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跟隔壁二娃子三妹崽玩躲猫猫的游戏。每次我们都用“石头剪刀布”比输赢,输者为猫,每一次都是我输,所以每一次我都当猫。
游戏开始的时候,猫就站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地方,蒙着眼睛。二娃子和三妹崽就到处窜着去躲。我反复地问,藏好没有?三妹崽脑壳烂(很狡猾),每次都藏在隐蔽的地方,一声不吭。哈里哈气(有点傻)的二娃子就大声地得应道:藏好了,快来找吧。我循声找去,一下子就把二娃子揪了出来。二娃子成了猫,就该轮到我躲了。
游戏做得久了,大家都知道哪个喜欢藏在哪里,也就很容易找到了。不过,我们这群小娃娃有无穷的智慧,我们就像打游击战一样,不停地变换根据地。
我还记得,为了不让猫找到我,我简直是绞尽脑汁地到处躲藏。有时躲在门背后,有时躲在帐子笼里,有时躲在床底下,有时躲在草堆底下,有时躲在柜子里,有时躲在柴楼上。有一次躲到柴楼上我随手摸到一坨油腻腻的东西,吓得我差点从柴楼上滚下来,冷静一看,竟然是一坨肥肉。我妈说是我家懒猫偷的,为此还气得打了懒猫一顿。有时我们还会出现几个人同时躲在一个地方,但为了不暴露目标,于是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地不吭声。
有时,我们会无意之中发现曾经丢失的东西;有时,我们会捡到我们视为心肝的宝贝;有时,我们会逮到一只鬼鬼祟祟的耗子,然后停止游戏,所有小伙伴聚在一起,大一点的伙伴剥皮,小一点的伙伴找柴,于是“躲猫猫”游戏变成了“烤耗子肉”活动;有时我们会无意之中看见墙缝里的蛇皮而吓得惊叫以至于被猫发现;有时,我们粘一脸的蜘蛛网……总之,乐趣无穷!
但是也会出现令人非常郁闷的事情。有一次,我太聪明了,竟然躲得无人能找到,正感到无比成功时,找的人竟然悄悄跑到一边玩去了。我等啊等,等到天黑了都没有人来找我,最后我不得不自己出来。
还有一次,也是我当猫,其他小伙伴躲猫。等那些小伙伴躲好后,我妈就叫我背10斤包谷到村部农机站打粉。我只好背着包谷去打粉。我走了,我妈把那些躲起来的小伙伴叫出来,说:我一个人来躲,你们几个人来找,找到我了,我家桃子树上那些桃子随便你们吃。那些小伙伴欢喜得不得了,个个把脸蒙得绑紧,说:要得嘛,倪(我妈姓倪,叫倪邦英)阿咪,你快去躲吧。我妈她竟然躲到隔壁村王家院子做鞋子去了。据三妹崽说,他们找了一个下午,也没找到我妈,最后只好放弃。树上的桃子,他们也只能干望,滴了几滴口水了事。不过,从此他们给我妈取了个绰号,叫“倪(泥)面”,意即泥了的面,煮融了的面,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