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小课堂
对于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答应的事情不能够做到,他们就会对父母的承诺产生怀疑。如果这种情况多次发生,孩子会慢慢淡化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可能出现对于周围所有人的承诺都抱有怀疑态度的极端情况。为了培养孩子拥有一份信任父母的纯真,相信世界的美好,父母应该做到:
第一,绝对不要轻易承诺。
成人也许已经习惯随口说一些承诺,实际上只是一种客气的话语,谁都不会当真。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对于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如果父母说出口的话又不兑现,孩子建立起来的秩序就会遭到一定的破坏,最终很可能会导致孩子也变成喜欢随口乱说,成为一个不诚信的人。所以父母在面对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的时候,绝对不要轻易草率地和孩子约定事情。
第二,承诺了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时候要和孩子解释清楚。
古人有“季布一诺,千金不换”的说法,这句话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如果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一定要解释清楚,并且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解释。
寓教小方法
收拾家务
训练目的:通过收纳整理物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同时让孩子学会分类,为学习数学做准备。
训练方法:
1.妈妈故意将家里弄得非常乱,然后向宝宝求救,让宝宝帮着妈妈一起收拾家务。
2.在妈妈的协助下,将弄乱的鞋子配对好,放回鞋架。
3.将歪倒的椅子整整齐齐地放回到桌子边上。
4.将杂乱无章的玩具放回各个玩具筐之中。
5.在整理完之后,妈妈应该拥抱和亲吻孩子,给孩子以鼓励。
细节十五:我要爸爸送——习惯也是一种秩序
细节小故事
达达现在正在上幼儿园的中班,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的他非常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在教室门口迎接宝宝的老师们,每天都能够看到露着两个小酒窝的达达。可是今天,老师却发现,平时都是爸爸送的达达今天是奶奶送来的,小达达的脸上也不见了笑容,反而是满眼的泪水,小嘴里嘟囔着:“我不要奶奶送,我要爸爸送,我要爸爸送达达上幼儿园!”跟在身后的奶奶也是满脸的不高兴,对着老师说:“他爸爸出差去了外地,今天我送他上幼儿园,不知为什么,就是哭着喊着不让我送,要爸爸送,真是太伤我的心了!要知道,平时这孩子和我可亲呐!”其实老师早就知道达达为什么会这样,就笑着将秩序敏感期的问题告诉了奶奶,奶奶这才恍然大悟。
敏感期解读
达达每天都是爸爸送去幼儿园的,这种习惯已经变成达达内心里的一种秩序,成为了他内在的一种逻辑。当爸爸出差之后,这种秩序因为不可抗力发生了变化,这引起了达达内心秩序的改变,而正处于秩序敏感期的达达自然会出现情绪波动。达达的表现其实正是我们所说的秩序敏感期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秩序被破坏之后表现出哭泣、不高兴。当秩序恢复之后,孩子也就会恢复正常,可是已经出差的爸爸是不可能来送达达的,所以达达才会一路上和奶奶闹别扭。
育儿小课堂
孩子在进入秩序敏感期之后会变得异常敏感,遇到稍微有一点不符合他认可的顺序或者程序,就会表现得焦躁不安。像达达这样处于秩序敏感期第一阶段的孩子还好一点,因为只要爸爸回来,继续送他上学,他的秩序恢复之后也就会一切恢复平静。在面对吵着让特定的人送自己上学的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做到:
第一,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一旦习惯了某个人送自己上幼儿园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秩序。如果突然换成了另一个人,孩子的秩序感受到破坏,就会像故事中的达达一样,会伤心,会不高兴,会哭。为了孩子秩序的建立,也为了孩子日后智力的发展,家人最好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像故事中的达达爸爸一样因为出差或者其他事情的确不能够前去送,一定要和孩子解释清楚,得到孩子的理解。
第二,在平日里最好不要一直由固定的人送孩子上学。
在平日里,家人可以轮流送孩子去幼儿园,首先告诉孩子,我们都是最爱你的人,谁送你都是一样的。孩子的秩序会建立在送自己上幼儿园的都是最爱自己的人,陌生人则不是。如果是亲戚,父母告诉孩子,叔叔也是最爱你的人,那么孩子也会让亲戚送自己去幼儿园,不会破坏孩子建立起来的秩序感。
第三,理解孩子的哭泣。
很多家长都会和故事中的达达奶奶一样不高兴,会想自己平时对他很好啊,他难道不喜欢自己了吗?如果不是幼儿园老师向达达奶奶解释清楚,奶奶可能会一直都心存一个解不开的疙瘩。家长应该理解孩子这种秩序被破坏而导致的哭泣,要清楚这只是孩子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插曲,责任并不在孩子。
