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眼里有善良,孩子的心灵就不会黯然失色。对孩子,我们要讲真情,讲真话,讲真心。家长的每一句话都是孩子的“教材”,每一种行为都是孩子的榜样!
生活是一面神奇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映照出什么样的孩子。为人父母既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项权利,也是上天交给我们的一项任务。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极强。身为父母,我们应注意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用心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养成一生受用的好习惯。
捐出“绿色”好性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着孩子越来越成熟,我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生命有了延续,担忧的是孩子可能不成材反成“柴”。
我的孩子是个女生,因此很多时候,我总是喜欢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孩子。
有一次,我要去参加一场残疾人会议。考虑到孩子的接受力,我不想带她去。
她歪着脑袋:“爱宝贝的爸爸,你准备去哪呢?”
“好宝贝!爸爸准备去一个朋友家。”我撒谎道。
“你说过撒谎不好,但我相信爸爸不会撒谎的。”孩子就去玩了。
等我回家时,孩子已经在电视机前睡着了。
第二天,女儿问我:“爸爸,你昨天在电视上,我看到了。”
我这才明白过来,那是一个为残疾人捐款的活动,昨天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而女儿恰恰看到了。我赶紧抱着女儿道歉:“对不起,爸爸昨天是去参加一个会议,不是去见朋友,爸爸不好。”
“我看到你捐了五百元钱!那个叔叔播音时说,爸爸捐的最多。爸爸,你为什么要给别人钱呀?”
面对只有四岁的女儿,我解释说:“残疾人很可怜,自己没有能力做事,赚不到钱。所以,我们要多帮助他们。”
女儿越加感兴趣,不停地眨巴着大眼睛。
“哦,那把我猪猪储钱罐的钱也拿出来捐给他们,好吗?”
我把女儿紧紧搂在怀里。
“可以呀。不过,要等下次捐款时,爸爸带你去,好吗?”
这样,孩子才算罢休!
后来,五岁的女儿第一次学着我的样子,双手拿着几张五元人民币,走到了捐款箱前,把钱塞进了捐款箱——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
为了让女儿懂得捐款的意义,我有意地放一些自救和捐款方面的DVD给孩子看。只要带女儿去公园,或者进动物园,我都会给女儿灌输一些保护弱势生命的思想。
女儿六岁时,我们一起来到了南昌人民公园,在那里遇到了一个乞丐老奶奶,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不时被人嘲笑。我和女儿从旁路过时看到了这一幕。
“爸爸,这个老奶奶好可怜啊!”女儿的话很有魅力,一声惊醒梦中人,很多人看这个老人的眼光变得温暖了。
我给了女儿十元钱,女儿很懂事地走向老奶奶。我看到了老人的微笑,也听到了她连声说“谢谢”。
我相信,这种做法会让女儿的心灵多一份善良,这是一份绿意葱茏的希望!这笔财富,我感觉很值得“储存”!
【点点思雨】
绿色的心灵才能产生绿色的思想,善良的思想才能产生善良的性格。家庭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眼里有善良,孩子的心灵就不会黯然失色。对孩子,我们要讲真情,讲真话,讲真心。家长的每一句话都是孩子的“教材”,每一种行为都是孩子的榜样!
