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们忽略了《资本论》是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在1865年写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谈到自己的作品:“不管它们会有怎样的不足,我文章的优点都是艺术性的整体。”(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96页)
弗朗西斯·惠恩说,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杰作,它拥有多重结构,并可从多方面进行解读:他笔下的资本,活像哥特式小说中的妖怪;有些地方,又像维多利亚时代的情节剧,黑色剧甚至滑稽剧。有时它又像希腊悲剧,在他的笔下,人类的历史就像俄狄浦斯,命运早已被注定。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疯狂本质时,又不由让人想起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展露的那种讽刺手法。(弗朗西斯·惠恩:《马克思〈资本论〉传》,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第120页)
哈维认为,“它(《资本论》)是一本非常丰富的著作。莎士比亚、希腊文化、浮士德、巴尔扎克、雪莱、神话故事、狼人、吸血鬼和诗歌全集合在这本书,与之相伴的还有无数的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人类学家、记者和政治理论家。”
三、《资本论》的人学探索
马克思的《资本论》里的“资本”在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被误用、误导,于是当今许多国内外著名经济学者看着这内含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社会繁荣景象高歌猛进,认为马克思错了,表示《资本论》已经过时了,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已经无法解答和诠释。然而正因为他们违背了资本的本质和价值取向,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以致全球经济陷入了破产和革命爆发的前奏和边缘,资本必须进行新的科学革命。
人们看到马克思《资本论》的资本仅限于货币资本,根本没有发现另两种资本:人本资本和消费资本。
有学者指出,《资本论》是人的发展经济学重要理论来源,《资本论》透过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从经济运行中阐明经济规律的方法,值得人的发展经济学借鉴。
马克思剖析资本及资本的逻辑,论证共产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根本宗旨仍在于人,在于“人的全面发展”。
有人说,表面看来,《资本论》探讨的是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探讨的是物质、利益、财富、阶级和所有制等问题,但贯穿这些方面的价值归旨是“现实的个人”的处境及其未来,是“实践的人和人的实践”,是“人与人的关系”。即如“时间”,我们一直把它看作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可以度量的、匀速流逝的、物理状态的间隔,然而在《资本论》看来,哲学意义上的“时间”与自然时间是有区别的,它离不开人、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衡量这一层面的时间的不是物理的尺度,而是社会的尺度、资本的尺度、人的尺度,时间成为人类发展的空间。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许多理论观点是人本资本和消费资本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包括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资本生产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理论、借贷资本理论和地租理论。
他认为,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人类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把人的劳动分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前者具有较高的价值,是多倍的简单劳动。进而,他把可以提高人的智力和技巧的科学技术与教育看成生产力的重要来源。
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又把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就是指劳动者受教育、培训以及保持劳动能力的那部分劳动。
马克思不仅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的某些理论,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他著名的《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值,其实这是最早的人本资本思想。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将人本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他在肯定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在各种资源中的特殊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劳动技巧的熟练程度和判断能力的强弱必然要制约人的劳动能力与水平,而劳动技巧的熟练水平要经过教育培训才能提高,教育培训则是需要花费时间和付出学费的。这可被认为是人本资本投资的萌芽思想。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的来源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分工越细人们劳动效率越高;二是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学说,坚持了商品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的原理。他还把人的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直接劳动是指投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价值;间接劳动则指间接投在所需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它不创造价值,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李嘉图曾明确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某些观点尽管曾经受到马克思的严厉批评,但他也是提出人本资本思想萌芽的经济学家之一。
萨伊认为,花费在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费用总和称为“积累资本”,受过教育培训的人的工作报酬,不仅包括劳动的一般工资,而且还应包括培训时所付出的资本的利息,因为教育培训支出是资本。特别是他提出的科学知识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的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理论贡献。
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也提出知识和组织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有力的生产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马歇尔指出知识和组织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他认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本资本理论。在此之前,费雪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与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人本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与舒尔茨同时代及以后对人本资本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贝克尔、明赛尔、丹尼森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本资本进行了论述。
