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智谋与孙子兵法
6392600000005

第5章 始计篇(4)

孙子提出的“兵家五德”,排在第三位的就是“仁”。孙子不提倡不义之战,是因为他对“仁”既有主观的考虑,更有客观的判断,依他看来,为将者不仁,出战的名义必定不会正当,下属也必定不会服从,士气必定低落,那么又怎么得到人心、得到别人的支持呢,取得胜利,也就难上加难了。

“仁”者得人心,得人心者的天下。这大概就是孙子从来不提倡“嗜杀”“屠城”,更认为“能以外交解决的问题,绝对不要发动战争”的原因。以现代的观点看来,“仁”的力量同样在每一个方面都有所显现——只有“仁”,才能使得别人愿意接受领导,使得下属对领导产生依赖感和信赖感,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甚至能提高顾客对某个品牌的品牌忠诚度。

“兵家五德”中的“勇”,对于将领来说是必要的品德。“勇”包含两方面:勇于作战和勇于决断。为将者不可有勇无谋,然而也不可有谋无勇。面对困境、内心胆怯、却步不前者,面对抉择、难以决断、徘徊不进者,都可能对军队产生极大的危害。在现代社会,用于决断和勇于进取同样十分的重要。

罗纳德·杰拉尔德·韦恩是苹果的第三位联合创始人。本来,他是乔布斯的创业伙伴。然而,韦恩认为苹果公司前途渺茫,害怕自己的钱会收不回来。因此,几经徘徊犹豫,最终在为公司的创立作出一系列努力之后,在1976年创立苹果的两个星期时,他以800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自己所持苹果公司的10%股份。随后,他又宣布放弃索取苹果所有权的全部权利,从而拿到了1500美元的报酬。在韦恩当时看来,自己的决定是更加稳妥的,因为他不敢面对一个有风险的未来,相对之下,这几千美金显然更加的实在。

时至今日,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如果韦恩作出勇敢的决断,保留10%的苹果股份,那么他的身家就能达到400亿美元左右。

“兵家五德”的最后一点是“严”。孙子为何会认为“严”比“礼”“义”更重要呢?

双方对阵,是生杀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军队要有尊严,将领要有威严,纪律要严明,军风要严肃,训练要严格。若一名将军为了有亲和力,每天嬉皮笑脸毫无威严,在他的带领下军队军纪松弛、军风萎靡、训练松懈,这样的队伍不打败仗才怪。

因此,军队不同于其他地方,一定要“严”。现代很多企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便是同样注重了“严”的作用。“准军事化训练”能够使得一支队伍更具有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更具有战斗性,技能水平也能够提升的更快。在社会浪潮中,这样的队伍,这样的团队,足以游刃有余。而这一切,首先要从领导者的“严”开始。

“严”不是严厉,不是苛刻,而是张弛有度中的“张”,恩威并施中的“威”。“兵家五德”,缺一不可,得之者生,不得者败。

校之七计:决定企业生命的“七星灯”

战场风云,变幻莫测,《孙子兵法》认为只要从七个方面细心观察,就能够看出哪一方更有可能获胜。这七个方面,就是《孙子兵法》中的“校之以七计”。这七点,如同北斗七星一样,战争的双方谁能抓住这七点,谁就能找到代表胜利方向的“北极星”。

孙子提出的“校之以七计”,分别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通过这七点的对比,就足以判断战争双方的胜负情况。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在连年征战之中,袁绍和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强大了起来。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当时,曹操手下只有两万多人,粮草也不足。曹操手下的许多谋士都认为袁绍兵力强盛数倍于己,建议曹操投降,只有几个有远见的人坚持认为应当抗敌。这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进一步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在“十胜十败论”中,郭嘉提出了“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十个方面,认为袁绍虽然兵多将广,却只是虚有其表,是可以被打败的。

果然,在战争之中,袁绍的各方面问题开始显露,而曹操的优势也开始明显表现出来,最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击败袁绍,获得胜利。

