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汉书》
本章要讲一讲汉武帝。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统一王朝的帝王影响很大,但他们的寿命都不长,没有几个人能够活过七十岁。在仅有的几个人中,汉武帝算一个。但就在位的时间之长来说,汉武帝在位54年,在康熙皇帝以前没有人可以跟他比。明太祖比汉武帝多活一岁,但是在位时间比他短。
汉武帝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在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比如说,秦始皇的时候,疆界东面只到辽东,只有朝鲜半岛靠西北的一个角;到了汉武帝的时候,疆界则扩展到了朝鲜半岛的中部。南边,秦始皇的时候刚刚把疆界推到越南的东北角;汉武帝的时候,一直达到了今天越南的中部。西边,我们知道秦始皇修长城时,西面到今天甘肃的岷县;汉武帝的时候,已经扩展到了玉门关,也就是今天甘肃跟新疆交界的地方了。而且到汉武帝曾孙的时候,终于把整个西域,就是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以东,中亚和新疆这些地方都纳入了汉朝的版图,并且修通了连接中原各地的道路,真正有效地统治了这么大一块疆域。这个功绩恐怕很少有人能跟汉武帝相比,中国疆域的基础也是在汉朝时候奠定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皇帝,晚年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为什么?首先,西汉初年长期积累起的国库开始空虚了。西汉刚建立的时候,国家很穷,皇帝要找几匹毛色差不多的马都找不出来,仓库里空空如也。经过七十年积累,到汉武帝初年的时候,仓库里的陈米没有用完,新米又进来,陈陈相因,到后来都腐烂没有办法吃了;国库里的铜钱,原来为了便于计算,都是拿绳子一串串地串好,但因为放置时间久了,绳子断了、腐了,所以以后都没有办法统计,可见钱已经多到何种程度了。但是汉武帝开疆拓土,加上他自己挥霍浪费,把国库里的钱渐渐都用完了。
大家知道,无论做什么事,财政的实力是很重要的。而汉武帝所做的这些事,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大,有的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比如说运输,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有人计算过,把在今天山东半岛这一带产的粮食,运到今天内蒙古就是造长城的那一带,运出和运到的比例是多少呢,差不多要200∶1,具体数字是192。假如192石粮食,从山东半岛运出,最后能够运到今天内蒙古这一带的,只有1石。其他都是消耗在路上的,运粮的人要吃,路上要损耗。我们可以想想看,汉武帝的时候,战场最远已经移到了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这个运输量更大,路程更远,当然消耗也更多。另外,汉武帝还有很多大的举措,比如他曾经把关东就是函谷关以东,今天河南东部、江苏、安徽、山东这一带的72万人,迁移到了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这些移民过去的时候,在路上要有开销,到了那里安顿下来以后,要住房,要种子,要维持生计,这些都是靠政府供养的。对比今天的三峡移民,这种规模在现今来说也是个很大的工程,那当初要把72万人从这么远的距离移民过去,并且要保证他们都能够定居,政府的开支非常大。我给他们算一算,每一年大概就要1296万石粮食。当时汉朝正常的运输能力是多少呢?首都地区也就是关中地区,每年最高只能运过去600万斛(石)。所以因为这样,国库渐渐空了。
此外,汉武帝还很重视水利。一部分水利工程确实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比如关中的郑国渠。郑国渠在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建造了,汉武帝时对郑国渠又进行了改造,所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保证了关中民众能够自己生产一部分粮食。另外其他地方也开了一些水渠,引水灌溉,有的地方造了水塘用以蓄水,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汉武帝好大喜功,他一号召,全国各地就都大兴水利。大兴的结果,诚然有一部分水利工程是发挥效益的,但其余大量的工程是没有什么效益的,只是地方官员为了向上面报告罢了。有的地方官因此而升了官,但是作为他政绩的水利工程很快就报废了。
