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901年3月
——戈宝权 译
【人物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者。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从小自谋生计,勤奋自学,漫游俄罗斯,以包括《切尔卡什》在内的随笔与短篇小说成名。长篇小说《母亲》和戏剧《底层》是其代表作,还有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特写集《苏联游记》等。《海燕》是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当时就成为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宣传的有力武器。
作者小趣:高尔基的故事
“高尔基”
高尔基的原名是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二十岁时,结束了在南俄的长期漫游,来到第比里斯。政治犯卡鲁伊尼敦促他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说《马卡尔·丘德拉》。他把这篇小说投给《高加索日报》,受到了这家报纸编辑的称赞,但是原稿上却没有署名。一向过着流浪生活,饱尝人间辛苦的高尔基,当他坐在编辑部的时候,就当场起了一个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高尔基”是“苦”的意思,这笔名就是“痛苦的马克西姆”的意思。
救火
有一次,高尔基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出了书籍。因为抢救书籍,他几乎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