(黄长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田心中学)
“小书虫”诞生记
我的女儿可儿是一个不满五岁的小女生,别看她长得小鼻子小眼,看起来毫不起眼,可她,还是小区里知名的“阅读小明星”呢!人赠雅号“小书虫”。
她的雅号,还是颇有一番来历的。有一次,小区里的一位熟人来我家串门,没聊两句,可儿就嚷嚷着去书店,我和家人故意逗她,说不陪她去书店。哪知,她顺势往地上一躺,开始在地上打滚,直到我们投降,她才破涕为笑,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拉着我们就往门外走,那位熟人看得目瞪口呆。
后来熟人一出门,逢人就讲:“2号楼602室的罗可儿小朋友不得了呀,小小年纪就喜欢买书,整天在家看书,了不得呀!”就这样,可儿“幼年成名”了,在小区里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叔叔阿姨级”粉丝。饭后,我们一家三口在小区散步时,常有不熟识的新父母走过来搭讪:“这就是罗可儿小朋友吧?”我们点头表示认可后,人家竟拉着我和她爸爸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之类的宏大课题。
说起可儿的阅读习惯,我们并非刻意培养,实属无心插柳。我和可儿爸爸都是老师,平时工作很辛苦,总想着周末逃出去休闲一番。每逢周末,夫妻俩就相约去逛街。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后来我亲身体会了这句话的意义。
可儿三岁时,有一天早晨,我正在刷牙,她突然闯进卫生间,滑稽的是,她小小的肩膀上居然挎着我的包。她把我直往外拉,“妈妈,我们去逛街吧!可儿想要新衣服、新鞋子。”我说:“今天,妈妈要上班,不能去逛街。”可儿马上梨花带雨:“你不是经常和爸爸去逛街吗?我也要去!呜呜……”满嘴泡沫的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为人父母了,不能再任由自己的性子,要担负起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
为了戒“逛瘾”,我把自己埋进书堆里,足不出户。让我欣喜的是,可儿也学着我的样子,捧着书装模作样地读。她大字不识,最初把书拿倒了,也浑然不觉。不几天,她连看带撕,翻破了好几本图画书。
难以忘记,可儿第一次进书店的兴奋劲,她看见满屋子的书,先是一愣,接着就尖叫着在书架间的小走廊里跑来跑去,然后才静静地坐下来,对着满满的书架打量。我递给她一本儿童绘本《我爸爸》,她看得津津有味,边看边对我说:“这书太好看了!妈妈,我能把它带回家吗?”
此后,无论多忙,我们每周都要抽时间陪她逛书店;回家后,陪她阅读。听说,在很多家庭里,孩子临睡前,都要听父母讲故事,在我们家,恰恰相反,每晚临睡前,可儿都要给我们讲故事。
我很骄傲,因为我有一个给我讲故事的女儿。
【点点思雨】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生活是一面神奇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映照出什么样的孩子。为人父母既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项权利,也是上天交给我们的一项任务。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极强。身为父母,我们应注意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用心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养成一生受用的好习惯,把教育孩子当成人生中最伟大的事业来经营。
(冯华荣 宁波市镇海区澥浦中学)
引导孩子留住外婆
“妈妈,外婆说话不算数!”儿子气呼呼地向我告状。
“怎么啦?你不是最喜欢外婆吗?”一边是敬爱的母亲大人,一边是可爱的甜心宝贝,我必须当好亲情的调味剂!
父亲去世早,母亲独居多年。这几天,母亲过来小住,儿子很开心,教外婆拼智力七巧板,缠着外婆给他讲故事,陪外婆散步……母亲总夸他:“这孩子真粘人,在你家待着就是舒心。”
今天是咋地啦?儿子撅着嘴说:“外婆不是说好要待两个星期吗?可是现在才待了几天呀,就要走了?我想留住外婆。”原来,儿子看到母亲在整理行李,着急了。
“百善孝为先”,孺子可教也。我马上冲他狡黠地挤眼睛:“要留住外婆?或许,我可以帮你。”儿子黯淡的眼神瞬间亮起来:“真的?好妈妈,什么办法?赶快告诉我。”“你的小嘴是干吗的呀?”我向他努努嘴。
儿子心领神会,第一招——“说理篇”重磅出击。他清了清嗓子,像外交部发言人一样,郑重地说道:“外婆,我谨代表全家向你提出严重的抗议。你在姨妈家待几天,就要在我家待几天,不然不公平!”“小屁孩,还知道什么叫公平不公平,嘻嘻!”母亲对儿子的抗议一点也不感冒。
出师不利,儿子迅速折回,再来学艺。我意味深长地摸了摸了他的小手:“你的小手不是很能干吗?”
眨眼间,儿子的第二招——“柔情篇”闪亮登场。他依偎在母亲身边,嘴巴似抹了蜜:“我的好外婆,你是世界上最最好的外婆,你讲的故事最最动听。”他又腻腻地举起小手,用自创的轻柔拳法按摩外婆的腰背部:“外婆,你一定累了,我来给你按摩。”母亲怜爱地亲了他一下。儿子趁机提出要求,母亲哪那么容易被“糖衣炮弹”击中?此招又宣告失败。
儿子沮丧极了,我让他不要灰心,略施点拨:“还记得妈妈曾告诉你,小时候是怎么留住外婆的故事吗?”
