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也有节律。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健全,神经细胞容易疲劳,睡眠时间要多些。新生儿每天以睡18~20小时为宜,6个月至1岁的儿童以14小时为宜,3~7岁以11~12小时为宜,12~17岁以9小时为宜,而老人5~6小时就够了。假使你有充足的睡眠,就能保证精力充沛,思路清晰、记忆力好。有人经常“挑灯夜战”,长此以往,会破坏生命的节律,日后却要偿还数倍的时间,才得以恢复疲劳。
同时,科学研究证明,夜间睡眠是由4~6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严格交替组成的,人在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2点是睡得最为深沉,对恢复疲劳效果最好。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适宜睡眠的时间是晚上9~10点,一直到第二天5~6点。如果要熬夜,最好不要超过12点,以免错过了最佳睡眠时间。在此,建议家长指导孩子科学地运筹时间,建立科学的“睡眠动力定型”,以求消除疲劳,使大脑保持清醒。
熟知孩子的记忆力特点
朱磊在还没有上学以前,特别喜欢玩汽车玩具。有一次,妈妈给他买了一组十只装的小汽车玩具,朱磊在玩这组汽车的游戏中,很快就识别了小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大客车、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起重车、水泥搅拌车、大货车等,并学会了数1~10这10个数字。朱磊的爸爸妈妈对此十分自豪,每碰到熟人都要“炫耀”一番,而每个人听后都很赞叹,说朱磊记忆力好,以后一定有出息。每每此时,朱磊的爸爸妈妈都乐开了花。
转眼到了朱磊上学的年龄,在学校里,朱磊的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听,从不开小差。他也不是个贪玩的孩子,平时一放学,就回家做功课,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可谓不长。然而,如此认真的学习态度,却没有换来好成绩。对此,朱磊的解释是,“无论怎么努力,就是记不住老师讲的内容,记得快,忘得也快,特别是考试时,绞尽脑汁也回忆不起来。”对此,朱磊的爸爸妈妈很着急,他们为了帮助朱磊提高记忆力,想尽了各种办法,可一点成效都没有。这让他们十分不解,孩子小时候记忆力可是超强的,怎么越大越退步了呢?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像故事中朱磊的家长所遇到的难题——“孩子越大记忆力越差”。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孩子记忆力的好坏,往往与家长是否科学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上学前与上学后记忆力的特点都不一样,这就要求家长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诚然,孩子的记忆力与成年人不一样。了解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记忆力特点,有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幼儿时期孩子的记忆力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其记忆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容易遗忘。因此,大部分人都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绪反映,如果重复多次后,他们能够不费力地记住。如喜爱的玩具、动物、道路、词汇等等,但此时还是无意记忆、形象记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孩子整个幼儿时期的记忆特点都是形象性,他们识记形象直观的材料,要比识记抽象的原理和词汇容易得多。而在识记词汇的过程中,生动形象化的描述又比抽象的概念容易接受。
孩子学龄前期的记忆特点有所改变。4岁以后,孩子的记忆力就有可能终生难忘,但是,由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时的记忆基本上还是属于形象记忆。4岁以后,孩子记忆的有意性就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不仅能识记和回忆需要的材料,还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帮助自己加强记忆。这个时期,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它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因为靠无意记忆所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片断的、是不完善的。
学龄初期,孩子的思维会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这种质变是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开始时常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及不自觉性。在整个学龄期,孩子的抽象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理解能力也不断发展,中、高年级的孩子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经验的增长,间接理解逐步占主导地位,并能理解一定的抽象内容。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孩子掌握了概括和推理能力,由于这些思维技术的掌握,这个时候孩子获得的记忆力也在迅猛地提高。孩子或许强记不住几首唐诗,但却能够有技巧地记住地图上繁多的城市名称。
当孩子上学后,有意记忆开始占主导地位,而且,从记忆方法来说,由于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会越来越倾向于意义识记,逐渐地从机械记忆过渡到意义记忆。他们对于需要识记的材料会努力去理解,然后进行一定的信息加工,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力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需要加入一些专业的记忆力的训练以保证孩子的记忆力适应学习的需要。
