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在第一种情况下,只有自己的快乐才是好的,第二种情况则指的是任何一种快乐。要弄懂两者之间的区别很简单,您只要问问自己,是否有理由为别人带去快乐,即使这样做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快乐。如果只有自己的快乐才有价值,那么就没有理由这么做,但如果任何快乐都有价值的话,这样做当然是有意义的。
读者:而您认为后一种情况更有道理,是不是?
哲学家:可以这么说。如果我的快乐是一件好事,那首先因为它是快乐,而不是因为它是我的。如果快乐本身不是好事,那我的快乐又怎么可能是好事呢?自私的享乐主义者也许会说,只有自己的快乐才是有价值的;无私的享乐主义者则会说,每一种快乐都是有价值的。
读者:那好吧。那就让我们来假设这样一种无私的享乐主义。可是这怎么能和道德扯上关系呢?
哲学家:其实很简单。显然,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最好做什么。而我们可以假设,最好的即是可以收获最好结果的行为。如果快乐是唯一有价值的,那么最好的行为就是可以制造最多快乐的行为。而这也正是享乐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永远都是以获得最大乐趣(最多的快乐)为目的。那么这也就是道德的基本原则!
读者:慢点慢点,不要那么快。您为什么说“享乐功利主义”?
哲学家:功利主义者推崇的原则是“永远以获取最大的利益为目的!”。那么对“利益”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享乐主义者会说:“利益就是快乐。”但是如果你相信愿望的实现才是唯一体现价值的方式,那么你恐怕会说“利益是愿望的实现”(这就是所谓的偏好功利主义)。您还可以想象其他的理论派系。
读者:而这之所以能够成为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因为人们不应该只是自私地、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快乐,而是所有的快乐,即所有人的快乐?
哲学家:一点儿不错,即我的行为所涉及的所有的人的快乐。边沁提出了人们始终应该追求“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口号。但是在我看来这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因为不应该追求幸福和数量的双重最大化。人们只需要选择可以带来最大整体利益的行为方式即可。
读者:这个想法是否有点过于无私呢?
哲学家:不见得。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自己也会受到自己行为的影响,有时甚至只有自己会受到影响。那么自然也必须将自身考虑进去,甚至有时候只需要考虑自己。
读者:这个理论至少没有将儿童、老人和病弱者排除在道德论据之外。
哲学家:对于从道义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人的利益这个问题,功利主义者一向特别前卫。在男女平等还根本无法想象的年代,作为最重要的功利主义代表之一的穆勒,已经在呼吁给予妇女平等的地位了。现在的功利主义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呼吁对待动物时要更多地考虑它们的感受,因为动物也能够感受快乐和痛苦,所以按理说应该在计算利益时将它们也考虑在内。
读者:可是我们昨天提到的问题估计在这里会更为突出:很难对快乐进行测量和比较。
哲学家:这当然没错。
读者:那么那个“永远以获取最大的利益为目的!”的行为原则是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了?我的意思是:我怎么知道,我的哪种行为能带来多少快乐呢?
哲学家:这对于享乐功利主义者来说的确是个问题。不过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他首先只是想说明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如果说明之后发现,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那就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了。而且我们也确实常常不知道,哪种行为是最好的,不是吗?
读者:如此一来的话,功利主义的原则也只具备理论上的意义罢了。
哲学家:这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别忘了我们这是在象牙塔里,主要探讨的是认知。另外,说到如何估算快乐的多少,我们倒也不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如果您考虑是否要帮您的朋友搬家,您会考虑例如这会带给他多少欢乐以及会带给您多少麻烦。您虽然不可能知道得很精确,但最少也能估计个大概。
读者:是的,这么说我有点明白了。
哲学家:不过还有另外一类似的问题:很难将行为可能导致的所有后果都顾虑到。您无法预知,今天帮您的朋友搬家会引发出哪些事情来。结果可能会很糟。
读者:这怎么说?
哲学家:也许您在路上遇到了您理想中的另一半,然后您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孩子,这个孩子也许会成为一个成功的煽动者并且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让人类走向了灭亡。如果您今天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读者:除非我的梦中情人刚好也在电影院里!
