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一个路口,一排参天大树下小桥流水,庄稼正在地里拔节,战争和杀戮好像很遥远。
抬头远望,淳于髡远远地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矮小而倔强。
早就在这里等待的孟尝君一身盛装,面容憔悴。
孟尝君也看到了淳于髡,迎着淳于先生走了上去,作揖行礼,“楚国人正在进攻薛城,如果先生不为我分忧,我以后就不能继续侍奉先生了”。
这就是“老大”开口求人的方式,平常处得到位,这时候不用废话,连求人都不失“老大”的霸道和风度。《战国策》并没有详细说明孟尝君和淳于髡建立深厚友谊的过程,不过从孟尝君一贯待人的方式来看,淳于髡可能也被孟尝君感动过,也早就在内心深处做好了“有朝一日”的准备。
淳于髡回了一揖,说:“您等我的消息吧。”
淳于髡回到了临淄,马上进宫向齐湣王汇报这次出使的情况。
齐湣王见到淳于髡,开口问道:“先生在楚国见到的情况怎么样?”
淳于髡说:“楚国占领薛城的决心非常坚决,不过孟尝君也不自量力。”
齐湣王说:“先生指的是什么?”
淳于髡说:“孟尝君不自量力,为先王建立了清庙。楚国坚决要攻破薛城,先王的清庙就危险了。所以说孟尝君不自量力,而楚国的决心也非常坚决。”
中国人喜欢面子也喜欢给别人面子,而牛人就是别人愿意给面子的人。所以中国人很喜欢把死去的牛人当成神灵供奉起来保护自己,比如民间就有人家贴出来“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孟尝君知道在齐国最牛的人就是齐湣王,最最牛的人就是齐湣王他爹,所以孟尝君就背着齐湣王建了一座庙把齐湣王他爹供了起来。在这生死关头,淳于髡替孟尝君把齐湣王他爹搬了出来,孟尝君你可以不管,你爹你管不管?自己看着办吧。
齐湣王果然着急了:“啊?先王的庙在那里啊!”
为了对得起自己死去的爹,齐湣王立即下令派兵援助孟尝君,薛城得救了,齐湣王他爹的庙也得救了。死去的牛人如果运用得当一样可以救人于水火之中,这样的人不被当成神灵供奉起来实在是浪费资源。
《战国策》总结淳于髡这次劝说齐湣王派兵救援的行动非常精辟:“颠蹶之请,望拜之谒,虽得则薄矣。善说者,陈其势,方其言,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岂用强力哉!”提起求人办事,普通人脑海里一般出现的就是点头哈腰、磕头作揖,这是常规的求人办事,不是牛人求人办事。牛人求人办事就是要把自己的危险变成对方的危险,把自己的困难变成对方的困难,然后对方就会比自己更着急地去消除危险、解决困难。如果对方没有危险和困难,那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制造危险和困难,而牛人之所以是牛人就是因为他们具有顽强的创造力。
当然,并不是每个被孟尝君厚待过、感动过的高人都有机会像淳于先生那样救孟尝君于水火之中,事实上这种机会并不常见。不过高人就是高人,没有危难可以创造危难,没有机会也可以创造机会。(点评:孟尝君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扭转危机的全新思路。)
找个名人骂自己
《战国策》上记载孟尝君曾经厚待过一位名叫夏侯章的高人,这位高人在孟尝君那里得到了一百个人的口粮(“百人之食”)的薪水,并且享受了出门坐四匹马拉的马车的待遇。如果在今天,即使按照最低生活标准在三线城市维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一个月至少需要1000元人民币,那么这位夏侯章先生在孟尝君那里每年领到的薪水大概在120万元人民币以上,另外,出门四马拉车比今天出门坐奔驰更有面子。《战国策》没有解释为什么孟尝君会给夏侯章这样的待遇,这位夏侯先生一定是当时的社会名人,不论他从事什么专业,夏侯先生名气大、面子大、人脉广是肯定的。这位夏侯章先生在孟尝君那里的工作负荷很轻,基本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光干活不拿钱闹心,光拿钱不干活也闹心,夏侯章先生是一位责任感很强的职业食客,他绝不允许自己沦落成一个白吃饭、不干活的废物。
于是夏侯章就开始利用一切机会诋毁孟尝君(夏侯章每言未尝不毁孟尝君也),人家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人,夏侯章先生是一边吃一边骂。有人向孟尝君汇报了夏侯章这种通常意义中的卑鄙行为,不过孟尝君和夏侯章显然都不是通常意义的普通人,否则他们就不可能成为青史留名的牛人。
孟尝君听到小报告以后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让打小报告的人闭嘴,“我有事要请夏侯先生帮忙,别说了,我心里有数”。
