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为人的豪格,对自己的演技这次也有了足够的自信。不过他还是有些明智的,他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表演有多好,事实上,他觉得这相当的拙劣。
之所以十四叔上了当,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上当。如果不是他上了那个叫饶安的明军的当,也不会落得这样的一个结果。对于这一点,豪格甚至有点同情多铎。
当然了,现在不是对多铎同情的时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料理好自己的事。既然是诈降,就要有一个明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案才行,不然一切都会是抓瞎。
皇太极和他的儿子豪格都觉得,三天已经够了。他们完全可以在这三天里,制定出一个周密的计划。
亲王的丧仪也是比较宏大的,两黄旗参将以下的将士,和满城的老百姓,都如丧考妣一样。以为皇太极真的死了,大清政权马上就要没有交代的是,盛京城是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相当的大,至少比铁岭要大一些的。
这里不仅仅有士兵,还有老百姓,这里的老百姓也是很怪异的族群,因为他们一直认为大清对大明搞扩张政策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阿道夫一直觉得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政,非得把犹太人干掉是一个概念。
现在正是这群人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打下一座城以后,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就是屠城。把老百姓给杀个差不多才算事。
在这些盛京城居民的思维里,他们的末日已经到了,皇帝自杀了。两黄旗和两白旗剩余的部队都要像大明倒戈了。这样,能够有几个人还能够在这覆巢之下活下来,真的是一件不好说的事情。
有时候,你最是什么样的人,就最怕什么样的人,所有有句话说的好,那就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周兴和来俊臣那个请君入瓮的故事,信乎!
他们不知道,有一种治国理念,叫做仁厚。有一种部队,叫做仁义之师。这种仁义,自然不是宋公不击半渡那种仁义,而是在完全可以掌控你的生命的时候。却放过你!
这也是人和牲畜有什么样的区别了,在牲畜的世界里,猫吃鱼,狗吃肉,食物链是一环套着一环的,无论是谁都盖莫能够例外。而人则是不同的。
大明的边军从来不会去侵略,去挑衅,但是绝不会惧怕任何的挑衅,他们永远是自信的,他们的战斗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亲人。战争只是为了促进和平。
这些,清军或者清廷的顺民们是永远不会了解的。他们太过于迷信暴力和强权,而忘却了最本源的东西不是这些。当然,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到了彻底糟心的地步,只是这些下层军官和士兵,以及普通老百姓的臆想。
当然为了把戏做的更真实一些,豪格不能把这些真实的情况推而广之,因为多铎的耳目也不是吃干饭的。很可能在两黄旗里也有他安排的坐探也未可知。
不过对于参将衔以上的将佐们,豪格还是有信心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他一手考验和提拨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家小随时都是皇帝一支独立卫队的视线里,如果他们有什么反常举动的话,会祸及家人。
转过来再说多铎这边,他们对豪格放下派出了警戒哨之后,就派出人向山海关报告了这个消息。听到这个消息的袁应文却出乎意料的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
作为一个官场老人,袁应文固然是一身的正气,却也是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了,他总是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至于到底是哪里不对劲,一时半会的还说不清楚。
这个时候,皇帝关于怎么安置多铎和多尔衮的诏书已经到了山海关了。正好借着这个由头,试探一下多尔衮和多铎是否是诚心归顺。于是他告诉孙云衣副将说,:“云衣,你就辛苦一趟,去像多铎和多尔衮宣旨吧。”
孙云衣点点头,说了声是,这就要走。袁应文把他叫住了,说,:“这样前去,有什么威权可说,我给你山海关经略的半副仪仗,另外派给你五百精兵,策应万全!”。
对于老上司的好心,孙云衣倒是领情的,但是他有些哭笑不得,多铎和多尔衮,大致还有一万五左右的兵力,你带五百精兵就能策应万全了?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动手的话,五百名士兵根本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他这样的想法自然是瞒不过袁应文的眼睛,但是袁应文接下来的话给他吃了定心丸。第一,饶安手里还有一千人。这一千人打一万人自然是没谱的,但是凭借白龙分队的战力,如果真的有突发情况,撤退还是可以指望的!另外一个就是,这五百精兵都有一个名字,一个让任何人听到都会肃然起敬的名字,关宁铁骑!
