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卫国只是一个小国,就其自身力量来说对齐国构不成威胁,不过这次卫国联合了几个国家组成了多国部队,这样一来齐国就比较危险了。这时候那位孟尝君推荐来的舍人挺身而出,改变了危局。这位舍人听说了卫国的军事计划,立刻要求面见卫国国君。他见到卫国国君以后说:“承蒙孟尝君错爱,推荐我到您这里效力。我听说齐国和卫国的先王曾经杀马宰羊结盟,两国先王发誓:‘齐国和卫国世世代代友好相处,永远不发生战争,如果谁发动战争,就像这些马和羊一样。’现在大王您联合各国军队进攻齐国,就是背弃了先王的誓言而对不起孟尝君。我恳请大王放弃进攻齐国的计划。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劝告最好,如果听不进去,我只好死在大王面前了!”卫国国君被孟尝君的前舍人震惊了、“雷倒了”。“老大”发动战争是让别人去拼命,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和自己拼命,这就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最后,卫国国君放弃了进攻齐国的计划。孟尝君用自己的“绿帽子”换来了齐、卫两国的和平,避免了一场血流成河的战争悲剧。这顶“绿帽子”太珍贵了。历史再次证明,相同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绿帽子”,戴在普通男人头上就是“瞪眼王八”,戴到孟尝君头上就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孟尝君的“绿帽子”在齐国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秘密,齐国人民不仅没有鄙视孟尝君,反而对孟尝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孟尝君可语善为事矣,转祸为功。”孟尝君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倒霉的事可能也是一种资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孟尝君的舞台就是天下。(点评: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
改造世界,从身边的人开始
《战国策》当中有一个《孟尝君讌坐》的故事生动地表述了孟尝君的人才观念。讌坐就是吃喝闲坐,孟尝君有一天闲坐在家里无聊,就和三位食客聊天。孟尝君问三位食客:“请三位先生说说打算怎样辅佐我。”
食客甲是一位血气方刚的职业杀手,他说:“即使是天下的主宰,如果他冒犯了您,我也会不惜一死和他拼命。”
食客乙是一位品牌专家,他说:“在所有的场合和地方,我都会尽量掩饰您的缺点,宣传您的优点;即使拥有千乘万乘军队的大国国君和相国也会希望得到您这样的人才。”
食客丙是一位人力资源专家,他说:“我愿意利用您府上的钱财,召集天下的人才,让他们帮您决策困惑的事情,应付突然发生的变故,就像魏文侯手下的田子方和段干木一样。”
事实证明,孟尝君手下的人才基本上可以按照三位食客的观点分为三类,而其中杰出的几位还兼备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素质。孟尝君为了激励这三类食客为自己的事业做出贡献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史上杰出的“老大”们能豁出去的,孟尝君都豁出去了;史上杰出的“老大”们有所保留的个人权利,孟尝君也豁出去了。
孟尝君虽然心胸豁达到能容忍戴“绿帽子”的程度,不过,是个人都有脾气,要说手下的几千食客孟尝君个个都喜欢那也不现实。有一次,有一个食客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惹毛了孟尝君,孟尝君是个“绿帽子”戴头上都不眨眼的人,这个食客居然把孟尝君惹毛了,可见这位食客也不是一般人。从后面的故事发展来看,这位食客很可能是因为工作能力问题惹毛了孟尝君。我们知道战国时代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时代,那时候的老板可以容忍脾气大、个性强的人,也可以容忍没道德、口碑差的人,甚至可以容忍吃里爬外、朝三暮四的人,但就是不能容忍没能力创造价值的人。尤其让老板难以接受的一个貌似颇有利用价值的人经过工作实践证明只有饭量没有能量,这就好比一个古董收藏家花了大价钱买进的藏品经过专家鉴定发现是赝品,跟古董不一样的是赝品古董不用吃饭,而赝品员工不仅需要吃饭还需要领工资。这是一个非常传统而又现代的人力资源难题,怎样准确评价并合理利用员工是人类历史上所有的老板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老板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孟尝君也遭遇了这样的问题,他发现自己手下有这样一个食客,根本不能化饭量为能量,自己不是没有给他机会,但是这位食客屡次把自己交代的任务搞砸。孟尝君对这个食客彻底失望了,他决定把这个食客赶走,要是所有的食客都这样只能吃不能干,那么孟尝君的事业就会变成慈善事业。
有一位名叫鲁连的食客听说了这件事,坚决反对孟尝君清理食客队伍的做法。他这样劝说孟尝君:“猿猴离开树木来到水里,它们的行动肯定不如鱼鳖敏捷;好马如果遇到危险,肯定不如狐狸机灵。曹沫手提三尺剑上阵,勇猛可以顶得上一支军队,但是如果让他拿着锄头下地干活他还不如农夫。所以说如果放弃了人的长处而利用其短处,即使是尧这样的贤人也一样有很多不足。现在您让人去做他不擅长的事情,却说他能力差;教人做他能力达不到的工作,却说他愚笨。愚笨就要辞退他,能力差就要放弃他,这样有些人就丧失了表现自己和报答您的机会,这不是让世人都知道投奔孟尝君的风险很大吗?”