后来有一位名叫繁菁的人实在想不通夏侯章的所作所为,就登门请教夏侯章。孟尝君给了夏侯章“四马百人之食”的待遇,而且毫无所求。夏侯章白吃白拿也就罢了,吃着孟尝君还骂着孟尝君,这人如果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行为艺术家了。
夏侯章说:“孟尝君虽然地位尊贵,但是毕竟不是诸侯。我寸功未立就得到了这样优厚的待遇,所以我就用诋毁孟尝君的方式来报答他。孟尝君之所以获得了德高望重的名声,就是因为我诋毁他的缘故。我就是这样豁出去了自己来报答孟尝君(吾以身为孟尝君),这还有什么可解释的?”(点评:脑洞大开的解释,骂你是为了你好。)
同一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智商高、反应快,放在孩子身上叫“聪明伶俐”;放在美女身上叫“冰雪聪明”;放在员工身上叫“有发展潜质”;放在领导身上叫“睿智”;放在领袖身上就叫“雄才大略”。给人管饭被人骂,被人骂了以后还和颜悦色,这种现象放在普通人身上叫“窝囊”,放在土财主身上叫“冤枉”,放在孟尝君身上就叫“长者之风”。
夏侯章和孟尝君的这一唱一和,怎么看都像唱双簧炒作,从后来的效果来看,孟尝君在夏侯章身上花的钱一点也不冤枉。两千多年以后,孟尝君和夏侯章之间这种默契的配合被娱乐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名人和立志成为名人的牛人们发扬光大。无数案例告诉我们,找个名人来骂自己是一条效率最高的“成名”捷径。如果您不信,打开网上的名人博客随便看看就明白了。
“绿帽子”——以天下苍生为念
如果说孟尝君和颜悦色地容忍吃着自己骂自己的食客是长者之风,那么《战国策》里记载的《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展现出来孟尝君特有的开放心态只能用“孟尝君之风”来形容了。
“孟尝君舍人”就是食客中被重点培养并安排在孟尝君身边工作的人,“与君之夫人相爱者”说文雅一点就是孟尝君身边工作的食客跟孟尝君的老婆发生了一段出轨的感情。战国时代的中国人还没有“柏拉图精神之恋”的概念,根据《战国策》的注解,那时候“相爱”并不是像谈恋爱或者搞对象那么纯洁,那时候“相爱”又叫“通”,也就是已经发生关系了。孟尝君在战国时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绝不逊于今天的任何政治家或者娱乐巨星,这段绯闻如果曝光,其轰动效应就是战国版的“艳照门”。
跟自己老板的老婆偷情如同在锋利的刀刃上舞蹈,一个技术失误很可能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男怕入错行,更怕上错床。按理说这位舍人上了自己老板夫人的床,应该像贪污了巨款的贪官一样尽量保持谦虚低调,可是爱情这东西很容易让人信心爆棚、得意忘形。得意的人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状态,他自己可能觉得自己很谦虚,可是那种眼神和语气已经溢于言表了。在两千多年前敢于不远千里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出来混饭的都不是善茬,孟尝君的数千食客里面可谓人才济济、鱼龙混杂,其中就不乏富有娱乐探索精神的“狗仔队”。很快这位被老板夫人滋润得飘飘然的舍人就露馅了,至少有一位敏感的食客发现了这个惊天秘密。这位具有“狗仔队”潜质的食客相信自己终于等到了报答孟尝君的“有朝一日”,于是他要求单独面见孟尝君并向老板报告自己的重大发现。自己的老婆跟自己身边工作的属下出轨了,古今中外,无论这顶“绿帽子”放到谁头上压力都可想而知。这事放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无异于晴天霹雳,可是放在孟尝君身上却是另一个版本,孟尝君的反应把告密食客震惊得雷声不绝于耳。
“狗仔食客”说:“身为您的舍人却和夫人发生不轨的恋情,这种不忠不义的人应该杀掉。”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尝君有充足的理由和权力干掉这个敢于给自己戴“绿帽子”的舍人,这样做不仅合情合理,而且非常合法。“狗仔食客”点破了这个令当事人无地自容的秘密,把杀死奸夫的屠刀递到了孟尝君手里,有句话说得好“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这事即使放在武大郎身上也要去拼命。然而,屠刀在手,挥下去奸夫人头落地,但是“绿帽子”毕竟已经戴上了;放下屠刀,留下奸夫一条命,那就是天大的人情。
孟尝君异常平静地说:“看见美色而心生爱慕是人之常情,算了吧,别再说了。”
