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健康人,每日6克盐
人不能不吃盐,因为盐是生命之源,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必备品。研究发现,人体每日需盐量约6克,才可维护健康。缺乏钠会造成体内电解质不平衡,但对于生活条件优越,饮食讲究精致的现代人而言,缺乏钠的可能性很小。现代人过度重视食物色香味与口感,往往会使盐摄取量高过每日的需求量。
高盐饮食是现代人必须关注的问题,它往往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甚至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子。而且高盐食物会增加胃癌的发生率、肾脏负担,促使骨钙质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6.肾病患者该不该补充蛋白质
有的肾病患者认为,肾病存在着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高度水肿等临床症状,大量的蛋白会从尿中漏掉了,所以就应该多补一点,于是,他们就进食大量的蛋白质来补充身体内损失的蛋白质,结果反而使病情加重。
也有些患者从医生那里得知,肾病患者进食大量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疾病治疗,所以干脆把蛋白质拒之门外,每餐只吃些蔬菜,以为这样可以减少尿蛋白的漏出量,结果导致蛋白质严重摄入不足,出现了营养不良,使病情加重。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而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那么,怎样才能合理掌握补充蛋白质的量又不致于损伤肾脏呢?
肾病患者补充蛋白质,也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通常情况下,急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期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因为过多的蛋白质会引起氮的潴留,增加肾脏的负担,不仅会影响肾脏功能的恢复,甚至还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但是为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既要保证一定的营养与热能,又不能使肾脏负担过重,要进食一定量的必需氨基酸,减少非必需氨基酸的摄入,从而降低氮质代谢产物的生成。鸡蛋、牛奶、鱼类中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较高,非常适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食用。主食应适当减少大米的摄入,而辅以粉丝、红薯、藕粉等含蛋白质少而热能高的食物。
对于那些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无合并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患者来说,应该注意供给优质的蛋白质。因为高蛋白饮食既可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又有利于消退水肿。对于这些患者,在摄取蛋白质的时候,应该把握这样一个原则:蛋白质总量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2克,再加上由尿中丧失的蛋白量供应。可选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海鱼、海参、乳类等。
综上所述,不是每个肾病患者都适合补充蛋白质,也不是补得越多越好,而是应在限量下越精越好。
TIPS:肾病患者需要远离豆制品吗
长期以来,许多肾脏病患者都被告知“不能吃豆制品,豆制品会损伤肾脏”。于是,让很多肾病患者远离豆制品。但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豆制品中的蛋白质虽属植物蛋白,但是一种优质蛋白,与谷类和蔬菜相比,它含必需氨基酸较多。
此外,它还含有异黄酮、钙、维生素等有益健康的物质。所以,肾病患者应根据病情适量选用,与肉蛋类食品进行互换,防止蛋白质总量超标。
7.肾病患者需注意哪些饮水规则
众所周知,水对身体健康就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每天八杯水已经被不少美女们奉为“美容圣经”。但是,与“多饮水有益于健康”的流行论调相反,肾病患者饮水可就要慎重了,并非多多益善。
大家都知道,水肿是肾病患者的主要体征之一,尤其是眼睑、双下肢水肿,有时还会出现肾积水等严重现象。水肿除了和肾病有关以外,还和饮水有关。正确掌握水的摄入量,是配合治疗肾病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该如何饮水呢?
