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情到浓时情转薄
6373000000005

第5章 爱得过分的女人(2)

她笔下所有的字,都是血滴子,都是红豆熬成的思念的伤口,江山不幸诗家幸,情路不通文路通,她们是把人生爱恨百炼成钢,才结成让我们鉴照自明的文字。但如果能选择,我宁愿她不写出那些作品,也要让她们像芸芸人潮中的一介凡妇一样,浣纱洗衣,生儿养女,十指纤纤阳春水,做一个小女人,尝一尝寻常巷陌里相爱的滋味。

伟大是遥远的,是不贴身的,不可与之相亲,没有阳光划过皮肤的温暖和质地,也没有灶台前烟熏火燎的饭香和植物味。一个人跟一个人在一起,本来就是虚拟关系,所以才需要细节去支撑,需要家常去濡沫,如果虚拟之上再铺层阳春白雪,那只会是两只小白兔过家家。

贱的是,我喜欢的姑娘大多都是文艺女。譬如其中一位,我曾总结了她的特征:矛盾综合体,安妮宝贝控,古典控,旗袍控,旅行控,微信相册控,刷牙刷两遍,抑郁症患者,严重起床气,严重神经衰弱,肚皮舞初级狂热症,基本不做饭。这一位让我爱到不行的文艺女,生活中接触起来让我简直要抓狂,你往东,她去西;你吃稠,她喝稀;你吃醋,她不在乎,几乎事事你都不能如她的心、称她的意。

后来,我终于打掉牙齿和血吞,分就分吧。文艺有啥了不起,一样要吃喝拉撒。打那,我就暗暗发誓,再也不去找文艺女,伤不起呀!

我最向往的恋爱,不是乱世硝烟中的离散鸳鸯,也不是蓦然回首、惊鸿一瞥的电光石火,我不做张生,你也休要当莺莺;我不是董永,你也别七仙女下凡。如果可能,我宁愿做个三线小城的小户主,娶妻不用青梅竹马,只求投情合意,忙时同耕,闲来同游,即使粗茶淡饭也能炊烟不断,即使两相久坐不交一言,也能有心静观人世绵延。

这样的女人、这样的恋爱虽不文艺,然而真实安心,不会被虐。

2

曾经有个姑娘问我,要看什么书、电影才会对感情有所帮助?

我告诉她说:“如果想踏踏实实找个男人爱一场,过日子,就什么书都不要读,什么电影都不要看。”这话虽然不免极端,但今天我一样坚持当初的看法,谈恋爱、找男人,跟书和电影没关系,它们只会把你往真爱的反方向上拽,你按图索骥,到头来爱上的只是爱情。

以前的女孩子,读了三毛读琼瑶,枕头一天到晚都是湿的,现在的女孩子不大读这类纯爱的文艺腔了,这是对的。恋爱何必非要文艺?爱情的交给爱情,文艺的交给文艺,井水犯不着跟河水搅在一起。一对男女有一个文艺范儿,那恋爱就会缺少很多烟火气,如果双方都是文艺范儿,那恋爱就像三毛遇到了琼瑶,永远地凄凄惨惨戚戚下去。

谈恋爱不是为了文艺,不是为了浪漫,也不是为了伟大,更不是为了传千古,所以不要去学《乱世佳人》,也不要去学三毛和荷西,没有必要拔高自己,也没有必要弄得惊天动地,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证明,需要证明的感情都是有瑕疵的,是爱得还不够纯粹。

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有一封王小波给李银河写的信,里面有一句话:“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王小波去世后,这封信传唱天下。

没有白头的爱情,才是最被大家顶礼膜拜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李隆基和杨玉环、沈复和陈芸、林觉民和陈意映、三毛和荷西……都是轰轰烈烈传千古。然而生死相隔的爱情是给大家看的,白头到老的爱情是过给自己的,我宁愿他们闾巷人家、生儿养女,也不要成全伟大。

文艺范儿的男女,对恋爱曾有一个比喻,说谈恋爱就像吃辣椒,不吃的时候它总是奇香无比,但真正吃的时候却辣得你痛不欲生,后悔莫及,发誓永不再吃,然而辣劲刚过,你又对它朝思暮想。越辣越香,越香越辣,你永远在思念与后悔之间游离,这就是恋爱的逻辑。

这看似说得一番寒彻骨,其实却是抽刀断水、举杯消愁,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本来就糊涂。无论男女,要爱上对方,不要爱上爱情,弄混了主体只会迷惑自己。恋爱的时候,就应该回到简单的两个人,是鬼别装人,是货别装纯。如佛所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你只需要依此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最好的爱情不用文艺,而是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心底的悲欢冷暖,你知,他知,外人不需知,天地也不需知。真爱如禅,不可说,不需说,言语爱断,一说就错,更无需夸张感受去求证。