猴子、鱼鳖、马、狐狸、曹沫,前四个是动物,最后一个是著名刺客,鲁连把他们组合起来就说明了一个道理:用人之道在于用人所长,世上没有无用之人,就看老板怎么用。以员工的工作能力差、学习能力弱为理由辞退员工是很不负责任的,从长远来看对老板招揽人才也非常不利。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老板就一定乐意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且利用自己的长处,实际上很多老板更愿意用人的短处,而老板用人所短的理由通常也是如此的冠冕堂皇、耳熟能详:锻炼你、培养你、发展你的潜力。老板用人所短的时候,其一片良苦用心根本容不得员工推辞。世人但凡有一点进取心都有改造世界的冲动,世界太大就先从身边的人下手,老板自然就先从手下员工下手。只是这样的改造一旦失败,老板很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造员工失败的老板有时候很可能像一个拼不好拼图的孩子,一怒之下干脆把拼图摔在地上,然后扬长而去。鲁连也有改造世界的冲动,他从自己的老板孟尝君下手了,幸运的是孟尝君是一个很有潜质的老板。鲁连的改造成功了,孟尝君说“好”,于是放弃了辞退那个被他彻底否定了的食客的想法,重新努力发现他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个决定再次为孟尝君招揽人才的计划做了一个成功的广告,连这么笨的人孟尝君都能容忍,何况那些自以为不笨的人呢?
象牙床和剑
后来有一年孟尝君代表齐国出使五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是楚国。楚王为了表现对孟尝君的重视,就送了一件稀世珍宝给孟尝君。这件稀世珍宝是一张床,一张用象牙雕刻的床。我们知道即使是一双象牙筷子也是很珍贵的工艺品,楚王送给孟尝君的却是一张至少能睡下一个成年人的象牙床,这不仅是一件极具观赏性的工艺品,而且也是一件奢侈豪华的生活用具,既能观赏,又能睡觉。这样的东西即使今天在国家级的博物馆里也很难见到,因此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堪称国宝。为了保证把这样的宝贝安全地送给孟尝君,楚王命令一位登徒负责押送这件宝贝去齐国,把这件宝贝送到孟尝君府上。登徒是一个官名,这位楚国的官员接到了这个肩负楚、齐两国友好往来的任务,不仅没有感到无比光荣,反而当场吓了个半死,连续几个晚上夜不能眠。象牙床不仅是国宝,而且是易碎的高价国宝,在运输条件极其原始的战国时代,把这件国宝毫发无损地送到千里之外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万一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了闪失,登徒不仅可能倾家荡产,而且很可能会蹲大牢,甚至掉脑袋也有可能。登徒跟孟尝君其实一点也不熟,楚王为了拉拢孟尝君就让登徒陷入了可能家破人亡的险境,登徒实在是冤枉。登徒想了很久,掰着手指头算来算去也没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得罪了楚王还是楚国的哪位大官,这事看起来很像借刀杀人,对于登徒来说真是无妄之灾。
后来这位登徒找到了孟尝君手下一位名叫公孙戌的食客,请他出面救自己一命。但是在此之前这位登徒和公孙戌也没什么交情,事到临头去求人,登徒只好一狠心把自己的传家宝拿了出来。
登徒见到了公孙戌,开口说出了自己的苦衷,请公孙戌想办法救自己,他说:“我是楚国的登徒,现在受命护送象牙床。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出现毫发的损伤,我就是卖儿卖女也赔不起。如果先生能想办法让我免去这个任务,我的祖先传下来一把宝剑,我愿意把这把宝剑送给您作为酬谢。”不要说在两千年前用马车运输一张象牙床去千里之外,就是今天运输一张木床长途跋涉也难保不出现一点损伤,这位登徒的担心绝对不是杞人忧天。“解铃还须系铃人”,登徒想来想去最后觉得只有孟尝君能解开这个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索,但是孟尝君级别太高自己够不着,所以他决定找孟尝君手下的食客来救命。