哲学家:是的,有可能。
读者:这样看来,功利主义的原则还是没用的。
哲学家:那也不是,我们又可以像刚才那样进行论证:显然我们还是大致可以预见我们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还有,您今天去帮朋友搬家比去袭击一家核电站所能导致灾难发生的可能性还是要小的多的。
读者:我懂了。不过意外总会发生。
哲学家: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生活。顺便提一句,对于这类异议,功利主义者还有另一种反驳的方式。他们会指出,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反正是不会使用他们的原则来帮助自己做决定的。
读者:这是为什么?
哲学家:因为始终想着将利益最大化,反而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您想象一下,如果您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考虑这个行为是否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利益。这会有多碍事啊。
读者:这说的当然没错。如果我首先需要考虑半天,是否去救一个快在河里溺水的人,可能已经太迟了。
哲学家:对啊,如果您先是考虑半天,亲吻您的伴侣是否可以将利益最大化,那么这个亲吻也就毫无乐趣可言了。请您回想一下:这说的又是享乐主义的自相矛盾之处。刻意追求快乐最大化,反而恰恰会阻碍自己获得最大的快乐。
读者:这么说功利主义原则还真的不怎么实用。
第三份 谈话记录
享乐主义者认为,只有快乐才具有价值。他不一定会说,只有自己的快乐才有价值。功利主义者认为,将利益最大化永远是正确的。享乐功利主义者要求人们,永远选择可以带来最多快乐的行为。要想准确地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带来多少快乐以及不快乐是很难的,这不仅是因为快乐很难衡量,也因为人们也很难将某个行为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都考虑在内,不过人们还是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估计。另外功利主义者希望给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树立一个标准,而在具体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意识到怎么做是对的,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况且,将功利主义的原则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思考,是否真的可以带来最大化的利益也是不能确定的。
功利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
哲学家:我认为,功利主义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它的原则应用起来也许有些不切实际。尤其是这个原则没有给予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应有的重视。
读者:您为什么这么想?这个原则怎么说也将所有人都考虑在内了(甚至包括动物)。而且大家都是同等重要。这其实是很公平的。
哲学家:公平对于功利主义来说也是一道难题。例如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让您在以下两个选项中进行选择:您可以给安东尼娅、布鲁诺、科瑞娜和丹尼每个人10欧元,或者您可以给安东尼娅41欧元而其他人则没有。让我们假设利益可以完全用金钱计算,那么从功利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哪种选项会是最好的?
读者:我看出其中的问题了:如果我给安东尼娅41欧元,那么整体利益比我给四个人每人10欧元要大。所以我似乎应该选择这个选项,虽然这样的话分配就不公平了。
哲学家:是的。虽然您考虑了所有人,可是这对于保证公平的分配还是不够的。而且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只有当整体利益因为分配不公平受到影响时,他们才会间接地考虑这个问题,而不会单纯地把分配的不公平分配当成一个问题。
读者:这的确有点麻烦。
哲学家:是的。不过我之前提到的,功利主义无法给予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应有的重视,指的还不是这个。我是指例如,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偏袒的权利,那么认为人们要像关心自己的快乐一样去关心他人的快乐,是否真的合理?
读者: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快乐确实更为用心,这点估计没什么争议。不过功利主义者可以说,从道德的角度上来说,更好的做法是,如果我们能够同样用心地去关心他人的快乐。
哲学家:可是这将意味着,我们要把所有和我们不相关的陌生人的幸福看得和我们自己的以及自己的孩子、伴侣等的幸福同等重要。您真的认为,我们有义务不断地捐款给贫困的人们,只要我们的钱在那里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利益的最大化?如果道德这样要求我们,是不是过于苛刻呢。
读者:这确实有可能。不过从来没有人说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另外,相对于和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人,我们总是能更好地照顾和我们关系密切的人。所以估计即使在功利主义者看来,我们也应该首先关心我们的亲人。
哲学家:我看出来了,功利主义好像还蛮合您的胃口。那我很好奇您对以下这个例子会有什么想法,这个例子来自于美国的哲学家吉尔伯特·哈曼[12]:请您想象一下,一位身体各个方面都健全的女运动员去医院进行例行检查。很不凑巧她遇到了一位功利主义立场的医生,这位医生手上正好有五位病人急需捐赠器官救命,假设需要的是:两个肾、心脏、肺和肝。现在那位医生这样计算了一下:女运动员大概还可以活60年。如果我现在立即动手术的话,我的五位病人可以每人再争取20年的生命,一共就是100年。平均算起来的话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一年获得的快乐在数量上是相等的。所以我对女运动员说:您来了,真好!