在这种风气下,很多人就提出更加宏伟的规划。齐人延年上书汉武帝,说:“我有一个高招,黄河地势很高,顺流而下,中原地区经常闹水灾,我们现在想办法从黄河上游开条渠道,把它引到匈奴地区,这样中原地区就不再有水灾了,而匈奴呢,一下子被水淹了,也就没有办法再跟我们对抗了。”汉武帝一看,这个规划了不得。但是他也知道这个工程太大,所以他说,这黄河是圣人定下来的,不能随便改。最后总算没有动工,要动的话,后果还不晓得怎么样。如此大兴水利浪费了很多物资,但是也有好事。之前黄河经常决口,一直没有堵住。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到今天河南濮阳一带,由他监督,连相当今天部级干部的大臣都统统下水去堵口。原来准备好的器材用完了,决口仍没有堵住,他就下令砍伐今天河南淇县这一带的竹子,最后总算把黄河决口堵住了。所以汉武帝大兴水利工程有一部分是发挥效益的,但是规模搞得太大,特别到后来,作为一个运动在全国推广以后,造成了很大损失。
汉武帝以为国库充盈,还经常大规模地赏赐。有的当然是因为大臣立了功,比如卫青、霍去病。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钱,是给那些骗子骗走了。因为汉武帝喜欢求仙,求长生不老药,所以在这方面花了很多钱。另外,为了表示汉朝的强大,接待外国的使者特别慷慨,有的外国使者实际上就是周边少数民族的头领,他们来了以后,汉武帝总是要举行盛大的宴会、隆重的仪式,另外还给他们很多赏赐。
再者,汉武帝到处造宫殿,除了自己享乐的目的以外,还有的是上了骗子的当。有骗子骗他说:“要到处造宫殿,仙人就随时可以跟你交流,因为仙人要住宫殿的。”关中有的地方一个宫殿连着一个宫殿,里面有很多豪华的设施。譬如有人跟他讲,露水是仙人的恩赐,要把露水接下来,于是汉武帝就造了一个承露盘。这个盘很高、很大,骗子还说喝了这个露水就可以延年益寿。
汉武帝还不断为自己修陵墓。这个当然不能全怪他,因为汉朝当时有一个制度,就是皇帝自己有一个少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是拨给少府的,这个少府实际上就是皇家的财政部,它拿到的钱,有三分之一是规定用于修陵墓的。有的皇帝年纪轻轻就死了,修几年陵墓也花不了太多钱。可是汉武帝做了五十四年皇帝,这期间每年都要把少府财政的三分之一用来修陵墓,所以修到后来墓里已经塞得满满的,只好在外面再建一些建筑,于是又花了大量的钱。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观念视死如生,生命在死后延续,所以他真正的目的,还是希望自己能成仙能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不死。知道他有这个喜好后,各种骗子纷纷出笼。那些骗子一方面要让他相信,他是受命于天,是老天爷让他掌权的,所以可以一直掌下去。另一方面,又骗他说只要碰到仙人,仙人给他长生不老的药,就可以长生不老升天。
首先欺骗汉武帝的骗子是李少君,他自称自己七十多岁了,样子看着却不显老。李少君也不干什么事,还经常送别人一点钱财、一些衣服,大家看他不事生产却很富裕,就都相信他是个了不得的人。有一次在宴会上,他看见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就说认识他,还说曾经跟他祖父在某地见面,那老头说是,祖父的确带他去过那里。大家一听不得了,李少君大概不止七十多岁,起码活了几百岁。汉武帝也觉得这个人了不得,就召见他。李少君说:“皇上,旁边那个鼎,好像是齐桓公十年(公元前676年)铸的。”汉武帝叫人一看,果然鼎上面有铭文,真是齐桓公时候的东西,更觉得此人不得了,因此非常相信他。李少君就跟汉武帝继续吹,说能够看到仙人安期生,给他吃的枣子像瓜这么大。汉武帝就问:“我什么时候能够见到仙人?”李少君回答:“这不是轻易能见到的,仙人是隐居的,高兴就出来,不高兴你永远都见不到。”汉武帝一直很敬重他。后来李少君死了,仙人怎么也会死呢?不过汉武帝还是认为他是仙人,说他不是死了,是尸解,尸体留在这里,其实已经升天了。这是第一个骗子。这个骗子还好,骗得还不是很多。其他的骗子看到汉武帝这么相信这一套,于是纷至沓来。
