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妈妈,我不喜欢!
“我不,我就是不!”
有一天,在一个家庭里突然传来这样的声音。
事情是这样的:好不容易到了一个节日,爸爸妈妈都有时间了,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
为了庆祝节日,爸爸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晚饭的时候,妈妈烧了一桌好菜,家里人忙里忙外,都很开心快乐。
已经准备吃饭了,可是孩子还在地上摆弄着这一天上街时新买的玩具汽车。
妈妈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对孩子说:“淘淘,快去洗手,要吃饭了。”
“知道了——”
孩子拉长了语气,答应了一声,但很明显不太愿意。
过了一会儿,爸爸已经把饭菜摆好了,可是孩子还在那里“嘟嘟,嘟嘟”个不停。
爸爸又催促:“怎么还在玩,快把玩具放起来。”
“好的,马上就好。”
孩子还是很敷衍地回答。
妈妈也劝:“不能再玩了,别人都在等着你呢。”
“不嘛,再玩一小会儿!”孩子固执地摇摇头,满心的不愿意。
爸爸终于失去了耐心,把玩具汽车拿过来,放到一边。
孩子哇哇大哭起来。
看到这个样子,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孩子爱发脾气,轻说没用,说多说重了,就哭、就闹,搞得家里不得安宁,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的情况。
坏脾气反应的是孩子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他们可能不喜欢你要他们做的事,可能觉得你对他们太“凶”了,可能对于紧张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可能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处理……总之,坏脾气表达的是孩子对生活的一种反应。
孩子还小,他们还不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对生活感到“不满意”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发脾气,哭、闹。
所以,千万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就任由孩子发脾气,虽然只是一时的坏脾气,却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影响到孩子的将来。
孩子坏脾气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从平时做起,教孩子学会通情达理,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控制自己,帮助他们改变,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2.孩子总发脾气是有原因的
孩子为什么爱发脾气?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
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
曾经见到过这样一位家长,在周末,领着孩子到游乐场去玩,爸爸觉得新开的旋转飞船很好玩,就对孩子说:“你去玩一下吧。”可是,孩子看到飞船飞得很高,又转来转去,感到很害怕,不想去玩,就说:“太高了,我害怕。”但爸爸却说:“男孩子怎么能够害怕呢。”就把孩子抱上去,孩子是坐上去了。等刚一开动,飞船嗡嗡地响了起来,一会儿飞得很高,一会儿飞得很低,孩子害怕了,直叫“爸爸,爸爸,我要下来”。可是爸爸并不想让孩子下来,终于,孩子大声哭了起来。
孩子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就可能会哭闹,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当发现孩子还不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应该帮助他们慢慢想办法,直到他们感到能够应付了,这样他们的心情当然就会好起来。
从家庭的角度看,我们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
有一次,在晚饭之后,我在收拾家务,萌萌一边自己写作业,一边看漫画书。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上床睡觉的时候。每天我都要求孩子按时睡觉,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他的成长。
我对萌萌说:“到了睡觉的时间了,该上床睡觉喽。”可是,萌萌看一本漫画书正入迷,听到我的话也没有动。
看到他无动于衷的样子,我有些不耐烦地说:“把漫画书收起来吧,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可是,他还是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很奇怪,每天睡觉的时候,他都是很准时的,已经形成很好的习惯了,今天是怎么了?
过了一会儿,他才扭扭捏捏地对我说:“好吧,马上就来。”然后很不情愿地把图画书放在一边,慢吞吞地去放枕头,看上去很不开心的样子。
看到他不高兴的样子,我突然想起来,是不是我刚才说话声音太大,让他不高兴了?
其实,孩子就是这样的,当我们失去耐心,责备他们的时候,他们心里也是有感受的。他们知道我们生气了、不高兴了,时间长了,他们也会变得爱发脾气。
所以,在家庭之中,要注意与孩子说话的方式,应该尽量用温和的口气,与他们讲道理,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孩子发脾气,责备他们,避免因为我们的情绪影响到孩子,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有的时候因为我们与孩子沟通太少,所以孩子心情变坏。
一位家长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孩子今年四岁了,比较懂道理,就是有个毛病——动作慢。早晨的时间很紧张,该送孩子去幼儿园了,但是孩子还没洗脸。她给孩子打好了水,放在那里,让她洗脸,然后自己在准备别的事,过了一会儿发现孩子还没洗,她急了,对孩子喊:“快去洗,要迟到了!”听到妈妈的“吼叫”,孩子撇撇小嘴,委屈得快哭了,这位妈妈觉得自己有些粗暴,就自己过去帮孩子洗脸。这时才发现,原来是因为热水放得少了,水太凉。孩子不听话是有原因的啊!
