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1世纪资本新论
5972200000009

第9章 皮氏经济学的资本逻辑(4)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刘珍英认为《21世纪的资本》(刘珍英认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应译成《21世纪的资本》,而不是《21世纪资本论》)未遵循《资本论》研究逻辑,单从其立足于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而言,皮凯蒂无非是从当代西方主流的庸俗经济学立场回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而已。《21世纪的资本》与《资本论》政治倾向不同,《21世纪的资本》的政治倾向在西方可以归入左翼。他主张对资本回报征收年0.1%—10%不等的累进税,或对超过50万美元以上的收入征收80%的惩罚性资本保有税。正是由于这一点,美国右翼称皮凯蒂为“马克思主义者”。但实际上,皮凯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这一点,单从他并不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就可以看出来。难怪保罗·克鲁格曼讽刺美国右翼不是在论战,而是在贴标签。

刘珍英指出,《21世纪的资本》与《资本论》研究方法不同,尽管人们对《21世纪的资本》的经验论方法给予高度评价,但与《资本论》比较,这却是它的主要缺陷所在。她之所以主张《21世纪的资本》不能译成《21世纪资本论》,不仅是由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21世纪的资本》不同,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研究方法迥然有别,因而必然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21世纪的资本》只是用数据说明“两极分化”这一人们早已感知到的事实,从而有力反驳了歪曲这一事实的理论。换言之,《21世纪的资本》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不是从作者的感觉出发下结论,而是让材料自己说话。这也是《21世纪的资本》的力量所在。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但是《21世纪的资本》用公认的事实说话,这让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资产阶级伪科学面目暴露无遗。迄今为止,所有主流经济学家提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反驳意见,而只是反复强调《21世纪的资本》得出的结论与他们的感觉不符,就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说,皮凯蒂的政策主张,不仅在历史上曾经采用过,而且至今在某些国家(如北欧国家)还在实施,但是这些政策的采用与否,并不取决于统治阶级是否明白资本回报率必须与经济增长率相符的道理,而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对“人性”的设定就是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因此你绝不可能指望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从全人类的立场出发,而不是单纯从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出发。路易十四曾经说过: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牢牢掌握住政权的资产阶级会说:如果拯救全人类需要牺牲我们的利益,那就让全人类灭亡好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啊,“不允许改变现状”啊。因此,问题不在于试图说服资产阶级变得明事理,而是对资产阶级不抱幻想,这才是《资本论》高明于一切想超越它的地方。只有《资本论》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逻辑,才超越了休谟两歧。这并不是说《资本论》作为一部19世纪的著作,能够解释21世纪的一切现象。虽然曼德尔认为,《资本论》实际上更适用于20世纪的世界,不管人们对《资本论》的正面意义如何理解,从资本的内在否定性来说,21世纪的世界才是《资本论》逻辑的历史性完成。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丁为民说,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出版后,在经济学界引起重大反响。最近,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特聘教授大卫·哈维在其网站发表评论,对该书在揭露资本主义矛盾和新自由主义危害方面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该书的主要缺陷。其基本思想是,要用《资本论》的方法解读《21世纪资本论》。哈维指出,该书揭露了资本主义“令人恐惧”的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现象。皮凯蒂把最富的1%人口不断增长的财富积累,归因于资本回报率总是超过收入增长率,认为这是资本的“核心矛盾”。

哈维认为,皮凯蒂对收入和财富之间的差异做出的解释是有说服力的。但并未对是什么力量产生和支撑这一矛盾做出回答。而马克思显然把这样一个规律,归因于劳资之间力量的失衡,直到现在,这一解释仍有效。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民收入中劳动份额稳步下降,源自劳工政治和经济力量的下降,这是资本动用技术、失业、离岸外包和反劳工政治镇压的结果。正如撒切尔的经济顾问艾伦·巴德无意中承认的,20世纪80年代的反通胀政策,竟是“增加失业的一个绝妙方法,不断增加的失业在削弱工人阶级力量方面的作用是极其令人满意的……用马克思的术语,这里起操控作用的,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再造了一个劳动后备军,允许资本家获得高额利润直至今日”。

哈维指出,皮凯蒂的统计资料表明,资本在其整个历史上产生的不平等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对许多人而言,这并不是新闻,实际上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论结论。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已指出,资本驱动工资下降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市场吸收资本产出的能力,这是形成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许多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基础。这启发了“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政策,并在强烈需求引致的增长中使收入不平等有所减少。皮凯蒂也提出,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劳动者的相对自主权和通过累进税资助而建设的“社会国家”。

哈维认为,皮凯蒂论证存在一个核心困难——依赖于资本的一个错误定义。他指出,资本是一个循环过程而不是物,货币被经常性地——不只限于剥削劳动力——用于赚取更多货币。皮凯蒂把资本定义为私人、企业和政府持有的能够在市场上交易的所有资产的存量,不管这些资产是否用于赚钱。它包括土地、不动产和知识产权,以及艺术和珠宝收藏。为计算一个有意义的收益率,需以某些方法评估初始资本。这离不开它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价值,或者它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来对它进行估价。皮凯蒂的数据集很有价值,但对于为何会出现不平等和寡头政治,其解释有严重缺陷。他的建议,作为不平等的补救措施,如果不是天真的,就是空想的。他没有提出一种21世纪资本的运作模式。为此,我们仍需要马克思或《资本论》现代版的“等价物”。

