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小课堂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需要建立自己的秩序,而这个秩序是建立在外在的人、事以及物的基础之上的,孩子们在认清这些外在事物的关系之后,将其收入自己的记忆中,并且形成内在的秩序。一旦这种秩序被破坏,孩子就会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就会和宁宁一样焦躁不安甚至是哭泣。面对不睡觉的孩子,父母应该做到:
第一,首先要理解孩子。
大多数的父母在遇到故事中宁宁父母的麻烦之后都会感到焦虑,好好的一个假期,本来玩得挺高兴,让孩子这么一闹,什么心情都没有了。孩子晚上不睡觉不仅孩子休息不好还会给他人带来麻烦。父母应该清楚,孩子之所以会不睡觉就是因为环境改变了,安全感丧失了。想想我们自己,面对新环境、新要求,都会觉得压力增大、焦躁、注意力不集中,何况秩序感超强的孩子!所以父母要分析是什么样具体环境的改变给孩子带来了不适应,并尝试去“伪造”一个类似的环境,就像宁宁爸爸做的那样。
第二,保证孩子生活环境的稳定。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之后就应该想办法保证孩子生活环境的稳定。重视孩子日常的现实生活,孩子就容易培养出扎根能力。一个在一个地方会扎根的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也较容易扎根。但这个根如何扎,是父母需要慢慢去培养。
寓教小方法
找回家的路
训练目的: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培养孩子观察环境的能力与秩序感。
训练方法:
1.带着孩子到家附近走走,在出发之前告诉孩子:“一会儿,宝宝带爸爸妈妈回家好不好?”
2.路上,爸爸妈妈要教导孩子去认路上的广告牌、标志性大楼或者商店。
3.如果爸爸妈妈不加以指导,孩子通常都是摇头晃脑、东张西望的,不会有目的地去记忆,相反,爸爸妈妈加以指导之后,孩子通常都会愿意用心去记。
4.如果孩子顺利地带爸爸妈妈回到家,爸爸妈妈就应该拥抱或者亲吻孩子,以此树立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走错了,爸爸妈妈要告诉孩子如何去辨认。
细节十九:做不好就哭——让人头疼的完美敏感期
细节小故事
从懂事开始,妈妈就发现牛牛非常要强。最近老师对妈妈说,牛牛在学校里面从来不愿意做纸工,甚至连撕那种边缘刻有齿印的简单图形也不愿意做。每当小朋友们做自主活动的时候,很多宝宝都在旁边撕纸玩,但是牛牛从来都不肯去碰一下,只知道开着自己的小车当小司机。妈妈虽然知道牛牛的动手能力很差,但是没想到差到连动手都不敢的程度。于是,妈妈就选择了一个周末决定狠下心让他学会纸工。妈妈先是自己撕了一个小狮子,撕得不是很好看,然后就让牛牛撕非常简单的鱼,可是牛牛刚开始就把鱼头给撕破了,这下他可不干了,哭着让妈妈帮他,妈妈就是不帮,并且板着脸说:“不把这条鱼撕好,晚上就不要吃饭。”说完转身去了厨房。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看到他果然把小鱼撕好了,但一整晚,牛牛的情绪一直非常低落。
敏感期解读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从简单的认识物品发展到欣赏物品,而且物品必须是完整的不能有残缺。如果物品原本是完整的,但是有人破坏了这个形状,他们就会不依不饶地哭闹个不停,这就是完美敏感期。
育儿小课堂
完美敏感期是秩序敏感期中的一个小环节,宝宝开始构建自己内心对于美的要求,而这个过程正是通过完整与残缺这样的变化来实现的。当然,这个变化的过程必须是在他们的指导或者认可之下才行,否则就会出问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父母应该注意:
第一,要学会适当地放手。
对于像牛牛这样敏感的孩子,父母要学会适当地放手,因为他们原本是可以接受自己失败的,但是如果被别人尤其是家里人看到自己的失败,他们就会很伤心。为了不加重宝宝内心的挫败感,父母在宝宝自主游戏的时候最好不要紧盯着,让他们自己爱玩什么就玩什么。此外父母双方的管理应该交汇,不要总是由一方去照看,尤其是母亲。因为幼儿园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女性,但是孩子,尤其是敏感的孩子,更加需要男性的粗犷风格。
第二,千万不要去强迫孩子。
如果宝宝不想要做某件事,家长不要看到别的孩子都会,就强迫自己的孩子也去做。游戏对于宝宝来说只是锻炼自己的一种方式,类似的方式有许多,比如说撕纸实际上是锻炼小肌肉的一种方法,而拿筷子、捏橡皮泥、堆积木等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学习方法非常多,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只要他们有兴趣了,就会喜欢去做,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是带有目的性的训练,要让他们认为这就是玩,不是为了去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第三,绝对不要给孩子任何心理暗示。