寓教小方法
给娃娃洗澡
训练目的:满足孩子敏感期的需求,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训练方法:
1.妈妈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要按照顺序来,先加水,然后试水温,帮孩子脱下衣服。孩子进入浴盆,洗脸,洗头发,洗身体,站起来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头发,穿上衣服。
2.给孩子准备一个仿真的娃娃,让孩子来扮演爸爸或者妈妈。
3.让孩子按照顺序给娃娃洗澡,妈妈在旁边观察协助。
细节十六:重新下楼——事情必须符合内心的秩序感
细节小故事
家住四楼的明明今年已经2.6岁了,有一天早晨,妈妈带着他去幼儿园,因为有邻居在搬家,楼梯的过道上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担心明明可能会被绊倒,妈妈想要抱着他下楼,虽然明明嚷嚷着一定要自己下楼,但妈妈对孩子的担心还是占了上风,强行把他抱下了楼。可是刚刚放他到一楼,小家伙立刻就不干了,说什么也要妈妈把自己送回四楼,然后再重新下来。明明妈妈实在拗不过,只好再费劲把他从一楼抱到了四楼,这个时候他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牵着妈妈地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从四楼走到了一楼。
敏感期解读
对于像明明这样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任何事情不符合心意,都会要求重新来过。在成人看来,抱着下楼和自己下楼都是下楼,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却并不是如此。因为他们没有独自去完成这个事情,这件事情不符合他们的秩序感,就是不对的,是必须重新来过的。脱衣服要按照顺序、开门也要按照顺序、上下楼梯谁在前谁在后也必须按照顺序,没有人可以破坏孩子们心中的秩序,谁要是敢破坏,他们就会让大人知道自己的倔脾气与执拗。
育儿小课堂
孩子在进入秩序敏感期之后会异常地敏感,即使父母再三解释,他们也不会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只会盯着事情是否符合自己的秩序,不符合就会哭闹,表现得非常执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让大人们头疼不已。面对要求重新下楼的孩子,父母应该做到:
第一,满足孩子的要求。
秩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所以在面对要求重新下楼或者重新开门的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配合孩子即是尊重孩子,也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发展的好办法就像故事中的明明一样,在妈妈满足了他重新下楼的要求之后,他的小脸上立刻就露出了笑容,否则,他就可能会长时间的闹个不停。很多时候,让孩子配合家长的最好方式就是先配合孩子。
第二,不能够对着孩子发火。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是不可理喻的,秩序是他们构建自己智能系统的重要基础与保证。很多父母会认为重新再来一遍太麻烦,可能会忍不住对着孩子发火,孩子虽然不得不接受父母的要求,但是内心深处肯定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秩序习惯影响非常大。
寓教小方法
什么排错了
训练目的:锻炼宝宝归位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力与记忆力。
训练方法:
1.父母与孩子面对面坐好,中间隔一小段距离。
2.将准备好的玩具按照顺序排好,并且一起说出玩具的名字。
3.孩子闭上眼睛,妈妈将其中两件物品调换顺序。
4.让孩子睁开眼指出哪个玩具排错顺序了,鼓励孩子将其调整。
5.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三个玩具调换两个,逐步增加到多个玩具调换三个或者四个。
细节十七:从头再来——秩序被破坏的执拗
细节小故事
东东最近变得有点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从头再来。他非常喜欢用碟片看动画片,家人自然是百分百支持,可是这个小家伙却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无奈的规矩——影碟机一启动,所有人都不能做别的事,必须专心看碟片,不能打电话、不能上厕所,否则小家伙就会大喊“从头再来”。有一天,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陪着东东,在看动画片期间,妈妈打电话、上厕所、伸懒腰,结果就因为这些,东东愣是要求从头来,然后妈妈只好老老实实地坐着,看着东东把碟片退出来然后又装进去,从头开始看,来来回回竟然有12次之多。妈妈实际上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但想着如果再“轻举妄动”,孩子会接着喊“从头再来”。如此反复,动画片永远也看不完。自己的事也做不完。就扔下所有事情陪他看了一集,第二集的时候,东东已经主动换了游戏跑到另一边玩去了。