儿子豁然开朗,第三招——“动作篇”横空出世。他二话不说,拎起母亲的两个包就“蹬蹬”上楼了。儿子一边转移包,一边眉飞色舞地叫道:“这下,看外婆还怎么走!”
看着儿子俏皮的样子,时光迅速倒回到多年前。那时候,每当母亲要走时,我们就先把母亲的包藏起来,任小脚的母亲满怀笑意,在房间里找来找去,我们则装作若无其事。有时,我们的“诡计”会“得逞”,母亲真的会留下。
母亲从里屋出来,一见行李少了,就四处找寻。我陪母亲一起上楼找,都一无所获。最后,我无意间拉开窗帘,阳光一泻千里,照得室内亮堂无比。在暖暖的阳光中,我看到静卧在窗棂下的两个包,太阳的光辉已把它们浸润成耀眼的金色。
母亲提起包,金色一点点漾开……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口中亦喃喃:“宝宝,明年我来待半年。”
【点点思雨】
“万千宠爱在一身”的独生子女,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孝敬长辈。我没有刻意教育孩子怎样做一个孝顺的人,但是,我给孩子略施点拨,让他想出种种留住外婆的方法,招招式式都体现了我在引导孩子做一个孝顺的人。
当我们家传统的挽客方式——藏包接力棒——传递到孩子手中时,他自然就懂得了孝顺的真谛——孝顺可以如高山流水般飞流激扬,也可以似山间小溪涓涓流淌。儿子为外婆按摩,陪外婆说话,想方设法留住外婆,只为和外婆一起共享暖暖的亲情。
(安明星 安徽省无为县北城小学)
体验带来的转变
儿子在一所非寄宿制学校上学,周六日从不上课。我在一所寄宿制学校上班,周六日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儿子升入七年级后,我发现他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挑食严重,做作业拖沓,周休作业常常拖到周日下午仓促完成,质量很差……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曾多次劝他,让他合理饮食,防止营养不良,他却说:“我宁可饿着,也不吃不可口的饭菜。”我曾叮嘱他放周假时,最好在周六就把作业完成,周日可以温习功课。他却说:“上了一周的课,很累,周六需要放松。”他的理由很充分,但这样下去,这些习惯对他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我想到了让他体验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看看同龄人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
又到了周六,丈夫很早就去了单位。我跟儿子商量:“跟我去学校吧!”他很坚定地说:“不去。”“中午没有人给你做饭,我不想让你在周六也吃方便面、面包。”我解释道。他觉得我的话有道理,很不情愿地跟我来到了学校,坐在我的办公桌前,并没有写作业,只是装模作样地打开了桌上的作文书。
上课的铃声响起,我去上课了。下课后,当我回到办公室,他已坐到电脑桌前玩起了游戏。我没有批评他,却问他:“那本作文书怎么样?”他说:“很好。”“那你就摘抄精彩语句,收集一些好素材。”我要求道。放学时,我发现他摘抄的精彩语句不足三百字。
中午我还要看午自习,于是领着儿子一起去餐厅就餐。许多学生正在吃饭,我买了炒豆片、冬瓜片和米饭,刚吃两口他就露出为难的表情,可能是饭菜不可口,我连忙说:“你看,其他学生都吃得很快,说明饭菜很可口,快点吃,我还要看午自习。”他抬起了头,发现其他学生果然都在埋头吃饭,于是他张开了大口。
吃完后,我们回到了办公室,离午自习的时间还有20分钟,我跟儿子聊了起来。
“刚才吃的饭菜怎么样?”
“还不如您做得好!”