第二个出现的骗子,正好利用了当时的特殊情况。汉武帝很宠爱的李夫人死了,汉武帝日夜想念。骗子少翁就说:“我有办法把李夫人召回来,但你要听我的话。”汉武帝答应了。少翁让汉武帝躲在帐子后面叫他不要出来,然后在远远的地方又放了一个帐子,幽暗的灯光下,汉武帝突然发现里面有一个人非常像李夫人,但是少翁说只能在这里看而不能过去。少翁告诉汉武帝,这是自己用法术把李夫人召回来了。汉武帝当然对少翁非常信任,封他为文成将军,给了大量的赏赐,把他当贵客一样对待。少翁就继续吹,说:“如果你真的想跟神仙来往,宫殿里面的摆设都要和神仙住的地方一样,这样神仙才会过来。”汉武帝就大规模重新装修布置,连他坐的车都画上一朵朵的祥云,表示他的车像在云里行驶一样,这样仙人就认为是自己的地方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仙人还是不来,少翁没有办法,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跟汉武帝说,那里有一头牛,牛肚子里肯定有其他东西。汉武帝不相信,把牛杀掉,里面果然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谁都看不懂的字。这次汉武帝比较细心,一分辨这个字分明是少翁自己写的,汉武帝知道这个家伙在骗他,就审问他。少翁承认是自己事先写好,跟饲料一起给牛吃到肚里,然后来骗汉武帝的。汉武帝就把少翁杀了,但是又不敢公开,因为公开了会让自己丢脸。这个事也就过去了。
后来新的骗子又来了。有一年汉武帝生病,病得很厉害,从上郡就是今天陕西省北部一带来了一个巫师,这个巫师说有办法让鬼神来把汉武帝的病赶走。汉武帝就邀请巫师来了,大概也巧,病真的好了,汉武帝就对他更加相信了。既然汉武帝这么相信这些人,又来了一个骗子,这个人叫栾大,来自山东地区,个子长得高大。我们知道古人一般比较喜欢个子高大的人,个子大受人重视,再加上栾大皮肤白皙很漂亮,汉武帝一看就很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异人。栾大说:“我经常在海上和安期生还有其他仙人们见面。如果把仙人请来了,要炼黄金也炼得成,黄河决口也堵得住,长生不老药也拿得到,但是我也很害怕,万一什么时候你不相信了把我杀了,那我不就完了吗?”汉武帝忙说:“不会不会,之前那个文成将军不是我杀的,是他自己饮食不当心,吃了不新鲜的马肝死的,我怎么会杀你呢,你放心。”汉武帝还封栾大为五利将军。五利,利益的利,意思是他什么事都干得好。为了表示对栾大的重视,汉武帝授予他官印的时候让他站在白茅草上接受,表示不是一般的臣子,地位很高。但是之后神仙一直没有光临,于是栾大借口去海上找,就逃走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报告,山西汾水边上叫汾阴的地方,在一个后土堆里发现了一个鼎。更奇特的是,在把这个鼎从山西运到甘泉宫的路上,突然出现一片云雾,然后就有一只鹿跑过来。汉武帝亲自射死了这只鹿,正好作为祭品。这些都是吉利的征兆。骗子们就纷纷跟汉武帝讲,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其中有一个齐人公孙卿就说:“黄帝也曾铸造了一个鼎,三百八十年以后就升天成仙人了。现在你又得到了这个鼎,所以要封禅。黄帝去泰山封禅,所以你也应该去封泰山。”汉武帝听了非常激动:“要真能像黄帝那样的话,让我把老婆孩子当破鞋扔掉,我都愿意。”实际上他是扔不掉的,因为光后宫就好几千人,但他当时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成仙,什么都愿意干。他把公孙卿封为郎,让他到那里等候神仙。
再说那个五利将军,到泰山转了一圈,说到海上去了,没有碰到神仙。谁知汉武帝倒也是有心,偷偷派人跟着去,知道他根本没有到海上去,发现自己又被骗后,汉武帝就把他杀了。照理骗子这么一个个杀,应该没有了,但是实际上骗子们前赴后继。如刚才所说,公孙卿又来了,他告诉汉武帝在附近一个缑氏城的城墙上看到一些仙人的脚印,而且还有像野鸡一样的东西在上面来来往往。汉武帝不相信,说要自己去看,让公孙卿不要学文成将军他们,都没有好下场。公孙卿很厉害,他说:“皇上是你要求仙,不是仙人求你,你不相信,仙人怎么来呢?”汉武帝想也有道理,所以又一次上当了。他一次次上当,一次次拿出大量黄金赏给那些骗子,又一次次把骗子杀掉,然后接着再一次次相信新的骗子。他不能够解脱的一个情结是他真的希望能够长生不老,能够永远统治这个世界,这是他一次次上当、一直到死都没有醒悟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到各地巡视,一方面视察自己的国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求仙,所以汉武帝巡游的次数创造了空前的记录。从公元前122年就是元狩元年开始,他到全国各地二十九次,最长的一次在外面巡游了五个月。全国一半以上的郡国他都到过,北面到过河套、内蒙古一带,西面到过今天的甘肃,东面到大海,南面一直到湖南省的南部。据记载,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皇帝巡游,如果在河上的话则一大片帆船,陆上的话则千乘万骑跟着他。这一方面当然说明汉武帝体格健壮、精力旺盛,但另一方面消耗的钱财是相当厉害的,动用的人力、物力也是很惊人的。