有人说,在《21世纪资本论》的分析部分,皮凯蒂信手拈来巴尔扎克和简·奥斯汀的文学作品作为例证。不过这部分内容核心更多地关乎代数而非文学:r>g,即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通俗地讲,投资收益增速要快于工资增速。皮凯蒂将之称为资本主义核心矛盾,如果不加以遏制,资本增长的速度将超过经济增速,长此以往,资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将出现飙升。他还详细预测了一种和过去颇为相似的悲惨前景,到那时,财产继承将成为最厉害的赚钱手段,几乎无可匹敌。

不过也有人指出,r>g本身无可非议,曼哈顿政策研究所的斯科特·温希普(Scott Winship)谈道:“因为既然承担了风险,你就要获得额外的补偿。”不过批评者们坐不住了,最大的一个质疑是:他的结论严重依赖于他的假设,而他的假设未必成立。“即便r>g成立,资本增长速度比经济更快、更慢或者与之相同的可能性也都依然存在。”德国公共财政研究所的斯特凡·洪堡(Stefan Homburg)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换句话说,即便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也并不意味着资本本身可以无休止地积累和集中下去。”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的张开指出,近来全球经济学界谈论的话题,莫过于《21世纪资本论》问世所引发的理论震荡。书中,皮凯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资本回报率(r)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g)。“r”代表资本的年均回报率,是由利润、股息、利息、租金以及其他源于资本的收入之和,除以资本的总价值求得;“g”代表经济增长率,也就是收入或产出的年变化率。这里的“收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劳动收入,二是资本收入。皮凯蒂在书中指出,立足于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包括有助于社会收敛或趋同的各种因素,例如知识和技能的社会扩散;也包括推动社会分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民主社会以及社会正义产生潜在的威胁。在他看来,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在于私人资本回报率(r)显著性地、长期性地高于收入和产出的增长率(g)。不等式“r>g”,意味着财富在过去相对于产出和工资,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了积累。换言之,这一不等式揭示了一个基本逻辑矛盾,即企业主必然趋向变成食利者,更多人会沦为劳动力出卖者。这样的社会结构一旦形成,资本相对于产出会以更快的速度再生产自己,过去会吞噬未来。这样一种财富分配的长期动态结果是可怕的,特别是当资本回报和初始资本大小成正比,以及财富分配的分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之时。

张开说,在一定意义上,皮凯蒂是以资本和劳动关系为视角研究分配问题,这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而言是一种巨大进步。可以说,皮凯蒂著作的问世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内部进行反思的开始,它标志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践的某种衰落。对照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和《21世纪资本论》,一是资本主义上升期的产物,一是资本主义衰落期的产物,它们都试图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进行某种反思。皮凯蒂著作的多重意义,自不待言。

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邰鹏峰也认为《21世纪的资本》(他也作此翻译)是《资本论》的续篇,它与《资本论》存在联系,是确凿无疑的。

邰鹏峰指出,《21世纪的资本》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21世纪的资本》还不仅在于找到无可辩驳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它让事实“开口说话”,而不是根据感觉下结论。这一点,恰恰是《资本论》方法论的根本要求。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广义来看,作为一部经济学著作,《21世纪的资本》的“马克思主义”性质是毫无疑问的。

有专家指出,从卡尔·马克思到托马斯·皮凯蒂,从书的内容和相关评论来看,这两者起码有两点相像,他们还做了进一步点评。

第一,都渲染资本主义贫富不均。马克思的《资本论》全篇论的是资本,认为资本带来利润,利润代表剥削,由此推论资本主义是罪恶的。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则找到新支点,强调当今社会“投资回报率高于薪酬”,导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同样推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这些专家认为,如果没有利润,或不考虑利润,谁还会建厂经商?哪还有市场和经济发展?恩格斯又从哪里得到钱资助马克思呢?皮凯蒂批评“投资回报率高过薪酬”导致贫富差距更大,是不顾最基本常识。投资的回报当然会高于薪酬。可这有什么错呢!如果它拉开贫富差距,那这种“拉开”不仅是正常的,更是应该的。投资不仅是投入金钱,更是投入智慧学识。投资能赚钱,投资同样会有风险。关键是“投资机会”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研究股市,成为“巴菲特第二”!

第二,都提出了短期不太可能实现的解决方案。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贫富不均,提出共产主义方案:取缔私有财产,消灭私有制,建立没有贫富差别的共产社会。皮凯蒂针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不均,也提出自己的方案:全球增税,对富人征重税。由于今天经济全球化(人们可跨国经商买股票等),皮凯蒂呼吁组成国际机构,全球追缴富人的税。标准是50万美元以上就要征收80%的资本税!

有评论认为,皮凯蒂的研究显示,在以自由和开放自居的美国,实际上机会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都是极其有限的。为了跻身上层社会,个人才华与辛勤劳动恐怕不如通过联姻继承财产更为直接利落。他的研究提醒我们,自由市场并没有把美国引向开放社会,而是恰恰相反。

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说,《21世纪资本论》一夜成名。马克思认为超额利润是对劳动的剥削,因此阶级革命不可避免。皮凯蒂延续这一理论,从资本收益率高于薪酬出发,预言华尔街等将加剧贫富分化并引发动荡。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永恒命题。但二者不应对立,社会发展本身是个复杂工程,或左或右,都可自我调节,绝不能走向极端。

对于《21世纪资本论》,美国前财长、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Henry Summers)发表了书评文章《托马斯·皮凯蒂——关于过去他说对了,关于将来他错了》,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