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寰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有意识的培养她观察描写大自然。上小学三年级时,又教她注意观察人物,观察人的心理,进而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10岁女孩任寰诗文选》就是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结晶。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称她的诗具有思辨性。在这本诗文选里,有她的观察手记,有人物速写等。
有一次,父亲带她到公园玩。临行前就告诉她:你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越细越好,回来写篇日记。这样,到了公园里,任寰就非常注意观察花、鸟、草、虫等。任寰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父亲很好地利用了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引起任寰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任寰的家长在平时也注意指导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任寰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任寰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等。
任寰的家长经常引导她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触生活,观察世界,扩大眼界,鼓励她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这为任寰后来的成功有极大作用。
巴甫洛夫说过,“在你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根源的奥秘,应当百折不挠地探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这就是说,巴甫洛夫主张观察不但要准确,而且还应达到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力图深入事物奥秘的程度。
家长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视觉精度训练
视觉精度是指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并且有意地、准确地区分物体的能力。对于小孩子来说,主要表现为不费力地看。
视觉精度训练包括以下三种:
1、视觉探索训练。家长可以将孩子喜欢的一些食物、玩具放在离孩子一定距离的地方,让孩子看这些东西,并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如果孩子说对了,家长可以奖励孩子一点儿小礼品。
2、视觉描述训练。家长可以让孩子看窗外的景物,然后描述他所看到的景象。还可以把一些物体放在离孩子不同远近的地方,然后家长描述一件物品,例如有一样圆圆的、绿色的东西,请孩子指出来。逐步提高难度,可以让孩子看图画书,然后根据书里的图画讲述故事。
3、视觉理解训练。家长事先想好一种动物,如大象或一种活动,然后不说话,只用动作表现出来,让孩子猜家长表演的是什么。如果孩子猜对了,双方交换,由孩子来表演,家长来猜。
第二,视觉协调和追踪训练
视觉协调和追踪能力是指以协调的眼动跟随和追踪物体的能力。要求孩子在头不动的情况下,眼睛可注视一个活动的物体。协调的眼动对阅读活动十分重要。孩子必须正确地掌握用眼睛扫读文字的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水平。
视觉协调和追踪训练包括以下两种:
1、一般协调训练。让孩子安静地坐好,家长拿一只球在孩子面前的地上滚动,要求孩子头不动,只依靠眼球的转动来追踪球,同时嘴里数数,数到球停下来为止。家长也可以将球做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的滚动。
2、方向训练。让孩子坐好,家长将一支铅笔放在孩子鼻子前面约1米远的地方。先将铅笔沿水平方向移动,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注意孩子追视时头不能动,如果孩子头动了,就在孩子头发上挂上一张窄长纸条。待孩子能水平追视后,再进行垂直追视,也是先将铅笔放在孩子鼻子前1米远处,再上下移动。接着进行斜线移动、旋转移动。孩子每动一次就挂一张纸条。这样游戏会变得十分有趣。当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交换角色来玩,在玩中不仅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又可以密切亲子关系。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在创造发明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每个孩子都是极具想象力的天才。还未经文明熏染的孩子,其思维模式还没有被纳入社会公认的体系中,他们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其实正是可贵的想象力的火花。鲁迅说过:“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一次,电视里正播出一个地板广告,其中有一句广告词:“好地板自己会说话。”
后来的一天中午,正在吃午饭时,电视上又播出这则广告,妈妈就顺嘴说:“小淑,地板怎么会说话呢?”
曹淑尔瞅着电视,说:“假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块地板,也许它们自己也会有家庭,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呢!”
妈妈接着说:“肯定是呀,有的木头本身就是药材,这药材就是树家族中的医生,人们有了病都会去找它看。”
曹淑尔听了妈妈的话,有了更多的想法,唧唧喳喳地就说开了:“有的树是歌唱家,小鸟的叫声其实就是它练习唱歌呢。有的树还特别有学问,人们叫它博士。”
妈妈赶紧点头称是,并说:“这些树都有自己的名字,你叫它们什么呀?”
