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石<;石昔>;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1],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2]。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3],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4],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5]?”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注释】
[1]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2]阶:阶梯,引申为导引、酿成。[3]眕:克制,安定。[4]加:欺凌、侵犯。[5]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译文】
卫国大夫石<;石昔>;劝谏庄公说:“我听说爱自己的儿子,就应该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不让他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乐、放荡,都是邪恶的根源。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宠爱、得益过分的缘故。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那就要赶快确定下来;如果还没有确定,又如此溺爱他,这样做会逐步酿成祸乱。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受压制,受了压制而又不怨恨,有怨恨而又能忍耐,这样的人太少了啊。况且,低贱的妨碍高贵的,年少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来的挑拨旧有的,权势低的超越权势高的,淫乱破坏道义,这就叫作六逆。国君行事合乎道义,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就叫作六义,舍弃顺礼而效法逆礼,这就是招致祸害的根由。作为国君应该致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庄公不听其劝谏。石<;石昔>;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石<;石昔>;加以阻止,但石厚不听从。于是等到卫桓公即位,石<;石昔>;就告老还乡了。
【评析】
本文开门见山,直击主题。石<;石昔>;针对卫庄公宠爱州吁,放任州吁骄奢放荡,因此他提出“爱子,教之以义方”为教子之法,点明了邪路、骄傲、奢侈、淫乐、放荡都是邪恶的根源。接着从“六顺”、“六义”为绝患之本,分析了庄公过分宠爱庶子的行为不符合礼法和伦理道德规范,以致贻祸于后代。
全篇重在“谏”字,说明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教导子女。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分的溺爱则容易使孩子走上歧途。教育孩子的关键就在于:自己要明白规则,更要让孩子明白规则,宠爱有一定范围,超出了感情的范畴,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
【题解】
齐、鲁长勺之战,虽然齐国兵力十分强大,但由于鲁国采取了曹刿的计谋,最终战胜了齐国。文章以传神的笔墨记载了曹刿自荐与破敌的经过,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普通百姓以国家利益为重及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反映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1],又何间焉[2]?”刿曰:“肉食者鄙[3],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4],弗敢专也[5],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7],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注释】
[1]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大官。[2]间:参与,参加。[3]鄙:浅陋,无知。[4]所安:养生之物。[5]专:独享。[6]加:虚夸。[7]狱:诉讼案件。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鲁庄公正准备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都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去拜见庄公。他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会把它们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因此而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小小的诚意还不能使人信服,神不会因此而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答道:“这是对百姓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应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原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
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出发,在长勺与齐军交战。庄公正准备下令击鼓进兵,曹刿说:“不行。”齐军击过三次战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跳下战车,察看了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的横木去眺望齐军,才说:“可以了。”于是鲁庄公下令追击齐军。
【原文】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1],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故逐之。”
【注释】
[1]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2]靡:倒下。
【译文】
战胜了齐军后,庄公询问曹刿获胜的原因。曹刿回答道:“作战,是全靠战士们的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开始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耗尽了。正当敌军的勇气竭尽时,而我军勇气正旺,所以才打败了齐军。然而齐国是强国,我们难以预料(它的情况),惧怕有埋伏。我观察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看见他们的旗帜已倒下,因此才让您下令追击他们。”
【评析】
本文记叙了曹刿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弱小的鲁国运用曹刿这位没有权势之谋士的战略原则战胜了齐国。
文章首先交代战前的形势,通过引用乡人的评论,反衬出曹刿的爱国、果敢和深谋远虑。其次在问及庄公“何以战”时,庄公却只想到通过小恩小惠收买人心,求得神灵的保佑,最终在曹刿的追问下想到治“狱”,曹刿这才予以肯定,显示出曹刿富有计谋。最后写曹刿的“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也强调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能够抓住战机,并且能够“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他智勇双全、善于把握有利时机克敌制胜的才能。
同时,文章也告诉人们,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果断,善于分析。只要我们把事情分析透彻,掌握事情的发展脉络,就完全可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僖公五年》
【题解】
僖公五年,晋献公两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财宝,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本篇介绍的是第二次借道的经过。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被晋国的花言巧语,以及宗族观念、神权思想所蒙蔽,但虞公不听谏言,最终虢国、虞国先后为晋国所灭,虞公成为晋国的俘虏。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3],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4]。岂害我哉?”