在肾病患者饮水这个问题上,有的肾病患者虽然没有明显水肿的症状,但他们害怕出现水肿,所以盲目地限制饮水。而有的患者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多喝水就可以排出身体里的毒素,所有,每天都喝很多水。
以上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关于肾病患者如何掌握饮水量,应该掌握两种标准:第一种是量入为出的标准;第二种是渴了即饮的标准。
关于第二种标准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来解释一下第一个标准,我们应该明确水分从我们身体散失的几种方式,
在介绍第一个标准的时,我们应该了解水分从身体散失的几种方式,根据它来计算饮水量,主要包括三种:“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和“内生水”等。
“显性失水”是指粪、尿、呕吐物、胃肠道吸引流物等所失去的水分;“非显性失水”是指皮肤、呼吸道散发的水分;“内生水”是指食物氧化和细胞新陈代谢所释放的水分。
“显性失水量”是可以明确的;“非显性失水量”按照“0.5毫升/千克体重/小时”或“12毫升/千克体重/天”,这两个实用常数计算,不过,还要考虑年龄、体温、气温、湿度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内生水量”可以以400~500毫升为底数,加前1天的尿量、引流液等的排出量。如果患者没有严重水肿或积水的现象,就可以按照这个出量计算每天饮水的总量,进行科学饮水。
在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急性肾炎有明显水肿的时候,应限制水的摄入;无尿或严重少尿的肾病患者,一般仅需要恢复蒸发和尿中丢失的水就够了;慢性肾病患者心力衰竭时,水的排泄减少,因此,水的摄入量也应该严格控制。
尿路感染的患者为防止和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和繁殖,应多饮水,多排尿,以达到冲洗膀胱和尿道的目的;尿路结石的患者也应大量饮水,因为尿量减少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多饮水可冲淡尿晶体的浓度,避免尿液过度浓缩,减少沉淀机会,针对这类患者一般要求多饮水2400~3000毫升∕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2400毫升以上。尿量增多可促进小结石的排出,同时尿液稀释也可延缓结石增长的速度,避免术后结石再次发生。
谚云:“朝饮一杯茶,饿死太医家”,喝水可以保健。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生活充满了辩证法,在喝水问题上也不要不分病情就盲目饮水,也不要不求实际的限制饮水,造成身体失水,加重水肿或肾积水。
TIPS:为什么尿酸性肾脏病的患者要多喝水
一般情况下,肾病患者是应该尽量少饮用水的,但是对于尿酸性肾脏病的患者来说,却恰恰相反。高尿酸血症一方面是尿酸摄入过多引起的,一方面是因为尿酸排出不畅导致的。
为了减少尿酸在肾脏里的沉积,应多饮水,令尿酸稀释,每日入液量保持2000~3000毫升,大约相当于10~15杯水,而排尿量最好能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便于尿酸排出,减少对肾脏的损害,为了防止夜尿浓缩,可在睡前和半夜饮水。
8.腰痛就是肾病吗
日常生活中,常有人认为,腰痛就是肾脏出了问题,于是,抓了许多补肾的药和保健品来吃,但腰痛的情况却未见好转,这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腰痛就说明肾有问题,腰痛很可能与肾有关,但实际上,大部分的肾病患者都不会出现腰痛症状。腰痛并不代表就是肾病,腰痛本身是一种症状、是某种疾病的反映。由肾病引起的腰痛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肾脏感染性疾病。
多见于肾脓肿、急性肾盂肾炎等,主要源于细菌感染,患者的腰痛多为单侧,难以忍受按压和叩击的检查,并多伴有发热、寒战,一般通过化验血尿常规和B超来诊断。
二、肾结石。
如果结石嵌顿在输尿管,就会发生肾绞痛,疼痛多表现为间歇性、发作性的剧烈绞痛,还有可能会向会阴部放射,患者并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一般患者通过B超或腹部X线片就可以诊断。
三、肾脏肿瘤或囊肿。
多囊肾、肾囊肿、良性及恶性肿瘤等的患者也会出现腰痛,如果囊肿或肿瘤比较大,牵扯到肾包膜,就会引起持续性胀痛和钝痛。一般通过B超或CT就可以确诊的。
四、肾实质性疾病所致的肾肿大。
这种情况多见于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如果肿大的肾脏牵扯肾包膜,患者就会出现持续性胀痛、钝痛,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肉眼可见的血尿、浮肿、高血压等,一般通过化验尿就可以发现。
以上的情况,都可能因肾病引起腰痛,但并不是所有的腰痛都是由肾病引起的,以下的情况就与肾无关。
一、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多见于长期坐着或站立工作的人,腰痛一般表现为酸胀痛,经过理疗或按摩后就会有所缓解的。
二、骨骼疾病。
因骨骼疾病引起的腰痛多以骨折和椎间盘突出为多见,患者多数有扭伤、撞伤等病史,在翻身、弯腰或腰部用力时都会产生剧烈的疼痛,一般通过X线、CT或核磁共振检查都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