可以想象,公孙戌当时是孟尝君身边的红人,所以登徒才会想到求他来救自己。可以在几千食客里面脱颖而出已经很不简单,在登徒的生死关头能被登徒一眼相中抓住救命,此人的能量和让人信服的气质可想而知。但是这种替人求情、帮人脱困的事谁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公孙戌既不是孟尝君也不是楚王,他自己说了不算,公孙戌必须想办法说服孟尝君,然后让孟尝君说服楚王,最后才能替登徒解套。按照普遍的人情世故规律,面临这个需要疏通两位“老大”才能解决的难题,公孙戌应该推辞一下才对。即使公孙戌真的想帮登徒,至少也应该谦虚一下,最后半推半就做为难状答应下来才是老成稳重的做法。如果事成不仅可以心安理得接受登徒的礼物,还落下一个救命之恩的大人情;如果事情不成,登徒也不好抱怨,至少也要落个尽力帮忙的人情。不过公孙戌的态度一点也不老成稳重,他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下来。按照通常的逻辑推理,公孙戌的态度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如果公孙戌出面求情孟尝君不准,最后登徒真被象牙床害得倾家荡产、卖儿卖女,那么公孙戌的态度就是轻浮孟浪、不知天高地厚;如果孟尝君被公孙戌成功说服,登徒免去了这无妄之灾,那么公孙戌的态度就是豪爽仗义、胸有成竹。后来的事实证明,公孙戌属于后者,所以他被载入了《战国策》。(点评:战国是一个混乱多变的时代,也是一个张扬进取的时代。当时的中国人,特别是有能力的中国人,很多都像公孙戌这样,做人风格豪迈、张扬,与后世截然不同。)
公孙戌敢于一口答应,很可能是在听到登徒请托的时候就想好了怎么说服孟尝君,并且很有把握能让自己的老板接受自己的意见。公孙戌太了解孟尝君了,要说服这样的老板最重要的是高度,而公孙戌自信自己是个有高度的人。
公孙戌马上去找孟尝君,他问孟尝君:“听说您要接受楚国送的象牙床?”
孟尝君承认了:“是。”
公孙戌说:“我希望您不要接受这个礼物。”
孟尝君问:“为什么?”
公孙戌说:“那些小国之所以都愿意请您担任他们的相国,是听说您在齐国能扶危济困,有存亡继绝的仁义名声。那些小国的英杰之士,都想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您,心悦诚服地敬佩您的仗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接受了楚国的象牙床,那么那些我们没有去的国家该怎么对待您呢?所以我希望您不要接受楚国的这个礼物。”
孟尝君是一个位高权重、挥金如土的“老大”,象牙床虽然珍贵,但是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可以利用的资源罢了。孟尝君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老大”,不管是谁,如果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能想起孟尝君就是孟尝君最大的幸福,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古典式“老大”的梦想。古今中外的“老大”当中,有很大比例都是因为想当官发财才努力争取当“老大”的,而孟尝君是因为从老爸那里继承了巨额财富和崇高地位所以才立志当“老大”,这就是层次和高度的差距。成为天下人敬仰的“老大”是孟尝君的最大梦想,跟这个梦想相比,不要说象牙床,就是自己的老婆孟尝君也可以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