曹淑尔想了一会说:“有两块地板,一块来自智慧树,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人们叫她艾丽丝,小学生的作业她都会做,每次都能考一百分;她的哥哥,另一块地板,是用药树做成的,叫凡卡,能治很多人类治不了的病。”
妈妈听曹淑尔这么说,也插嘴替曹淑尔想象情节,说它们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妹妹还扎着一对羊角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好像生活中真有这样一对兄妹一样。
几天过去了,曹淑尔兴冲冲地从自己的屋里拿出一叠稿子,说童话写出来了,题目就是《神奇的地板》,并念给妈妈听。妈妈听了后,先是夸女儿写得好,肯定女儿的成绩,然后指出不足,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女儿听了妈妈的意见之后,又改了很多遍,直到自己感到满意,才让妈妈打印出来,寄给了《中外童话故事》杂志,并很快在该刊发表。
瞧,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具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只要家长多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就能给家长足够的惊喜。想象力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拿孩子阅读图画书来说,图画故事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图画故事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孩子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的过程,通过想象,孩子可以把书中的画在心里转化成为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生动地再现故事场景,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还丰富了孩子的审美体验。可以说,想象力是孩子灵感的源泉,呵护孩子的想象力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第一,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人的想象总是以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为基础的。头脑里的形象是哪来的?是通过广泛接触事物、大量丰富、开阔眼界而来的。反之,孤陋寡闻,头脑中形象单调且少,想象自然狭窄、肤浅。因此,家长要从孩子幼小的时侯起,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孩子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孩子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的事物形象。
第二,让孩子多听故事。多听故事,就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使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因此,家长要让孩子经常听广播中的评书连播、电影录音剪辑、相声等节目,还要抽空多给孩子讲故事。同时,还要启发孩子自己多讲故事。开始可以复述故事,渐渐自编故事,这对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让孩子大量阅读。如果孩子能够自己看书,这对他想象能力的发展就有利了。因为靠听别人讲故事,总归有局限,如果自己通过视觉来阅读,就可以经常主动地进行再造想象。所以,只要孩子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就要及早指导孩子阅读,而且还要多给孩子买些书,为孩子大量阅读提供条件。
第四,让孩子绘画。从小教孩子画画,有助于发展他的观察力,也有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因为无论画什么,总是先想象而后才画出来的,即使三四岁的孩子,有时画东西不像样子,但可以培养他的想象能力。
第五,让孩子多实践。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支持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游戏,让孩子多想象,激发其成功的欲望,这都有助于孩子积累经验、开发想象能力。
第六,丰富孩子的语言。尽管孩子的头脑里有丰富的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形成丰富的想象。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
赏识孩子的涂鸦
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开始喜欢涂鸦,他们常常拿着蜡笔或粉笔在纸上、地上、墙上随意地画着各种图案。可是,在有的家长看来,孩子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家长甚至很烦恼孩子的乱涂乱画,总是抢下孩子手中的笔,并呵斥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不要再捣乱了,弄脏了可就不得了。”
面对孩子的涂鸦,家长不应阻挠,反而应该大力鼓励。孩子通过涂鸦感受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内心。如果家长一味反对、干涉孩子涂鸦,会扼杀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儿童时期,是对一切充满好奇、求知欲和想象力最活跃、最大胆、最率真的时期。孩子的画里充满了童心、童趣和成人难以企及的率真。孩子涂鸦是天性使然,需要家长靠兴趣引导,涂鸦对儿童的感知力、创造力的启蒙,对表现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具有特殊优势。
这一天,6岁的姜晓秋在爸爸带领下,走进市青少年宫,这里正在举行的是以“梦想乐园”为主题的幼儿原创画大赛及展览。对于参加这样的活动,姜晓秋特别感兴趣,也信心十足。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五颜六色的油画棒和大白纸后,姜晓秋开始了她的创作。先是福娃贝贝跃然纸上,接着是一艘小船,一个多小时后,“我的奥运梦想”作品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那种想象力,那种充满梦幻色彩的童真,让朝夕相处的爸爸大吃一惊,当得知女儿获奖的消息后,全家人欣喜不已。
姜晓秋能取得这样的小成就可是有根源的。姜晓秋从一岁多起便喜欢夺过大人手中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到了3岁时,这种现象更加强烈,有时姜晓秋找不到纸,甚至会在墙壁、桌子上涂抹,因此没少挨吵挨打。歪歪扭扭的线条、没有规则的界面、微笑的纽扣、长了翅膀的火车等都会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涂鸦作品上。这些成年人看似胡来、不讲章法的画作,她却画得津津有味,也乐于欣赏,并很想博得家人的赞赏。后来,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姜晓秋在幼儿园附近报了绘画班,走进这里,她仿佛走进了天堂,每周都要将两幅色彩大胆浓烈、创意奇特的画作带回家,供大家欣赏。“看到孩子拿笔表达,千万不要打击,要鼓励她、指导她,只有这样她的想象力、创造力才会激发出来。”指导老师肖老师对姜晓秋爸爸说。
从那个时候开始,爸爸开始注意女儿涂鸦,也看到她不少得意的画作,并主动带她参加了不少幼儿的原创画比赛,“我的家”、“我是一名宇航员”等作品都在各级幼儿画展中得了奖。
如今,姜晓秋是班级里最能异想天开的孩子,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超乎寻常,同时她又是一名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敢于表现自己的孩子。
涂鸦看似很随意,却是孩子对身边事物感兴趣、想表达认识的一种行动。涂鸦在客观上对增强孩子手、眼、脑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同时,通过涂鸦,可以激发幼儿绘画潜能,让孩子自己动手,留下童年的点点滴滴,自然地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及审美观。另外,涂鸦还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牙牙学语的宝宝,往往表达不清楚自己的需求,绘画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性情的稳定发展及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涂鸦还能帮助幼儿宣泄不良情绪,满足幼儿在动作上自然发展的需求,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提高孩子学习的信心,增强孩子发表、创造、审美与欣赏的能力。
要让孩子自由地涂鸦,家长应怎样做呢?在此,给家长几点建议:
第一,设置情景引导孩子发散思维。孩子涂鸦,家长喜欢用大人的思维来衡量孩子的作品,线画得不直啦,画画得不像啦,甚至对孩子一些创造性的好作品,一句“没道理”就把它否定了,不仅打击孩子创作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他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两方面却是孩子作画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鼓励孩子发现不同、发现自我。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却没有留意到他的独特之处。男孩爱画车、坦克、高楼,女孩则爱画花草树木、小草,有的孩子落笔大胆,有的孩子则非常细腻。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大力赞赏孩子的不同点。
第三,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作品。涂鸦是孩子的“另一种童言”,也是承接、释放孩子情感的载体。当孩子涂画出一幅幅“作品”时,面对他的杰作,家长说什么、怎么说甚至家长的眼神、动作都会对他产生影响,令他信心百倍或让他深感失落。因此,面对涂鸦中的孩子,必须正确面对他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