有了这两点,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收拾收拾东西就上路吧,当然,他也没有带着袁大人的仪仗队,这倒不是因为他不喜欢摆谱,只是觉得在这个时候,弄这花架子也没必要。人家在那边还是王爷呢,什么仪仗没见过。
所以他只是带着圣旨,点齐了五百人也就出发了。很快就畅通无阻的进入了豫王府邸。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他们怎么进入盛京城的。答案很清晰明确,是走进去的。
为什么能够走进去呢,那是因为盛京城防原来的守军已经都被干掉了。现在接防的都是多铎的人,而且统领这些人的,竟然也是一个老熟人,没错,这个人就是赵大荣。
多尔衮和多铎这些日子以来就一直在考虑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他们投奔了大明以后,崇祯能给个什么官做。这是一个相当值得考虑的问题。如今,圣旨总算是到了。
两个人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准备接旨的,孙云衣按照上面的指示先说了一句,:“有旨意,多尔衮、多铎接旨免跪!”。两人谢恩之后,孙云衣展开圣旨,开始宣读。
本来还是满脸憧憬的两个人,越听越觉得不是个滋味。两人在大清好歹算是王爷,怎么到了大明,成了什么将军和中尉了。两人的脸色开始晴转多云了。
饶安多机灵啊,立刻找话题说,:“天恩浩荡,两位老兄,获得如此显爵,难道还有什么犹豫不觉,还不接旨吗?”。
面对着一脸真诚的饶安,多铎恨不得上去踢两脚解解恨,什么破显爵,这什么将军中尉的,在大明宗室的封爵里,应该是最末等的的爵位了。不过幸亏没有封什么子爵男爵的。
眼见多铎就要发作,饶安抢先说道,:“我饶安为了大明,披坚执锐,深入腹地,都没有封爵,如今还是个参议道。两位老兄就不要挑肥拣瘦了的。”
说着,他有意凑多铎和多尔衮近了一些,小声的说道,:“两位,爵位有什么要紧,就是封了你个异性王,恐怕你也是做不安稳,自从大汉朝至今,异性封王哪有什么好下场的。皇上也正因为这个考虑,才没有封你们异性王。而招讨使职务,岂不正是承认了你们在辽东的地位,如今还纠结什么呢。”
一席话说的多铎和多尔衮的心也都放在肚子里了。也是,如果真的异性封王,无非是两个结果,把皇帝干掉,或者是被皇帝干掉。这两个结果听起来似乎都不怎么好。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个将军和中尉的爵位还是显得太低了。他们觉得,怎么着也得本着国公吧。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辽东招讨使和招讨副使这个职务,已经在实际意义上承认了他们哥俩在辽东地区的军事地位。这样已经达到了目的。
虽然还是有些遗憾,两人还是按照程序,领旨谢恩。直到这个时候,孙云衣才是真正的松了一口气。他特别担心就是这哥俩不奉诏。如今既然奉诏,自然就一切都好说。
然后孙云衣才笑着对饶安说,:“老饶啊,你这官升的,真是兔子都撵不上。我这里也有一个关于你的消息,这件事,我不是宣旨官,你也不用正式谢恩。我就给你透个信,你现在是吏部侍郎衔,实授大理寺正卿,三品大员了。”
饶安一时之间没有醒过神来,确实这速度是太快了,就算自己的老丈人,退休之前也只是大理寺少卿,从三品。自己糊里糊涂的就成了大理寺的正卿了。
之前的职衔不过是个四品文官参议道台,是为了能够压的住阵脚就行。也没想到能够做什么大官。但是今天他真的是对这道任命震惊了。他来到大明,总共也没用了一年的时间。
就从七品的百户变成了四品的参议道,现在又变成了三品的吏部侍郎,大理寺正卿。吏部就是人社部,吏部侍郎就是人社部的副部长。大理寺就是司法部,正卿就是司法部部长
也就是说,在这眨眼之间,饶安就变成了人社部副部长,司法部部长,用人大权和司法大权一把抓。饶安一瞬间有点慌,说道,:“我怎么能担得起这样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