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孤零零的扫帚,你别瞧它现在很不光彩地被搁置在偏僻角落,我敢说它过去在树林中也曾一度好运昌隆,汁液饱满,叶繁枝茂;但现在整束干枝被捆在一根枯木之上,穷极机巧也势难妄与自然争衡;目前的情形至多也仅是它过去的一个翻转,一株本末倒置、枝条朝地、根部朝天的树木;一把在每个罚做苦役的女佣人的手下听使唤的东西;而且仿佛命运有意捉弄,专门清理污秽,但自身却难免肮脏;临了在女佣人的手下磨个光秃,不是扔出门外了事,便是最后再行利用一下,点火时候,充把干柴。看到这事,我不能不有所慨然,因自忖道:夫人固亦犹此扫帚也!试想,当初大自然将人度入这个世界之时,原也是何等强健活泼,欣欣可爱,浓发覆额,有如草木之茂密纷披,但是曾几何时,色斧欲斤早已将其绿叶青枝斩伐殆尽,徒剩此枯干一具;于是遂不得不急靠装扮度日,凭假发掩盖,并因自己一头遍敷香粉但非天然长出的人工头发而自鸣得意;但是设若此时我们这柄扫帚竟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并以它身上并不佩戴的桦叶战利品相夸耀,而且还尘垢满面,尽管是出自美人的香闺绣阁,我们必将对其虚荣大加讪笑。真的,我们对自身的优点与他人的缺点判断起来竟往往是如此失当!
也许你会要说,扫帚乃是树木出了毛病,出了颠倒情形的象征;于是请问,人不也是个颠之倒之的动物吗,其兽性官能总是高踞于其理性官能之上,其头颅与脚踵往往形同易位,徒自卑屈苟活于天地之间!然而尽管一身是病,却偏好以匡弊正俗者自居,以平冤矫枉者自居,其爬罗之广,甚至连娼妇之隐私也不放过;摘奸发微,张之于世,身所过处,平地生波;且惯于其所正谓消除之污秽中,自身沾染更重,陷溺更深;他的晚年则甘充奴仆于妇人,及至后来,童山濯濯,必与其扫帚兄沦为同一命运,不是被人踢出室外,便是充作点火干柴,以供他人取暖。
——高健 译
【人物介绍】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的讽刺文学家、散文家。1701年获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做过教士、牧师。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亦为世界名著。散文集《一只澡盆的故事》被誉为英国最杰出的讽刺文学作品。他的散文着力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谬,表现出18世纪启蒙主义的理性精神。
作者小趣:斯威夫特的故事
刷鞋与吃饭
有一天,斯威夫特带着随从出游,住宿在一家农舍。他叫随从把他的脏靴子刷一刷,但随从没有去做。第二天,斯威夫特问起这件事,随从回答说:“路上都是泥,刷了有什么用,很快还会沾上泥的。”斯威夫特没有说什么,只叫他立即出发,随从说:“我们还没有吃早饭呢?”斯威夫特立即回答说:“现在吃早饭有什么用呢?吃过了你很快又会饿的。”
预言
十八世纪初,伦敦有个名叫巴尔特利日的占星家,散布宿命论,迷惑人心。著名讽刺大师斯威夫特决心揭穿他的骗术,于是仿效巴尔特利日的占星计算法编写了一部“预言”历书。在这部书中,他预言巴尔特利日将于1708年3月29日半夜11点钟得寒热病死亡。到了这天,他又写了关于巴尔特利日死亡的报告。随后,他又发表了殡葬的消息。实际上安然无恙的巴尔特利日大为恼火,广为辟谣。可是斯威夫特向公众证明:他是按照巴尔特利日的占星计算法得出来的结论,即使不能应验,错误也在巴尔特利日那里。弄得巴尔特利日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