汉武帝还实行很严酷的刑法,这也创造了空前的记录。他要求下面的大臣都要严格执法,而且不断想出新的法律条文,无论什么事他都有法整治。比如说如果事情没有查清楚,就说是故意放纵。如果下级犯了罪,负有监察责任的上级也要连带承担行政责任。如果用刑太严酷出了事,就说是蓄意用重刑,故意将无罪判重罪也是罪,都可以处分。他甚至想出一个新的罪名——腹诽,即肚子里说坏话。我们知道现在有技术可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说谎,但是还没有办法鉴定他到底在想什么。汉武帝定了这个罪名,而且有一次大农令就是因为这个罪名被杀死的。大农令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长,汉武帝给一个部长安的罪名竟然是肚子里说坏话,而且因为这个罪名把他杀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酷吏得到重用。
有很多事情是很惊人的。比如说当时经常关在监牢里,接受审查或者准备判刑的、二千石级别以上的官员就有一百多人。二千石级别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因为当时各地郡太守就是二千石。各地上报的案子,每年都有一千多件,大的案子涉及几百人甚至上万人。中央政府的监牢里面,一般都关着六万到七万人,全国经常关的犯人有十多万。当时汉武帝任命的廷尉杜周是一个酷吏,有人跟杜周说,办案一定要遵守“三尺法”。什么叫“三尺法”?就是当时的法律条文都是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而得名。杜周怎么回答?他说:“什么叫三尺法你懂不懂,以前皇帝说的话就是法,今天的皇帝说的话就是律,法律就是这么回事,什么三尺不三尺,皇上的话就是法律。”所以法律不停地增加条文,需要办什么案,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令出来。
当时的酷吏也纷纷利用法律条文进行大规模杀戮。比如说当时规定,地方政府杀人要得到中央政府批准,这当然是为了控制下面不许随便杀人。但是,审批的手续又很简单。当时规定,杀人只能是在冬天执行,一般到春天就不能杀人了。有一个管辖地在今天河南北部的酷吏,为了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把人杀掉,就沿途放50匹快马,让50人等着,死刑案子一定,立刻就让人骑着快马送出,然后一站接一站,不用两天时间,批文就回来了,马上就杀,终于赶在冬天过去以前把要杀的基本都杀尽了。这个酷吏还不满足,说再给他几天,还可以多杀几个。可见当时已经变成怎样一个社会了。
这些被杀的人里当然的确有贪官污吏、有地方不法豪强,但大量的是无辜的平民以及无辜的官员或者还够不上死罪的官员。在刑法的执行上,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司马迁。司马迁不过是为李陵说了几句话,照例他这个事不算什么,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当言论的罪行。但是据他自己的描述,他被关在监牢的时候,手脚都被绑住,身上戴着刑具,衣服被剥光,然后被竹板木棒拷打。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他自愿接受腐刑才保住性命。当时这样的事情很多,凡是定下来可以判死刑的罪名越来越多,各种案例写下来,比照可以判死刑的案例,已经多达一万多种。汉武帝杀的人,不仅有一般的官员,还有当时职位最高的文官——丞相。汉武帝在三十一年里任用了六位丞相,其中五位都不得善终,不是被杀就是自杀。只有一个人是保全的,就是所谓的“万石君”。为什么如此称呼呢?原来石家有五个人都做到二千石的官,也就是出了五个部级干部,二千乘五即一万,所以作为父亲他被称为“万石君”。他谨慎到什么程度?有一次汉武帝问他,现在拉车的是几匹马,他数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告诉皇上他数过了是六匹马。照理六匹马他是知道的,但是怕出错还是数一遍才回答。这样小心谨慎的一个官,有一次也差点自杀,最后总算还是保全了性命。照理说被任命为丞相应该是高兴的事,但是汉武帝时候出现什么情况呢?谁被任命了丞相马上担心自己不得善终。
