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三辑)
6152600000008

第8章 平仄

古建筑有三进,是三个大殿,三个殿的中间,是空的院子,有草坪,有树,现在是冬天,草干枯的。

一群乡下来的妇女,她们走进来看看,里边是这样的。

从前不要门票的。

现在要门票的。她们说。

每一个殿里都有菩萨,她们拜第一个菩萨,这是—个笑弥陀。

庙里都是这样的,她们说,总是这个菩萨放在第一个。

叫大家开开心心。

叫大家不要生气。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一个妇女念道。

庙里都是这样写的,她们说。

笑弥陀的旁边有四大金刚,四大金刚下面是柜台,柜台里有一个女孩在吃瓜子。

买一块玉石挂在身上,她们趴在柜台上看,兔子,老虎,龙,她们指指点点说。

假的,一个妇女说。

石头有什么真假。

有一根红绳子牵住。

牵谁呢?

嘻嘻。

她们看了看,女孩知道她们不会买,她仍然在吃瓜子。

乡下妇女走过大殿的时候,听到女孩叫起来,老潘,她的声音很尖,把她们吓了一跳,女孩说,老潘,我口干,帮我倒杯茶。

她们穿过院子往正殿走进去,看到老潘捧着茶杯过来。

院子里有几个人围着一棵大树在看,他们仰着头,看着大树的树上。

要移这棵树,不容易的,一个人说。

也不难的,另一个人说,比这个树再大的树我也移过。

这棵树有一百多年了。

几百多年的树我也移过。

他们围绕着树转了一圈,我有把握的,这个人说。

没有把握也要移的,那个人说。

为什么非要移它呢,这个人说。

要恢复从前的样子。

这个人拍了拍树干,从前的样子,他说。

这几年,那个人说,我们都在做这种工作,要把我们的城,建设得更像从前的样子。

嘻嘻。

大家都在努力的。

但是它越来越不像从前的样子。

围在树下的人都笑起来。

最后不晓得变成怎么样的,这个人说。

也可能,那个人说,最后连什么也没有了。

这个地方也没有了。

这棵树也没有了。

他们仰着头看树,树上其实没有什么。

正殿的平台上有人在打牌,我无所谓的,一个男人说,上班不上班,随便的。

不上班哪里来的工钱?

做一个钟头两块五,他说,不做就不做了。

调主。

小王。

你在哪里做?

商场。

现在,他们说,现在。

领导说的,做就做,不做就不做,男人说,今年轮到82届的下岗,三十五岁,都走了。

没有王分了。

黑桃AK。

我高兴就去做,不高兴就不做,反正也这样了,男人说。

不做干什么呢?

打麻将。

你打麻将经常赢?

也没有,男人说,但是总比上班好。

起了一点风,吹走一张牌,男人去拣回来,一张二,他说。

不上班,一个老人拣起发给他的牌,说,一直不上班。

现在不上班的人很多的,另一个人说。

街上都是人,另一个人说。

有些麻雀从头顶上飞过,落在正殿的屋顶上,老人看不清它们,但是他听到麻雀叫了几声。

麻雀,老人说。

菩萨的眼睛一直看你的,一个妇女对自己的孩子说,他们站在正殿高大的菩萨面前,有一种威严的压力从上面压下来。

孩子抬头看看菩萨,哪里?孩子说。

妇女说,你走到东,菩萨的眼睛会跟你到东,你走到西,菩萨的眼睛会跟你到西。

是吗?孩子往东边走,菩萨的眼睛斜过去跟着,咦,他说,咦。

他叉往西边走,菩萨的眼睛又斜过来注视着他,咦,他说,咦。

是的吧,妇女说,菩萨一直会看着你的。

噢,孩子说。

一个老太太坐在正殿的门槛上折锡箔,她的面前已经堆起一堆折好的锡箔,她还在继续折锡箔。

妇女告诉她的孩子,在菩萨面前折锡箔,好的,她说。

孩子看了看那堆锡箔。

有用的,妇女说。

有什么用?孩子说。

反正是好的,妇女说,反正是有用的。

一个男人拿出一百块钱给和尚,和尚将他的名字写在功德簿上。

工作人员站在一边看了看,说,两百块可以上功德榜。

什么功德榜?男人说。

外面院子里的,有一块榜,工作人员说,两百块的名字就写到那上面去。男人向院子看了看,和尚将男人的名字写好,男人走开了。

工作人员看到和尚写的这个名字叫王长河。

和尚拿着一只杯子,他在抽屉里翻了一翻,拿出一袋茶,看了看,这袋茶哪里的?他问工作人员。

买的,工作人员说。

多少钱一斤?