读者:他总不能就这样把她给肢解了吧!
哲学家:为什么不能?那位医生这么做只是将预期利益最大化了。但显然利益最大化并不是我们所要考虑的全部内容。
读者:功利主义者怎么说?
哲学家:这个例子还是有漏洞的。您设想一下,如果那位医生真的把女运动员当做非自愿器官捐赠者,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
读者:如果这件事被曝光而他没有受到惩罚,那么绝对不会有人再去这家医院看病了。
哲学家:这样一来从长远的角度看,并没有将快乐最大化。很多人会因此提前死亡,而争取到的那40年很快就会被抵消而且反超。所以,即使站在功利主义者的立场来看,那位医生也不该打女运动员的主意。
读者:那么一切都没问题了。
哲学家:不,完全不是。功利主义者虽然也许会得出相同的结果,即不该打女运动员的主意,但是他们的论据却依然是错误的。这和用自私自利来论证道德的情况类似。即使在具体问题上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理由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而如果想真正理解道德,理由才是关键。
读者:嗯。您是否会说,不该擅自取出人体器官的真正原因在于,这么做会损害女运动员的个人权利?
哲学家:对。因为她主宰自己身体的权利[13]被无视了,这才是不该打她主意的理由——这和如果她作为器官捐赠者会赢得哪些利益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在功利主义眼中,权利并不被看做是独立的要求。这的确是个问题。
读者:说的没错。那能不能想办法把这点补充进功利主义的理论中去?估计我们也不想完全摒弃利益最大化是有益的这个观点。
哲学家:的确有不少道德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但这并不简单,因为功利主义关心的只是人们的幸福,却不关心人的尊严,因此会和与尊严紧密相关的绝对权利[14]产生矛盾。只有当所有的道德规定都成为获得幸福的工具时,功利主义者才会将它们列入考虑范围当中。这点在规则功利主义[15]中就说得很透彻。
读者:什么是规则功利主义?
哲学家:它对人们的要求不是“永远以获取最大的利益为目的!”,而是“若每个人都永远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生最大利益!”。
读者:我这样理解对吗:也就是说有两个步骤。首先将选出一套如果大家都遵守这套规则就能产生最大利益的规则体系。其次人们只需要在行事时遵守这套规则体系即可?
哲学家:完全正确。例如其中一条规则可以是:“不要危害你的同类的人身安全”,那么刚才那个女运动员的问题就解决了。以此类推,还可以禁止那些在单纯的功利主义中不会因为其本身而被禁止,而只有当它们产生不好的后果时才被禁止的行为方式:“遵守你的承诺!”“不要撒谎!”“不许偷窃!”等等这类的。而且,如果说遵守这类规则体系带来的利益比遵守其他规则体系要大,大家也都能理解。
读者:这听起来确实不错。不过如果在某个特定情况下,虽然有规则可以参照,但事实上在实际中带来最大化利益的却不是这个规则,那会怎样?
哲学家:那么规则功利主义者就遇到一个问题了,如果他是一个纯粹的功利主义者,也就是说如果他认为,唯有利益最大化才是终极目的。那么他将会很难理解,为什么在一个具体情况中要遵守一个在这个个例中不能将利益最大化的规则。
读者:如果将规则针对这类情况制定得更为精确些,是不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呢?例如不说“不许偷窃!”,而是“不许偷窃,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