有一位叫公孙贺的人,曾经是汉武帝当太子时的部下,照理跟汉武帝很熟悉,而且后来还娶了汉武帝老婆卫皇后的姐姐,因此跟汉武帝应该是连襟。因为是亲人,又是自己老部下,汉武帝要封他为丞相,他吓得跪在地上,不停磕头,痛哭流涕,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汉武帝看了也觉得很可怜,甚至流下眼泪,但还是任命他为丞相。没过多久,公孙贺的儿子犯了罪,被关在监牢里,之后又牵连到他,最后的结果是公孙贺全家灭族,统统被杀光。受到牵连的都是名人,汉武帝的两个女儿即两位公主,还有卫青(就是那位为汉朝立下大功的将军,既是汉武帝的姐夫,也是卫皇后的弟弟)的儿子、卫皇后的外甥卫伉也被杀。更惨的是接替公孙贺职位的人,名叫刘屈氂。刘屈氂是汉武帝的侄子,即汉武帝同父异母哥哥的儿子,是宗室成员。本来汉朝初年的时候有左丞相和右丞相之分,后来就没有了。汉武帝专门明确地封他为左丞相,把地位更高的右丞相空着,说等到天下有贤人来做右丞相,意思就是说,我不袒护自己的亲戚,我自己亲戚暂时只做左丞相。实际上刘屈氂就是丞相,什么都管。刘屈氂是怎么得罪汉武帝的呢?事情是这样的:汉武帝相信了谣言,怀疑自己的儿子图谋不轨,父子之间起了冲突,刘屈氂当然要执行汉武帝的指示平息这个动乱,但是因为不够及时,得罪了汉武帝,汉武帝就找借口把他杀了,而且亲自下令把刘屈氂押到市场上腰斩,他老婆也被斩首示众。其实这中间很多事情是讲不清楚的,所以在如此情况下,大臣们人人自危。
正因为出现这么多矛盾,社会动乱也增加了。汉武帝又下令编了一个新的法令叫沈命法,即如果盗贼兴起而地方官没有发觉或者发觉了没有全部抓获,那么从郡太守到最低等级的官员统统杀光。这么一来,地方上也有对策,干脆就不上报,免得被认为管不了、镇压不了。因为不上报,所以全国脱离户口在外面流窜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因为种种原因而死亡、逃离的,三千多万人到最后户籍上登记的居然减少了一半。
不要以为汉武帝处于这么高的地位,有这么厉害的手段,他个人会很幸福,其实他个人的生活是很不幸的。他一开始娶了一位陈皇后,这个陈皇后是汉初功臣的后代,又是他姑妈的女儿,跟他是姑表亲。汉武帝能够被立为太子,这位姑妈是出了大力的,照理说,他们结婚既是门当户对,又是互相攀附,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陈皇后婚后十多年没有生孩子,这就有问题了,皇后不生孩子怎么行?汉武帝娶了卫子夫以后,陈皇后自以为后台硬,是皇上的表亲,她母亲又有功绩,所以居然想要害卫子夫。汉武帝勃然大怒,所以当有人揭发陈皇后在背后用巫术作祟时,汉武帝便下令彻底追查,杀了三百多人,而且把皇后打入冷宫到长门宫去了。卫子夫本来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一个歌女,汉武帝到姐姐家时看中了她,把她带回来,但是很快就把她给忘了。一年多以后,因为宫女实在太多,汉武帝就挑选一些把她们放出去。卫子夫也在里面,哭哭啼啼,汉武帝一看,这才想起来,又把她留了下来。结果卫子夫先后生了三个女儿,又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生了个儿子。这可不得了,卫子夫生了太子之后就被立为皇后,而且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得到重用为汉朝作了大贡献。卫青、霍去病是名将,大家知道他们打匈奴立了大功,而且卫青大将军又娶了平阳公主,卫皇后的地位照理说应该非常稳固。但是卫皇后生了太子以后,渐渐年老色衰,汉武帝又喜欢上了另外的女人,就是来自赵国的王夫人和来自中山国的李夫人,谁知道这两位夫人寿命不长,不久就死了。最后,汉武帝在巡游的时候,又见到一个姓赵的年轻姑娘,于是就把她带回去了。在汉武帝六十二岁的时候,这个女子居然给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据说她怀孕长达十四个月才生下这个儿子。
汉武帝虽然贵为皇帝,但家庭生活其实并不美满,生下的儿子都不成器。对他打击最大的是他跟太子之间的冲突,事情是怎么引起的呢?这主要源于他宠爱的臣子江充。江充原来做过赵王的门客,后来得罪了赵王的儿子,为自保就先发制人到长安去告状。汉武帝对来告状的一般都比较重视,后来果真把赵王儿子定了罪,还封江充为直指绣衣使者,相当于今天的首都警察局长,负责督察首都地区。汉武帝一直认为,他下面的那些大臣横行不法,需要有从基层提拔起来的人监督他们,因为这种人没有顾虑。江充也很厉害,例如他提议将那些贵族大臣超过标准的车马统统没收,并让这些违反规定的贵族大臣全去部队报到,集中到前线打仗,否则就交罚款,这样国库也增加了。汉武帝认为这个办法好,于是江充就拿那些贵族开刀了。他发现一些皇室贵族违反制度,在皇帝专用的驰道上行走,我们知道从秦始皇开始修驰道,有些驰道专门给皇帝行驶,修得平且宽,加之平时没有交通往来,不会拥挤,有的时候那些贵戚、公主、太子等就利用驰道。果然有一次被江充发现,馆陶公主也就是汉武帝姐姐的车队在上面行驶,他就去阻拦。公主说是奉太后的命令去见太后,所以才用这个道路。江充说公主本人可以,随行人员统统下来。汉武帝知道以后,称赞江充做得好,对公主也不卖面子。接下来,江充又看到太子下属的车行驶在驰道上,也扣了下来。太子就派人跟江充求情说:“江先生啊,我不是舍不得这些车马,扣就扣,没收就没收,我就怕这事情让皇上知道,惹得他老人家生气,能不能请你高抬贵手,我下属没有管好,就让我自己来管吧。”