“我看你吃了不少。”
“那是因为我看到这里的学生都在吃这样的饭。”
“你也看到了我校的学生一般只吃一份菜,并没有挑食,你和他们是同龄,可你……”
他听懂了我的话忙说:“今后,我要向他们学习。”
我又和他谈起了学习问题:“你每周放两天假,他们每两周才休息两天,两周下来比你在校时间多出两天。周六日你虽有一些作业,但在家完成不如在学校上课更有实效。”他眨了眨眼,若有所思。
午自习的铃声响起,我领着他去教室走廊看了看,每个教室里的学生都在认真写作业,看到此情景,他有所醒悟地对我说:“妈妈,下午我也要在这里上课,还有今后的周六日。”
下午,我给他找了一套桌椅,他开始上课了,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九年级毕业。
【点点思雨】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逆耳的忠言、苦口的良药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可以寻找教育契机,采用迂回战术,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他们的缺点,家长再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走出迷途。
(郭华云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
向儿子学习
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和儿子倾心长谈了,我一直在寻找着机会。和儿子交谈,我不愿意生冷地切入,总希望在不经意间进行,做到润物细无声。
昨天晚课结束儿子回来时,我正读于丹的《〈论语〉感悟》。儿子说:“我们正要学《论语》中的一则文章哪。”“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吧?”“对,老妈果然厉害。”“小意思,毛毛雨啦。”“其实啊,我觉得古文,就是前人留下的一个便条,我们可以透过他的视角了解那个时代。”“儿子,认识得很深透呀!”儿子很是得意,接着说:“于丹的感受只是一个读过《论语》的老女人的感受,我也有自己的感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我不得不洗耳恭听了。于是,我与儿子开始长谈,但我很少插话,只是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实录如下:
早恋问题:我也有自己心仪的女生,也喜欢与她在一起的美妙感觉,但我不能追。第一,我自己还不能挣钱,给心爱的人买礼物必须得用自己挣的钱;第二,处对象是要负责任的,我自己的将来还未定,怎么有能力照顾她呀;第三,有的同学说处对象可以填补精神空白,我一天要做的事很多,哪有空白啊。“儿子,真棒!”“做一件事得追问自己为啥,没结果的事就别做。”听了儿子的话,我如醍醐灌顶,我做了多少明知没有结果的事啊。
文科理科问题:文科重在养心,理科重在实践,二者不可偏废。你看“虐猫事件”“硫酸泼大熊猫事件”都出在学理科的人身上,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好家伙!
刚学几天哲学,就敢谈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点偏激,但我没做点评,还是让孩子一吐为快吧。
快乐的时刻:全身心做题的时候,是生命的暂时中断,课间是不惊慌的逃跑。解释一下,全神贯注地做题忘记了时间,课余时间或漫步校园,或观看霓虹灯,或看广告牌,或……这些是排解学习压力的方式,是逃离,但悠闲。
学科的认识:历史嘛,就是一些人在特定的时间里所做的事,不用死记硬背,多看几遍就行了。外语就是学习一门语言,记住单词和常用句式的表达习惯就可以了,至于语法不必太较真,语法多数是国人编定的,有时外国人都看不懂。学数学主要是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会做几道题不是目的。不要说孩子是否真的能做到这些,单凭这些认识,已经让我瞠目结舌了。“儿子,真了不起,这么清醒啊。”“清醒也不全是好事,少了一些幻想,就少了一些美好。”
我们一直谈到深夜11点,儿子真的长大了,我欣慰的同时,也明显感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些滞后了,再不更新,就要被儿子抛在身后了。
……
【点点思雨】
孩子是家长的一幅画,这幅画多数是孤本。谁不希望画面完美,无瑕疵?而家长更多时候却忽略了自己的问题。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是怪罪老师,就是指责孩子,却很少扪心自问。其实教育孩子,也没那么难,只要我们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成长中的人,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时常鼓励一下,赞美一番,教育就会简单些。
(管静 黑龙江省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
我给女儿的又一个人生礼物
“爸爸,给我钱。我要去补衣服,棉袄口袋坏了。”星期日下午,女儿又向我伸手要钱。
“你棉袄哪里坏了?自己不能补吗?”我一向是比较严格控制孩子用钱的,该花的花,可花可不花的不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喏,口袋下面被弄坏了,我要去补衣店补一补。”女儿一边说一边把坏了的棉衣口袋给我看。
果然,她的棉衣口袋下袋口的线被划断了大约两寸(约6.7厘米)长,口袋耷拉着。
“这完全可以自己补。补衣店补一下最少五块钱,还不一定能补或者他们不一定愿补。”看完她的口袋,我提出我的意见。
“怎么补?我补不了,这很难补的!”女儿为难地说。
“这有什么难的。你看,我袖子上的这根佩带也被划断线了,不是也补起来了吗?”我给她看我羽绒服的右手袖子,“来,我教你补,把针线准备好。”
女儿熟练地从电视柜的抽屉里找出针来,又迅速地配好了比较接近衣服颜色的线。电视柜的抽屉就是我的百宝箱,日常生活用具比较齐全,比如扳手、螺丝刀、卷尺、剪刀、针线、透明胶布、纽扣、图钉、螺丝帽、常用药品……这样用起来很方便,既能省钱,又能培养女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举多得。
女儿的棉衣口袋里一层白底蓝点的布要先缝在衣服的外层上,再把口袋外层缝在白底布上,还要保证缝补整齐,自然平整,这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我坐在沙发上细细缝补,女儿在一旁一边认真地观看,一边啧啧称赞:“老爸手艺还真不赖啊!”我得意洋洋地吹嘘:“你看我这右手袖子上的佩带,它是缝在两条缝中间的,上次被划断,线漏出来后被我补好了,你能看出明显的缝补痕迹吗?不能吧,现在和左手袖子基本一样!”
