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妈妈看似冷酷,但是,它却懂得小燕子应该离开妈妈,学会自己去捕食,这样才能独自生存下去。因此,要想让你的孩子今后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有担当,就应该把孩子推出门去,让他们自己去经历生活的磨难,经历风雨的袭击。具体到生活中,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让孩子从小有自己动手、劳动的经历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哈佛大学就对波士顿的456名男孩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在这些孩子进入中年的时候,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管此人的智力、家境、种族或受教育的程度如何,也不管他们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从小参加劳动和工作的人,即使只在家里做一些简单家务的人,生活得要比没有劳动经验的人更充实、更美满。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所谓“不劳动者不得食”。从小就经历过劳动的孩子,能够体验到通过劳动而获得正当报酬的愉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金钱,也不会梦想成为暴发户。他们更会把用汗水挣来的钱花到有价值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容易,更加善解人意,更懂得爱与尊重自己的父母。
西欧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积极鼓励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一些脏的事情、难的事情和危险的事情,即使是贵族阶层和富有阶层也一样。欧洲著名的哈普斯堡王室至今保存着这样的传统,在孩子7岁的时候,就开始让他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农家劳动;世界级大富翁兼慈善事业家洛克菲勒家族也有类似的规矩,在孩子7岁的时候,家长就开始让孩子自己通过劳动和工作赚零用钱。这种做法正是值得我们中国的家长学习和借鉴的。
2.让孩子到农村去生活
林诚是一位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他的父母为了让他了解农村,学习一些农业知识,经受劳动的锻炼,在2005年暑假期间,把他送到了农村老家,跟着爷爷下地劳动。
林诚换上奶奶拿来的粗布衣服,走到骄阳高照的田间,一招一式地跟爷爷到田里去锄草、耕种一些时令菜蔬。
爷爷耐心地告诉孙子,别小瞧庄稼活,一道工序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产量。林诚在撒种时,常将种子扔到田埂的外边,爷爷就让他拣起来,细细地讲给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道理。
林诚认真地聆听着,他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学问,而自己以前居然都不知道。
在村里,林诚还发现与自己同龄的林舫居然连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原因是家里太穷,上不起学,他深深地同情林舫,更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后来,他跟妈妈说了这件事情,要资助林舫上学……
林诚回到城里后,在作文《暑假最难忘的一件事》中写道:“暑假里,最难忘的事情不是到旱冰场与朋友一起滑旱冰,也不是到游泳馆跟老师学游泳,更不是吃了哪些美味佳肴。而是我在农村的那些深刻体验。在我看来,这些体验是我在书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
更令妈妈惊喜的是,回城以后的林诚学习自觉多了,从来不用妈妈督促。
专家认为,让孩子体验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幸福,会让孩子心怀感恩,更会培养出孩子博爱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担心让孩子吃苦,实际上,孩子只有体验到“苦”的滋味,才能珍惜“甜美”的生活。才能懂得同情、体谅、关爱与理解。
3.别让孩子的生活太优越
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生活的过于优越,不能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应该让孩子知道,很多东西并不是自己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这好比只有努力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赢得尊敬一样。一个不努力的人,永远不可能有所收获的。
4.让孩子体验困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确存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家庭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去克服,从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优良品质。
有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这位家长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
开始的时候,孩子觉得爸爸不近人情,但慢慢地他习惯了这种方式,觉得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在路途中看到一些新鲜的事物,比一天到晚家里一学校,学校一家里要强得多。
当然,给孩子设置的困难,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的情绪,从而更加逃避困难。
此外,让孩子体验成功、体验失败、经历挫折、体验爱与被爱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去了解生活的本质,更健康地成长。
良好品质奠定孩子人生的根基
品质,从字面上理解,应当包括品格和素质两方面。我们这里所说的品质培养,偏重于“品格”的养成,即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以及面对挫折的能力等。
对于孩子来说,好品质的养成远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因为,孩子的品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知识和技能却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吸收与更新。“没有品格,教育只完成了一半”。良好品质的养成,能构建健康的人格,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家长应从小重视孩子诚实、守信、善良、真诚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一般来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抓孩子的品质培养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孩子的良好品质是靠父母平时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的。只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所见、所闻、所遇、所为的事情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例如,父母要求孩子真诚待人,那么平时就应当经常给孩子讲真诚待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孩子知道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要求孩子持之以恒,那么就应当帮助孩子树立完成每一项具体任务时的信心,同时,也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不管做什么事都能持之以恒的品质。
2.从小事抓孩子的品质培养
孩子的良好品质,是在具体甚至是细微的事情中养成的。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家长应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人手。
很多孩子在上学期间,有时候看到别的同学的什么文具比较喜欢,因为对所有权的概念还不是太明确,就会偷偷地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尽管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还不宜定论为“偷”,但如果不及时指出并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到孩子良好品质的养成。
小莜今年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放学回家,妈妈发现小莜的笔盒里有一块漂亮的斑马橡皮。妈妈问橡皮哪里来的,小莜吞吞吐吐地告诉妈妈,是同桌的,因为自己很喜欢,就“带”回来了。