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对生活也是有感知的,当他们感到生活不如自己“所愿”时,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我们不注意到这一点,就可能误解孩子。
有的时候孩子爱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压力太大。
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快快成才,和许多父母一样,从孩子一出生起,就给孩子精心安排了一份成长计划。两岁时要认识多少个字,三岁要背多少首儿歌,四岁的时候要会多少英语单词,五岁的时候要会算多少道算术题,还要精通音乐和美术……可是她渐渐发现,这样的成长计划很多时候根本行不通,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天性,让他做的事情,他不一定喜欢,比如让他画画的时候,他就要学音乐,让他唱歌的时候,他又想着玩球。一开始还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要这样,后来才明白,原来,孩子就是不喜欢每天把他“按”在那里,强迫他学这学那。
后来,这位妈妈尝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他自己选择做一些事情,比如他很喜欢小动物,就让他养一只小动物,观察它是怎样成长的,再了解它喜欢吃什么东西……这样,孩子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
要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安排生活。如果都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孩子就可能失去兴趣。他们还可能发脾气,与我们作对。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此外,身体不舒服,家庭环境不理想等,都可能让孩子的脾气变坏。
坏脾气并不是一件小事,往小了说,它会影响到我们现在的家庭,往远了说,它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闹情绪、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要找到原因,引导他们,让他们与我们一起改变,让坏情绪变成好心情,积极快乐地面对每一天,这样,对于家庭和孩子来说,都会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
3.我也有尊严——过多的责备让孩子心情变坏
孩子也有尊严,如果我们总是责备孩子,孩子就会感到委屈、难过,他们的性格也会改变,变得爱发脾气。
有一天早上,快上学的时候,我要萌萌再检查一下书包,也许是着急的缘故,说话的声音有点高,这时萌萌突然对我说:“你的声音好大——我知道了,我会快点的!”
“哦,是吗?”我一愣,看到孩子紧张的样子,我有点后悔。
仔细回想起来,这两天忙里忙外,可能是因为事情比较多,搞得我心情不太好,所以对孩子就没那么有耐心了。昨天晚上,萌萌收拾玩具的时候有点慢了,我突然之间来了火气,对他“吼”了几句。其实发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没控制住自己。
随后,看着他很委屈地睡觉去了,我也有一丝不安。不过,这丝不安很快就过去了,我并没有往心里去。
没想到,孩子却记在心上了。
“我最怕您大声说话。”——当从孩子那里得知这一点的时候,我非常惊讶。
其实,我也不是有意的,只是一时“不高兴”,说完之后我以为孩子也会忘记,没想过他会有那么强的感觉。
“哦,我不是有意的。”看着孩子,一时之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知道。”孩子看到我的样子,或许是理解了我的感受,对我做了一个亲密的表情,然后跑到一边,去拿自己的东西准备上学。
但是留给我的,却是很长时间的思索。
“我最怕您大声说话。”
这可能是很多父母没有想到的。孩子有时候会犯错误,会让我们不满意,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是该大声责备他们吗?语言,传递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意图,还有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情绪,温柔的语言传递的是爱心,粗暴的语言传达的是坏心情和反感。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自己,把自己的坏心情传递给孩子,他们的心情也变得很坏,他们可能会变得叛逆,不通情理,甚至会“无理取闹”。
曾经见过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孩子十几岁了,别人家的孩子与爸爸妈妈关系都很亲密,每天放学回来,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可是他家里不是这样,孩子一放学回来就躲在房间里,不到吃饭的时候不出来。即使到了吃饭的时间,也只是匆匆吃上几口,又回自己的房间玩电脑了,或者干脆就把饭菜端到自己房间里,根本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吃饭。
平时,如果这位父亲想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就很不耐烦地说:“不用你管,我知道该怎么办。”
可是谁不想与自己的孩子亲近呢?是什么让孩子与爸爸妈妈变得疏远了呢?