十分钟后,衣服补好了,口袋跟原来基本一样。
“遇到问题不要急着去求别人帮忙,好好想想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自己能解决最好自己做,否则既麻烦他人又不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生活上的小问题如此,学习也如此,将来生活工作更是如此。”我不放过任何因势利导的机会。
“我知道了。”女儿似乎嫌我爱教育人的“毛病”了。
“那好吧,你把你棉拖鞋的后跟缝好。看被你踩得裂了好长的口子。”
“好嘞。”女儿欢快地去了,挑出了红线,穿针,小心仔细地缝补拖鞋的后跟。不时地,我在边上告诉她如何走线,如何回针,如何让线隐藏在缝隙中从而看不出缝补的痕迹。
很庆幸,在她妈妈常年远在外地的情况下,女儿没有养成骄、娇二气,懂得了勤俭,早早学会了自理。
学会飞针走线,是我给女儿的又一个人生礼物。
【点点思雨】
平凡的工薪阶层,注定了难以给孩子万贯家财,也难以给孩子高大的平台,但我们至少可以帮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一些生活能力,比如洗涮做饭,缝补晾晒……这无需花费金钱,这只需我们日常引导。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我希望儿子“贱”着养,女儿也绝不富着养。教会孩子好好生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孙志平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给孩子创造机会和平台
“巴黎的冬天没有寒冷,因为满载着我的欣慰。”这是我发在微信上的感慨。
女儿佳佳在法国读研一年多了,已进入实习期。
“爸妈,看看我做的可乐鸡翅,我的做饭水平可高了!”
“妈妈,巴黎的房租太贵!找房子找得我的腿都细啦!”
“亲们,我要涨工资啦!我才做了一个月,是公司史上晋升最快的员工耶!”
看她的微信,听她的语音,成为我们每天最重要的乐事。她的独立自强,她的乐观阳光,让我们放心和骄傲。
天高任鸟飞,鸟必须有坚硬的翅膀!但做父母的翅膀要先坚硬。
佳佳出生前,我除了上班,什么家务也不用做。老公爱,公婆疼,我真是幸福。可佳佳出生后,我的感觉不对了——老两口疼孙女甚于疼儿子、媳妇。他们宠孩子毫无原则。但改变老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再三犹豫之后,我决意从婆家搬出来。我们三口租了个农户房,宣布独立了。那时,佳佳一岁半。
那是一段狼狈不堪的日子。上班前,我要把孩子带到学校托儿所,我不是穿反了袜子,就是没顾上梳头;下班,我又要买菜、做饭、生炉子。常常,我在厨房忙乱,她在客厅哭喊,整个家鸡飞狗跳。晚上哄她睡了,我还要洗衣服、备课、写教案……
就这样,我们挺过来了,孩子稀里糊涂地长大了。上幼儿园时,穿衣服、吃饭、收拾玩具,一切她都自己搞定。
父母独立,孩子才能独立。
曾经很苦恼佳佳不是天生丽质型的,而且体质较弱,性格内向,与我理想的女儿相差甚远。于是,我只好在后天培养上下功夫:我让她学钢琴、学舞蹈、学画画,没有找到兴趣点时,她就乱学。直到她开始学习书法,我才感觉她悟性很高,于是,三年不懈地坚持下来后,她成绩很好。
在各种才艺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很用心的地方不是在学习的结果上,而是在学习热情的调动和性格的转变上。
周末开故事会:全家做听众,佳佳当主角。
假日开家庭书画展:我们把她画的羊群、草地、小猫、小狗都镶在框里,还有歪歪扭扭的“书法作品”贴满墙,再一本正经地印制“门票”,“卖”给姑姑、叔叔,姥姥、舅舅,包括姑夫、姨夫,能请来的人我们都请过来,庆祝“佳佳书画展”隆重开幕。
参加春节大联欢:她先是登上我们学校的教工联欢会,然后又闯进了市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会》,从彩排到演出,她全过程体验了明星的苦与甜。
就这样,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瘦小丫,今天已风度翩翩地行走在巴黎街头,在异国职场打拼过程中,她从容淡定。
所以,尽管今年是寒冬,但在我心中,巴黎的冬天很温暖。
【点点思雨】
1.孩子独立的前提是父母独立。甘蔗没有两头甜,年轻夫妻不要一边享受着老人的服务,一边又埋怨着老人对孩子的娇宠。
2.高雅的气质,来自深厚的底蕴;底蕴的积累,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的热情,需要不断地激励。所以,家长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孩子的热情。
