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能够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将会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创建民主的家庭气氛
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现代文明家庭的标志。然而,当下的很多孩子在描述自己的家庭时,都流露出了厌恶,“家,那简直就一座牢狱,我甚至不想在那里多呆上一会儿。”
诚然,在很多家庭里,孩子的事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的意见不被家长尊重,从小就失去了自主权,很多孩子有被家长压制的感觉,这使得孩子稍大以后,就开始对家长的管制进行反抗,向家长索要尊重、索要民主。
在一些孩子的眼中,家长很霸道,看看他们是怎么刻画家长的:经常怒发冲冠,听不进孩子的意见,不理解孩子的喜好,老是说人家的孩子好、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还有孩子这样形容家长:家长就像一个怎么也甩不掉的拐棍,家长像警察,而且是刑警队的——专在你做了“坏”事后出现,家长是法官,孩子总成了被告……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个上初中的男孩说,“家长除了关爱我以外,是世界上最不把我看成独立存在个体的人,家长永远只凭自己的直觉和自己的需要对我的行为做出判断,因为他们永远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他们拥有的一部分。”
是呀,被占有式的爱包围着,孩子永远找不到自我,在家庭中也永远找不到公平和民主。这个男孩子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孩子需要被尊重,需要民主的家庭氛围,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没有谁想一站在家长面前就成了接受审判的对象,孩子们渴望获得在家庭中的发言权,渴望和家长平等对话。
游子平从会说话的那天起,就喜欢问“为什么”,游子平不停地问,爸爸妈妈不停地答,不停地学习,与游子平一起探究世间的奥妙。这种民主的家庭气氛,给游子平一片思索的天地。游子平上学后,也喜欢问老师问题。总之,无论在哪里,她都愿意表露其“真我”的一面。
一次,游子平从学校回来,进门就对正在看报纸的爸爸滔滔不断地讲起自己的成绩。原来她在中考前的模拟考试中发挥得很好,数学单科还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爸爸拍了拍游子平的肩膀说:“好样的,不愧为你老爸的女儿。”
游子平非常激动,接着又说了班里的情况,还说了其他同学的成绩。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爸爸实在不愿意打断她的话匣子,心想让她高兴也好,毕竟入学以来她第一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于是配合女儿激动的讲述,分享女儿快乐的心情。第二天,爸爸才提醒女儿不要太得意,因为马上就要中考了。
游子平的爸爸不愧是个开明的家长,他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总是“放开手”,从而创建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对游子平的健康成长真是大有益处。
我们在追求社会民主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民主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家庭民主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个家庭的民主气氛表现在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发言权、参与权,不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而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尊重。对孩子要事事用商量的口气,并且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权利,家长的任务只是给予指导,而不是替孩子作决定。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知道,千百万个民主家庭才能汇聚成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
家长要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不要滥施家长权威。家长不要老是禁止孩子做这做那,不能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去做有益的活动。
第二,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家长不要胡乱猜测,武断地下结论。如果孩子的同伴告诉你,你的孩子打了人,或是拿了别人的东西,你不要随意抄孩子的口袋,而要耐心听孩子讲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孩子会因为受委屈,慢慢地和家长疏远,变得不信任别人,不愿说真话。如果孩子真的做了错事,那就不要放过第一次,要好好进行教育。
第三,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家长切莫粗暴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孩子在同伴面前说说大话,不要一概斥为撒谎,不诚实。由于孩子年龄小,容易把幻想当现实,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有时孩子想要修理坏了的玩具,结果没成功,家长不能采用讥笑的态度:“你不是有本事吗?……瞧你有多笨!”更不能在生人面前让孩子下不了台。伤害孩子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的人。
第四,明确告诉孩子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家庭一员,应该拥有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因此,家长就应明确地告诉他,他拥有哪些权利和必须承担的义务。
第五,家长要多和孩子接触。家长尽管很忙,但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或晚饭后散步,或在柔和动听的音乐声中,相互交流一天的见闻。也可和孩子一起画画、讲故事、做游戏等。这样家庭气氛会顿时愉快起来。
第六,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攻击。当然,并不完全禁止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有时候家长的争吵也会让孩子体会到感情的复杂性,学习面对家长真实的情感,有利于孩子情感的细腻、全面发展。但坚决反对家长争吵中的相互攻击,这些充满攻击性的言辞不但无益于夫妻间矛盾的解决,还会给孩子带来恐惧、不安、怀疑。
要教会孩子自立自强
现在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爱得太过火。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说,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一律应允。过分溺爱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所以,为了培养聪慧、勤勉、坚强的下一代,家长应尽可藏起一半的爱,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质。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又问:“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笑了笑说:“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皱着眉头说:“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抚了抚小蜗牛的头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妈妈安慰小蜗牛:“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不论多么强大的靠山,总有靠不了的时候。只有教孩子自立自强,学会依靠自己,做家长的才不至于担心孩子有一天会失去“靠山”。
自立自强不是华丽的皮囊,而是帮助孩子披荆斩棘的锐利武器。很少有人能陪伴孩子的一生,明智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的心灵与身体一起成长。不仅让孩子的个子越长越高,同时教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创造价值,也就是要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将相本无种,教儿当自强。”教孩子自立自强,不仅对社会有好处,而且对孩子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利。孩子有了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便比较容易适应社会,把握机遇,发展自身。
孩子的成长谁也代替不了。将来的风风雨雨必须要他亲自经历,未来的路也必须靠他自己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创造锻炼的机会,而不是凡事包办代替,做孩子的“代言人”。所以说,教孩子自立自强需要家长理智的爱。在你把自立自强的武器交到孩子手中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你更好地担负起了对孩子的责任。因为能够放手让孩子追寻自立自强之路的家长,才是真正爱孩子的家长。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家长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家长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足够多的个人空间,让他们独立去完成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如:在孩子1周岁左右,家长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家长对孩子加以赞许,使孩子充分体验到“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乐趣。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家长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家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因此,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自立自强。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有多种方法:
第一,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家长,在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时候,家长不给予帮助,这是家长的失职。然而,当孩子有独立完成这件事情的能力时,家长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这件事。试想,如果孩子没有摔倒了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他怎样去生存?如果孩子离开了家长的呵护,他会生活得很糟,那他怎样去竞争?
第二,教孩子处理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他的自主意识,还提高了他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孩子办错事或自己能处理事情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有个小朋友和母亲到邻居家里做客,小朋友把邻居小孩漂亮的橡皮擦偷偷放进了兜里。母亲看到后没有说什么,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让她说说故事的寓意。这个小朋友想了想说:“如果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还给别人。”事后,她把别人的东西悄悄地放了回去。
第三,培养孩子责任感。培养独立的孩子,要重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后果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再会马马虎虎、草率了事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家长都要全程地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决不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要直到孩子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才能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