绝对不要因为羡慕他人的孩子或者是为了谦虚而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好,这样的话在成人看来可能是谦虚可能是着急,但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可能会形成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真的不行,然后就会更加不愿意去做某件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不至于迷失在过分关注的怪圈中。
第四,批语、表扬要注意方法。
批评、表扬都不能够盲目,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该表扬的时候再表扬。在宝宝尝试新游戏或者新事物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表扬他们付出的努力,不要总是盯着最后的结果,要从小事上教会宝宝享受探索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过分的关注结果。在表扬的时候不要过度也不要故意地夸大其辞,做出与宝宝取得成绩完全不相符的表扬。要适当,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寓教小方法
玩具配对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分类鉴别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训练方法:
1.准备两个口袋,并且在口袋之中放入相同的玩具。
2.爸爸或妈妈从第一个口袋之中拿出一个玩具,让孩子拿着并且说出名字;再从第二个口袋拿出一个玩具,让孩子看看两个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妈妈将玩具放回去,再从第二个口袋取出一个,直到取出的物品完全相同,让孩子将两个玩具放在旁边贴好的标签处。
3.让孩子分别从两个口袋之中摸玩具,给玩具配对,并且放在相应的位置,还要让孩子说出物品的名称与颜色。
细节二十:排顺序——维护自己的生活秩序
细节小故事
松松今年4岁了,非常喜欢排顺序。爸爸骑着自行车带着松松去附近的新华书店,去了一次他就记住了路线。等到下回再去,他会告诉爸爸该怎么走。到了新华书店,爸爸原本想把车随便停一下就好,可是松松一定要爸爸按照顺序停好车,并且车头的方向也必须和已经停好的车一样。在幼儿园,妈妈去接松松放学,老师告诉妈妈,松松在学校里表现得非常棒,不仅帮助老师排椅子还帮着摆餐具,有时候老师把勺子位置放错了,他也会纠正过来。回到家,松松会蹲下来摆放鞋子,码得整整齐齐。在卫生间,谁的毛巾该放在什么位置,爸爸妈妈都记不住,小松松却能够记得一清二楚,每次放错了,然后重新排整齐。
敏感期解读
虽然说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是在2~4岁,但是实际上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很在意自己生活环境的秩序。在不会说话之前,他们用哭闹的方式来表示抗议,在会说话之后,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且将自己认为放错位置的东西重新排好顺序。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整体,也因为,如果秩序被破坏,孩子们就会像小松松一样去将秩序恢复。
育儿小课堂
安全感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当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孩子们会坐卧不安。面对喜欢排顺序的孩子,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排顺序行为。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基本上都会有给物品排顺序的冲动,如果不让他们排顺序,他们就会焦虑万分,躁动不安。对于孩子的这种心理,父母应该理解并且支持。因为孩子对于排顺序的冲动是固执的,甚至是执拗的,作为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应该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这种固执,并且利用这个特殊的阶段,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当孩子做到的时候,父母应该鼓励表扬孩子,不断强化孩子的这种排顺序的行为。
第二,和孩子一起玩排顺序的游戏。
父母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并且利用这个时机来给孩子增加一些知识。比如说可以将一个纸质的小人放在地上,然后让孩子拿着纸质的衣物给小人穿衣服。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秩序感,还能够培养孩子自主穿衣的习惯。
当孩子顺利度过了秩序敏感期,孩子可能会将这种良好的习惯保持下来。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秩序敏感期其实就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最好时期。当秩序变成一种习惯,就会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会在孩子日后的生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既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寓教小方法
