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
5887400000004

第4章 0~6岁的语言敏感期:能说会道的基础期(1)

一个宝宝用哭向世界宣告“我来了”。当他依依呀呀想要发出声音的时候,就表明他进入了语言敏感期,开始开启、发展、完善自己的语言功能。科学研究证明,在这个时期打下了良好基础的宝宝长大之后大多能说会道。对于父母来说,掌握好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来为宝宝创设更加良好的环境,用爱对宝宝进行引导,那么培养一个能说会道的好宝宝将会变得小菜一碟。

宝宝的语言能力从依依呀呀开始,然后会说爸爸、妈妈这样最简单的词语,接着是短语、短句、句子,最后就是理解语言内在的含义,终使语言功能逐渐发展成熟。

细节一:重复简单的词语——学习语言的开始

细节小故事

贝贝1.5岁,有一天妈妈正在厨房准备午餐,他坐在床上玩着小玩具,突然大喊了一声:“妈妈。”贝贝妈急忙放下手里的活儿跑过来,“哎,宝贝,妈妈在!”谁想,贝贝只是抬头笑了一下,然后低下头继续玩自己的游戏。贝贝妈没多说什么,匆匆回到厨房继续忙自己的。可是过了没几分钟,贝贝又喊:“妈妈!”等贝贝妈再跑过来,贝贝仍然自顾自地玩自己的,顶多就是抬头笑笑。就这样,贝贝妈来回跑了好几趟,情形都差不多。这可让贝贝妈奇怪了:贝贝这到底是怎么了?也太会折腾人了吧?

敏感期解读

语言是一种本能,任何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都蕴藏着强大的语言潜力。在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宝宝就像是一块海绵在吸收自己能够听到的语言。在能够表达之后,他们就会有意识无意识地不断重复,尤其是像贝贝这样发现一个词语能够与某件事互相匹配的时候。故事中的贝贝在听到妈妈回应“哎”的时候,感受到了喜悦,所以他才会不断地喊“妈妈”。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宝宝进入了语言敏感期的早期——模仿期。

育儿小课堂

模仿是小宝宝在智力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当小宝宝出现模仿行为的时候就说明其心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说过:“对于孩子,模仿是一种获得愉悦、力量、财富或者其他目标的自我意识的一种尝试。”如果父母不了解宝宝的敏感期,强行阻止宝宝的模仿就会妨碍其智能和认知的正常发展,所以在宝宝重复简单词语的语言模仿初期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分清宝宝语言模仿的不同阶段。

宝宝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白纸。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张曾经洁白无瑕的纸也将变成绚烂多彩的画卷,语言无疑就是最早被描绘在这幅画卷上的一笔。

宝宝的语言模仿能力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纯的反应阶段;模仿发音的阶段;表达思维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宝宝所需要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父母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教育。

在单纯的反应阶段,宝宝虽然听不懂父母的话,但是能够对父母的话或者行为作出反应,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多和宝宝进行交流。

在模仿发音阶段,孩子会对周围的一切声音非常敏感,并且会去模仿。在这个时期,父母就应该帮助宝宝进行语言模仿的积累,并且做一些有助于语言模仿能力提高的游戏。

在表达思维阶段,宝宝已经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父母除了要多和宝宝交流之外还应该通过其他的一些锻炼来培养宝宝联想的能力。

第二,对宝宝要有耐心。

宝宝每发现一个新的乐趣点时都会不知疲倦地不断重复,甚至可能会像故事之中的贝贝一样给父母带来小麻烦。但是父母绝对不能够不高兴或是呵斥,最好是积极配合,这样才有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提高。

第三,用优美的词语来给宝宝营造更好的语言模仿环境。

宝宝在语言模仿的初期是没有什么分辨能力的,不论是好还是坏,他都会去模仿,所以经常会有许多小宝宝说脏话。其实这都是父母或者是身边人的影响造成的。为了能够给宝宝营造一个优美的语言模仿环境,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语言,不说脏话,并且尽可能地给宝宝读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文章。

寓教小方法

宝宝专属小书

训练目的:增加宝宝的词汇量。

训练方法:

1.父母可以在宝宝1岁左右,也就是宝宝进入语言理解阶段之前,收集宝宝平时最喜欢的颜色、动物、人物等图片,加工制作成为一本宝宝专属小书。

2.父母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宝宝读书、看书,并且还要做出宝宝乐于接受的解释,比如说“这是蓝色,大海的颜色,是宝宝最喜欢的颜色;这是小猫,小猫喵喵喵……”

3.在通过专属小书启蒙促进宝宝理解语言的过程之中,应该对小书的内容进行更换和丰富,尽可能多地让宝宝认识更多的字词。

细节二:小复读机——宝宝在无选择地吸收语言信息

细节小故事

方方今年1.5岁,是众人眼中的乖宝宝,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走到哪儿都是个小复读机。早晨,爸爸、妈妈叫他吃饭的时候会说:“方方,吃饭了!”他也会跟着说:“方方,吃饭了!”有一次,爸爸带着方方去医院拿药,儿科医生叮嘱说:“一天三次,一次三片。”谁想坐在旁边的方方立刻就跟着来了一句:“一天三次,一次三片。”这句像模像样的模仿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可是后来医生每说一句话,方方都要复读一遍。最后医生哭笑不得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学我说话呢?”可是方方根本就不回答,反而很开心地继续重复说:“你为什么要学我说话呢?”方方的爸爸妈妈非常困惑,小方方这到底是怎么了呢?

敏感期解读

大多数宝宝都会像方方一样,在18~21个月左右进入语言的爆发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毫无意识地去吸收所有的语言,会变成复读机单纯地去模仿别人说话。小宝宝们之所以变成复读机,是因为他们在发现成人说出的某句话能够表达一个意思,而他们的发音器官也已经到了能够说整句话的程度,所以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去模仿重复别人的话,甚至是腔调。其实宝宝的这种重复更多的是在思考、在琢磨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同我们遇到不明白的句子往往会重复好几遍。

育儿小课堂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渴望探索一切,认识这个世界,而语言就是这一切的基础。父母们应该正确看待孩子们独特的学习语言的方式,并予以引导。

第一,正确看待孩子的重复行为。

研究发现,宝宝在1岁的时候能够掌握的词汇量是50个左右,最熟练的就是日常的一些名词,比如“爸爸”、“妈妈”等。宝宝在到了18~21个月的时候就会进入语言爆发期,这个时期他们基本上每天能够学会9个词语,在不断的模仿中,理解不同词语在句子之中的顺序所带来的影响,从模仿音节、语调到模仿词语、句子。这种方式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过程,父母应该正确看待,而不应该去阻止。

第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看到妈妈和别人打招呼,他们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听到妈妈抱怨,他们也可能会去抱怨。孩子这种无选择的模仿注定了大人说什么,他们就会模仿什么,因为这个时期他们并不能够理解这些话的意思。

寓教小方法

百宝囊

训练目的:刺激孩子的触觉,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训练方法:

1.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小布袋,在里面装上各种水果和小玩具。

2.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百宝囊,里面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最好能够编成一个小儿歌:“百宝囊,宝贝多,小宝宝,快来摸一摸。”引导孩子说出:“宝宝摸。”让孩子将手伸进百宝囊取出一个物品。

3.鼓励孩子说出取出物品的名称,如果孩子说不出,父母可以慢点说出来,引导孩子模仿。

4.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孩子熟悉的,以及小部分不熟悉的水果和玩具。这样既能巩固孩子对物品的认识,也能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细节三:词汇与感觉匹配——建立相关物品的概念

细节小故事

苗苗从小就对花卉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翻看自己的小书,指着书上的花,手舞足蹈地喊着:“花,花!”1岁左右的时候,她开始学会区分大花、小花、野花、香花、树上的花等概念。后来,苗苗已不满足于这些笼统的东西,开始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当爸爸妈妈带着她走在路边或者是公园之中看到一种花或者是一种植物时,她就会问:“这是什么花?”“这个花为什么还不开?”可是,父母对于花的认知也仅限于几种常见的,很多花根本就不知道。于是一家人就经常会拿着苗苗的宝贝——花卉大全图册,到公园里面去认花。苗苗会看着这个花,对比下书上,然后嘴里念叨着:“这是月季花。”“这是玫瑰花。”就连楼下不远处的花店也成为苗苗常去的地方。慢慢地小家伙将各种各样常见的花都认了个遍,经常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