原来,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位父亲对孩子的管理方式很粗暴,一见到孩子就对孩子发脾气,孩子淘气了,不是批评就是责备,弄得孩子见了他就躲。本来孩子还是很愿意与他在一起的,从那以后,孩子就和他疏远了。
所以,不要总是责备孩子。孩子是敏感的,当我们责备孩子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我们的心情,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受伤害,不愿意与我们在一起,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言辞,就有可能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当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要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
比如用温和的口气去说话,不要上来就批评,要耐心地沟通,弄清楚问题的缘由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听从我们,要让他们表达自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比如多关心孩子,让他们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批评”他们,其实这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
比如与他们一起改变,不仅要求孩子改变,我们自己也要改变。
对孩子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孩子才会成长。
把孩子当成我们平等的伙伴,认真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感到我们是真诚的,是想帮助他们的,他们才会接受,同时也会变得快乐。
4.别总是命令我好吗?——命令让孩子感到压抑
坏脾气从哪里来?
孩子在成长,他们自己的想法会越来越多,会变得越来越有主见。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不尊重他们越来越独立的想法,就有可能在他们发脾气时还不知道为什么。
一位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的孩子一直都很快乐,平时爱说爱笑,很活泼,见到的人都夸孩子可爱。
有一次,家里来客人了,这位妈妈和客人在一起聊天,两人说得很开心,这时,妈妈突然想起自己的一条手帕放在另外一个房间里,由于正在陪客人,就对孩子说:“宝宝,你去帮妈妈把手帕拿来好吗?”
孩子在地上玩自己的玩具,玩得正开心,似乎没有听到她的话。
母亲见孩子没听到,又说:“宝宝,去帮妈妈把手帕拿来好吗?”
这回孩子是听到了,不过她还是没动,只是应了一声,说:“等一会儿好吗?”
妈妈有点生气,可是当着客人的面,又不好发火,只好又说了一遍:
“欣欣,快点去!”
也许是语调有点高了吧。
这回孩子才不情愿地站起来,慢吞吞地去帮她拿来了。
可是在这之后,她发现孩子一连有好几天都不愿意与她说话,见到她甚至还躲开。仔细一问才得知,原来,那一天她当着客人的面要孩子给她拿手帕,孩子有点不高兴了。
孩子在成长,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有时我们就要注意,不能总是命令孩子。如果总是让孩子感到我们是在“命令”他们,他们就可能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就会不开心,与我们赌气。
心理学家有一种说法,当孩子到了五岁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会突飞猛进地增长,他们会觉得:“我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也要受到尊重,要保持独立。”这时如果我们强行要求他们,他们就可能固执、任性,甚至逆反,对我们发脾气。他们还会对我们的话产生“怀疑”,不再不假思索地接受。
所以,要注意用正确的方法与孩子沟通。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了,不要让他们觉得我们只是要命令他们。当孩子感到自己得到了你的认可,才会愿意与你沟通,不然,他们就可能故意与我们闹情绪。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不注意这一点,有些父母可能觉得:“明明还是一个小孩子嘛,为什么那么倔,就听我的好了。”其实不然,孩子成长,他们的内心也在越来越成熟,他们甚至可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大人”,觉得他们与你是一样的,这时,如果你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就可能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有一次,我给萌萌买了好多图画书,像《汤姆·索亚历险记》、《小飞侠彼德·潘》等等,我想这些图画书都是世界名著,孩子读完了,对他的成长一定很有好处。我把这些书高高兴兴地交给萌萌,还对他提出要求:“一定要认真读完,然后给爸爸妈妈讲讲里面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他对故事的思索,让他更好地理解这些书的内容,可是不久之后,我发现,萌萌把我新买的图画书都放在一个小柜子里,然后还故意锁起来,一次都没有看。我很奇怪,他以前都是很喜欢看图画书的,这次为什么不看,还把它们锁起来?
