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6038700000007

第7章 好习惯是成功的助推器(3)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只是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的很多事情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守时不是一件小事,它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生活作风与一贯的行事方式。如果你从小就有守时的观念,一定能够凭着意志与恒心做成生命里许多非常重要的事情。

实际上,守时对孩子有很多好处:守时是赢得信誉的保障;守时的孩子心态上更积极、更健康;守时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不畏难的情绪,不论刮风下雨,他们都不找任何借口,总是依时守信,这样的孩子更有意志力,在今后也更容易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这将有益于孩子一生。

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一个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要由成人管理、约束与引导,最终达到孩子的自我管理,并形成习惯。

规则是指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由全体或参与者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社会是一个整体,规则意识将影响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无法在社会立足。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不可缺少。

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

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盘子必须用水洗7遍,这样才算是合格的。如果不洗7遍,就算是没有洗干净。

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工资的,这个留学生为了能洗得更快一点多赚到钱,每次洗盘子都少洗了一两遍,结果,劳动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他自以为自己这样干得漂亮,不禁非常得意。

日本的同学向他请教经验,他毫不忌讳地说:“这太容易了,少洗俩遍就行了,反正都已经洗干净了,谁能知道呢?”这个同学,听了摇了摇头,默默地走开了。从此,跟他的关系疏远了,他非常不明白,自己好心帮助别人,为什么这个同学不领情呢?真是死脑筋那,他这样想。

有一次,餐馆的老板来抽查盘子清洗的情况。在抽查的过程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洁程度不够,就责问这位留学生。这位留学生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申辩说:“洗5遍与洗7遍的差别并不大,都洗干净了,为什么一定要洗7遍呢?”

老板淡淡地说:“在你看来差别不大的事情,问题其实很大,这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守规则的人,所以,请你离开吧!”

这件事让这位青年印象深刻,他终于尝到了不守规则的危害。从此,做什么事情都按规则办事。终于又赢得了他人的信任!

孩子,如果每个人都不想按照“规则”做事,那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必然都是一些让人没有安全感的东西。这些将影响到我们正常生活的进展。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是可以搞特殊的。妈妈可以通过《“强项令”的由来》告诉孩子这个道理——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姐姐湖阳公主感情很深,赏赐她很多财物,对她也特别宽容。

一次,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犯罪后逃到了湖阳公主的家里躲了起来。地方官不敢到湖阳公主家里捕人,此案以至成为悬案。

洛阳令董宣秉性正直,一心想抓住这个罪犯,将他绳之于法。但他也不能闯进湖阳公主家里去抓人,就用了个笨办法,一直守候在湖阳公主的家门口,等待那个杀人的家奴出来。

果然,过了些日子,那家奴替湖阳公主驾车,趾高气扬地随公主出来闲逛。董宣立刻上前截住公主的马车,不让前行,并要公主交出杀人的凶犯。湖阳公主大骂董宣,董宣毫不畏惧,拔出佩剑,说:“公主藏匿罪犯,按律应该连坐。”

然后,董宣当场挥剑,解决了这个恶奴,然后向公主谢罪请行。

公主一怒之下,气冲冲地进入宫中,向刘秀哭诉了一番。

刘秀也大怒,立即召董宣入宫,责备他冲撞公主一事,并命左右用木棒击打董宣。董宣向刘秀叩头说:“愿陛下容我说一句话,然后死而无。怨。”他接着说:?‘陛下圣德,中兴汉朝,却让湖阳公主纵家奴杀人,陛下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让陛下木棒相加,就让我自杀吧!”说毕,便以头撞柱,血流满面。

刘秀觉得董宣说的有道理,便让左右扶住董宣,不让他再撞,然后让他向公主叩头谢罪。但董宣认为自己没有罪过,不肯叩头谢罪。刘秀就命令左右揪住董宣的头往下按。但董宣两只手撑在地上,强梗着脖子就是不低头。

湖阳公主见此情景,对刘秀说:“你为布衣平民的时候,家里藏了罪犯,官吏都不敢去搜捕。现在当了天子,难道连一个洛阳令都管不了了吗?”

“天子和平民不一样。”刘秀笑着回答了姐姐之后,见董宣始终不肯就范,也觉得没有办法,只好对董宣说:“你的脖子可真硬啊!强项令,出去吧!”

从此,董宣便有了“强项令”的美称。

你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公主,也是不能例外的。所以,我们不仅要遵守规则,也应该有做事情的原则。不能因为害怕别人的权势,就畏惧得连原则都不讲了,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别人的敬重的。

那么,有哪些规则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哪些规则呢?

(1)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孩子不得骑车带人,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乘车要购买车月票,按秩序排队上车。

(2)在学校学习期间,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课间不得在楼内打闹,不得大声喧哗;保持教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杂物。

(3)在购物时,要自觉遵守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秩序,购物要排队。

(4)当你带孩子参观文化场馆或公园、名胜古迹时,要让孩子明白应该自觉维持公共秩序,参观游玩要排队;注意自觉保护公共场馆设施,保持文化场馆、名胜古迹的卫生,不得乱写乱画、乱扔杂物,不得践踏草坪、毁坏花草树木等。

(5)在观看影视话剧时,要注意剧场秩序,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起哄吹口哨、鼓倒掌等。

(6)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不随地吐痰,保持公共卫生;上厕所应该冲洗抽水马桶;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

(7)如果有事情需要出门,要跟家长打招呼,这不仅仅是礼貌,更是一种起码的规矩,就像在学校不能上课时要请假一样。

做事毛毛糙糙不可取

在这个越来越趋于浮躁的社会里,心浮气躁成了一种社会通病。越来越多的人无法静下心来踏实做事,每个人都匆匆忙忙,每个人都迫切地希望用最快的方式获得成功。孩子也一样,因为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很多事情不能做好。这样,越是心情迫切,离成功也就越远。

有一位心理专家指出,“做事心浮气躁、不踏实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最大敌人。”是的,如果孩子受到这种习惯的左右,将很难做好一件事情,今后更不可能有所建树。

猪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和老三。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老大比较外向,老二属于中和——内外向兼之,老三则比较内向。

一天,猪妈妈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都长大了,每个人去盖一间房子,看谁的本领大!”