敏感期解读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照顾处于执拗期的孩子可以说得上是一种煎熬,如果懂得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用感恩生命的心去关爱孩子,用心底的最细腻去探索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就不会为孩子的执拗而感觉到日子难熬,同时也会在这样的日子中发现许多的快乐。父母应该清楚,绝对不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破坏孩子的秩序和执拗,这会成为孩子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的阻碍。
育儿小课堂
孩子因为年龄小,看似简单的道理都需要有人向他一一解释清楚。但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去理解孩子。父母在面对执拗宝宝的时候应该做到:
第一,尝试去了解宝宝是如何认知世界的。
蒙台梭利曾经指出:“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顾他们的父母并不了解它。当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心灵的时候,就应该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给予孩子们爱,给予孩子们自由。”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首先做到的就应该是了解孩子,对于成人来说世界是变化多端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认为世界就是秩序井然的,在这个基础上孩子会形成内心的逻辑,也就是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思维和逻辑开始变化,孩子们也随之认识到世界和事物的形式变化,这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整个过程。
第二,尊重并且支持孩子内心的秩序。
孩子需要稳定的秩序来保持自己的安全感,当孩子竭力想要维持的秩序一次次被他们眼中的巨人——父母所破坏并且再也没有办法恢复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安全感的缺失,这种缺乏安全感的认识可能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所以尊重显得无比重要,尊重就是最好的陪伴。给孩子良好的关注,他才能发展出良好的行为、个性,有个健康的心理。
第三,陪着孩子一起玩。
对于孩子来说,维护秩序的方式有许多,从头再来就是他们感知这个世界的重要方法。父母可以尝试着陪孩子一起玩这些从头再来的游戏,投入其中,并设计一些小花样,增加环节的趣味性,这样就不会因为只是单纯的应付而感觉到疲惫不堪了。
第四,控制情绪,绝对不能发脾气。
故事中的东东为了维护自己的秩序,在看碟的过程中,前前后后重复了12次。而东东妈妈也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没有向东东发火。在现实中,为人父母的有多少能够像东东妈妈一样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
寓教小方法
分水果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对于大小的区分能力,增强孩子对于水果的认识,教导孩子孝敬长辈,以及长幼有序的问题。
训练方法:
1.在晚饭后准备一盘水果,父母引导孩子说出盘子里不同水果的名称。
2.让孩子将不同的水果送给不同的人,比如说苹果送给爷爷,橘子送给奶奶,香蕉送给爸爸,梨送给妈妈。
3.告诉孩子,在家里要孝敬长辈,比如说送东西就应该先送给爷爷和奶奶,然后才能给爸爸妈妈。
4.孩子做对了的话,父母应该给予表扬,如果错了,要鼓励孩子再送一遍。
5.在选择水果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形状的差别,确保孩子能够分清楚。
细节十八:晚上不睡觉——稳定的环境才是最佳的状态
细节小故事
宁宁已经2岁多了,爸爸妈妈为了让宁宁多接触一些人,多接触一下大自然,决定一家三口跟团出去旅行,这还是宁宁出生之后的第一次旅行。白天的时候,宁宁玩得非常开心,可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小家伙就怎么也不肯睡。平时在家的时候,宁宁都睡在自己的小婴儿床里,可是现在宾馆里只有一张大床,这意味着宁宁必须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爸爸妈妈刚把他放在床上,他就表现出焦躁不安,满床滚来滚去,还哭个不停,这下可把爸爸妈妈愁坏了,难道是水土不服吗?请来随团的医生检查之后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小家伙就是不肯安稳地睡觉。这时爸爸想到是不是睡婴儿床睡习惯了,就把两个枕头立起来当做婴儿床的围栏,只见宁宁非常乖地爬到枕头中间安稳地睡着了。以后每晚爸爸都会给他搭一个围栏,宁宁也再没有哭闹过。
敏感期解读
宁宁不睡觉的怪病其实就是秩序被破坏的表现,同时也是在告诉父母,孩子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