舒尔茨对人本资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本资本理论,并冲破重重阻力使其成为经济学一门新的分支。舒尔茨还进一步研究了人本资本形成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研究。因此,舒尔茨被称为“人本资本之父”。
贝克尔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的缺陷,系统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了人本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贝克尔学术研究特点在于他把表面上与经济学无关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进入21世纪,人本资本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这个学科就是人学,是21世纪最大的学科。有人说,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谓的人类历史的第一个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200年)以来,一直到20世纪末为止,人类共经历了神学时代和哲学时代两个大的时代。从21世纪开始,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学时代,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新的人学时代的初级阶段。
今天,21世纪全人类共同人学新创的时期,必然离不开《资本论》延伸出来的人学发展。所谓人学之路,就是从一个灵魂深处开始爆发的革命。
在现时代,人学要发展,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重新全面探求“人”这个问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同时,任何科学都应该从人出发(因为只有人更加完善了才有更加完善的科学),落脚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
今天的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
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主要以人性(人的本质)、人生意义及人的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是以人性论为核心,兼含人生观(人生价值论和行为准则论)、人治论(自治的修养论和他治的政治论)、人的社会理想论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思想体系。
“人字告诉我们,人像金字塔一样,也具备接地通天的功能。前提是你的‘人性’与‘神性’没有泯灭。你没有被物欲沉沦。‘神性’是没有物欲的,像水一样柔弱、纯洁与灵动,却能荡涤一切人间污垢。‘人’是要‘顶天立地’的,一旦你的‘人性’通透了‘地性’,你就成就了‘大’,可称得上‘大人’了。一旦你的‘神性’通达了‘天性’,你就成就了‘天’,可以称得上‘天人’,也就是‘上帝’‘神’‘佛’了。”
人学能从人的整体认识上来确定人文精神之内涵,从根本上是基于对人及其本质(人性)、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现实把握和时代诠释。而人学之最高功能和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当代人类发展实践提供核心的文化理念即核心的人文精神。
人学,揭示意识的本质,帮助迷失者复归本性,使人类步入发展进化新时代。是一项事关人类发展和哲学发展之命运的、具有根本性和建设性的“人格及其生态修养的实践工程”。
归根结底,任何科学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任何科学都来源于实践,任何科学都需要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发展。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离开人的科学,任何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生活得更好。
“人学引导科学价值观,科学支持拓展人学理念,而活人将引导科学与人学不断发展,人学与科学联动性归一于人。人学在人类发展史的初期阶段占统治阶段,之后,科学完全占统治阶段,人学被压制,21世纪随着物质文明不断进入了死胡同,人学重新被唤醒。”
有一些专家提出,在本体论上唯物与唯心实质是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概念问题,都是绝对一元论,僵化。只有在认识论中唯物与唯心才有意义,而主观唯心恰恰是人学的方法论,客观唯物恰恰是科学的方法论,人学与科学统一于人。
有人问,现代科学是什么?为什么出现在西方?它是真理吗?如果是,为何在全球危机面前“黔驴技穷”?如果不是,这把有缺陷的尺子为何要衡量一切?(世界上不仅仅有科学技术,还有真正的科学思想,很多人知道的大一统理论,天人和谐,万物相生的理论基石,可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我们的科学在不断地发展,物极必反,人类不断地发展自己,科技日新月异,但是科技发达和世界繁荣所带来的后果是大自然的不断被破坏,什么东西都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达繁荣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所以物极必反这个成语是相当正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认为现在世界上只有科技,几乎没有真正的科学家,没有科学思想,很多所谓的“科学家”,他们只能算是科学技术者或者科技家甚至是科技掠夺者。世界上真正的科学家最早诞生在中国,四大发明者便是。
持这样观点的人认为,很多当前世界的一般人所认为的科学家,不能创建和指导一个学科的诞生和未来发展方向,他们首先把自己局限起来,不能跳出科学来研究发展科学。且多数人显得急功近利,在市场经济大潮流中不能沉默于科学研究,缺乏科学家精神。
更为人诟病的是,他们进行的所谓“研究”大都在破坏“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破坏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发展规律。
从科学认识的角度讲,他们没有深刻领悟科学的含义,只懂技术,不懂科学,往往忘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所谓的科学家们的眼光没有放在世界和人类上,不敢于否定世界科学权威和自己本身,得了个奖项就沾沾自喜,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其实是在割断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生涯。
有评论认为,无论是人学还是科学本身均是教条的理论,只有在活人的带领下,才能在人学与科学的碰撞中,不断依靠彼此,不断带出固有的偏执教条的理论,使得理论不断进步,这就是科学与人学相互促进之广义人学的显示阶段。
21世纪,以《资本论》人本资本重建的人学将极大推动全人类走向新创人学的共同的时期,人学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摆脱科技的控制,以科学思想发展经济,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齐飞,最终缩小贫富差距。
有评论认为,马克思一生的科学探索成就是巨大的。他揭示了世界、人类、历史之谜,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他的学说揭示了真理,但并没有结束真理。在他开拓的真理之路上,他的学说将会随着时代一同前进。《资本论》中的人本资本和人学理论,将更加促进未来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