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6259300000007

第7章 情商好,才是真的好(1)

优秀是什么?高收入?高学历?事业成功?拨开这些浮杂的东西,我们发现,优秀的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当深深埋在他们的心里。

自信是夸出来的

自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一位心理学专家来到一所小学,表明身份后从学校里选出了10名学生,并断言,这些学生都具有高智商,将来可以出人头地。一年后,该教授又来到这所学校,这10名学生果然都出类拔萃,校长问教授:“您是怎么知道这些学生智商高的?”教授淡然一笑:“这10个学生是我随便选出来的,他们和一般的学生都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变得与众不同,无非是得到了我的暗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我们有意或无意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从小被家长常常数落、批评的孩子大多没有主见,比如有的家长常对孩子说:“你还小,不行,让我做吧!”孩子长期得到这种暗示,就会真的感觉到自己什么都不行,处处依赖别人。如果家长常常对孩子说:“你真不听话!”“你真是个坏孩子!”“你真笨!”孩子渐渐认为自己真的是个坏孩子,自己真的不听话,自己真的笨。将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而家长呢?也会在这环境中渐渐对孩子失望,无意地对自己产生一种暗示:自己的孩子笨。试问,一个不相信孩子的家长如何造就健康活泼的孩子?

在幼儿园,常常听到家长反复叮咛老师:“老师,您在幼儿园多表扬表扬我家乐乐,这样他会更自信点儿。”“老师,我家孩子太不自信了,请你多给他展示的机会。”显然,自信已经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了。

一个自信的人,内心是强大的。

我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而有志的前提,就是要有自信。就像知心姐姐卢勤的一本书:告诉世界,我能行。

自古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着“我能行”的信心和魄力的。

曹操说:“唯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的自信,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自信成就了一代诗仙;陈胜说:“雁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自信成就了名垂青史的陈胜吴广起义;毛主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对革命前景的自信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成就了亿万人民的解放……

当然,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去三分天下,也不需要带领人民去打解放战争,可是自信对于孩子而言,依然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孩子在六岁之前能养成自信的品质,孩子的一生都将受益。

自信,来源于由衷的鼓励

我们都知道,一个拥有自信品质的孩子将来更容易走入这个社会,许多年轻的妈妈也意识到了自信的重要性,那么,自信是什么?自信来源于哪儿呢?

轩轩五岁了,最让轩轩妈头疼的就是,每次幼儿园的半日开放活动中,轩轩总是不肯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老师单独叫他,他就回答“不知道”,要么干脆就不做声。可是一回家,妈妈发现,老师提的问题他其实都会。“老师问你,你怎么不说呢?”轩轩妈不解。“我怕答错。”轩轩低着头,使劲搓着自己的衣角。

类似轩轩的孩子不在少数,这让家长们头疼不已。于是,他们会不断叮咛老师多表扬,上课多叫孩子回答问题。可是往往事情没有多少起色。妈妈们发愁,老师们委屈:“我们也在努力培养啊,整天夸,整天表扬,怎么自信心一点儿也没提高呢?”

有人说:自信是夸出来的。是的,在培养自信的过程中,成人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岁的基宇是个刚刚转到班上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上幼儿园又晚些,手的控制能力比较弱。每次上美术课都不愿意上。

“儿子,今天画什么了?”

放学了,爸爸一把抱过儿子,把儿子举过头顶。“画大船了!”基宇努着小嘴,一脸稚气地说。“快,让爸爸看看。”基宇爸爸迫不及待地从儿子手中接过儿子的作品。“哟,这是什么呀?快说给爸爸听听。”基宇爸爸一边说,一边饶有兴味地欣赏着儿子的画:“呀,这里有条小鱼呢?在干吗?……哈,为什么泡泡是红色的呢?”“哎呀,这片大海看起来真美,我都想去了……”父子两个渐行渐远,他们的背景应了那个词:真美。

一个学期以后,基宇的画在班上已经是相当出色的了,大胆的线条,饱满的构图,灵动的想象,基宇爸爸写来信说:感谢老师的培养。而我们却真切地明白,他飞快的进步得益于他自信的心态,而自信的心态更多的来源于基宇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父母的鼓励要由衷,不要使用敷衍的表扬。想起一个小笑话,一个孩子兴奋地拿着自己的画给爸爸看,爸爸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哎呀儿子,你画的狗像真的一样!”儿子不高兴地瞅了爸爸一眼说:“我画的是河马!”如果表扬和鼓励言不由衷,那就变成了恭维。

