮丽而被称为世界奇迹,整座陵墓在15世纪被毁,只有一部分墙壁浮雕饰带保存较为完整,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这些墙壁浮雕饰带表现了希腊同亚马逊人之间的战争,是斯克帕斯所作。这些浮雕中人物、马匹动势强烈,战斗的气氛被渲染的异常激烈,那种粗犷的暴力在巴底农时期是极为少见的。
斯克帕斯的作品还有现存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的《美德勒》和梵蒂冈的《墨洛阿格洛斯》等。而1583年在罗马发现的大理石雕刻《受伤的尼俄柏的女儿》和《尼俄柏和她最年幼的女儿》群像被认为是斯克帕斯原作的摹制品。这两件作品现藏意大利罗马特尔美博物馆,其雕刻表现的是忒拜王后尼俄柏因得罪女神,而受到惩罚,她的众多儿女被一一射死的神话故事。《受伤的尼俄柏的女儿》表现的是尼俄柏的女儿背部中箭,她身躯后倾,处于半跪状态,痛不欲生,她的衣裙滑落下来,即将倒下的情景。在这件作品面前人们不免产生强烈的痛苦和怜悯之情。《尼俄柏和她最年幼的女儿》表现的是尼俄柏在她最后的一个幼女即将被射杀的瞬间,向上天投出无比痛苦和绝望的一瞥,她掀开衣裙试图保护自己最后一个女儿,而扑倒在她怀中的小女孩,衣服脱落到地上,惊吓地根本不敢动弹。这两件作品都通过高度的写实技巧,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戏剧性效果,给人留下触目惊心的印象。
里西普斯(Lysippos)是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最后一位杰出的雕塑家,也是雅典人。他在公元前5世纪的伯利克莱托斯提出的人体的标准比例为身长是头的7倍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人体比例关系,头是全身比例的1/8。这样的比例使雕塑人物显得既气宇轩昂又富于运动感。
里西普斯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据说他一生创作了1500多件雕塑,而且多数是青铜雕塑。遗憾的是这些作品没有一件留存下来,而且摹制品也非常少见。意大利罗马发现的几件裸体男子的大理石雕像被认为是里西普斯作品的摹制品。其中最著名的一件是高205厘米的大理石雕刻《刮汗污的运动员》(现藏意大利罗马特尔美博物馆)。里西普斯的同名原作为青铜雕刻。《刮汗污的运动员》塑造了一位身材高大健壮的运动员,经过了激烈的比赛之后,正用刮具刮拭身上的汗污,他的头向右侧转。眼窝深陷,面露疲倦之色。在这件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里西普斯所倡导的新的人体比例关系,使雕塑人物的身材显得更加伟岸高大。此外这件雕刻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充分展现了人物肌肉的弹性和极为舒展的动态。而双手前伸的动作加大了作品在空间中的深度,使这件作品在对空间处理上富有新意。
里西普斯的重要作品还有高达20米的巨型宙斯像,《休息中的赫尔墨斯》《赫拉克勒斯与狮子》及表现25个骑马人物的骑兵群像等。他还曾创作过塞琉哥王的肖像及几件亚历山大大帝的雕像,这些肖像雕刻保存下来的也都是罗马的摹制品。
被定为里西普斯作品的雕塑大多并不可靠,但从这些数量很少的作品中,我们仍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家,他开创了新的人体比例体系,形体塑造写实构思磅礴,这使他的影响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
肖像雕刻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到了公元前4世纪,雕塑家们对这一题材更加迷恋,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雕塑作品。著名的有哈利那索斯陵墓《莫索留姆像》这件大理石雕刻高3米,是雕刻家斯克帕斯在约公元前350年所作。莫索留姆是小亚细亚的一位国王,斯克帕斯参与为他建造的陵墓高约50米,十分壮观,奠索留姆与他妻子的雕像高高竖立在王陵的塔顶,他们站立在战车上,傲视天下。《莫索留姆像》真实塑造了国王的形象,那飘逸的长发和络腮胡子为增添了粗犷豪迈的风度。而他庄重深沉的目光,又透露出他沉着冷静而多思的性格。这件雕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希腊化时期(前330年~前100年)