敏感期解读

宝宝们在2~3岁的时候就会正式进入词汇学习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将自己的认知和感觉匹配起来,认知能力和匹配能力变得非常强。故事中的小苗苗就是通过观察公园和花店里的花卉,然后匹配自己所学习到的词汇,将不同的花的概念建立起来。在某些时候,对于一些专有名字孩子们可能还无法理解,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阐述。

育儿小课堂

匹配是孩子将自己的认知与物品直接联系起来的阶段,而物品与认识匹配不仅关系到孩子能够正确认识一件物品或事情,还关系到孩子以后认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尽力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学会赞扬。

如果孩子正处于将认知与物品匹配的阶段,并将词汇与物品匹配起来的时候,父母应该提出表扬。

第二,创设环境。

当孩子进入词汇和认知匹配的阶段的时候,父母应该创设相关的学习环境来增加孩子锻炼的机会,强化他们匹配的能力。蒙台梭利指出,“反复的练习才能够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父母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去引导孩子对于物品的认知:从感觉进化到概念,从具体进化到抽象,然后将抽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父母应该清楚,孩子在认知世界的时候,首先是从感觉开始的,这种感觉来源于他们通过触摸获取,会对自己触摸到的事物进行分类、组织,然后对应形成一个概念,父母应该根据孩子认知的这个过程对其进行帮助。

第三,发现孩子匹配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

孩子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将词汇与感觉匹配起来,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例外,比如说月季和玫瑰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果一个孩子在触碰玫瑰的时候被刺伤到,那么下次他遇见月季再次被刺伤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认为这也是玫瑰。作为父母,在发现孩子匹配出现错误的时候,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并且给孩子足够的反应时间。

寓教小方法

认识小动物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听、说的能力,帮助孩子将概念与实物联系起来。

训练方法:

1.准备一些动物的玩具或者图片。

2.再准备一些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让孩子随便挑出一个玩具或者一张图片,父母说出动物的名称并且模仿动物的叫声。

4.挑出一个玩具或者一张图片,让孩子说出动物的名称,并且模仿动物的叫声。

5.挑出一张照片或者一个玩具,让孩子找到这种动物喜欢的食物,并且说出来。

细节四:重复身边的话——学习语言进入高级阶段

细节小故事

程程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3岁的程程正在茶几上面玩着小汽车,就问正坐在沙发上的奶奶:“程程早晨几点起的床?”正在玩小汽车的程程虽然手里玩着玩具,却开始重复妈妈的话:“程程早晨几点起的床?”奶奶说:“八点半左右吧!”程程跟着说:“八点半左右吧!”妈妈问:“他吃东西了吗?”奶奶说:“早晨吃了几块饼干,刚才又吃了一点米饭。”程程:“吃了饼干,吃了米饭。”“他爸还没下班吗?”“爸爸,还没有下班吗?”“下班了,到超市去买菜了。”“下班了,到超市买菜了!”妈妈和奶奶看到小程程一句不落地学着两个人说话,不由地笑了起来,小家伙也学着妈妈和奶奶干笑了几声,可是手里的小汽车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放下过。

敏感期解读

宝宝从进入语言敏感期开始就在不断地模仿,甚至不同时期所模仿的对象也不尽相同,从最开始的简单词语,到高级阶段的模仿句子。在模仿句子的时候,宝宝就像可爱的鹦鹉,只是单纯地去重复别人的话。周围人说什么,他们就说什么,别人问什么,他们也不回答,依然单调地重复着别人的问题。

宝宝之所以会去模仿句子,是因为他们在经过了词语的模仿之后发现句子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这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经途径。其实他们不仅会模仿周围人的话,就连电视上和小人书里的话他们也会去模仿。

育儿小课堂

孩子在模仿语言的高级阶段,也就是重复周边人的话的时候,家里人对于自己说话的方式一定要注意。

第一,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因为孩子模仿的是身边人的口语,然后体会口语的音调,通过不断地重复,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任何一个孩子模仿语言都必须经历的过程。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包括家人不要太过于随意,要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给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模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