我反复追问,他才告诉我:他不喜欢我给他提的那些要求,不希望在看图画书的时候,还在想我的那些“命令”,这样,会让他感到压力很大。
你看,这就是孩子,他们内心里有越来越多的想法,不再像以前一样,我们说什么,他们都会觉得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如果我们不注意到这一点,还在用简单的方式对待他们,就有可能与他们产生对立。
所以,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当孩子不愿意听从我们的时候,不要用“命令”的方式与他们说话,更不要强迫他们。搞清楚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然后与孩子一起想出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平等地对待他们的,当他们感到自己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快乐,愿意与我们在一起,听从我们的建议。
5.妈妈请别着急——在孩子事情做不好时再多一点耐心
孩子还在成长之中,他们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如果有些事情做不好,这时我们不要着急,要再给他们一些时间。
记得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回来的时候,给孩子带回来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和玩具。其中就有一幅很漂亮的拼图,上面是桂林山水的图案,有云雾缭绕的小山,有青草地,有潺潺的小溪,有各种小动物在草地上吃草,还有渔船等,一共五十多个图案。
看到礼物,萌萌高兴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恨不得一下子就能拼出来。他很喜欢玩拼图,以前玩过不少拼图,每次都能成功地拼出来。不过,以前玩的拼图还是比较简单的,最多也就十几块图案,一下面对这样复杂的拼图,我真怕他拼不好。
果然,他把拼图打开,零散地堆在地上,可是,很快就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为拼图的组块太多,很难搞得清哪一块在哪个位置,一会儿小山的图案里多了一块草地,一会儿小动物的图案与渔船混了,他有些不耐烦了,对我说:“快来帮忙啊。”
我过去一看,因为很多图案都错位了,所以只拼了一小部分就拼不下去了。可是我还要忙别的事情呢,一时抽不出时间来。
我说:“你先自己拼,过一会儿我帮你。”
他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试着继续拼下去。
又拼了一会儿,终于他失去耐心了,坐那里冲我大喊:“我拼不好,快来帮我吧。”一副很着急的样子。
我走过去,问:“为什么没有拼好呢?”
萌萌:“太难了,总是弄错,我做不到。”
我说:“怎么会呢,以前那么难的你都拼出来了,这次被难住了?”
他说:“组块太多了,我分不清哪一块该放到哪个位置。”
于是我说:“这样吧,我们再一起看一下这个拼图的图案好吗?”
他说:“那有什么用?”
我说:“把图案看清楚了,拼图的时候你就知道哪些该放在哪里,不会犯错误了啊。”
他想了想,觉得我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就这样,我们在包装纸上找到了拼图的图案,一起研究起来,一边研究还一边说:“房子在这里,小山在这里,小羊在这里……”
过了一会,他高兴地喊了起来:“我知道了!”
果然,当再动手的时候就顺畅了很多,由于知道了每一个图案的大体位置,就很少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了。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去尝试、发现,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拼图拼好了!
拼好了之后,我们都高兴得不得了,萌萌躺在自己拼好的图案上,对我说:“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
孩子们年龄还小,对生活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因为不懂得做事情的方法,他们还很难把事情做好。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要批评责备孩子,要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找到做事情的窍门,等到事情做好了,不仅心情会有所改变,他们的能力也增长了。
常常看到有一些孩子因为一时事情做不好,把作业本撕了,把玩具摔了,父母不了解为什么,只是在一旁盲目地哄着他们,或者干脆与他们一起发脾气,其实这是不对的。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找到他们发脾气的原因,帮助他们改变。让他们知道做事情要有耐心、要不断努力的道理,一旦他们知道了怎样取得成功,他们的坏心情就会消失,就会重新高兴起来了,那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好心情的孩子,更是一个成长中的,越来越自信的好孩子。
6.学习压力大——孩子感到紧张
如果孩子感到压力太大,他们也可能变得紧张、焦虑,爱发脾气。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有一天早上,萌萌突然慢吞吞地对我说:“今天——今天能不去学校吗?”
“哦?”
我正在手忙脚乱地准备早饭,锅里的粥就要煮开了,我正看着锅,一时没搞清楚他在说什么。
这时他又重复了一句:
“今天我不想去学校了。”
他有些犹豫地对我说。
“什么?”我惊讶得半天没合上嘴。
他想了想:“昨天老师让背下来的课文我没背好,今天去了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
“那你怎么没告诉我,我也没看到你记在小本子上啊。”
(孩子每天的作业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这样便于家长督促。)
“老师让记的时候,我不小心忘了,今天早上才想起来。”他有些难过地说。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虽然课文没背下来,但也不能不去上课啊,那样岂不是会落下更多。
我想了想,对他说:“不去上学,那你将来想干什么?”
“我……”他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
“你将来想成为一个坏小孩吗?”
“坏小孩?”