汽车连线
训练目的:通过排顺序加强孩子对亲属关系的认识。
训练方法:
1.在地上画出一块区域作为停车场。
2.在停车场上贴上几张纸片,分别写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3.再拿出六张纸片作为汽车,同样写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4.让孩子先观察一下地形,然后拿着汽车将汽车停在相应的位置上。
细节二十一:偏执的小倔头——内在秩序在形成
细节小故事
晶晶2.5岁了,最近喜欢把“不”字挂在嘴边,有的时候还会像个小机关枪一样“不……”个不停。以前,晶晶爸爸下班回来的时候,都会对晶晶说“乖宝贝,亲一个”,小晶晶会很主动地将胖嘟嘟的小脸伸过来让爸爸亲一下,然后呵呵地笑个不停。可是现在,在她心情好的时候才让爸爸轻轻地亲一下,心情不好的时候,压根就不让碰,如果爸爸硬亲了一下,她还会扭过头去,擦一下,说:“爸爸臭!”对于大人的言行,小晶晶最近也是反对居多,比如出去玩的时候,妈妈要给她穿衣服,可是她就是不穿,并且说:“玩完了我再穿。”现在,只要是有和她意见相左的,无论对与不对,她都会说不,简直就是一个偏执的小倔头,这小晶晶到底是怎么了呢?
敏感期解读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2岁左右时开始觉醒,这也意味着小宝宝们从单纯依赖顺从的婴儿期过渡到了独立叛逆的幼儿期,强烈的自我意识让小宝宝们产生“身体是我的,谁都不能碰”的概念。所以这个时候的小宝宝通常会对父母的亲密接触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故事中的小晶晶之所以会不让爸爸亲就是这个缘故。对于小宝宝们这种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父母们应该理解并且支持,可以换一些小宝宝更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比如说拥抱或者是简单地摸摸小手。
育儿小课堂
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在进入3~4岁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不是别的,就是和父母作对。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故意想要和父母作对,而是他们进入了执拗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执拗程度有时候让成人无法想象,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事情都要听我的。如果父母拒绝了自己的要求,他们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实际上,父母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固执。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能够和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和平相处,就应该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执拗。孩子之所以会执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发现自己能够掌控的事物越来越多,这无疑让他们感受到了自我是多么的强大,于是他们就开始和父母对抗。此外孩子对于秩序的需求也是其为什么会执拗的一大原因,如果他们内在的秩序感被破坏,他们就会产生很强的不安全感,于是就会想尽办法去反抗,表现出来的就是固执得不可理解。
第二,千万不要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较劲。
进入执拗敏感期的孩子都非常的固执,非常有主见,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父母和孩子较劲,选择硬碰硬地方式去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感觉到极度的委屈,父母也会有些无奈,从结果上来说是两败俱伤。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与孩子相处,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父母最好的选择就是千万不要和执拗敏感期的孩子较劲。毕竟,孩子不是闹钟,一摁就停。
寓教小方法
小狗找爸妈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亲子关系。
训练方法:
1.准备好几张正方形的手工折纸,画笔还有胶棒。
2.给孩子示范如何折纸,激起孩子对折纸的兴趣。
3.带着孩子一起折狗爸爸和狗妈妈,然后贴在墙上,中间空出一定的距离。
4.让孩子尝试折纸,画上五官,然后将折纸狗放在合适的位置。
5.如果孩子将折纸狗放在了狗爸爸和狗妈妈的中间,妈妈就要问孩子为什么要放在哪里。如果孩子没有放准确,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放准确,并且告诉孩子,父母都爱宝宝,宝宝应该牵着爸爸和妈妈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