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632500000022

第22章

郭学显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人之患,束带立于朝。

《两般秋雨庵随笔》云,郭学显集此联榜于船头。郭学显(1756?~?),乳名婆带,清嘉庆广东有名的海盗,后为两广总督百龄所招降,以布衣终。桴:竹木小筏。患:灾祸。束带:整饰衣冠,束紧腰带。

上联阐明为盗缘由,集自《论语?公冶长》。意谓孔子曾说,如果他的主张行不通,就准备乘木筏到海上去。孔子的“浮海”之叹,乃伤天下无贤君。联语反其义而用之,说我等走投无路,只好驾船于海上剽掠救穷。联语揭露官逼民反的黑暗社会现实,渲泄不平之气。下联指斥贪官污吏。“人之患”,集自《孟子?离娄上》。“束带立于朝”,集自《论语?公冶长》。联语意谓给世人带来灾祸的,是那些整饰簪缨、束紧衣带恭立于朝廷的赃官。在郭学显眼里,贪赃枉法的朝廷官员,虽然衣冠簪缨,其实尽是些衣冠枭獍。郭氏看透了官场的腐败、恶浊,对“束带立于朝”的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此联是对黑暗世道切齿愤恨,足显其敢于反抗的个性。

太白楼

吴鼒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

太白楼,见闵鹗元题太白楼联注。《楹联丛话》载此联。吴鼒(1755~1821),字山尊,号抑庵,清安徽全椒(今滁县)人。嘉庆进士,官至侍讲学士。谢宣城:南齐诗人谢朓曾任宣城太守,故称。江上五言诗:指谢朓《江上曲》、《新亭渚别范零云》等诗作。韩荆州:即唐朝荆州刺史韩朝宗。差:比较,略微。解:懂得。容国士扬眉:李白《与韩荆州书》:“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上联赞李白谦虚爱才。首句设问,引人注目谢朓,而无贬低谢朓之意。当然,抑“谢”旨在扬“李”。“江上”句,谢朓五言诗,风格清俊,颇为李白所推许。“只凭”,借谢朓诗才表现李白爱才。“先生”,敬称表对李白的崇敬。“低首”,活绘出李白谦谦君子风度。下联借赞扬韩朝宗托出李白杰出才华。“差解事”,称道韩朝宗在识拔后进方面颇有见识。“肯让”,以表述语气以见韩公诚意。“盈尺地”,旨在以小见大。“容”,称道韩朝宗胸襟开阔。“扬眉”,国士得以施展才能的快意,反映韩朝宗识拔人才成效显著。下联直接颂韩而间接扬李,赞扬李白的非凡抱负和才华。此联评谢论韩为表,赞颂李白人品才华为里,且以表衬里,行文紧扣联题太白楼,表现手法别具一格。

趵突泉

石韫玉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城西门桥南。《一统志》曰:“济南名泉七十二,趵突最著。”《楹联丛话》载此联。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清江苏丹阳人。乾隆进士。官山东布政使。画阁:雕梁画栋的阁楼。镜中:泉池中。神仙福地:神仙居住之地。山水清音:晋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上联写所见。“画阁”,言趵突泉四周建筑物之美。又以“镜”喻泉池,“幻作”,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神仙福地之说”,表现趵突泉境界非凡。下联写所闻。云外泉声,动人心魄。“山水清音”,清泉流韵,美妙动听。“看”、“听”一字领,诱发游人审美,魅力无穷。

藏书楼

石韫玉

著作集名流,好事效当年白傅;

文章留慧业,赏音俟后世扬云。

《楹联丛话》云:“阮元浙江巡抚任上,于灵隐寺华严阁后创建一阁,取四部书各种,庋置其上,命僧守之。石韫玉题此联。”白傅:唐代诗人白居易尝官太子少傅,诗文中常省称为“白傅”。扬云:即西汉辞赋家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上联称道建阁。首句谓以收藏“名流”著作显示藏书楼声价。白居易于唐穆宗时曾任杭州刺史,在杭凡三十三年,有惠政。阮元任浙江巡抚,与李长庚督师讨伐海盗,兴修海塘。“效当年”,以白居易在杭惠政烘托阮元宦绩。下联联勉励后人。“文章”,此代指楼中藏书。慧业,佛教指赋有智慧的事业。藏书楼在灵隐寺,故以慧业称道藏书楼益智之功。赏音,听其音而知其曲,并识其人,犹言知音。联语以扬雄勉励后进勤学,以名流烘托主旨,彰示盛美,笔意隽妙。

文信国公祠

李銮宣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之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文信国公祠,在温州江心屿。祀文天祥。《浪迹丛谈》载此联。李銮宣(1758~1817),字伯宣,号石农,清山西静乐人。乾隆进士。官至云南巡抚。久要句:见《论语?宪问》。敢问句:见《孟子?公孙丑上》。镇地二句:文天祥《正气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河岳,指黄河、泰山。丽天,依附于天。