他显然还没有仔细地想过。
“什么是坏小孩呢?就是无事可做,整天打架,到处惹事的那种,总之,就是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孩子。”
“我不想成为一个坏小孩。”他抗议道。
“那好,我们一起上学去吧。”
就这样,两个人一起来到学校,在学校里,我向老师保证,虽然这一课昨天忘记了,今天一定补上。
就这样,孩子又高兴地回到了学校里。
晚上回到家里,我们花了一些时间,认认真真地把昨天落下的课文复习好了,孩子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很高兴。
孩子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当他们觉得不能实现自己的期望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有压力,可能会心情很坏、发脾气。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要再责备他们,要帮助他们排解掉紧张压抑的心情,让他们放松下来,这样他们才会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也不再那么紧张压抑了。
现在的孩子往往学习压力很大,要在学校学很多功课不说,父母往往也会给孩子提很多要求,比如有的父母让孩子学画画,学音乐,有的父母让孩子学舞蹈,学书法,参加各种辅导班等,这些做法无非是想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
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的年龄还小,对知识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不断地对他们提出各种要求,他们就可能因为压力过大变得焦躁、茫然、无助,心情很坏,甚至乱发脾气。
孩子还处于成长之中,不管学什么总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太着急,就可能会拔苗助长。
曾经见到过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女儿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她非常爱女儿,她自己上的学不多,她想:“这辈子不能再让孩子因为没有文化吃亏了。”
于是,三岁的时候她就让孩子开始学习写字,五岁的时候开始学琴、学舞蹈,刚上小学,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
可是,孩子真的能够达到她的要求吗?
经常,孩子上着课就睡着了,老师不理解,问:“为什么上课睡觉啊,在家里为什么不睡好?”
孩子的回答很让人心酸:“因为在家里还要练习画画,还要算很多题。”
母亲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培养,就能让孩子很好地成长吗?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太过着急,犯拔苗助长的错误,要有长远的眼光,让孩子自然地成长。给孩子提过多的要求,不仅不能帮助他们学到更多知识,长久来讲,孩子因为压力太大,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成长。
所以,让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有利的。
7.缺少沟通让我孤独——明天我们一起出去玩好吗?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多与孩子在一起,让家庭变得充满关怀,让孩子感到安全、温暖,他们才能够变得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反过来,如果我们与孩子沟通太少,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有可能让他们的脾气变坏。
有一位妈妈,因为工作太忙,晚上回到家里都很晚了。那段时间,孩子都是让长辈们照料的,她和孩子说话的时间都很少,结果孩子和她疏远了很多。
有一天,终于有了时间,她想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却怎么都不给她看,问为什么,孩子不肯回答,但从孩子的表情看,明显的是与她有隔阂了。仔细想想,如果不是因为平时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孩子又怎么会不让她看作业呢?
多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这样才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有一个周末,天气有点冷,我原来打算在家里多呆一会儿,可是那一天孩子的兴致很高,非要去儿童活动中心去玩那里新添的电动车,还说别的小朋友都去过了。任我怎么说,他都不肯呆在家里。就这样,我们就出发了。可是我们从来没去过那里,在外面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快到中午了,风越来越大,加上肚子饿,我们都有点着急。
孩子看到我着急的样子,突然说:“要不就不去了吧!”
“怎么不去了呢?”我惊讶地问。
“妈妈太累了,上了一个星期的班,现在还要陪我去玩,我不去了!”
“哦。”说实话,还真是有点累呢,可是,看着他渴望的小脸,我知道他内心里还是很想去的。
“谢谢你这么理解我。”我说。“可是既然我们已经来了,就不能放弃,一定就在这周围,我们再找人问问看。”
“嗯”,他点了点头,看上去很感动的样子。
就这样,我们又找了起来。
又找了一会儿,他又转过身来对我说:
“真的不去了!一开始没想到天气这么冷,让你这么辛苦。”
“可是,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啊,我们一定能找得到!”
“好的。”
就这样,我们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当我们一起走进活动中心的大门时,孩子兴奋地冲着我笑,那一刻,我也很开心。
那一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孩子在场里来回地开着电动车,我在一旁看着,他不时地回过头来看我,看着孩子幸福的表情,我的内心里也充满了幸福。
在后面的日子里,孩子变得通情达理了许多。这期间没有训斥,没有责备,没有冷战。有的只是互相关心,共同成长。
孩子就是这样,当我们用家庭的温暖去关怀他们,他们也会感受到我们内心对他们的爱护,他们会变得通情达理,理解我们,不再发脾气,愿意与我们在一起。
想想我们在平时,是不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和他们玩耍,与他们说话?只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始终与孩子在一起,这样,孩子才会变得懂事,听话。
所以,多和孩子在一起吧。把我们的快乐传递给孩子,有了快乐,孩子的心情就会变好,就不会再发脾气。这样,我们又可以看到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