其实,孩子内心知道哪些是自己的长处,哪些是自己的不足,虚情假意的夸赞是不妥当的。真正的表扬和鼓励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寻找孩子的优点,把它放大,再放大。

然而,仅仅有鼓励是不够的,孩子的自信不是凭空来的,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孩子已有的经验。让孩子学会做事,是自信心成长的重要一步。

让孩子学会做事,是自信的前提

开学已经三个多月了。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自主的能力和欲望也越来越强了。吃饭开始由老师喂变成自己吃,上厕所由老师扶着慢慢开始自己扶栏杆上。午睡能够自己进屋,自己脱鞋子上床了。面对孩子们这些可喜的变化,作为老师,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自己脱裤子,提裤子是小班生活训练的重要内容。于是从这周起,我们开始在老师的保护和监督下鼓励孩子们自己脱裤子和提裤子。

泽泽是我们班上一个非常出色的小伙子。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及交往能力都比较强。由于入园的前几个星期,上厕所都是由老师帮他提裤子和脱裤子,泽泽形成了一种依赖感。他尿完尿后来到我的身边说:“老师,我尿完了!”“泽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自己提上裤子。”我笑着摸摸泽泽的小脑袋。泽泽看了看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会,不会,老师,我不会!”

“那这样吧,泽泽提两边,老师帮你提前后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我拿起他的小手放在裤腰上。泽泽把手抽了回来,坚定地说:“不会!老师,我不会!”我说:“那好,我帮你提!”说完,我故意装作很用力的样子:“哎哟,怎么这么紧啊,提都提不动,泽泽,快来帮忙啊!”泽泽伸出两只小手,抓住我的手,使劲往上拉。裤子一下子便提上了。

我对泽泽竖起了大拇指:“泽泽,你可真了不起!你看,你那么有劲,一下就提上了。”泽泽得意地冲我笑笑:“老师,我的劲可大了!”

在之后的几天里,给泽泽提裤子的工作都是由我们两个合作完成的。没过多久,我们可爱的泽泽就学会了自己提裤子。

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叫做自我效能感。如果孩子拥有自信,那么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受益无穷。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就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对孩子而言,成功的体验或许比知识的积累来得更加重要。

让孩子学会做事,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因为“学会做事”,将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也是孩子自信的起点。如果一个孩子特别自信,然而又什么都不会做,那无疑是可笑的,那不是自信,而是自大。

爱与同情,如影随形

谁偷走了我们的同情心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10月21日,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电视里循环播放的新闻如同一记记重锤,擂在了每个有良知的人的心上。很多人在问:我们的同情心,哪儿去了?

如果,路过的每个人能够在第一时间把她送到医院,不,哪怕仅仅把她抱到路边,不,哪怕仅仅停留一分钟,拨下一个120,可能事情的结果都不会是这样。悦悦这样的离开人世,让我们的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是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是,两岁的悦悦并不是死于汽车的碾压,而是死于人们的冷漠。车轮下被碾压的,不止是悦悦的身体,更是我们的文明,我们的良知。事情发生在现在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我们反思:经济发展了,可是我们是不是也同时丢失了很多东西,比如同情,比如信任,比如善良。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也许没有资格去品评别人的人格,让我们扪心自问,换作是我,我会怎么做?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同情心?是我们,成人,教育者。

上个月去北京,拥挤的地铁上碰到这样一对母子。

孩子五六岁的样子,坐在靠边的座位上,大概因为只剩下了这一个座位,妈妈并不坐,而是站在座位边,不时和孩子开着玩笑。一派温馨的画面。车到站时,上来一位老人。

孩子一下子站起身,准备让座的样子。刚要说话,却被站在一边的妈妈一把按在了座位上,狠狠地瞪了一眼。老人向后走过去,一个青年为老人让了位。

妈妈虎着脸看着孩子,不屑地说:“积极啥呀,你是小孩,不用你让位。”“老师说了,要照顾老年人。”孩子理直气壮,声音很高,车上的人都回头看那个孩子。妈妈脸红了,她压低了声音说:“不用你让,她到后面去肯定有人给他让。车上那么多人,轮得到你来让位吗?”……