九十。

和尚泡了一杯,热气腾起来,和尚闻了一下,他没有什么表情。

工作人员手里抱着一只热水袋,靠在正殿的门框上,一只脚搁在正殿高高的木门槛上,她看了看手表,说,还有一个小时。

干什么?和尚说。

下班。

他们往玻璃上贴钱币干什么,一个人问。

不知道,另一个人说,大概是看运气好不好。

贴住了算什么,一个人问,贴不住算什么?

不知道,另一个人说,大概贴住了就是运气好,贴不住掉下来就是运气不好。

我也试试看,她拿出一个两分的分币,另一个人拉住她的手,不对,这不是管你的菩萨,他说,你属老虎的。

是老虎。

雌老虎。

去。

在这里,他拉着她的手,找到管属虎的菩萨,是这一个,他说,贴吧。

她把铅币贴到玻璃上,铅币掉下来。

再贴一次。

又掉下来。

你找个一分的,他说。

她找出一个一分的,也掉下来。

他们怎么都能贴住,她说。

他们用浆糊粘过的,那个人用唾沫的,他说,你相信这种事情吗?

她没有说。

你不要相信,他拉起她的手,走吧,他说,到后面看看观音。

观音站在海上,波浪在观音的脚边起起伏伏,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给观音磕头的人在蒲团旁边排着队,他们神情庄重,一个人跪下去,念阿弥陀佛,跟着一个人跪下去,念阿弥陀佛。

导游带着一群人,请大家到这边来,他大声说,我们介绍观音。

观音,旅游的人说,观音有什么。

这不是一般的观音,导游说,他手里举着小旗,将小旗向观音指一指,大家看,他说,观音手指上托的是什么东西?

是手绢,游客说。

像真丝的。

错了,导游笑起来,是泥土,是泥土做的手帕。

噢,游客抬头仔细看,但是观音离他们比较远,他们看不太清楚。

做得这么薄这么软,这是以假乱真的,导游说,还有,观音头顶上方的华盖,华盖上的牡丹花,你们看到了没有。

看到了,大家说,红的。

像真的吧,导游说。

像真的。

是以假乱真。大家说。

导游又笑了笑,他有些骄傲,这是鬼斧神工,他说,雕塑家的功夫很好的。

是清朝的吗?游客说。

是明朝的,导游说,有好几百年了。

几百年了,大家说,唉。

我们再看观音的面部表情,导游说。

观音笑眯眯的。

观音是普渡众生的,游客说。

古建筑的背后,是一条老街,一个卖袜子的人站在街边在叫喊,袜子,袜子,一块钱两双。

东西不值钱,一个人走过去,说,东西不值钱。

一块钱两双,卖袜子的人仍然喊着,但是没有人看他的袜子。

你就省点力气,店里的女人说,哇啦哇啦。

好的,卖袜子的人说,不喊了。

我听他们说的,你是有文化的,店里的女人说,你读过大学。

嘿嘿,卖袜子的人笑了一笑。

这个地方,人家烧香拜佛,店里的女人说,谁到这里来买袜子。

也要烧香拜佛,卖袜子的人说,也要穿袜子。

嘻嘻,店里的女人笑了,嘻嘻,你这个人。

袜子,有人停下脚步看了看。

一块钱两双,卖袜子的人说。

他摇了摇头,继续往前走了。

方老师从街口走过来,卖袜子的人拿出一些袜子给他,方老师,他说,你要的厚棉布袜拿来了。

方老师接过去看看,好的,好的,他说,就是要这一种的。

现在穿这种袜子的人不多的,店里的女人说。

很保暖的,方老师说。

古建筑的后门开了,乡下妇女从里边出来,卖袜子的人大声地叫喊起来:袜子袜子,一块钱两双。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