老大用稻草很快就盖了一个漂亮的稻草房子睡起觉来。

老二一看哥哥的房子都盖好了,他听说木房子既结实又好看。于是就拾来几根木棍,盖起了木房子。很快,木房子也盖好了,老二开心地睡起午觉来。

只有老三想好好建一个结结实实的砖房子。老大、老二睡醒了来找老三玩,但老三还是认真地盖房子,没有时间理他们。到了傍晚,老三终于盖好了一个又结实又漂亮的砖房子。

有一天,从树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它饿得嗷嗷直叫。

大灰狼看见老大的稻草房,就“呼”地吹了一口气,草房子被吹散了。

老大拔腿就跑到老二的木房子里,大灰狼追上来恶狠狠地说:“别以为躲进木房子我就吃不了你们,我照吃不误!”说着,大灰狼又使劲地吹了几下,不一会木房子也被吹散了。

老大、老二连忙跑到老三的砖房子里躲了起来。大灰狼追过来,用尽全身的力气,“呼”“呼”地吹起来,可是砖房子却纹丝不动。

大灰狼又气又累,他看见屋顶上有一个烟囱,便想从上面爬进老三的房子里。

聪明的老三早已在烟囱下烧开了一大锅滚烫的热水。大灰狼爬进来时正好掉进了大锅里,不一会儿就被烫死了。

老大、老二觉得很惭愧,都是因为贪快才建了不结实的房子,导致自己差点被狼吃掉了。他们决心以后向老三学习,做什么事情都踏踏实实、不贪快了。

孩子,贪快的心理要不得,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好,是需要认真、踏实的态度的。因为认真踏实,小猪才能建出大灰狼也没有办法吹到的房子,因为认真踏实,小猪才免去了被大灰狼吃掉的命运。

除了心浮气躁,马虎大意、丢三落四同样也是做事情不认真、不踏实的表现。如果你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就有必要让他们了解其害处,以避免犯更大的错误。《马虎的胖大嫂》告诉孩子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从前有个胖嫂,这个人性格马马虎虎的,做什么事情都丢三落四,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天晚上,她把宝宝哄着睡着了,然后她拿起一件外衣往睡着的宝宝身上盖,这时有人叫她:“胖嫂,你妈来信了!”。

胖嫂忙把外衣往枕头上一丢,就慌慌张张地跑出去看信了。她没看两行,就叫起来:“哎呀,不好了,妈妈病重,躺在床上了!我得赶快回家看妈妈!”

说罢,胖嫂就扔下信,用外衣把“宝宝”一裹,抱起来就跑出屋了。胖嫂出门后,慌不择路,跑进了冬瓜地里,一不留神被冬瓜绊倒在地,怀里的“宝宝”也不知道被扔到哪去了。

天太黑,胖嫂看不见“宝宝”,她趴在地上摸呀,找呀,摸见了自己的外衣,而那件外衣正好落在了一个冬瓜上。胖嫂还以为冬瓜就是“宝宝”,看都不看,抱起冬瓜就接着往妈妈家里赶。

费尽周折,胖嫂终于到了妈妈家,出来开门的正巧是妈妈。胖嫂一脸疑惑地问:“妈,你不是生病了吗?”

妈妈摇摇头,笑着说:“我不是在信上写了么,生病了,吃了医生给的药,很快就好啦!你没看完信就跑出来了吧?”

胖嫂的妈妈说着,伸手就去接胖嫂怀里的宝宝。可是她一接过来一声就大声惊叫:“哎呀,宝宝呢?你怎么抱个冬瓜来了?”

胖嫂心想,坏了!宝宝肯定丢在冬瓜地了。母女俩急忙去冬瓜地里找宝宝,然而,没找见宝宝却找到胖嫂家的大枕头。胖嫂这才明白过来:“哎呀,又错了!宝宝肯定还在家里呢。我着急跑出门,肯定把枕头当宝宝了!”

这是一则充满趣味的故事,你的孩子在听了这个小故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或许,他在捧腹大笑之余已经敏感地察觉到了你真正想要说的意思。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故事教育法达到效果了。或许,他只是懵懂地理解这个笑话,但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时你就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和想法。因为有这个小故事做铺垫,孩子一定能够乐意接受你的建议与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培养孩子做事情踏实、严谨认真的习惯呢?

第一,教育孩子立长志。家长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培养孩子踏实、认真做事的习惯十分有利。

第二,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包括要求孩子做事情先思考后行动、做事情要有始有终等等。

第三,放手让孩子独立,自己的钉子自己碰。经过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以后,家长还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孩子没有做好,就只能自己去承担没有做好事情的不良后果,让孩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告别拖拖拉拉的恶习

拖拉不仅是一种态度问题,更有一种病态。做事拖拉的人通常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拼命抱佛脚。这样的做事习惯往往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为无法在最后期限前完成指定的任务而一次次失去成功的机会。所以,拖拉是阻碍个人成长的绊脚石。培养孩子做事情不拖拉的习惯,能让孩子抓住许多美好的光阴,获得更多成功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