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国王菲力普击败雅典,取得了希腊的控制权。菲力普之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经过连续征战,征服了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向东到达了印度河流域,大大拓展了希腊的疆土。同时也把希腊文化艺术传播到东方,给希腊艺术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亚历山大帝国时代,希腊化艺术的中心在小亚细亚西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及北非的埃及亚历山大和突尼斯等地。这一时期的雕塑脱寓了理想主义的古典美的表现,而日益倾向写实。雕塑家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人类的痛苦、激情、欢笑;儿童和老翁、畸形残废的人、外乡异族人、愤懑绝望、酩酊大醉的人,这些以往雕塑家不太愿意涉足的领域,现在成为雕塑家们热衷去入微刻骨地表现的内容。
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家们常常要长途旅行,在广阔的希腊化地区带着聘书奔赴各地,在工作完成后再转向其他地方。古代学者和碑刻铭文所留下的文献记录可以证实这一点。因此在不同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十分类似的风格。雕塑艺术现实性的发展倾向,在希腊化地区广泛传播,但在受希腊化艺术影响的广阔地区中,各地的风格也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一种被称为是“烟消云散”(sfumat)的风格,特点是人物造型典雅,表情静谧。雕塑中面与面的转折柔和,这种风格同亚历山大似乎有着密切关系,因为这样的作品多发现在他活动频繁的地区。而另一种表现在帕加马王国献祭祀的雕塑品中的雕塑艺术风格,对人物的内在感情刻画细腻,雕塑的各个面之间对比显著,在表现多个人物形象的群像中,人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呼应,他们往往在强烈的运动中剧烈地扭动身体,这种风格被称为帕加马风格。而在希腊本土,传统风格的根基深厚,从题材到人物的姿态动作、雕塑的构图等,都保留了较多古典传统雕塑的因素,但是一些绘画性的倾向也在此时悄悄渗入雕塑之中。
希腊化时期有许多雕刻幸存下来,但是对于它们的年代,创作者和风格特征等问题给予详尽地研究结论还比较困难。
“提克”雕像或称“拟人化”的安提阿城,是厄提开德斯所作,保存有罗马的摹制品,制作时间为公元前300年之后,那时建立了安提阿城。提克高坐于岩石上,通过对其衣折、头部、躯干、肢体等各方面的刻画使雕像的姿态宁静而韵味无穷。雕像的脚上有个小巧的青年游泳雕像,是奥伦特河的拟人化形象。
属于公元前3世纪中期的普林尼曾提到的毕狄尼亚的代达尔沙斯的《洗浴中的阿芙洛蒂德》,罗马雕刻中的《蹲着的阿芙洛蒂德》(现藏丹麦哥本哈根)被认为是它的摹本。这座雕像的躯干下部和双腿在水平的方向上相对,并扭转腰身。头部也明显地朝向右方。这件雕刻的形体转折自然,对由身体运动而产生的肌肉变化表现细腻,这些都体现了希腊化时期艺术的特点。
萨莫雷斯岛上的胜利女神(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是1863年在萨莫雷斯岛上发现的大理石原作,约作于公元前190年,据推测这座女神像原来耸立在悬崖上,面向海洋,她的右手拿着号角,在吹奏胜利的乐曲,左手拿着胜利的象征——敌船上的十字形装饰。现在这件雕刻的头部和身体都没有了,只有女神的躯体和双翼被保存下来,但它们也是由百余块残片拼凑复原而成的。雕像原高328厘米,保存下来的部分高245厘米。女神在船头昂首挺胸而立,她的身体丰腴矫健,风将她的衣裳吹向后方,飞动的衣纹令人如闻风声。
发现于米洛岛、现藏于雅典的波塞东神像,代表了希腊化晚期艺术的样式,初看之下雕像显得姿态稳重,但很快就会发现雕像身体裸露部分和衣饰折襞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其中传达出了一种骚动不安的情绪。
1820年发现于米洛岛的阿芙洛蒂德(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通过残留在台座上的铭文,推断出其创作年代约在公元前2世纪晚期,也就是希腊化时代末期。这件雕刻的左臂已失,右臂也仅存半截上臂。女神的上身裸体,下身围着衣裙,她的左腿微微抬起,身体的重心放在右腿上,头部和上身稍微向右扭转,而面部转向左前侧,整个身体自然地形成S形,这种微妙的肢体动作与多重衣纹对比,产生出一种流动的韵律。这位女神身体饱满结实,姿态庄重优雅,令无数观者为之倾倒,它也被视为表现美神的典范之作。希腊化时期的美神像还发现了一些不完整的摹制品,通过这些裸体的美神像可知在当时人们不再将这些艺术品作为崇拜的偶像,而是将其作为审美的对象。