江充说不行,照样没收,并且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极为赞赏,并说做臣子就要这样,对江充更加信任了。但是等到汉武帝生病住在甘泉宫时,江充害怕了,他知道汉武帝要是死了的话皇位就由太子继承,太子继位以后自己的下场是可以预测的,怎么办?他就策划了一个阴谋。汉武帝晚年非常迷信,一是怕死,另外老是害怕有人要暗害他。当时对一样事情最害怕,就是说有人如果把一个小木偶或者小的布人写上名字埋在某处,然后咒其死,据说很灵,人们称之为巫蛊。江充就跟汉武帝说,从巫术看,宫殿里面蛊气很重,肯定有人在干这事。他得到了汉武帝的指示,开始彻查。首先从汉武帝的御座开始挖,一挖,先说在皇后那里挖到了,后又说从太子宫殿里挖到了专门咒汉武帝的小木偶。这下太子害怕了,汉武帝当时在甘泉宫,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不知道汉武帝到底病得怎么样,生死未明,要是江充将这事喧嚷出去,报告给了汉武帝,这个罪名可担当不起。太子就跟他部下商量,太子的老师说:“你现在赶快跟皇后一起,假传皇帝的圣旨,说江充谋反,把江充那些人全杀掉,然后再去报告皇帝。”太子匆匆忙忙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也没有好好分析怎么做、做什么预案、有什么可能性,就跟皇后一起下令把江充以及他的部下抓起来。结果,江充和他手下中一个姓韩的被抓了,太子亲自监斩把江充杀了,但是江充另一个手下受伤逃到甘泉宫去报告了。太子找不到那个手下,想调动军队,可军队不听他调动,于是他只能把长安市上的一些流民发动起来,把武库里面的武器发给他们,临时凑集了几万人。另一边,汉武帝得到消息非常生气,亲自到离太子比较近的建章宫督战,而且下了命令,要把那些人全部杀光,不要怕人杀得多。这样一场冲突在长安城里延续了五天,太子临时仓促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当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最后太子被迫出逃。太子逃到今天河南灵宝县这一带,住在一个穷人家里,这个穷人靠卖草鞋来供养太子。太子想这也不是办法,又想到自己有一个朋友在附近,便找人去联系,就这样走漏了消息,军队很快包围了这个地方。太子知道无路可逃,就上吊自杀了。一个士兵看到这情况,马上踢门进来,把绳子放下,但是太子已经气绝身亡。
汉武帝平息了这次事件,但是儿子死了,他很悲伤,所以他将把太子从绳子上放下来的那个士兵以及想办法救太子的人都封了侯。大臣都知道太子是冤枉的,却没有人敢说。终于有一个负责管理汉高祖庙的官员,名叫田千秋,上书汉武帝,说:“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是小的过失,最多打一顿屁股嘛!太子不小心杀了人,也算不上什么罪过。”为了加强话的分量,田千秋又说:“这话不是我想出来的,我梦见一位白胡子老公公,他叫我来跟你说的。”汉武帝本来找不到台阶下,听了这话就说:“你真了不得,父子之间的关系外人是讲不清楚的,你居然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这个白胡子老公公不是一般人,就是我们家太祖高皇帝,是他让你来告诉我的。”于是,汉武帝在太子死的地方建了一座宫殿,名为思子宫,表示自己思念太子。汉武帝还封了田千秋一个很高的官职,几个月不到又提拔田千秋做丞相,但是始终没有给太子平反。太子全家几乎被杀尽,只剩下太子的一个孙子关在监牢里。汉武帝临死前不久,有人告诉他,长安的监牢里有天子气。他以为天子气只有自己才有,监牢里怎么会有?于是下令把长安监牢里的犯人全部杀光。使者半夜到了那里,守监牢的官员坚决不开门,然后悄悄把孩子转移,这个婴儿总算活了下来,他是太子的孙子即汉武帝的曾孙,也就是以后的汉宣帝。
汉武帝的晚年其实是很悲哀、很空虚的,所以他对能够接近他身边的小孩子往往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宠爱。汉武帝手下有一个侍中叫金日,一直在汉武帝的身边,金日的孩子非常喜欢跟汉武帝玩,经常坐在汉武帝身上或者在后面抱着他的脖子。谁敢跟皇上这么玩?但是汉武帝特别喜欢这个孩子。有一次,金日看到儿子这么没规矩,就瞪了他一眼,那小孩吓得哭了起来。汉武帝生气了:“你吓他做什么!”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金日发现这孩子跟宫女说话不大规矩,怕儿子以后会出事,就把儿子杀了。汉武帝得知以后大发雷霆:“你怎么杀掉我喜欢的孩子呢?”金日跪下来磕头,说明原委,怕这个小孩子将来不受管束。汉武帝也没有办法,叹了一口气,流下了眼泪。他是一位老人,也希望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无比崇高威严的地位将他跟普通人远远隔离了,他的晚年其实是非常凄凉的。