按照《孙子兵法》中“校之以七计”的对比,我们会发现,袁绍虽然兵力比曹操多,但是首先,他手下的军众并不团结,很多人是被强征过来的民夫,而为了袁绍的一己私欲参与战争,相比之下,曹操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却一直颇得人心。袁绍为人名不副实,志大才疏,又不能听取好的意见,而曹操智慧过人,手下谋士也都足智多谋。袁绍大军千里奔袭,粮草不便,曹操则占据黄河天险,熟悉地形,以逸待劳。袁绍为人宽纵,曹操治军严格,军队纪律严明。袁绍兵多,却缺乏训练,曹操手下将士都是跟随曹操日久,久经沙场,训练有素。袁绍为人喜欢人说好话,亲小人而远贤臣,曹操对于手下有功便赏,有过就罚。因此,从这几方面看,曹操都是有很大可能打败袁绍的。这也难怪郭嘉会对曹操抱有那么大的信心了。

在现代社会,孙子提出的这七点,同样可以作为评价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家企业能力与前景的重要准则,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企业生命的七星灯。现今社会无论是买股票、风险投资还是创业,都需要对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孙子兵法》无疑为我们的分析指明了一个标准。

凭借这个标准,便足以将一家企业的能力和潜力“量化”,使之成为可以一目了然。在现今西方,已经出现很多通过对一家企业的某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评判,进而估算企业能力与价值的方式,而《孙子兵法》之中的“校之以七计”可以视作其“滥觞”。

某省举办了一场“创业创意大赛”,获得优胜的队伍将会得到风投公司提供的一笔丰厚的创业起始基金,同一座城市的两支队伍一同闯进了决赛。其中一支队伍“手递手团队”主打的是旧货回收市场的项目,另一支团队“魔方创业”则提出了“社交、代购、玩乐、餐饮一体化饮吧”的创意。两支团队的创意一个具有可行性,一个具有创新性,但是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评选组经过认真的分析后认为,“手递手团队”的方案更符合大学生的市场需求,在高校旁边开设旧货回收,让大学生互通有无,有着地利优势,同时又因为能够有利提倡节约精神,会得到各大高校的支持,占据“天时”。同时“手递手团队”的成员都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材生,具有专业优势。他们认识时间比较久,合作无间,并且队长很有才干,能得到队员支持。团队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具有很好的可行性。相比较而言,“魔方创业组”的团队凝聚力较差一些,意见不够统一,而且考虑到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他们的创意虽好,实施却有困难。因此,“手递手团队”最终获得了胜利,得到了创业起始基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有时候,面对负载的情况,当事人很可能感到一头雾水,对问题不知从何解决,对难题不知如何下手。其实,只要细心分析,将一个问题拆解开,问题的解决方法便会逐渐显现。孙子的“校之以七计”便是这样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孙子提出的“校之以七计”都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绳”。如果需要判断,我们就可以就某一个企业或是团队在这七个方面评判,如果需要努力,则需要在这七个方向痛下苦功。

因利制权:有“势”方才有“力”,为自己“造势”

在《孙子兵法》“始计篇”中,孙子认为,一旦作战的一方在“经之五事”“校之以七计”之后,确认有了作战的资格和获胜的把握,这个时候就要“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并进一步解释说:“势者,因利制权也。”也就是说,一支军队在准备完善之后,就要开始鼓动声势,左右形势,制造优势。所谓的“势”,指的就是动员一切自己能掌握的力量,利用己方的各种优势,来掌握优势和战争的主动权,为胜利创造条件。

想做成功任何事情,都要学会“为之势”,懂得“因利制权”,不能做到这一点,虽然强大,却将难以获得成功。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良将,长期驻守雁门郡,防备匈奴。他在防守期间,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作为军费,并且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但是却从不许将士出战。匈奴认为李牧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敌十万。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李牧此战,开创了步兵战胜骑兵的先河。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牧在与敌决战之前,先是积蓄自己的力量:日夜操练士卒,大量积蓄粮草,可以说是“养兵蓄锐”。同时,他也开始营造自己的“势”:让敌人麻痹大意,而不断赏赐士卒,激励士气,使得士兵都愿意奋死一战。在这种“势”下,李牧手下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无形之中增加。加上李牧能设奇谋,埋下伏兵,因此才能够一战成功,使得匈奴从此不敢正视。