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家用一种生气勃勃、近乎戏剧性的特质取代了古典希腊雕塑从容静穆的品格。这种转变在雕塑的构图中表现最为明显,尤其在那些强调格斗厮杀和忍受痛苦的雕塑作品中。这类作品在希腊化时代的帕加马雕塑中最突出。
现藏卡比托里尼博物馆中超出人大的《垂死的高卢人》和特尔姆博物馆的《弑妻后自杀的高卢人》,是帕加马王阿塔洛斯一世战胜高卢人后几组献祭铜像的摹本;一些大约相当于真人2/3高的大理石像,分藏于几个博物馆,有高卢人、阿马戎人、波斯人等,它们可能都是阿塔洛斯一世在公元前200年为雅典卫城复制的铜像。
装饰在帕加马宙斯和雅典娜祭坛上的动人心魄的神祇和巨人战斗的饰带浮罐,是欧门二世为纪念其父战胜高卢而建。这个高浮雕饰带高230厘米,长120米,由115块大理石板镶嵌而成。上面雕刻着上万个人物形象和飞禽走兽,表现了神与人之间波澜壮阔的战斗。这个巨大的高浮雕饰带,无论在塑造上,构图上还是在情绪表现上,都达到了写实主义的新高峰。现在它被收藏在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
雕塑家对于个性的追求,使这一时期的人物肖像作品成就突出。《演说家狄摩西尼像》中演说家被表现为双手合拢而立的样子。这件作品的希腊原作可能是雅典的波留厄克托斯在公元前280年创作的。《伊壁鸠鲁坐像》则是由被分别发现的头部和躯干重新组合而成的。《克里西巴斯坐像》作于这位哲学家去世(前206)后不久,现存的是这件雕像的复制品。这些肖像作品都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写实主义的不断发展。
希腊化时期的最后一件伟大作品是《拉奥孔》(现藏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这件大理石群雕高184厘米。是由希腊罗得岛雕刻家阿格桑德罗斯,波利多罗斯和阿塔诺多罗斯于公元前175年~前150年制作的。1506年,意大利人在挖掘提囤斯浴场遗址时,发现了7块这座群雕的残片,后来又发现了一块,在20世纪初,这件群雕被重新修复。《拉奥孔》表现的是希腊长诗《伊利亚特》中的一个场面,特洛伊城的祭司拉奥孔为救特洛伊城的人民泄露天机,受到天神的惩罚。作品表现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巨蛇缠绕,濒于死亡的悲惨时刻。在祭坛的台阶上,两条巨蛇缠绕在他的胸腹部,张嘴咬他的腰部,并把他的两个儿子紧紧缠住。拉奥孔的身体急剧地向后躲闪,两只手紧紧抓住巨蛇,在做生死搏斗,他全身的肌肉因为紧张而鼓起,腹部深深地凹陷收缩,似乎在努力抑制着痛苦,他的头向后仰,整个脸因为剧痛而变形,他悲哀的眼神显示出了绝望。拉奥孔的长子被蛇卷住。他试图抽出腿来用力摆脱,他惊骇地看着父亲,为父亲的惨状痛苦不已。拉奥孔的幼子几乎被蛇卷倒,他举起左手企图呼救,右手无力地抓着咬住他的蛇头,脸上已满是死亡的恐怖。这件雕塑营造了高度的紧张气氛,将人物极度痛苦的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雕刻之一。
世俗人像雕刻在希腊化时期也获得了特别的发展,遗世的著名作品有《拳击者》《拔刺的小孩》《年老的女贩》《小孩与鹅》等。
摹制以前的杰作,始于公元前2世纪,但摹制品仅仅是与原作相似,它们是用自由的手法进行的模仿,在制作过程中往往融入了模仿者的主观意志,而使摹制品同原作之间有了质的区别,两者之间通常是瑕瑜互见。
公元前2世纪末或公元前1世纪初以前,为了满足罗马人对于希腊雕像的大量需求,出现了一种用定点程序机械摹制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是由两位公元前1世纪的优秀雕塑家帕西特勒斯和阿克西洛斯发明的,至少是他们推动了这种方法的普及。利用这种方法,意大利人从希腊雕像或浮雕上精确地制作了相当数量的较为精确的大理石摹制品,这些摹制品被用来装饰罗马的公共场所和私人宅邸。
正是借助了大量的希腊和罗马的摹制品才使我们对于希腊艺术的知识丰富起来。没有它们我们对于辉煌的希腊雕塑艺术的认识将十分浅陋,因为大多数的希腊雕刻的原作(大理石和青铜)不是被毁于石灰窑,就是被销铄在熔炉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