【注释】
[1]晋侯:晋献公。复:又。假:借。鲁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2]表:外表,这里指外围、屏障。[3]辅:同“<;酉甫>;”,面颊。车:牙床骨。[4]宗:同祖,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译文】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国君借道以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如果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启,对入侵之敌不可以放松警惕。上次我们答应晋国借道已经很过分了,难道还允许第二次吗?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托,没了嘴唇,牙齿就得受凉。’这就如同我们虞国和虢国相互依从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君是我们的同宗,难道他会加害我们吗?”
【原文】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译文】
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就因为太伯不听从父命,所以没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也是周文王执掌国政的大臣,也曾为王室立下过汗马功劳,功勋受封的典册还藏在官府里。现在,晋国一心想要消灭掉虢国,又怎么可能会怜惜虞国呢?况且,它对虞国还能比对桓叔、庄伯的后代更亲吗?桓叔、庄伯两个家族又有什么罪过,竟成了晋侯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胁到晋侯了吗?亲族之间因为权势的争夺,尚且加以杀戮,何况是国与国之间呢?”
【原文】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1]。”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2]。’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3],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注释】
[1]据:依附,这里指保佑。[2]繄(yī):其物,那件物品。[3]冯:同“凭”,依附,凭借。
【译文】
虞公说:“我祭祀鬼神的物品丰盛而且洁净,神灵必然会保佑我的。”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会随随便便亲近某一个人,他只会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因此,《周书》上说:‘上天不会亲近某一个人,只会对有德行的人加以辅佐。’又说:‘黍稷这类祭品的味道并不是真正有芳香,而只有美德才有芳香,鬼神才会去享用。’又说:‘人们拿来的祭品虽然没有什么异同,但只有那些有德行的人进献的才算是真正的祭品,鬼神才乐意享用。’如此说来,如果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祭品再丰盛再洁净,鬼神也不会享用。神灵只会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如果晋国消灭了虞国,崇尚德行,把芳香的祭品进献给鬼神,鬼神难道还会吐出来吗?”
【原文】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1]。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2],遂袭虞,灭之,执虞公[3]。
【注释】
[1]腊:年终的大祭,这时可以放纵官民饮酒作乐。[2]馆:驻扎,住。[3]执:逮捕,俘虏。
【译文】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给晋国使者借道。宫之奇便率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等不到年终腊祭就要灭亡了。晋国会在这次借道之行中灭掉虞国,不必再次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晋军回师途中驻扎在了虞国,乘机袭击虞国,一举将其歼灭,并且俘虏了虞公。
【评析】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假道灭虢事件。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其用心实在险恶。幸有贤臣坦诚相谏,准确分析了虞、虢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但冥顽不化的虞公既不听劝,也不抗争,最终导致国破家亡,为天下人留下“虞公之不可谏”的笑柄。
虞国的灭亡,就灭在虞公太依赖同族关系和神灵保佑的愚昧思想,对不义之徒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僖公九年》
【题解】
葵丘之盟确立了齐桓公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本文写周天子派使者赐胙肉以示对齐桓公的尊敬,在诸侯面前,齐桓公谦恭有礼、恪守礼仪、下拜受胙,无疑带有矫揉的成分。
【原文】
夏,会于葵丘[1],寻盟[2],且修好,礼也。
【注释】
[1]葵丘:今河南兰考县境内。[2]寻:同“<;火寻>;”,把冷了的东西重新温一温,这里指重申过去的盟约。
【译文】
夏天,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会盟,是为了重申原来的盟誓,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合乎礼的。
【原文】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1],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2],加劳[3],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4],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5],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注释】
[1]胙:祭祀用的肉。周王赐给异姓诸侯祭肉,是一种优礼。[2]耋:年七八十为耋。[3]加劳:加上有功劳于王室。周襄王因得齐桓公的支持,才能继承王位。[4]咫尺:形容很近。咫:八寸。[5]陨越:倒下去,坠落。这里指有违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