公元前89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四年,这位处在权力顶峰的皇帝,突然之间向全国发布了一道诏书,历史上称为“轮台罪己”。汉武帝针对轮台发生的事件,下了一道自我批评的诏书。他为什么要下这一道罪己的诏书呢?因为当时汉朝的兵力已经到达了玉门关,并且开始向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中亚扩展。当汉朝联合西域的其他一些小国在今天新疆吐鲁番这一带打败了车师王以后,大臣们又提出一个计划,要派军队到轮台这一带去屯田,并且招募百姓到那里去耕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沿途即从内地到今天新疆吐鲁番以西这一带修筑道路,建造一个一个的补给站。要是以前的话,汉武帝很快就会批准,这一次却没有。非但没有批准,还下了这道诏书。诏书很长,具体就不讲了,但是里面有几段话,可以说明汉武帝当时的心态和下一步的打算。
汉武帝是这样说的:“那一次贰师将军战败了以后,战士有的死去,有的被俘,有的流落他乡,我心里一直感到非常悲痛。在很遥远的轮台屯田,沿途还要建兵站,让全国的百姓又背上沉重的包袱,受到骚扰,这不是爱民的措施,所以我不忍心再听到这样的建议。现在又有人提议,要把囚徒送到匈奴,给他们定下赏格,让他们到了匈奴以后,为汉朝出力。这是连春秋五霸都不会采用的卑鄙手段,堂堂大汉怎么能这样做呢?况且匈奴人也不是傻瓜,汉朝人过去他不要搜查一下吗?到时候事情办不成,反而影响了我们大汉的声誉。边疆的一些据点管理松弛,没有什么严格的制度,而这些哨所的长官为了自己一饱口福让士兵去外面打猎,士兵非常辛苦。但是正常的烽火传递却经常缺少,下面报来的文书里都看不到这些,直到有匈奴的人投降过来,通过他们才了解这些弊病。当务之急就是废止对老百姓苛刻残暴的措施,禁止擅自增加赋税,要努力开展农业生产,切实执行养马可以减免赋税的政策,来弥补军马的缺口。要使国防力量不至于削弱,各个地方的长官应当提出增加马匹和巩固边防的具体措施,并且由地方官员专门呈报朝廷。”
这样听来,汉武帝并没有多少自我批评的意思,他把很多责任基本上都推给了臣下,但不管怎样,一个皇帝要公开承认自己受了蒙蔽,自己有失误,还是很少见的。
更为重要的是,汉武帝采取了具体的措施,这很不简单,为他的晚年增加了一点光彩。那么汉武帝的晚年,究竟怎么样呢?我们不妨一件一件来看。
汉武帝晚年已经看到了危机,在他头脑比较清醒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求仙是求不成了,来日无多,此时汉武帝当然也就想到他的继承人问题。他几位夫人生下的儿子中,有两个已经死了,还有两个。一位是燕王,封在今天北京这一带;还有一位是广陵王,封在今天江苏这一带。这两个儿子中,燕王很有野心,太子死了以后,他就想该轮到自己了。汉武帝也知道这个儿子有野心,不用他。那么还有广陵王,他力大无穷,身体好,有武功,但是这个人没有头脑,汉武帝觉得也不理想。这种情况下,他就想到了自己六十二岁时得来的儿子。到了这个小孩六七岁的时候,汉武帝找了一个借口,把他的妈妈也就是他晚年看中的被封为婕妤的赵氏杀了。看起来这很残酷,为什么要杀了她?汉武帝深谋远虑。因为他想今后幼子做了皇帝,孩子太小,生母又很年轻,很可能造成由小皇帝的妈实际掌权,尽管汉武帝可以让自己的大臣来辅佐少子,但是有这个年轻的妈妈在那儿,还是可能会对国家大权造成威胁,所以他采取了这个看起来非常残酷的措施。应该讲,这位夫人是没有什么罪的。此后不少皇帝都学会了这一套,到了北魏的时候,甚至有了规定,哪一个儿子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必须自杀。在集权制度下,皇帝也认为,这种方法是防止外戚弄权、避免年幼的皇帝受到母亲或外戚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从伦理上讲这很残酷,但是汉武帝当时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也许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
考虑到儿子很小,总得想办法找人辅佐,汉武帝环顾周围,想到了一个人——霍光。我们在历史书上查不出霍光有什么功劳,但是他在汉武帝身边已经很多年了。汉武帝对霍光非常满意,认为这个人忠心耿耿,没有野心,办事周密又非常低调,完全符合汉武帝的要求。所以汉武帝就让人画了一幅画,内容是周公辅佐成王的历史场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的时候年纪很小,周武王就把自己的幼子托付给了他的弟弟周公。这幅画就挂在那里。等汉武帝病重的时候,霍光来请示:“陛下百年以后怎么办?”汉武帝说:“你看过那幅画吗?你还不知道我的意思吗?那就是立幼子,你辅佐他。”霍光当然会表示谦让。然后,汉武帝又对另一个人,就是金日,说金日也可以辅佐幼子。金日是什么人,他的来历是什么样的,他怎么到汉武帝身边的呢?说来也有一个故事。