爱的惯性,五匹马来拉

那么多年来,“谋女郎”换了五六代,从巩俐、章子怡、董洁,到李曼和周冬雨,再到倪妮,张艺谋的女人美学,不可谓不自始至终。

你可以说,老谋子是陕西汉子,一根筋倔到底。我想说的是,从选中巩俐那一刻开始,张艺谋就确立了一个他心中的美女的模子,此后无论选谁,都是在往那个模子上靠拢,他对那种美有甩不掉的惯性。

恋爱也如此,在你确定了The One之后,即使分手了,即使过去很久,只要你深情全心地投入过,再爱时也会有这种甩不掉的惯性。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在广州读书时谈了个男友,毕业后女方到北京工作,男方在广州做了老师,天各一方,靠电话维系恋情。两个人的感情算不错的,最大的问题是异地,女方去不了广州,男方来不了北京,就这样维持了两年,最后双方都心知肚明,早晚要无疾而终,于是一方提分手,一方坦然接受。但在女孩子心底,她还是舍不得。

如果是双方有矛盾,或者一方喜欢上了别人,两个人性格不合,经常吵架什么的,分开了还好说,但就是这样因为地域分开,让两个人都有一种茫然和惆怅。分手之后,我们给她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但她总是嫌这个怨那个,要么是没有眼缘,要么是气场不合,再不然就是没感觉,怎么都觉得旧爱最温馨、前情最贴心,处处跟前任相比。

这种只念旧爱、不认新欢的状态,我称之为爱的惯性,男女都有,女人尤甚。这种惯性源于爱,发乎心,是一种由于自己对某类人、某种爱、某种表达、某种感觉的偏好,在爱情和时光的发酵下形成的一种被动的、塑造起来的、倔强的恋爱好恶,被对方的一切所捕获了。

爱的惯性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最终还是要弃之如敝屣。因为爱的惯性太大了,所以即使她是空窗期,即使她对你满意,相遇的时间地点也ok,她想跟你恋爱,也未必会跟你恋爱,因为旧情牵绊太久,前尘往事太多,她是一只被网绊住的蜘蛛,不能自救,非要等到哪一天岁月麻木一切,绝望才会酿出希望,她才会再去爱。

其实,她需要的不是不爱,而是一个不再爱、不能爱的理由。找到了,爱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找不到,爱虽死亦生、虽断还乱。虽然人不是动物,可以情路上走一遭不落爱恨,也不是机器人,可以自有设定的行止程序。但她总要另起炉灶,淘米做饭,为爱做一顿佳肴。

人,无论男女,从根本上说都要面对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爱情其实也一样,一是要先死过去,然后要再活过来,对过去死心,对未来入心;二是在新的另一半那里,建立起一种价值的、细节的、情感的认同,让新恋情有个安住。不要因噎废食,也不要饮鸩止渴,那都是自虐。

惯性是个死胡同,是一堵南墙,不要一竿子走到底,也不要撞到南墙上才回头,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就是太贪婪。忘记一个人,不是因为恨一个人,也不是为了证明可以忘记一个人,而是真的忘记了,可以回到自己的素面素心,如重归天地,重做赤子赤女。

两个人在一起,外在决定速度,内在决定长度,而在速度和长度中间还有千山万水要走,时间、空间、人性、周遭都会是绊脚石,没有谁是谁的唯一,即使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也在所不惜,不要在分手后放大自己的感受,不要分开了还被惯性的作用力推着在走。

对女人来说,什么是福?爱不是,财不是,明白才是福,明白了你才知道怎么做。可老天偏让女人生得傻,等明白过来也人老珠黄了。

明白的女人,不会相信唯一,不相信天长地久,不会被惯性绑架,而是明明多情却还无情,明明不敢直面却还对视,因为她知道天下男人多如牛毛,不能因为一根被吹走了,就对其他一堆堆视而不见,做前朝的遗老固然可歌可泣,然而总不能为了气节和洁癖虐待自己。

要活下去,就要用五匹马把自己拉出过去,从惯性里杀将出去!

爱情相伤于江湖

1

在一个本地恋还恋得千辛万苦的年代,异地恋没人看好,也几乎没人能够接受,因为爱情里没有天涯若比邻,两情即使再久长,也经不住人性被撩拨,所以你不朝朝暮暮,他必然会朝秦暮楚。

不过也不绝对,异地恋修成正果的虽然极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但仍有那么几枝奇葩,估计是上辈子修得百年缘千年情。

我的一个同事,高中时候跟同班同学谈恋爱,后来她去四川读大学,男朋友在湖南读书,四年里劳燕未分飞,靠着一年中难得的几次见面和电话短信维持了大学的恋爱,我们都视之为爱得出现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