妈妈抓住机会跟小莜讲了“不拿别人东西”的种种道理,要求她第二天将这块橡皮还给同桌,还承诺:“如果你喜欢,妈妈明天也去给你买一块同样的橡皮”。
第二天,小莜将橡皮还给了同桌,妈妈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从那之后,小莜即使对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没私自拿过。
3.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而是指家风好。
家长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同小可。家长的信念、情绪、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加上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好模仿的特点,家长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曾有这样一个广告,三个孩子在一起比谁的爸爸勇敢。一个孩子说:“我爸爸开车看到红灯闯了过去,你们的爸爸敢吗?”家长即使不教孩子学这些,但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受到了感染。因此,家长自身的修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正确的教养态度和生活方式、和睦的家庭氛围等,都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到极其关键而久远的影响。
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尤其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和教育孩子。平时,家长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以身作则,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比如,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首先要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要求孩子遵守诺言,自己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不能忘记。只有这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有说服力,孩子才能服从家长的教育,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这些外在学来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4.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家长还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宽容来对待孩子,和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和矛盾,一起去观察世界、理解生活、判断事物。如此,才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独立见解、健全人格和其他一切优秀品质,使孩子真正成为大家眼里的“好孩子”。
5.让孩子自己去辨别是非
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引导他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
每天带孩子上学乘公共汽车,每当看到人们发生争执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家长听,他们为什么而争执?谁对谁不对?应该怎么解决?孩子说完之后,当家长的再做指导。
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大增强。
高尔基说过,“单单爱孩子,母鸡也会这样做,可是我们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公共事业,从事这种事业的人必须了解孩子的需要。”
作为家长,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但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美好的品质,那你就给了孩子一份最为珍贵的成长礼物,一个成功的人生。
好习惯是成长的助推器
《十万个为什么》里有这么一问:
一颗子弹头没有多重,而且是铅做的,用钢板就能压扁它。但是,它从枪膛里飞出来,能够穿透几毫米厚的钢板,这是为什么?
答案是:速度和惯性让它拥有了这样超凡的力量。
正如培根说的:“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事实也是如此,良好的、坚持恒久的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反之,不良的习惯会降低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有些坏习惯甚至会给人的一生带来不良影响。
有这样一则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海地一家知名企业招工,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但是要求也非常严格。一些高学历、有经验的年轻人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最后一关。最后一关是由公司的总经理面试,应聘者来到会议室,总经理对他们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几分钟。”总经理离开后,这些人走到总经理的座位前,随手拿起总经理的文件翻看,有的一边看还一边指指点点,有的甚至说些粗话。
过了几分钟,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
这些人感到很吃惊:“怎么面试还没开始就把我们拒之门外了?”
总经理说:“在我刚刚离开的几分钟里,对你们的考察就是公司最后一道面试题,而你们的表现都令公司很失望,公司不会录用一些有不良习惯的人。”这些人听到后,部愣住了。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常识,更谈不上习惯养成。
无独有偶,还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个穷人,偶然得到了一本书。就像金庸笔下的武功秘籍一样,这本书里面夹着一张藏宝秘籍。秘籍上写着:在某处海边可以找到一块魔石,用它可以点石成金。但是这块魔石的外观和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魔石摸起来是温暖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为了寻找那块温暖的石头,这个穷人离开了家,来到海边,过起了风餐露宿的生活。
海滩上有无数的石头,这个人想:“我要是一块一块摸过去的话,根本就记不住哪块石头被摸过,也就无法辨认真正的魔石。”所以,他每当捡起一块石头觉得冰凉的话,就往海里扔,用这种方法避免摸到重复的石头。一天过去了,他捡起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温暖的。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有找到那块魔石。但是,他毫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
有一天早上,他又捡起一块石头,随手扔进了海里,石头出手后才突然醒悟——这块石头是温暖的!可是他因为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而扔掉了它。扔石头这个动作太具有习惯性了,已经到了不假思索、自然而然的地步,以致当他历经磨难、梦寐以求的东西出现时,他却与宝贝失之交臂。
这两则故事,场景不同,时代不同,但教训却同样深刻。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坏习惯,却有可能让我们与幸运擦肩而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与之相反,良好的习惯会给人带来机会和成功。
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人中,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从小养成了好习惯。
富兰克林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著名的作家、外交家、画家、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他的成功都来源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
在富兰克林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列出了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几种习惯: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和谦逊。富兰克林每天都看着这些条件,然后告诫自己,一定要养成这些获得成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