之后,我下车了,没有听到两个人的对话,不知道孩子会不会继续反驳他的妈妈。妈妈爱孩子,无可厚非。然而,这样的爱,不能不说是过于狭隘和短浅了。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别人没有了同情心,他会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又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几乎可以想象,几十年后,这个男孩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用你照顾别人,有人会照顾的。”

我们也曾经为掉出窝的小麻雀着急,我们也曾为小蝌蚪找不到妈妈而担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成熟了的同时,是不是也变得冷漠了?

玉米,玉米……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

“妈妈,我要玉米!”女孩指卖煮玉米的小摊对妈妈说。

“宝贝儿,不是刚刚吃了汉堡包吗?吃得下去吗?”“我要我要嘛!吃得下去!”小姑娘撒娇地说。于是,妈妈不再坚持,她给孩子挑了一个小的玉米。

叭!一只玉米落在地上,是的,是小姑娘买的那个玉米,那个玉米只啃了两口,扔在了垃圾箱旁边。我回头看了小姑娘一眼,小姑娘居然笑嘻嘻地,一脸得意。唉!现在的孩子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家长惯得简直是……

妈妈显然也被小姑娘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她生气地质问孩子:“为什么把玉米扔了?把它捡回来!浪费粮食,还乱扔垃圾!真不听话,妈妈再也不喜欢你了!”“不是,妈妈,你看!”

顺着小姑娘手指的方向,我不经意地看去。不远处,躺着一只啃完的玉米,哦,不,不只是一只玉米,还有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麻雀。这样一个季节,麻雀不容易找食,所以这只意外落在地上的啃完的玉米便成了小鸟的美食。

小姑娘望着玉米,自言自语地说:“小鸟,这个玉米大,快来吃啊!你怎么还不来呢?”“妈妈,你说小鸟怎么不来吃我的玉米?”妈妈也被眼前这一幕感动了,她微笑地摸摸孩子的脑袋:“会的,宝贝儿!小鸟没看见,看见了就会来吃了!”

女孩跟着妈妈一蹦一跳地走了,还不停地回头张望那只啃了两口的玉米。一只,两只……小鸟一只一只跳过来,和那只玉米一起,构成了一道和谐的风景线……

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小鸟,小蜗牛,小草,小桌子,小椅子,甚至只是一只小板凳……

受伤的小板凳

周五,吃过午饭,小朋友们都去午睡了,我留在活动室打扫卫生。我突然发现一把椅子的腿上绑着一块小手绢,这是小宇的手绢,我认识。这几天小宇感冒了,带了手绢来擦鼻涕。上午我就看到了,他一直低着头不停地摆弄手绢玩,我几次都提醒他不要玩手绢,不擦鼻涕时把手绢放在口袋里,可他居然把手绢系在椅子上玩。我走过去,解下手绢,原来这里的漆碰掉了,而且在椅子上还有用彩笔画的一大片红色。

哦,我明白了。我自以为是地推测起事情发生的经过,一定是小宇往椅子上画,怕让我看到挨批评,就用力擦,结果把漆擦掉了。然后又怕老师发现,所以盖上小手绢。对,一定是这样!

孩子们起床了,我决定问个究竟。我正给孩子们梳头,小宇紧张地跑过来:“老师,我的小手绢不见了。”“哦,不见了?你把它放在哪儿了?”我故意问。“我把它绑在小椅子的腿上了。”“为什么把手绢绑在椅子的腿上呢?”“因为……因为小椅子受伤了!”“受伤了?”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我坐的时候没小心,小椅子腿摔破了。”“那上面那些彩笔水是它流的血吗?”“不是!那是我给它抹的红药水!”看着一本正经的小宇,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看着一脸认真的小宇,我有了主意。我马上找了一张黄色的即时贴粘在小板凳腿上,认真地对小宇说:“我给它贴了一帖膏药,这下就好了。”小宇眼睛里闪着光说:“嗯,这下好了。”他那认真的眼神每每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觉得心里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