孩子在6岁时,大脑已经接近成人的发育水平了。所以,进入童年期孩子的记忆力不像学前期发展得那么迅速,但在11岁以前仍有显著的提高,其记忆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记忆储存时间也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均在发展,但有意记忆发展更快,此时已占主导地位。随着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提高和改进,有意记忆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其中抽象记忆快速发展,逐渐占主导地位。
10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复述、归类和系列化这样的记忆策略了。实验表明,孩子掌握背诵策略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5岁的儿童只有10%有复述的行为,7岁有60%,10岁达到85%。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自己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自己分类一些词语,将相同意思的词归为一类,并将不同意义的词挑出来。
总之,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不能盲目,不能迷信,要因势利导,从了解孩子的记忆力特点开始。
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
记忆力是人类自然赋有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实际生活中,记忆力的强弱因人而异,但同时,记忆力又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其记忆力强弱受外界影响的比率更大。
以下所列举的因素,对孩子的记忆力造成严重的威胁,家长应给予重视。
·压力和不安影响记忆力
严重的情绪危机和压力不但会对记忆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导致身心失衡,让人感觉很压抑,使精神生活笼罩在一片阴影中。举例而言,被抢劫的人往往很难正确地描绘出罪犯的长相和特征,即使能描述出来一些,也不完全准确。大体上说来,通常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罪犯的凶器和自己如何能逃跑上面。此时,生存的压力过大,人们能仔细记住罪犯的能力便大大降低,有的甚至降为零。
有的人容易情绪紧张、不安,动不动就发出悲观消极的感叹,老是抱着负面想法的人很容易忽视生活中正面的、积极的因素,“忧郁”往往使人们陷于悲观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沉溺于过去,对于未来充满恐惧,这样的状态直接导致其注意力不断降低,集中注意力的功能也不断被弱化,记忆的能力当然日渐衰退。
但同时,心理学家表示,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记忆力。轻微的压力比没有任何压力更能帮助人们发挥潜能。比如说升学压力过大固然不好,但是完全不当一回事同样也不是好事。物极必反,“人无压力轻飘飘”,同样也做不好什么事情。
所以,这就是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是应该的,但不能过度。
·睡眠质量影响记忆力
我们的许多灵感都是在酣睡后的早晨出现的。睡眠可以解除大脑疲劳,同时制造大脑需要的含氧化合物,为觉醒后的思维和记忆做好充分的准备。适度睡眠为记忆和创造提供了物质准备,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对促进记忆巩固起着积极的作用。2000年12月,美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个新发现:考试之前熬通宵的人第二天反而记不住所需内容了。研究人员发现,在学习和练习完新东西后好好睡一觉的人,第二天所能记起的东西要多于那些学习完同样的东西后整夜不睡觉的人。
熬夜会损害记忆。有的孩子常常熬夜甚至通宵学习,效果反而不高。如果缺少睡眠,或服用能减少快速眼动睡眠的抗抑郁症的药物,就会出现疲劳、头昏脑胀、眼花心慌、食欲不振等感觉,导致警觉性差、情绪不佳、影响记忆力。
大量事实证明,拥有充分的睡眠,保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最可靠的能长久促进记忆力发展的好办法。要获得深度良好的睡眠,睡前最好避免饮食,不要做剧烈运动,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睡眠前考虑太多问题,更不要依赖安眠药。
·不良嗜好影响记忆力
1.饮酒过量
适量的酒精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使身体活性化。但是,对记忆而言,酒精却是百害而无一利。饮酒过量不但会给生活带来种种麻烦,还会导致部分记忆的丧失。由于酒精对脑细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会发生暂时性记忆丧失。
当酒精在人体内被分解时,大脑活动所需的维生素B群就会被大量消耗,严重的酒精中毒会使神经细胞受到破坏,引发幻觉或神经错乱,更严重的,甚至导致精神分裂。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喝酒不是什么坏事,对今后走向社会有帮助,但是,切记应以不损害身体健康为前提。
2.吸烟
有个家长诉苦,“刚开始发现孩子吸烟时,没有及时劝阻,等到他上中学了,没想到,他变本加厉,天天烟不离口。”吸烟对孩子的身体会造成很多的损害,更直接的后果是,会使孩子的记忆力减退。
很多研究者的结果都表明,吸烟加速记忆力丧失。最新研究还显示,烟瘾大的人,即一周抽上15根香烟以上的烟客,长久记忆与日常记忆都比常人差。
·营养不当影响记忆力
营养不良以及营养不当对记忆力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很多孩子由于每天所吃的食物搭配不当,身体所必须的部分营养丢失,导致上课注意力差、记忆力下降,可家长并没有意识到。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适当食用包含天然神经化学的物质可以增强智力,同时还能防止大脑老化。这些有助记忆的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脂肪含量高的鱼类、糖、维生素B等。
营养保健专家也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对大脑十分有益,如:坚果、全麦面包、豆腐、南瓜、蛋黄、葡萄柚、深海鱼以及肝脏和肉类等。孩子不妨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