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
5887400000003

第3章 敏感期=关键期: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2)

微小事物敏感期(1.5~4岁)

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发现孩子非常喜欢捡线头、纸屑小石子以及烟头等小东西,会喜欢蹲在地上看蚂蚁、蜗牛?如果是这样,意味着您的孩子进入了微小事物敏感期。父母不要因为怕脏或者怕孩子被虫子咬等原因阻止孩子的行为,因为这个阶段是父母培养孩子敏锐观察力和比较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能力会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动作敏感期(0~6岁)

孩子的动作敏感期从出生开始就有所表现,他们会喜欢抓软软的玩具,会喜欢扔东西,喜欢捉迷藏,喜欢不知疲倦地走,喜欢爬坡,喜欢踩小水洼。孩子在动作敏感期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手部敏感期,通常出现在1.5~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想尽各种办法锻炼自己的手部。手又是受大脑控制的,所以孩子在锻炼手部的同时也是在锻炼大脑,并为以后的书写做准备。第二个板块是肢体的运动,最典型的就是走路了。孩子通常在学会走路之后就会进入一个不知疲倦地状态,不知疲倦地走,适应各种各样的路况。在孩子进入动作敏感期之后,父母应该理解并且给予适当的刺激使其功能尽早觉醒与完善,同时最好为孩子挑选适当的游戏或者玩具,以促进孩子肢体的进一步锻炼。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在两岁半之前,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和世界是一个整体;在两岁半之后,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喜欢追求完美,会喜欢说不,会喜欢黏人,会喜欢与别人交换玩具,会喜欢问我从哪里来,会成天喊着我是×××,会想要和某个人结婚,会想要做家务。这些细节都是孩子们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的重要表现,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与日常礼仪,做一个自律的人。

书写敏感期(3.5~4.5岁)

书写敏感期是奠定孩子良好书写基础的关键。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非常喜欢拿着笔乱写,他们通常要经历戳戳点点、写不规则直线、画不规则的圆、写成人能够看得懂的字、写规范的字五个阶段。进入书写敏感期的孩子最让父母头疼的细节就是哪里都会成为他们书写的“纸张”,墙上、门上、桌子甚至是盘子上。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保持耐心,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书写习惯,绝对不能够对孩子进行太过严厉的约束。

阅读敏感期(4.5~5.5岁)

美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天才的报告之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孩子的阅读敏感期通常出现在4.5~5.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阅读,自己捧着,甚至趴在地上看,还喜欢让父母给自己读书。这个时期,父母就应该准备一些书籍,最好是图文类的,容易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为孩子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对于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是在6~9岁,也就是进入文化敏感期之后表现得最为强烈。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天文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知识感兴趣。他们的心灵就像是一块海绵,渴求汲取各种文化知识,会特别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经常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将成人问得哑口无言,这一切细节都是在告诉父母——我进入文化敏感期了。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丰富的文化信息,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去汲取、去涉猎。

敏感期——父母应该怎么办

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父母们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努力,但是收效并不像想象之中的那么明显。为什么?就是因为错过了最好的时期,而这个最好的时期就是敏感期。能够准确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帮助孩子引导孩子顺利地度过,孩子的成才将不会是一种奢望。在孩子进入敏感期之后,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把握细节,不漏掉任何一个敏感期。

父母想要利用好敏感期,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聪明的孩子,第一步就是要抓住敏感期。那如何才能抓住敏感期呢?关键是要观察细节。孩子在进入任何一个敏感期之后都会有一些细节表现,并且这些细节也是不尽相同的。父母只要留意观察,一定能够发现,然后判断出孩子处于何种敏感期,根据敏感期的特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帮助,这样才是最正确的教导孩子的方式。此外,父母应该清楚,敏感期的出现时间并不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因为同龄的孩子都进入了敏感期,自己的孩子却没有进入而着急,切忌通过人为的方式强迫孩子进入,父母一定要记住——顺其自然。

第二,尊重孩子,并且具备耐心。

孩子的成长是有其特定法则的,孩子在法则的指引下探索世界的奥秘,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不断成长。其中,他们可能会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说骂人、打人、咬人、偷东西等。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静心,要耐心,因为孩子所有的行为都不是恶意的。孩子对于世界是好奇的,这种好奇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了探索的需求和欲望,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这种需求,善加利用孩子的好奇,予以正确的引导。父母绝对不能够做的就是在不懂的情况下或者非常疲惫的情况下去批评孩子,而应该先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打骂只会成为孩子正常发展的阻力,爱与鼓励才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第三,针对不同的敏感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年龄段需要不同的营养,不同敏感期的孩子所需要的最佳学习环境也是不同的,所以父母应该根据不同敏感期的孩子的特点,为孩子设置不同的学习环境。比如语言敏感期,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听儿歌、唱儿歌;秩序敏感期,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摆拖鞋,一起从头再来;动作敏感期,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踩小水洼,一起堆积木,一起捉迷藏;书写阅读文化敏感期,父母可以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学习材料,布置合适的学习环境。

第四,适当地鼓励、引导孩子。

孩子在尝试和探索新事物的时候,非常希望自己的探索能够得到父母的肯定。但是有些事物是复杂的,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够熟练。父母应该适当地引导孩子,最好是能够亲自做示范,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耐心地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比如说孩子在学习说话、走路、写字、用筷子的过程之中,每当孩子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父母都应该适当地予以鼓励。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为孩子加油,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至于丧失信心,也会更加具有动力。

第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样。

人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们通常会将父母作为自己崇拜和学习的对象。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我们强调父母要尊重自然,并不是说父母完全可以放手不管,只是不应该去横加干涉。尤其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因为这样会觉得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奇怪的,是不合理的,这样很多父母就会生出干涉的念头,自己的好意不知不觉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所以,父母一定要细心地观察,尊重孩子自然发展的规律,适当加以合适的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健康地度过每一个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