(王莉 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中学)
我和孩子写作文
儿子上幼儿园时,每周都要写口头作文。所谓口头作文,就是孩子说,家长写。
儿子五岁前几乎没有任何写字的经历,可能因为我是老师,十分清楚孩子们一上小学,就开始了忙碌的学习生活,所以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宽容,甚至很少刻意去教他些什么,因此与同龄孩子相比,孩子在认字等方面都没有优势,甚至是空白的。作为教师的我更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无论什么事,只要孩子感兴趣,我就陪他做,很少拒绝。
所以在完成口头作文时,我更多的是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入手,激发他写作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地他说我写。我们写口头作文的过程并不复杂,大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确定主题
如:今天上幼儿园心情怎么样?那么多动画片,你最爱看什么?爸爸过生日,我们怎样庆祝?去旅游,你都看到了什么?妈妈经常教你背古诗,你都会背哪些了?圣诞节这天你都收到什么礼物了?高兴吗?你那么爱看《喜羊羊与灰太郎》,你从它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这些主题都和他的生活联系密切,他特别愿意和我说说这些话题,而且说的时候和平时说话不同,不那么随意了,而是想好每句话,尽可能把话说通顺,因为他知道,他怎么说,我就会在纸上怎么写,很少润色。
第二步:确定配图
我帮他在纸上写好后,就由他来指定配什么图画(为了使作文图文并茂,我总会要求他配画)。这时儿子就会根据作文内容来说要画什么,比如:对于今天上幼儿园心情怎么样,他就要画小朋友们在一起;对于爸爸过生日,该怎样庆祝,他要画生日蛋糕和礼物,还要画爸爸的笑脸;对于那么爱看《喜羊羊与灰太郎》,从它们身上学到了什么他要画一画片中的动画形象……
当然画图的任务就是我的了,不过我只画线条,之后就把彩笔交给他,任他来涂颜色,开始还适当指导一下,现在已经不用插手了,他会选择适当的色彩。
第三步:“描”写文字
最后一步,就是我把他说好的作文按草稿内容规范地写在图中,我先用铅笔写,之后就要求他来描画文字了。孩子会写的字不多,我只能让他用这种方法熟悉文字。我让他边写边念一念,因为这是他的原话,所以他几乎都记得,也间接地认了不少字。至于描画文字时的书写方式及书写笔画,我很少去强制,只要他拿笔的姿势是正确的,把字画出来就行。
这样写出的作文就像工艺品一样,这是孩子亲手完成的,他很珍惜,谁要是不小心压了纸的一角,他能急得眼圈发红。交给老师前他还要一遍一遍地念一念,看一看。
每次交作文时,他都会得到老师的特别称赞,然后作文被贴在班门口的墙壁上,让家长观看。这使得孩子格外骄傲,写作文的动力更足了。潜移默化中,孩子爱上了习作,爱上了这种表达方式。
【点点思雨】
这一篇篇图文并茂的作文,相信带给孩子的影响很大。对孩子来说,作文已不仅仅是一次作业,也不仅仅意味着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更意味着他自己对色彩搭配的驾驭,对字形的初步认识,对于语言表达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一次次作文选题过程,增强了他对生活的关注;一次次的口述内容,锻炼了他的口语表达能力;配图过程,则激发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此外,他是在毫无压力和难度的状态下轻松快乐地投入到习作之中的,这种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赵华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东二道巷小学)
孩子在琐事中慢慢长大
那年,你两岁。
“爸爸,大头儿子真可怜!”你哭成了泪人儿。
“还可怜,你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你爸爸也把你关在门外。”孩子的外婆插嘴道。
我分明看见孩子的身子一抖,我赶紧把孩子揽入怀中。
“宝贝,爸爸不会把你关在门外的。因为我的宝贝不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
“嗯,爸爸,我不拿别人的东西。”
“宝贝,你真懂事!”