让敏感食客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告密并没有给孟尝君当头霹雳,倒是孟尝君的回答给了敏感食客一个当头霹雳,彻底摧毁了食客的心理底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个食客被老板孟尝君“雷倒了”。
孟尝君的反应根本不像是在评论自己的老婆红杏出墙,倒像是在评论邻居家的小孩偷摘了自己家果树上的果子,孩子们看见挂满枝头的诱人果实,难免会有摘下来啃一口的冲动。从孟尝君的话来看,这位心态开放的“极品老大”不仅没有因为手下小弟和自己老婆的不忠而恼羞成怒,反而对自己老婆勾人的姿色颇为得意。据说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就会有所谓的夫妻相,不过可以想象孟尝君的老婆应该没有受到孟尝君的影响,倘若这位绯闻的女主角也能顺应历史潮流跟孟尝君夫妻相了,很可能就不会有绯闻了。因为孟尝君对不起观众的形象和他对得起食客的慷慨一样,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充足的证据,很难想象那位舍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和一个长相酷似孟尝君的女人偷情。当然这种理解只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男权主义思维,如果以女权主义观念来解读这次绯闻,孟尝君的话也可以解释成那位舍人是一位杰出的“师奶杀手”,而孟尝君的老婆很可能不仅长相酷似孟尝君,而且也和孟尝君一样,都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所以主动追求了一段轰轰烈烈、干柴烈火的感情。大量的史料证明,在《史记》和《战国策》记载的那个时代,中国妇女追求感情自由的执着精神和制造绯闻的能力丝毫不逊于今天的新时代女性。(点评:古代的中国保守吗?那要看是在哪个古代!)
不管怎么样,反正孟尝君不在乎,女人又不是果子,吃了就没了,孟尝君的老婆还在那里,只要孟尝君自己不在乎,谁也伤害不了那颗坚强的心。
告密者被“雷倒了”,世界清静了。
令人惊奇的是,后来这位舍人不仅继续留在孟尝君身边工作,而且孟尝君对他信任依旧。
既然孟尝君已经知道了这位舍人跟自己分享老婆的秘密,那么这位舍人应该不会毫无察觉,他也应该不会笨到天真地认为孟尝君是个把“绿帽子”当圣诞帽的“傻帽儿”。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舍人依然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既没有连夜逃跑,也没有哀求孟尝君宽恕自己的情不自禁。我们只能感叹有什么样的“老大”就有什么样的“小弟”,老祖宗太开放了,让现代人都有些接受不了。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在这期间这位舍人是否还和孟尝君老婆保持关系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战国策》在这里一笔带过,扶栏客不便揣测。总之,若干年后,这位心态开放的“老大”决定给那位心理素质超常的舍人一个机会,后来的史实证明这是一个改变历史的机会。
孟尝君找到这位与自己分享老婆的舍人谈话了,他说:“先生跟着我很久了,大官也没当上,小官你又看不上。卫国国君和我关系很好,我想送给先生马车、鹿皮和束帛,推荐先生到卫国国君那里效力。”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自己老板的老婆上床本来已经惊世骇俗,事后在明知道老板已经察觉的情况下还能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继续爱岗敬业,具有这种超常心理素质的人才在人类历史上能有几个?人才难得,这样的人才必须重用。经过多年的考察,孟尝君决定把这位心理素质超常的舍人作为人才推荐给卫国国君,让他到齐国的友好邻邦卫国为自己布局天下。孟尝君承诺的马车、鹿皮和束帛,相当于今天的名车、名牌西服和信用金卡,是当时包装人才的必要资源。
这位曾经在孟尝君及其老婆身边生活和战斗过多年的人才到了卫国以后立刻得到了重用,《战国策》记载:“于卫甚重。”
又过了若干年。
齐国和卫国之间发生了冲突,大战一触即发。战国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比港片里黑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还要混乱和复杂。那时候两个国家很可能今天还是盟友,一起坐地分赃,明天就有可能反目成仇,血流成河。总之,齐国和卫国翻脸了,卫国准备联合其他各国一起对齐国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