上联评价文天祥其人。联语引当年主考官在文天祥考进士时的试卷批语,以证文天祥果不负其言,忠贞不二。下联颂扬文天祥气节。联语以自然界的浩然正气,象征人的浩然正气,即博大刚正的气质。以物象托出人物形象,涵义精深。引文天祥自己的诗,以明其死不易节。此联集句浑然一体,古雅严谨,爱国基调激越高昂。

岳飞庙

吴芳培

千秋冤狱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岳飞庙,在河南汤阳县西南隅,祀岳飞。联见《楹联丛话》。吴芳培(1759?~?),字云樵,清江南泾县(今属安徽)人。乾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莫须有:也许有。《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归去来:语出陶潜《归去来辞》,此指归来。

上联痛其冤。“千秋”,表明冤狱罕见。流露愤慨之情。“莫须有”为不实之辞,更见其冤。联语揭露秦桧之流奸险歹毒。下联招其魂。“百战”,颂其功。“忠魂归来”,发招魂抒发对岳飞缅怀及景仰之情。联语化自尤袤诗:“英雄气短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联语以情感真挚而极富感染力。“千秋”对“百战”,恰如其分。

过复亭

刘凤诰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过复亭,在新疆伊犁惠远县。清乾隆间为谪戍伊犁官员过复而设。联见《楹联丛话》。刘凤诰(1761~1830),字丞牧,号金门,清江西萍乡人。乾隆进士。官至吏部右待郎。过也句:《论语?子旅》:“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过错。复其句:《周易?复》其象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名。联中意为“改正”。

上联就犯错误生发,将人难免有错与日月有蚀类比,形象而委婉,使人乐于自省。下联就改过生发,“见天地之心”,一扫谪戍之徒笼罩于眼前的阴云,使之看到重新被启用的曙光。此联以亭名丹顶(丹顶,联艺术语,即将亭名嵌入上下联首字),主旨鲜明。集散文句而成,联中虚词增强了感染力。

沧浪亭

刘凤诰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沧浪亭,在山东济南大明湖。城:即济南城。山:指千佛山,即历山。湖:即大明湖。其面积占城三分之一。联见《楹联丛话》。

上联写近景。沧浪亭傍水,荷、柳盈目,热色芳香,悦目怡情。“四”“三”描绘“荷”、“柳”之盛,突出景物特色。下联写远景。沧浪亭面山,“一”、“半”,用数说明“湖”“山”在济南城浑然一体的格局。此联描绘济南城湖光山色,惟妙惟肖。刘鹗称此联“尽画了大明湖的绝景”。联中,“荷花”与“山色”皆双声词,为双声对。

题纸箧

陆炘

用勿弃馀,常为此生留后福;

类无嫌杂,须知斯世无全材。

《楹联四话》载此联。陆炘(1763?~?),字愚汀,清浙江桐乡人。历官兴化、清远知县。后福:未来的或晚年的幸福。北宋宰相、词人晏殊平日对纸非常爱惜,凡写过字的纸,从不丢弃,将空隙处剪下,放于箧中备用。陆愚汀以为此乃美德,遂仿晏殊做法,专备一纸箧,用以盛从字纸上剪下的边角白纸。陆愚汀还常教诫其子弟:“此虽看起来是小事,却能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尝特为纸箧题此联。

上联言惜物。“用勿弃馀”,是惜物的实际表现。惜物即惜福,“留后福”,即强调先要惜物。下联言爱才。剪下字纸的边角料,纯属杂事。“无嫌杂”表现爱材之心。“无全材”,材,指材料。一物虽可多用,毕竟物无万能;论人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此联以小见大,一语双关。

张煌言墓

阮元

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山。

张煌言墓,在浙江杭州南屏山。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崇祯举人。以兵部尚书视师浙、直。抗清被俘,遇害于杭州。联见《古今联语汇选初集》。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于氏墓:即于谦墓,在杭州三台山。岳家山:此指岳家军。岳家军纪律严明,金人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上联切于谦墓。“日月”,既指太阳和月亮,此亦喻指明英宗、代宗二帝。联语意谓太阳和月亮高照着于谦的墓茔。又隐含于谦护卫大明江山,使英宗、代宗二帝如日月在天之意。下联切岳家军。意谓岳家军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张煌言墓与于谦、岳飞二人墓茔相邻,联语不直切张墓,而称颂于谦、岳飞,旨在将张与于、岳类比而意在言外,以侧烘正,别具一格。此联集自张煌言《入武林》诗,仅将原诗“岳家祠”改为“岳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