那年,你三岁。
酒醉得不知东南西北的我,浑身无力地在洗手间吐得一塌糊涂。
“爸爸,坐。”你把你的小凳子塞给我。
瞬间,我忽然不吐了。“谢——谢——,宝贝!”
“不用谢。我不舒服,爸爸就让我坐着。”
那年,你五岁。
有天从幼儿园一回家,你就噘着小嘴:“我再也不说他了,再也不说了!”
“怎么了,宝贝?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
“哼,楼下的哥哥,他总在危险的地方走。我说他,他说我管闲事。气死我了!哼!”
“噢,原来是这样。宝贝做得很对。哥哥不懂事,走在危险的地方,万一摔倒了怎么办呢?但是,宝贝,当你发现危险时,还是要提醒别人,不能因为生气而不做。你想啊,因你一句话,别人也许就可以避免摔得血流满面,那是多大的好事啊!别人都会对你竖起大拇指的。”
“那——那——我还是提醒吧!”
“这就对了。来,宝贝,奖励你一个吻。”
孩子紧绷的脸顿时成了一朵花儿。
那年,你八岁。
“爸爸,教师节时同学们都会给老师送礼物。”
“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物呢?”
“还不是想讨老师喜欢,希望老师重视他们。”
“你也想讨老师喜欢?”
“我才不想呢!但是大家都送,我不送也不好吧?”
“爸爸也是老师,你看爸爸会因为某学生不送我礼物就不重视他吗?”
“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像您啊!”
“放心,宝贝,老师不是你们想象得那样,老师重视的是那些积极向上的人。你要送老师礼物,你就亲手给老师制作个礼物吧!我想老师会喜欢的。”
“那好吧,爸爸,再相信你一次。”
“小样!你准备送什么呢,宝贝?”
“嘿嘿,这是秘密,爸爸。”
今年,你十三岁。
正在五台山游玩时,我接到你奶奶病重的电话,顿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爸爸,发生了什么事儿?”
“你奶奶病重。”我平息了一下心情说。
“那还玩什么,我们赶紧回吧!”虽然我们立刻驱车千里直奔老家,但遗憾的事还是发生了。
“爸爸,奶奶去世了,您好像不怎么悲伤?”
“是的,我不悲伤。一是你奶奶病重且风烛残年,去世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二是对你奶奶,我没有做那种‘薄养厚葬’的事情,我的良心基本上是安的。”
“原来如此,爸爸,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
宝贝,你的路还很长,爸爸相信,很多事情你都会慢慢知道该怎么做。
【点点思雨】
看感动中国颁奖仪式到动情之处时,略加点评难道不可以提升孩子的情感?当孩子救起一只掉在水里的蚂蚁,及时地肯定难道不能彰显孩子的仁慈之心?饱含泪水的微笑难道不如满腔的怒火更能让孩子明白事理?孩子是在琐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的场合不一定要很正式,教育孩子的事情不一定要很重大,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定要很严肃。我们一定要利用琐事,抓住教育的契机。
(任传述 陕西省府谷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