金日是匈奴人,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匈奴被汉朝军队打败以后,有一支部族要投降汉朝,但金日的父亲不愿意,被部众杀了,而他的夫人、儿子就被作为俘虏押送到了汉朝。所以金日到汉朝的时候是俘虏的身份,他被派到黄门为汉武帝养马,成了一个马夫,但是他马喂得很好。有一次汉武帝来视察,其他的俘虏都不敢抬起头来,金日却昂首挺胸,显得气宇轩昂。汉武帝一看,对这个人印象很深,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跟霍光一样,金日也长期在汉武帝身边,忠心耿耿为汉武帝效劳,所以尽管他是匈奴人,汉武帝仍非常信任他,并让他作为顾命大臣来辅佐幼子。金日表示这样不妥当,他说:“我是匈奴人,如果我来辅佐会让天下人笑话,人家会说汉朝没有人了,怎么靠一个匈奴人来辅佐?”但是汉武帝后来还是正式下达命令,让霍光、金日、桑弘羊、上官桀四人一起担任幼子未来的辅佐大臣。汉武帝安排好后事以后,没多久就死了。
如果把汉武帝和秦始皇进行对比的话,可以找到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前面我们讲过的挥霍浪费,去全国各地巡游。另外,汉武帝也多疑,严刑酷法,统治很残暴,不仅杀老百姓也杀大臣,而自己则妻离子散,这些都差不多,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又不同。秦始皇是在巡游的路上死的,死的时候没有人敢去问他,尽管知道他不行了。为什么?史书上讲,秦始皇讳言死,即不能在他面前提死,要是有人问他死了怎么办,说不定问的人自己先死了,所以大臣们不敢问,连李斯也不敢问。所以秦始皇死在路上,连后事都来不及安排。他的长子扶苏当时带着蒙恬和军队在边疆,不在他的身边,跟着他的是幼子胡亥,还有一个权臣赵高。实际上秦始皇死了以后,就发生了政变。胡亥和赵高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把长子扶苏以及大将蒙恬杀了。秦始皇原来是打算通知扶苏及蒙恬赶到咸阳去的,结果赵高伪造了诏书把他们杀了,又假借秦始皇的遗旨让胡亥做了皇帝。汉武帝呢,尽管前面的表现跟秦始皇差不多,大概最后几年头脑还是比较清楚的。他并不讳言死,非但不讳言死,而且预先作了安排,他让霍光以及金日这些人辅佐,并且安排好他的幼子继位。果然,汉武帝死后,燕王就蠢蠢欲动,要是汉武帝没有明确安排的话,燕王肯定会意图夺取帝位,一场内乱就不可避免。另外,秦始皇的时候,他虽然平时信任李斯,但是没有给李斯明确的授权,所以不久李斯就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与此相比,汉武帝明确安排了几个辅佐大臣。在用人方面,汉武帝也是高明的,他用的两个人——霍光和金日本身的出身并不高,一个是从宫殿内的基层官员做起,属于现在的秘书性质;还有一个原来是俘虏,而且在当时人眼里还是一个外国人。尽管这两人没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也避免了和其他贵族政治势力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可以比较公正地处理事情,而且他们很熟悉汉武帝的心态,熟悉汉朝最高权力圈里各方面的事务,所以尽管汉武帝晚年留下一个烂摊子,但是事实证明,由于他托付得当,能够从汉昭帝也就是他的幼子开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且在汉昭帝短命去世以后,这个政策的延续性得以维持。从这一点上说,汉武帝晚年还是恢复了他年轻时的英明果断和战略眼光。
所以我们讲这些皇帝离不开他当时的背景。一般说来,到了权力的顶峰,很大可能会犯那些专制集权暴君的错误。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如果采取了比较正确的策略的话,多少能够弥补这个制度本身所造成的缺陷。汉武帝最后总算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也使西汉的统治能够在他之后又维持了比较长一段时间,能够在经过激烈变动以后仍出现了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使汉朝的实力真正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